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

更新时间:2023-05-28 13:33:12 阅读: 评论:0

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
发掘
徐宝余
在文学史上,陶渊明的价值与地位直到赵宋时期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作为隐士的身份,却是早在陶渊明所生活的时期就已经为人们所知晓了;而作为文学之士,其价值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则是始于南朝的梁代。陶渊明的价值发掘与萧梁政治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不为学人所知的关联,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前提下,来揭示陶渊明的文学价值在萧梁时期的发掘是如何得以实现的,并对此一时期陶渊明文学价值的评定做出应有的辨析。
钟嵘《诗品》三品论人,置陶渊明为中品,且云:“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①后人对于钟嵘置渊明于中品颇多微辞。如闵文振《兰庄诗话》:“而置之中品,其上品十一人,如王粲、阮籍辈,顾右于潜邪?”王士稹《渔洋诗话》卷下:“中品之陶潜,宜在上品。”沈德潜《说诗啐语》卷上:“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钟记室谓其原出于应璩,目为中品,一言不智,难
①曹揠《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60页。
萧粱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353万方数据
辞厥咎已。”袁守定《占毕丛谈》“陶诗以为集中最高妙之旬。而钟记室《诗品》顾取‘日暮天无云’、‘欢言酌春酒’,未免以中驷为上驷矣。宜其皂白不分,置陶于中品矣。”(13
然而,当我们考察同时代人物萧统对于渊明的文学评定时,便会发现,其实钟、萧二人在当时已经给予了陶渊明足够的定位。萧统主持编定的《文选》人选陶渊明作品有诗8首、辞1篇,虽然在诗赋中所录不算为多②,然而相对于今存的陶集来说,其量已经不在少数。故后人置喙于渊明在梁代的地位不公,实是将后代的渊明影响来要求于梁人了。
其实,渊明在晋宋而下是作为隐者征士为人们所认知的,而并非是其文学才华,特别是他的五言诗成就。所以钟嵘有“每观其文,想其人德”这样的品论,作为“隐逸诗人”,隐者是第一位的,诗人则是第二位的。更何况,作为诗人的陶渊明在当时的诗歌环境中,并未受到大家的欣赏,“岂直为田家语邪”的反问,已经非常明显地透露出当时人物对于渊明文学评价上的一些共识,即“田家语”为当时人物对于渊明创作的主导评价,即使置渊明为中品的钟嵘,也只是认为“田家语”并未能涵盖其诗作的全部特征,故特别拈出渊明也有“风华清靡” 的一面。
这里需要辨析的是,“田家语”在钟嵘时代是一句具有贬义色彩的评论。魏晋文学发展至齐梁,其尚丽的一面已经非常明显,或清丽,或靡丽,总之是与质直的文风大抵相左的。钟嵘在多处谈到诗歌写作
时,“文’’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即“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诗品序》)之“丹彩”在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的。故钟嵘批评班固的诗“质木无文”(同前),又说曹丕的诗“鄙直如偶语”(《诗品·中品》“魏
①以上引文皆转弓;自《锌蝾<;诗品)集评》,张伯伟《锋蝶诗品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第302--306页。
⑦  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前言”云:“萧统的《陶渊明集序》对陶渊明有很好的意见,
但在《文选》中选人陶诗的篇数,不但远远不及陆机和谢灵运,甚至也比不上潘岳、颜延之、鲍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3,54/中国文论的经典与文体
万方数据
文帝诗”条)。钟蝾将渊明诗认定为源于应璩,并且将应璩判定为源于曹丕,在这样一个序列中,其共通点便是语言层面上的“俗”,这个“俗”包含了语词层面上的“俗”以及表达方式上的。俗”。颜延之《陶征士诔》评渊明之作“文取指达”①,也就是在其缺乏“丹彩”的意义上来说的。对于好用古事的颜延之来说,“文取指达”的评语,应该说确实是没有什么文采可言的了。
“田家语”的评价还在于,时代对于玄言诗平谈文风的摒弃也附着到了渊明诗歌的评价上。钟蝶说孙、许之作“平典似道德论”(《诗品序》),语含批评,而渊明一些诗作仍保留了一些玄言,尽管他已经将玄思经由物象来表达,并且化入到日常生活的情调中,但是仍然未能摆脱平淡的表现形态。这种平谈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玄学人生的体悟方式,于晋宋而下的诗人并不陌生。玄谈盛行的时代虽已过去,然而玄学的语境并未过去,在经史之外,玄佛双修,事实上已经成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修养。所以当玄谈由高深的理论探讨,降至为日常生活的口头语言,则渊明的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田家语”,从而难免其俗了。
“田家语”,除了是着眼于语言层面上的俗外,还有就是与其描写田家生活有关。作为隐者,其作品所表现出的不是隐逸山水的刻画,也不是高蹈出尘的精神表达,而是作为日常生活的情事记录,所以时人目为“田家语”也就可以理解了。然而,在钟嵘看来,这种田家语恰是开启了隐逸诗人的一个源头。“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定位,说明钟嵘是将陶渊明视为第一位将隐逸与诗歌结合起来的人物。有研究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陶渊明既然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为什么在昭明《文选》中,隐渊明诗作却未能人招隐类或反招隐类的行列? 相关的解释是:陶渊明田园作品与当时的隐逸作品在类别上不是属于同一类别②。这是很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这里需要补充的是,
