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目标】
1、理解成熟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2、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6、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农业生产实践。
【实验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观察和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进一步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解决策略:先通过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再给出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从宏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后通过学生自己制作临时装片并且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微观上解释宏观现象的发生。由浅入深,让学生来亲历探究过程发现真理,达到真学的目的。)
2、难点
(1)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
(2)吸水引流的操作。
(3)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总结。
(突破办法: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自学,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疑惑内容并进行标记,在课上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后,就会解决一些疑惑。但是对于动手操作上疑惑则通过
让学生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先学,而后再在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最后,请不同的小组通过手绘及显微放大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实验结果,并且要求能进行解释,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内容分析】
该探究实验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发现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对水分进出细胞有没有影响等问题的答案。由于这是必修课中的第一个“探究”,对于学生在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等环节都很有意义,是学习后续章节中探究实验不可缺少的基础。,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上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预测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还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因此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使学生能真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作出假设和预期”,会“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等。
【学情分析】
该探究实验内容虽然属于微观水平,又比较抽象,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非毫无联系。生活许多现象都与此相关。例如,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泡在盐水中的萝卜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做菜陷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分会大量浸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探究欲望强,愿意表现自己,课堂设计中尽可能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实验室和实验器材齐备,并在实验室配有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媒体技术,形象、直观、便捷的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新课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采用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交出主动权,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
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力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同时注意优化课堂资源配置,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高效地学习。
【教学手段】
1、利用小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生活中诸多现象多媒体展示,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
2、创设逐步深入的问题串,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探究。
3、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实践、表达、交流,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完成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
【教学流程图】
【实验准备】
实验用具:
1、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2、用具:刀片,尖头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吸水纸。
3、试剂: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