青阳县古为陵阳、泾县地。三国时期,吴国新置临城县,为临城、陵阳县分领。东晋侨置定陵县,为3个县分领。隋分属泾、南陵县。唐分属泾、南陵、秋浦县,疆界已很难考清。其疆域大体定型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分泾县、南陵、秋浦3个县地置青阳县。青阳县建制后疆域主要变化有:一是唐永泰二年(766年),划出南境的六都、广阳等地入新置的石埭县(治广阳故城,已淹入太平湖)。二是1959年3月22日决定,撤销青阳县,并入贵池县。三是1961年12月15日,恢复青阳县,仍其旧域。四是1974年2月11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铜陵县的董店、新建公社和大通镇划归青阳县。1月18日,撤销这一决定,上述地区实际未动。建县以来疆域变迁较著的实只有唐永泰间一次。
先秦时期
近些年,考古学家在本县发掘了王家垅、岭头、中平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说明本地区在五六千年前就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尚古时期,这里居住着古越族中的扬越部族春秋时期,在陵阳等地已形成聚落、城邑。战国以后,陵阳已是江南名邑,为楚国重镇和边邑。爱国诗祖屈原在《楚辞·九章》中数次提及陵阳地名。春秋时期,属楚国,吴越亡后,仍为楚土。
秦朝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国,置九江郡(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翌年平江南,地初属会稽郡(治吴,今苏州市);后属庐江郡(治番县,今江西波阳县东)泾县(治今泾县城厢镇西北2.5公里溪西岸)西境陵阳邑(今青阳县陵阳镇)。
西汉
汉王元年(前206年)四月,今境改属英布九江王国(都六,今六安市城北乡白沙城)庐江郡(治番县,今江西鄱阳县东)泾县(治今县城西北泾溪西岸)西部陵阳邑(仍治今陵阳镇)。高祖四年(前203年),庐江郡改属英布淮南王国(仍都六)。十一年十月庚午,庐江郡改属刘长淮南王国(改都寿春,今寿县城关镇)。文帝七年(前17年),庐江郡归汉。十二年,庐江郡改属刘喜淮南王国(仍都寿春)。十六年四月丙寅,庐江郡改属刘赐庐江王国(都番县)。景帝四年(前153年),庐江郡归汉。元狩二年(前121年)七月壬子,撤销江南庐江郡,仍为泾县(仍治今县城西北泾溪西岸)西部陵阳地改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宣州市区)。元封二年(前109年),分泾县西境在故陵阳邑置陵阳县,今境属之,属丹阳郡。元封五年四月,丹阳郡改属扬州刺史部。
附王莽新朝
居摄三年(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建立新朝,改宛陵为无宛。
东汉
刘玄更始三年(25年)六月己未(二十二日),刘秀建东汉,今境仍为陵阳县(仍治今陵阳镇)地,属扬州(初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丹阳郡(治宛陵,今宣州市区)。永和四年(139年),陵阳县改属扬州(已改治寿春,今寿县城关镇)宣城郡(仍治宛陵)建和元年(147年),陵阳县改属扬州丹阳郡(仍治宛陵)。兴平二年(195年)后,为孙策控制区,仍之。建安十六年(211年),改属孙吴扬州(治建业,今南京市)丹阳郡。黄初二年(221年),丹阳郡改治建业。后改治芜湖县新址(今芜湖市);不久,复治建业
三国·吴国
魏黄初三年十月,孙权建吴国,今境为陵阳县(仍治陵阳镇)地,属扬州丹阳郡(均治建业,今南京市)。嘉禾初(约232年),丹阳郡改治宛陵侯国(仍治今宣州市区)赤乌八年(245年),析陵阳、石城县地置临城县(治今蓉城镇南2.5公里临城),属丹阳郡(仍
治宛陵)。此时县境为2个县分治,大体上,今南境的陵阳、南阳、沙齐等乡及石台县东部的六都、七都、河口、七井、广阳等乡及黄山市黄山区的上苏、岭下苏等地属陵阳县;今北部的东堡、杨田、城东、朱备、新河、蓉城、庙前、九华、杜村、木镇、竹阳、丁桥、乔木、酉华、童埠、五溪等乡镇及南陵丫山、河湾乡,铜陵县董店乡等属临城县。
西晋
咸宁六年(280年)三月,灭吴,今境内仍为陵阳(仍治陵阳镇)、临城(仍治临城)2个县地,属扬州(治建业,今南京市)丹阳郡(治宛陵,今宣州市区)。太康二年(281年),2个县改属扬州宣城郡(仍治宛陵)。三年,扬州治建业改称“建邺”。建兴元年(313年),建邺改为“建康”。
