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5-28 12:45:30 阅读: 评论:0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2)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是史前时期,主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境内人类孕育的早期人类有哪些,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他们跟现在人比较有哪些自己的特点,用以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祖先。
而第一课主要需要让学生了解旧石器时代我国境内有哪些早期人类,以及享誉世界的考古发现——北京人的发现。通过考古发现,了解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基本样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
(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首先必须跟学生讲解历史的时空观念。然后通过历史考古、史料实证让学生体会古人类在中国起源的时间、地点。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教学目标
    (1)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元谋人的生活年代,说出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2)在课本《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上标注出北京人的生活年代,根据“北京人复原头像”说出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以及主要特征。
(3)仔细阅读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三段材料,了解北京人发现过程,及世界地位。
(4)观察《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尝试根据图片编写简短的故事,以让听众了解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使用火等生活技能。
三、教学设计思路
 
师生活动1:播放电影《疯狂原始人》片段,并提问:人是怎么产生的呢?关于人的起源有哪些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都是真的吗?你相信人类起源的哪种学说?
设计意图:讲述人类的神话起源以及科学起源,让学生分辨神话传说和科学之间的差别。
师生活动2: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学生齐读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这时期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单元特征。
师生活动3:一起朗读课程标准。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
根据思维导图,填写思维导图中空缺的内容。
设计意图: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
第一部分——元谋人 
师生活动1:研读材料及图片,分析问题。
材料:1965年5月1日,为配合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学家在元谋盆地开展地质调查,钱方等学者发现两枚人类上中门齿化石……后又陆续发现了灰烬堆和打制石器。                                                                                                 
——吉学平《元谋人从哪里来》
提问1:什么是化石?
提问2:化石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提问3:如果你是考古专家,在发现了这些考个证据后,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在此基础上进行元谋人归纳汇总:
1、发现的地点
2、距今的年代
3、生产活动
4、地位和意义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错误,如果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
1.元谋人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3.元谋人是最早的古人类。
设计意图:从考古证据出发,探究元谋人的生产活动和地位,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第二部分——北京人的发现和特征
师生活动1:
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向学生提问,图中还有一个重要古人类遗址是?展示北京人的发现过程三段材料。
材料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最先于1921年被发现。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它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材料二: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
材料三:1936年,在同一地点发掘出土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此后,这一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向学生提问:
1、“北京人”发现时间?地点?
2、谁发现了“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 ?
3、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
4、你能形容一下“北京人”的外貌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知材料,通过提取材料信息来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2:
请根据书本和所学知识,推想北京直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想象力,感知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师生活动3:师生一起研读以下材料和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材料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
                        ——《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猿人遗址发现了……猿人洞有多层灰烬,有的厚达6米。灰烬里有烧过的木炭、兽骨、柏树籽、烧裂了的石块等。
——周正、刘顺生《北京猿人遗址灰烬样品的分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课后活动2想一想,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2、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
3、依据材料二思考,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应该过怎样的生活?
4、根据材料三的考古发现,你能作出什么推断?
5、你认为北京人能用火做哪些事情?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材料和出图化石图片整体感知北京人的特征。
    师生活动:师生一起研读以下材料和问题。
材料:在19世纪的时候,最早的人化石是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最早的年代不超过 十万年,所以就说人类的历史记录最早就是十万年……出了北京猿人以后,人类历史记录大概就是五十万年,所以北京猿人那时候是最早的人了,这样的宝座,他坐了二十几年。
                                ——吴新智百家讲坛《人类的起源》
问题: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的发现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北京人的发现将当时人类的历史记录向前推进到五十万年。
3.为人类探究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提供了证据。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理解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第三部分——山顶洞人
师生活动:教师向学生提问相关山顶洞人的三个问题。
问题1:山顶洞人是谁在哪里发现的?
问题2:观察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对比北京人和现代人,山顶洞人的样貌更接近谁?
问题3: 在遗址中出土的以下东西,说明了什么?
骨针              贝壳项链
设计意图:知道山顶洞人的一些基本事实。
师生活动:给学生观察以下表格
项目
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距今年代
170万年前
70-20万年前
3万年前
身体特征
―――
像猿
像人
使用石器
粗糙的石器
打制石器
掌握了磨制技术
使用火
知道使用火
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懂得人工取火
生活状态
―――
群居生活
群居生活,出现氏族
仔细阅读以上表格内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在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原始人也在不断的进步着,逐步的买入文明阶段。
四、评价设计
在课程过程北京人环节:请你想象以下,北京人的一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你的想象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运用此评价设计。
环节一,学生自主完成,完成后同学间互评。
环节二,学生推荐或自荐,展示成果,教师适当补充说明相关概念,引导学生质疑和答疑。
环节三,学生结合自己的回答、同学评价和环节二的讨论,完成自我评价。
环节四,教师依据前三个环节和学生整节课表现,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云南元谋人
二、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2、北京人的特征
3、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对研究古代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课因属于初中历史第一节课程内容,虽然教学难度不大,但是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初一学生进入历史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传说和考古证据的区别。因为距今遥远,导致很多学生很难进行联想,因而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2:4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4913058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pdf

标签:北京   学生   发现   人类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