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教学意图或理念 | ||||||||||||||||||||||||||||||||||||||||||||||||||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 1.播放课件,献给512汶川大地震遇难的孩子们的图片短片。 2.展示大学生无偿献血图片 3.展示一位女性的血常规化验单 | 观看短片,观察图片。 悲痛,感动,身同体受。 | 1.情感教育,观看短片后,学生很悲痛和感动,此时此景学生也愿意无偿献血,帮助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急于解开血常规化验单的奥秘。 | ||||||||||||||||||||||||||||||||||||||||||||||||||
新授 | |||||||||||||||||||||||||||||||||||||||||||||||||||||
(一) 探究任务一: 血液的成分 | 一.课件展示: 1.资料分析1:血常规化验单 说出:RBC,WBC,HB,PLT分别是血液中的哪些成分的英文缩写? 2.资料分析2:播放血液分层实验 小组讨论: 1)观察: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分成几层? 2)思考: 为什么分层? 3)推测: 每层是什么成分? 4)描述血液的组成? 二.巩固练习: 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 三.深度思考: 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 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及观看视频,小组思考讨论后积极发言,确认正确答案后,学生能认同血液的成分: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认识血液的各层的成分。学生深度思考更深入认识到血液既是结蹄组织又能流动。 |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能够寻求血液的成分来解惑,培养了学生分析资料,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为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打下基础 突出重点之一。 | ||||||||||||||||||||||||||||||||||||||||||||||||||
(二)探究任务二:血细胞和血浆 | |||||||||||||||||||||||||||||||||||||||||||||||||||||
1.血细胞 |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的实验,展示截取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此图思考回答: 1.说出指代的细胞名称?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 3.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师点拨为什么光学显微镜下很难找到血小板。 | 分组实验,认真观察思考交流,踊跃参与回答确认答案,从而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特征并能从大小,结构,数量,颜色上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 学生熟悉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学会识图,提高学生通过识图捕获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 ||||||||||||||||||||||||||||||||||||||||||||||||||
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 问:根据图示描述各种血细胞的形状? | 认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进一步认识各种血细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的能力和空间的立体想象力。 | |||||||||||||||||||||||||||||||||||||||||||||||||||
展示“瞧这一家子!”图 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 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51-54, 并作为血液中的一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自己。 选出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学生先辨别出血液的各成分,然后四位学生主动上讲台,分别扮演血液各个成分,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学生再一次认识了血液成分,并了解了各成分特点。 | 通过学生的扮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一步突出重点。 | |||||||||||||||||||||||||||||||||||||||||||||||||||
1.出示表格:比较几种血细胞
2.在学生说出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及红细胞的功能之后,教师展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1)红细胞为什么呈现红色? 2)红细胞为什么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3)如果一个人的化验报告单上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会有什么症状? 平时饮食中注意多摄入富含什么物质的食物? 教师点拨:血液运输的氧被血液中的红细胞运输,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用于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3.播放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视频 4.播放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的视频 | 1.学生填写表格,因之前的学习基础,学生掌握的不错,积极争相回答,确认正确答案。 2.小组讨论,在教师的点拨下联系实际回答,确认正确答案。 3.4.观看视频,总结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及异常情况。 | 通过血细胞的比较,和观看视频,很容易找出正确的答案,教师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各种血细胞,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更能揭示抽象深奥的生理过程。 | |||||||||||||||||||||||||||||||||||||||||||||||||||
出示开始展示的一位女性血常规化验单,让学生解读化验单: 展示两个问题: 1.你诊断的结果,和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治疗或缓解此症状? | 学生认真观察、比较发现了白细胞过高,血红蛋白过低,判断出次人患有轻微的炎症和贫血,吃点消炎药或注射消炎针,平时多吃富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治疗或缓解病情。 | 联系生活,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 |||||||||||||||||||||||||||||||||||||||||||||||||||
2.血浆 | 1.展示血浆成分示意图:r让学生结合教材p52内容,回答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2.连接生活: 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 学生踊跃参与, 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总结 | |||||||||||||||||||||||||||||||||||||||||||||||||||
(三)总结 | 血液的功能 点播:血液中起运输作用的成分有哪些?起保护、防御作用的成分有哪些? | 总结 | 总结能力的培养 | ||||||||||||||||||||||||||||||||||||||||||||||||||
(四) 知识的拓展 知识前沿 | 课件展示白血病和造血干细胞计数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白血病,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 | 了解,关注 | 学生通过资料感受血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感受生命的可贵,以及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关注自己的健康。 | ||||||||||||||||||||||||||||||||||||||||||||||||||
(五) 谈收获 | 问:本节课后你有何新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 组成成分 功能 | 踊跃小结,相互补充 | 落实教学目标, 学生喜获自信 | ||||||||||||||||||||||||||||||||||||||||||||||||||
(六) 你知道了吗? | 出示达标练习题 | 练习 | 即学即练 即学即用 | ||||||||||||||||||||||||||||||||||||||||||||||||||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2:5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4985158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