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_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28 12:57:06 阅读: 评论:0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主要通过视频、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尿液的形成过程获得直观感知,教师再通过层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分析,由此突破难点。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进而形成保护肾脏的意识。基于以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单位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
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法学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教学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
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一、以课本想一想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阅读课本归纳排泄的概念。分析排泄的几种不同途径。区别排泄与排遗两个概念。
三、认识泌尿系统组成器官及各部分功能。提问肾动脉肾静脉流什么血液,设问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带着疑问进入下面的学习。
四、学生通过自学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五、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让学生阅读书本自学,培养学生自我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血液流过肾单位时,通过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个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学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安排了动画、视频将微观的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并根据教材提供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每个过程对不同成分进行对比,理清概念。
六、对尿液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有所了解。
七、课堂检测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如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来帮助理解。
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这些特征对教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给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机会。还要利用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更为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下面我来说说教法
1、自学导思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2、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课本及图片,媒体动画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逐步将学生从
感性的认识引导到理
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因为每个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上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发展
程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这节课我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层层设问,设计问题串,难度逐级增加;再用视频资源给学生一个直观整体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活动起来,在活动与合作中能够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从而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效果分析本节课在设计时本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再结合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节课的设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降低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将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验证出来的,也更加容易记忆。
本节课知识量较大,学生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在时间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则可能很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对教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很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几个环节的活动,自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愉快的接受知识!教师巡视时还发现一位不爱学习的同学,居然能熟练的说出尿液的形成过程!赞!充分验证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材分析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生物学》下
册第五章的内容。
本章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教材先从宏观上介绍组成泌尿系统的各个器官,阐述了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再引导学生分析肾脏的结构,从微观上认识肾单位的结构特点。然后教材再阐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这种安排,遵从学生的
认知规律,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器官再到组织结构的顺序,帮助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尿液的形成。
前面四章学生已经学习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知道营养物质和氧气经过血液的运输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反应从而释放人体所需的能量。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这些废物在人体内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教材随后安排了人体废物排出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先让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再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解决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评测练习
1.正常情况下,血液与原尿成分的主要区别是原尿中没有
A.血细胞                B.蛋白质
C.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葡萄糖
2.一般情况下,原尿与最终排出体外的尿液的区别是原尿中含有
A.无机盐    B.水
C.葡萄糖    D.尿素
3.下表为尿液、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2:5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4982619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生物_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生物_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标签:学生   学习   形成   过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0℃幽默笑话段子
  • 794℃恋爱说说
  • 769℃五儿孝母
  • 703℃陈大惠老师
  • 413℃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65℃联想思维
  • 357℃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