①萧统‘文选'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第791页。
②胡大雷‘钟蝾称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辨》,‘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四期。
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355 万方数据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说法的提出,不仅仅是在强调陶渊明作品的“隐逸”归属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钟嵘所强调的陶渊明,是一个作为隐者与作为诗人结合的陶渊明,在诗史上肯定其所具有的创获之功与特殊地位。也就是说,招隐诗作者和反招隐诗作者,其身份特征是诗人,而不是隐者,故其作品无论是描写隐逸之所,还是表达对于隐逸的向往之情,作为创作者本身的身份却是与隐者无关的。
这么来说,钟嵘虽然突破前人对于渊明的评价,如“田家语”问题,但是对于渊明的隐士身份并没有有所忽视,甚至在评语中,渊明的隐士身份更是作者所称道的重心。所谓“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便是表现在“人德”上的一种钦慕。
既然作为诗人的陶渊明,其文学成就在晋宋齐三朝以来并未获得人们的关注和普遍认可①,那么作为诗人的陶渊明在梁代又是如何被人们所发现的?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得从萧统与陶渊明关系说起。萧统除了在《文选》中选了陶渊明若干作品,还给陶渊明编了集,又为之写了一篇序,对渊明遁世晦迹表示认同,对其“贞志不休,安道苦节”大加称赏②,并且认为渊明作品大有益于风教:“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 萧统虽然在《序》中对渊明文学创作有所肯定,如“其文章不群,辞彩
①江、鲍虽对渊明文学有所仿效,然尚未形成普遍风尚。
②俞绍初《昭明太集校注》之《陶渊明集序》注释一:“此文为陶渊明文集之序,而全篇重点即在申说韬光晦迹、遁世隐成可以全身避祸。此种思想之产生,盖与昭明晚年因埋蜡鹅事发,遭遇梁武猜忌有关。日人桥川时雄《陶集版本源流考》云,他所见之《陶渊明集》旧抄本,在此序言之后有‘梁大通丁未年夏季六月昭明太子萧统撰’十七字。如此说可信,则此序撰于公元五二七年。(见穆克宏、郭丹编著《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陶渊明集序·说明》。)”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01页。按,本文所引萧统诗文皆据此书。
356/中国文论的经典与文体
万方数据
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
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然而其评论
的重心仍然在渊明品德上的“旷”与“真”。在这一点上,萧统与钟嵘
并无二致。然而萧统对于陶渊明文学的重视程度比起钟嵘来要高许多。其评论的基石正是建立在对于渊明作品的搜集整理上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有助于风教”的字面评价来看,则萧统是因其
人而爱其文,又因其文而爱其人的。陶渊明作为隐士,其文学层面的
被发掘正是作为隐士的身份特征而导致的。所以,萧统为渊明立传,
称其“脱颖不群,任真自得”,着意刻画其风流韵事的同时,也不忘缀
上一笔,“善属文”(《陶渊明传》)。“善属文”与颜延之“文取指达” (《陶征士诔》)的评价已是完全不同。此评价恰与其在《陶渊明集序》
中所称赞的高度是相当的。然而,萧统对于陶渊明文学的评定虽高,
却其实难副。所谓“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
扬爽朗,莫之与京”,实再难与渊明创作实际相符。即使如“语时事则
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二句,也是半是半非的状态。“论怀抱
则旷而且真”是可以理解的,而“语时事则指而可想”则是属于臆测。
这种臆测在其为渊明所作传中亦有所表达:“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
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耻复屈身后代”,萧统
之所以有这种看法,当是受到了沈约《宋书·陶潜传》的影响①。然而,萧统之所以采用沈约意见,也是与萧统在渊明传中的特殊用心有关,即渊明诗文具有“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
以立”的风教功用。由于萧统在玄学层面的深厚修养,所以其对于渊
明诗文中所传递出的深潜情思能够有所体悟②。
萧统对于渊明诗文风教的发掘还不止字句借用及渊明形象的化
用上,如果我们细致审读萧统诗文,则会发现有一篇文字应该予以引起
①袁师行需《陶渊明与晋宋之际的政治风云》一文于渊明晋宋之际政治立场有着精细的论辨.本处论断即采先生的考论结果。参《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⑦萧统好玄.受玄风影响十分明显。可参林大志博士《四萧研究》一书第二章第二节,中华书局2007年。
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357 万方数据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3: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5199258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萧梁尚隐之风与陶渊明的价值发掘.pdf

标签:作为   文学   诗品   作品   身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