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视角下《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由于价值澄清理论具有实用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等特点,现阶段已被学校和教师广泛接受和使用。本文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交友的智慧》中的第二部分《网上交友新时空》为例,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设计思想,根据价值澄清的实施方法即三阶段七步骤,进行了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价值澄清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教学设计;教学问题;教学反思
一、《网上交友新时空》的教材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需要先整体把握一下教材,下面从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教材来看,本课主要有两大块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两块内容。第一部分一开始是五位初中生分享他们的上网经历和感受,讨论出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结交
到好朋友。然后通过案例探究即吴凡的两个不同的档案,一个是他线下沉默寡言,比较内向,朋友很少,另一个是他线上积极活泼,比较外向,网友很多。讨论出互联网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的特点。第二部分是通过三个案例来展开的。首先由学生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你会把自己的照片放在网上吗?第二,网上结交的朋友可以成为现实中的朋友吗?讨论出虚拟世界的交往,有一些风险性,我们要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其次探究小梅的案例即小梅的网友邀请她见面,小梅纠结要不要去见,讨论出面见网友需要仔细审慎的考虑,不能盲目冲动,以免遇到风险。最后通过比较网上交往与现实交往的异同点,讨论出不应只停留在虚拟的世界当中,更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网上交友,对比网上交友与现实中的交友的区别,知道网上交友的利弊,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基于价值澄清理论,对网上交友问题畅所欲言,通过模拟辩论赛、做小调查的方法等,积极参与,提高网上自我保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网上交友的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具有防范意识,自由健康的网上交友,让友谊之树常青。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澄清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网上交友,对比网上交友与现实中的交友的区别,分析网上交友的利弊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谨慎意识,慎交网友,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网上交友新时空》中价值澄清法的选择原因
青春期是人生当中关键的时期,伴随着身心的快速发展,中学生在网上交往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本部分从初中生网上交友面临的困境来分析价值澄清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价值澄清法的可能性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网络。对于初中生来说,网上交友也是一个很好的交友方式。但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利用网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初中生的身心还未达到成熟阶段,过度迷恋网络对身心发展不利等。针对出现的问题,如果老师强行灌输,把正确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可能导致学生的叛逆心理加重。如果能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行动去践行,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价值澄清法提供了可能。
(二)价值澄清法的必要性
初中时期孩子进入了青春期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逐渐形成个性,在身体和智力方面都快速发展,而且越来越想独立,思维越来越活跃,常常对一些问题产生质疑,交际圈也越来越广泛。[1]运用价值澄清法来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网络交往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符合价值澄清法的宗旨。
三、本课中价值澄清法的教学设计思路
众所周知,价值澄清理论在西方道德教育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其观点认为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多元价值体系,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灌输,把我们所认为的价值理论强加给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叛逆和反抗,甚至会出现更差的效果。所以价值澄清理论主张在众多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社会中,应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让学生自由的选择价值观并通过行动去践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价值澄清理论系统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第一,强调学生自身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立足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网络问题;第二,接受现实,当别人阐述自己的上网经历和对网络的看法时,要不加任何评论的接受别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协助别人去接受自己的观点,做到坦诚的对己待人;第三,激发进一步思考,当别人呈现网上交友的观点时,在接纳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反省;第四,提高个人潜能,通过自我思考提高自我指导能
力。[2]
其次,价值澄清理论提出了三个阶段和七个步骤。三个阶段包括:选择、珍视和行动阶段。七个步骤包括:第一,完全自由的选择;第二,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第三,对每一个选择途径的结果加以充分考虑后进行选择;第四,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足;第五,乐于公布自己的选择;第六,按作出的选择行事;第七,将这种选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加以重复。
最后,通过价值澄清方法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设计。以探究式教学为基础,注意逻辑的严格性。紧扣价值澄清理论的阶段和步骤,展开教学。“教师在全程起到引导作用,不对学生的观点妄加评价,而是用一种缓和的方式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3]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作出评价,以免学生产生价值混乱。
四、本课中价值澄清法的设计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恰当的利用三阶段七步骤进行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智力结构。
(一)选择主题:慎重结交网友
本文主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方式设计教学内容。上课伊始,教师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
你的网友问你的私人信息,你会如实告诉他吗?然后请两三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不同的回答会制造价值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课题《网上交友新时空》。
(二)鼓励思考——选择
1、畅所欲言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过网上交友的经历吗?请有过网上交友经历的学生分享自己网上交友的心得,没有网上交友经历的学生可以说一下自己对待网上交友的看法。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对网上交友这一行为有初步的认识,并作出自己的选择。
2、吴凡案例探究
向同学展示吴凡的两个档案。一个档案是他线下沉默寡言朋友很少,另一个档案是他线上积极活泼网友很多。[4]引导学生了解吴凡案例,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不同的档案源于吴凡在现实交往和网上交往中的不同表现,然后汇总网上交往的特点,包括虚拟、平等、自主等;第二,如果你是吴凡,你遇到网友突然消失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这时学生会结合上述网上交友经历,在考虑相应结果的基础上作出慎重的选择。在学
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尽量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发言,消除学生羞于启齿的恐惧心理和不敢言说的戒备心理。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制作一个观点列表单,鼓励学生谨慎选择自己认可的观点,清楚而有逻辑地阐明所做选择的缘由。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清楚自己的选择可能产生的后果,并借由审定选择的确定性。
(三)促进交流——珍视
1、模拟辩论赛
采取辩论的方式,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正方认同网上交友利大于弊反方,反方认同网上交友弊大于利;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珍视自己的选择并思考自己的选择是否合适与完善。
2、小梅案例探究
向同学展示小梅的案例。小梅的网友向她发出见面邀请,小梅要不要和她见面。[4]案例中小梅面临着“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朋友”的困扰,在这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网友给小梅的回帖?你又会给小梅什么样的建议呢?要求学生表达观点并尽可能多地列出网上交友的注意事项。经过辩论和探究,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上交友行为,
增加情感认同。
(四)自省调整——行动
学生在经历前三个阶段后回顾自己的选择,发现其中优劣并调整、完善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促进自身价值观成熟的同时勇于实践,有所行动。
五、本课中价值澄清法的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对网上交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安全、愉悦地网上交友,同时可以谨慎的结交网友,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价值澄清理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整个过程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畅所欲言,积极辩论,自主体验。
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一些环节设计还需要优化完善,具体为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分享交流时间过短,每次只有1-2名学生发言;需要预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意见;其次,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不要夹杂个人感情,鼓励发言,如果教师先敞开心扉,效果会更好;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于缺乏干预,没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价值混乱。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反思,可以看出价值澄清法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
的教学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其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很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价值澄清理论下可参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教师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有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第二,增强学生的自由选择权。[5]初中阶段的少年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发展的关键期。价值澄清法强调的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教育者提供适当的暗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的权利,珍视自己的选择并付诸行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第三,贴近学生的生活。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重在理论上的灌输,很容易造成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而价值澄清法更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自主选择道德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价值澄清法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注重个性。价值澄清法强调学生自主选择价值观,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澄清,所以学生很容易形成个人主义,这与我们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不符,在初中生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第二,过分注重形式。价值澄清法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澄清,而对于学生选择了什么样的价值观干预太少,这样学生容易选择消极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价值混乱,应适当关注道德内容而不是一味注重道德方法和形式。第三,概念体系比较混乱,它所强调的价值观到底是行为实践还是心理状态(态度
、兴趣、情感、信念等)没有明确说明,很难让人理解。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2]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小蔓.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杨慰萱.价值澄清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教育现代化,2016,26:263-264.
作者简介:俞金弟(1994.01-),女,山东省滕州市人,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