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余映潮)

更新时间:2023-05-28 11:28:21 阅读: 评论:0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8080 更新时间:2009/3/24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让我们懂得,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加强整合,从而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
5.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之美和内在的细节之美的设计艺术和创新艺术。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体会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特色。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课标要求我们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并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改革以讲析为主的教学,而代之以教学内容灵动、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
所以,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就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如下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反复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迁移式思路;整体式思路。
由于“教学思路”的灵活性和命名上的个性化,上述若干“思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并列的,这些命名只是意在突出它们各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板块式思路(上)
先请看笔者的一个策划——《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蓝图:
1.告诉大家——读妙文。
2.提醒自己——寻雅词。
3.评说课文——品奇字。
4.表现生活——用美句。
这个策划所展示的是四个呈“块”状的教学内容。它们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学习,着眼于每一“块”解决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或进行一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一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与组合方式都很丰富,但“板块”二字仅仅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 怅然 先哲 崇尚 步履 韵律 孪生 回味 征兆 甘霖 希冀 真谛 温馨 渲染 踌躇 追悔 姗姗 袅袅 婷婷 茸茸 熠熠 皓月当空 临门一脚 惴惴不安 荣辱不惊 谆谆告诫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步履匆匆 瞻前顾后 相濡以沫 心心相印 天涯海角
2.意蕴丰美:
①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②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③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④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⑥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置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⑦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⑧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
3.哲理深刻: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例二,活用、巧用课文内容,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来安排教学的板块。
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的教学。
七首词的教学,大致在三个课时左右。对于这样一课多篇的教材,教者首先就应提醒自己要活用、巧用课文,要对课文进行配伍,进行重组,要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课中活动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课文特点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学思路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师心智的角度处理教材。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板块”:
第一步,个性化朗读;第二步,艺术性改写;第三步,对比式评说。这将是很有文学欣赏品位的一节课。
例三,扩展阅读材料,开发课文资源,从课内课外相融合的角度来形成教学板块。
如《有的人》的教学。
《有的人》短小精美,通篇运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铿锵有力的诗句,抒发了对纪念鲁迅的感受,进行了饱含哲理的深刻议论。但历来的教学大都就诗教诗,缺乏有力度的烘托。我们可以增加课外内容,将教学过程艺术地安排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板块:第一块,就是课内的教学内容,即《有的人》本身的教学;第二块,就是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课外材料。这两个教学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成为“11”式的教学格局。这种教学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扩容思路”——用“增加数量”的方式使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设想如下:
教学板块:《有的人》+有关悼念鲁迅的文字——全课教学由两个粘联在一起的教学板块构成。
板块一:朗读、品析《有的人》(约30分钟)(略)。
板块二:朗读、评点有关材料(评点以教师为主进行)(约15分钟)。
朗读材料一: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评点:这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在193610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的演讲辞。一个“战”字,点出了时代背景,点出了时代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句“战而不屈”,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战斗风骨,饱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
朗读材料二: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评点:这是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满怀激情写下的《怀鲁迅》中的精彩片断,文中情感丰富,议论深刻,哲理生辉。
朗读材料三: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评点:这是鲁迅先生的日本挚友佐藤村夫在先生逝世后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运用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切人切事,要言不烦,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 朗读材料四:
鲁迅先生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和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
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评点:这是毛泽东于193710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鲁迅——现代中国的圣人》中的片断。
全段文字具有高度的描述美。毛泽东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准确观察和精心描画,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战斗风格和战斗风采。
朗读材料五: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一道烟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
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评点:这是闻一多先生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的开头段。全段充满了理趣美,充满了深深赞颂的感情,一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表达了作者的崇高评价。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深刻、精美、高度凝练而充满思想情感的语言组合,它们将多么有效地增强课文教学中的感染力度!
二、板块式思路(下)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
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
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1.识词实践(约8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 装潢 运筹 偏执 愚鲁 挑剔 吹嘘 炫耀 揣摩 梗概 蒸馏 博学 狡黠 掩饰
2.背读实践(约8分钟)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
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3.析读实践(约8分钟)
讲析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请同学们自主解决如下问题: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4.学用实践(约13分钟)
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时间”“学习”“读书”)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线条简洁,内容朴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例二:《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1.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
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
2.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译文(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析文句。(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教师示范: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置了悬念。
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品字词。(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2.请同学们用“……用得好……写出了”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
……
第四个教学板块
:读课文说感受。(约8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2.同学们就“感受”进行发言准备。
3.学生发言,老师评点。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双线结构,内容精细。“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中的小板块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教学的过程显得严整而又细腻,表现出一定的结构之美和造型之美。由于需要“读”与“说”,便充分而科学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使他们在课中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由于小板块的细致划分且学习要求与角度的变化,学生能够读得起来,也能够说得起来,整个教程同样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
由于板块式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方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教学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在这种“微型”课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热气腾腾的教学局面。
由上述教例,我们可以体会到: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1:28: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4450158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余映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余映潮).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教学   板块   课文   思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