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石虎的杂谈
石虎的从政经历
一、自立为帝
石虎,字季龙,生于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上党武乡县(山西榆社县北)人,十六国时后赵皇帝。
石虎的父亲早逝,从小随母亲生活,由后赵皇帝石勒的父亲抚养,故有人称石虎系石勒之弟。当石勒被拐卖到山东时,石虎随母仍留在山西。此后,由于西晋末年战乱迭起,石虎与石勒失去联系,直到永嘉五年(311年),兄弟二人才得以重新见面。是年,石虎17岁。
石虎作战英勇,弓马娴熟,深得石勒赞赏,被封为征虏将军。石虎也因此全力以赴为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用石虎后来的话说可谓“端拱指授”、“躬当矢石”。
石勒称赵王后,封石虎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加侍中、开府,
后又封为中山公。石勒称帝后,任命石虎为太尉,守尚书令,进封中山王,食邑万户。此时,石虎满以为自己功高他人一等,石勒称帝后必能充任大单于,没想到只被封为单于元辅,大单子之职为石勒之子
石弘所得,石虎开始对石勒不满,他曾对子石邃说:”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几,每一忆此,令人不复能寝食”,并进而产生了石勒死后反叛思想“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后赵延熙元年(333年),石勒死,石虎果然尽杀石勒重臣,并派子石邃率军捉拿石勒太子大雅,只缘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才扶大雅做傀儡皇帝,自任丞相、魏王,掌管后赵实权,并将石勒的文武大臣改做丞相闲职,任用自己亲信功将担任要职。然而,石虎并不以此满足,力图称王称帝。
面对石虎的侵凌,石勒亲属不甘受辱,曾联兵反抗。先是石勒妻刘氏与子彭城王石堪计谋除石虎,以免后赵国落入石虎手中,造成“养虎自残”的悲剧。针对当时石勒旧巨大多受贬在京外,京城旧属又被石虎死死控制难以起事的状况,准备携王室离京到兖州(山东郓城)以廪丘为根据地,扶石勒子南阳王石恢为盟主,宣太后诏今,号召各地牧守联合起兵从京外发动进攻,讨伐石虎。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计划未成,刘氏、石堪被杀。镇守洛阳的石朗和镇守长安的石生闻讯即联兵起来讨伐石虎,亦被石虎所败。东晋咸康元年(335年),在灭掉石勒子弟的反抗后,石虎自立为王,称大赵王,年号建武,将国都从襄国(河北邢台西南)迁到邺(河北临漳县西南)。同年,石虎将大雅及其弟弟、母亲全部杀死,石勒亲属势力消灭殆尽。咸康三年(337年),石虎改称大赵天王,永和五年(349年)改称赵皇帝,最终取代了石勒赵国。
相关整本阅读/ebook/4d4536da172ded630b1cb6b1.html
二、治理国政
石虎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首先加强农业生产。十六国时期,北方战乱不断,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粮食供应成为统治者能否维持统治的关键问题。为此,石虎采取各种方法屯集粮食。他先派官员带领百姓开展屯田,发展农业生产,“使典农中朗将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