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教案—水循环(总13页)
湘教版普高教材 《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理念
水循环是地理知识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从而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探讨交流和合作成果,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依据学科探究理论,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的过程,重在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课堂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把传授知识同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运用感性材料归纳整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应用,
通过案例实现和专业的结合、和社会的融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Ⅰ中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一课时。
2.课时安排:1课时
3.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以水运动为主要知识体系,以立体空间的水循环和洋流运动为知识要点。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水循环,虽然与本章其它节的内容联系不大,但非常契合本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主题,既可以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资源观、环境观,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动、联系、发展的辩证思维。但水循环作为地理知识的基础点,对课本后面章节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把握。针对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施教,可以结合专业学习,提高
其综合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