东晋
丁丑年(317年)三月,建东晋,今境仍为陵阳(仍治今陵阳镇)、临城(仍治故临城)2个县地,属扬州(治建康,今南京市)宣城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东晋初在古丹阳城(今当涂县丹阳镇)侨置定陵县,后在今县境与铜陵、南陵3个县交界的丁桥(古定陵
乡)、竹阳、木镇乡及今南陵县丫山、河湾乡及今铜陵县部分地区侨置定陵县属襄城郡。咸和四年(329年),宣城郡改属豫州(治芜湖,今为市)。咸康四年(33年),为避杜皇后讳,改陵阳县为广阳县。兴宁初(约363年),宣城郡改治芜湖;不久还宛陵。宁康二年(374年),定陵县改属上党郡(侨治芜湖)。不久,废上党郡,定陵县改属淮南郡(侨于湖,今芜湖县王诎乡)。义熙九年(413年),淮南、宣城郡改属扬州(治建康,今南京市)。
南朝·宋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丁卯,宋代晋,今境仍为扬州(仍治建康,今南京市)淮南郡(治于湖,今芜湖县王诎乡)定陵县(仍位今丁桥乡)、宣城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临城(仍治故临城)、广阳(仍治今陵阳镇)3个县分领。大明三年(459年)二月乙卯,改扬州为王畿。五年九月甲戌,宣城、淮南郡改属南豫州(治姑孰城,今当涂县城关镇)。六年三月乙巳,宣城郡改治姑孰城,定陵县属之。八年六月戊寅,定陵县复属淮南郡(治姑孰城),宣城郡复治宛陵。泰始二年(466年)九月,2个郡改属扬州(仍治建康)。九月壬辰,2个郡改属东豫州(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三年五月辛丑,2个郡改
属扬州。五年二月丙申,2个郡改属南豫州(治宛陵)。六月壬午,2个郡复属扬州七年,2个郡改属南豫州(治历阳)。
南朝·齐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齐代宋,今境仍属南豫州(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淮南郡(治姑孰城,今当涂县城关镇)定陵(仍位今丁桥乡一带)、宣城郡(仍治宛陵,今宣州市区)临城(仍治故临城)、广阳(仍治今陵阳镇)3个县分领。建元二年(480年)2个郡改属扬州(治建康,今南京市)。永明二年(484年),2个郡改属南豫州(治姑孰城,今当涂县城关镇)。
南朝·梁
萧齐中兴二年(502年)四月,萧梁代齐,今境仍为南豫州(改治宛陵,今宣州市区)淮南郡(治姑孰城,今当涂县城关镇)定陵县(仍位今丁桥乡一带)、宣城郡(仍治宛陵)临城(仍治故临城)、广阳(仍治今陵阳镇)3个县分领。天监二年(503年),南豫州改治姑孰城。普通六年(525年),临城、定陵2个县改属南豫州南陵郡(治东晋故南陵戍,
今贵池市临江处)。中大通二年(530年),宣城、南陵2郡改属扬州(仍治建康今南京市)。大同二年(536年),临城县改属太原郡,属南豫州。太平二年(557年)正月,广阳县属南豫州宣城郡;临城、定陵县属南陵郡。
南朝·陈
太平二年十月,陈朝代梁,今境内仍为南豫州宣城郡(均治宛陵,今宣州市区)广阳县(仍治今陵阳镇)、北江州南陵郡(均治南陵,今繁昌县芦南乡故赭圻城)临城(仍治故临城)、定陵(仍位今丁桥乡一带)3个县分领。太建末,广阳县改属宣州宣城郡(均治宛陵),临城、定陵2个县仍属北江州南陵郡。
隋朝
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废郡,调整州、县,今境分属宣州(治宣城,今宣州市区)泾县(仍治泾溪西岸)、南陵(仍治今繁昌县赭圻城)2个县境。十九年,分置秋浦县(治石城,今贵池市石城村),属宣州。大业三年(607年)四月,改宣州为宣城郡(仍治宣城),属扬州刺史部。十三年,为群雄杜伏威部控制区。
唐朝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杜伏威降唐,今境设南阳县(由广阳改,仍治陵阳镇),属宣州总管府(治宣城,今宣州市区)南徐州;不久,改为猷州(治今泾县章渡乡大岭集马家村大宁山南);南陵(仍治今繁昌县故赭圻城)、秋浦县(仍治今贵池市石城村)属池州。七年,2个州改属宣州都督府(治宣城)。八年,废猷州,废南阳县入泾县,改属宣州。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废池州,今县境仍分属泾、秋浦、南陵3个县,属江南道地理区宣州。长安四年(704年),南陵县迁治青阳城(今城关镇),今境仍为宣州秋浦、泾县、南陵3个县分领。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宣州改属江南西道(治洪州,今南昌市)。天宝元年(742年),分泾县、秋浦、南陵县地分置青阳县(初治故临城,后改治今蓉城镇),属江南西道宣城郡。至德二载(757年)十二月,改宣城郡为宣州(仍治宣城)。乾元元年(758年),青阳县改属蒺州(今南京市)。上元二年(761年),青阳县改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青阳县改属池州(治秋浦,今贵池市区)。贞元三年(78年),池州属宣歙道(治宣城)。十二年十二月乙亥,池州改属宣歙池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治宣城)。大顺二年(891年),池州所在的宣歙池道改称宁国军节度使(治宣城)。天复三年(903年),改为都团练观察使。唐末,杨行密仍恢复宁国军节镇,青阳
县仍属宁国军节镇池州。
五代十国·吴国
天四年(907年)四月,唐亡,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属吴国宁国军节度使(治宣城,今宣州市区)池州(治秋浦,今贵池市区)。顺义六年(926年),秋浦县改名贵池县。
五代十国·南唐
天祚三年(937年)十月,南唐代吴国,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改属南唐国江宁府(治今南京市)池州。升元二年(938年)六月甲申,池州升为康化军。
北宋
开宝八年(974年)十一月,灭南唐(自易名江南国),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改属江南道池州(治贵池,今贵池市区)。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池州改属江南东路(治蒺州,今南京市)。至道三年(998年),池州改属江南路(治蒺州)。仁宗时,蒺州升为江宁府。天禧二年(1018年),池州改属江南东路(仍治江宁府)。
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属江南东路(治江宁帅府,今南京市)池州(治贵池,今贵池市区)。二年,池州改属江州路(治江州,今九江市)。四年(1130年),池州改属江南路(治建康府,今南京市)建康帅府(改治池州,后还建康府)。绍兴元年(1131年),池州复属江南东路(治建康府)。
元朝
至元十三年(1276年),池州(仍治贵池,今贵池市区)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入元,改属江淮等处行省(治扬州,后升为路,今扬州市)。十四年,升池州为路(仍治贵池)。二十一年闰五月,江淮行省迁治杭州路(今为市),改称江浙行省。二十四年,复迁扬州路。二十六年,再迁杭州路。二十八年,再次改称江浙等处行省(仍治杭州路)池州属之,并自元初直隶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治建康路,今南京市)。后池州路改属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治集庆路)。大德八年(1304年),江东建康道迁治宁国路(今宣州市区)。天历二年(1329年),建康路改集庆路。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陈友谅部占池州。大宋龙凤三年(1357年)十月,朱元璋部常遇春取池州路,李文忠下青阳,改属
江南行省(治应天府,今南京市)。五年四月,朱部再取池州路。七年八月,改池州路为九华府;不久,改为华阳府,再改为池州府(均治贵池)。
明朝
1368年正月,朱元璋建明,青阳县(仍治今蓉城镇)仍属江南行省(仍治应天府,今南京市)池州府(治贵池,今贵池市区)。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池州府直隶中书省。十三年正月,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南京,后改称南直隶余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