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8 11:03:38 阅读: 评论:0

excellent是什么意思-不要乱扔垃圾

踏雪寻梅教案
2023年5月28日发(作者:思想与情感)

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注意断音记号的

演唱,感受断音和连音的区别。

2、能用适当的力度来演唱歌曲,特别是掌握渐强和渐弱的演唱。

3、为了使歌曲演唱的更有韵味,能用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处理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熟练处理力度记号。

2、歌曲中出现的难点节奏和前八分休止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的名字叫《踏雪寻梅》,想听老师来朗诵

一下吗?

生:想!

师:好,那听老师来朗诵一遍,听的时候,请大家想象一下,这首诗描绘了

一副怎样的画面。

(老师把《踏雪寻梅》的歌词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老师再有感情的朗诵一遍)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生:我仿佛看到了雪后初晴,腊梅花开,有

个小朋友骑着毛驴去赏花,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了叮当叮当的声音。

师:同学们描绘的真好,现在诗情画意都有了,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乐韵,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幅美妙的画面所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歌曲。

师:这首诗是音乐家黄自于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踏雪寻梅》的歌词,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

(出示歌谱,并播放课件欣赏歌曲)

师:请大家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哪些地方你觉得很难?

学生经过讨论,自己总结出歌曲的难点。

3、出示旋律并学习:

1)用听唱法重点练习刚才学生提出的难点。

2)分句练习,跟琴自学歌谱。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自己填入歌词演唱歌曲。(同样难点乐句,用听

唱法反复演唱)

4把断音记号重点练习下,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什么音乐加号?

为什么要加?怎样生动地来演唱?——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

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作渐强,表现驴儿由远走近的清脆的铃声。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5)复习力度记号,在几个乐句上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请学生进行选择

填充,并说说用这些力度记号表现了怎样一副情景。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6)把填充完整的歌曲再次演绎一遍,注意歌曲中的断音记号,力度记号。

4、完整地演唱歌曲。

采用多种演唱形式来巩固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

5、拓展练习

在完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最后一个乐句加一个声

部进行练习。一半学生唱旋律声部,另一半学生用“响叮当,响叮当”的旋律作

为第二声部进行伴唱,感受和声的魅力。

音乐第八单元《踏雪寻梅》教案

三、下课

踏雪寻梅教案2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

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小铃声。

歌曲短小精练,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

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尝试加入打击乐器的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

学生在美的熏陶感染中深刻地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踏雪寻梅》的学唱与演唱,产生对冬季大自然的兴趣,不怕寒

冷,奔向冰雪的世界,享受无穷的乐趣。

2、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快乐的情绪。有打

击乐器来更深一步渲染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

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

教学重点

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歌曲的高雅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歌曲的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的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在歌曲中的

表现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题上看,很明显,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内容一定与哪个季节有关?(冬

季)

2、想像一下冬季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3、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

香袭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4、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5、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

阵铃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

吧!(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二、新课教学

1、师领,按节奏齐读歌词,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①“霁”ji,读四声,指雪后放晴。

②“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认识休止符。

3、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

地唱好断音。

4、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

“好”字。设计意图:这是教学的重难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的搀扶下按节奏、

旋律正确演唱,其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这可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

台。

(二)处理歌曲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

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好花摘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

(三)歌曲表现与拓展

1、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

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2、各乐器的表现:

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碰铃,其余部分可用

响板,也可用摇铃。

3、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加入打击乐器的音乐实践,指导学生体会歌

曲的高雅意境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踏雪寻梅》,而且了解了很多音乐符号的含义。

演唱一首歌曲除了会唱曲调之外,还要注意它的艺术处理和它所表达的意境,

觉得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淳朴的生活情趣)自古

以来,人们对雪情有独钟,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一些与雪有关的诗词,演唱与雪

有关的歌曲,画画美丽的雪景图,相信大家会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踏雪寻梅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梅花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手指点画梅花,将5片花瓣围成圈状。

3、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手指点画的快乐。

二、活动过程:

1、音乐响起,幼儿伴随着音乐声,边唱边跳进入教室。

师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节奏跳舞进入教室。(歌曲《踏雪寻梅》)

2、展示梅花的视频图片,提醒幼儿注意观察梅花的颜色和形状。(教师对

梅花进行简单的介绍)

教师出示梅花视频,幼儿观察

教师总结:原来梅花是长在树梢上的,不仅有红色的、粉色的,还有白色的,

而且是由5片花瓣围成的一朵圆形的花。

3、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一起画梅花。

出示绘画视频

教师在绘画大图上示范讲解手指点画梅花的方法。(重点:示范五个花瓣的

画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4、教师提出点画要求,幼儿操作点画梅花。

5、作品展览,互相欣赏讲评。

踏雪寻梅教案4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

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作一些带有断音的

发声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

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 2 巩固学生对2/43/44/4拍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演唱二声部

曲谱的能力。

3 3 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爱国主义感情,感受

二部轮唱的效果。

教学准备:

小卡片(断音记号)、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30 20 10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节奏游戏:

放《踏雪寻梅》的录音,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 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

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 歌曲教学:

1 齐读歌词。

2 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 再次欣赏歌曲。

4 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

5 巩固几遍。

6 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 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

确的唱好断音。

8 全体同学唱歌曲,个别同学打击乐器伴奏。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3/4 30 20 10 30 20 10

mi mi mi ma ma 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三.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曲。

四.导入新课:

1 断音记号:

学生理解加了断音记号后的音占原音时值的1/2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2 按规定拍号创作节奏短句。

具体内容参考书本。

3 歌曲《踏雪寻梅》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

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五.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合唱练习,导入新课:

1 江苏民歌《蝈蝈蝈》

2 介绍黄自和《抗敌歌》的故事。

学生看书,了解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3 欣赏:

1)《抗敌歌》

2)《卡农歌》

师问:这两首歌曲分别用什么演唱方式演唱?

生答:第一首《抗敌歌》采用混声合唱。

第二首《卡农歌》采用轮唱的演唱方式。

4 巩固歌曲《踏雪寻梅》

学生唱歌,打击乐器伴奏。

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

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

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通过欣赏《抗敌歌》和《卡农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感受了二

部轮唱的效果,并且了解了音乐家黄自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踏雪寻梅教案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时代风格和高雅意境,能对歌曲表现的画面展开美好而富有

情趣的想象。

2、能生动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的意境。

3、能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进行赏析,在歌唱中将对歌曲的感性认识与乐谱

的理性认识统一结合起来,充分体会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生动的演唱来表现它。

教学难点:

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演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下雪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雪景图,让我们

一睹为快吧!

1、课件播放出示雪景图。

天寒地冻、百花凋零,但是在冰天雪地里只有一种花却在傲雪怒放、幽香袭

人。这是什么花?(梅花)

请你想一想学过的有关梅花的诗?(提问后出示幻灯片)

踏着皑皑白雪,闻着幽幽花香,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听,远处传来了一阵铃

铛声,一个小朋友正骑着小毛驴向我们走来,让我们跟着他一起去踏雪寻梅吧!

(出示幻灯片,初听《踏雪寻梅》)

2、课件播放《踏雪寻梅》。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它的名字叫做《踏雪寻梅》(课件演示)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谁作曲的吗?

3、简介黄自。(课件演示)

二、学唱歌曲。(课件演示)

1、复听音乐,思考:有没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1)“霁”读ji,雪后放晴的意思。

2)“坝桥”指有扶手的石板桥。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认识休止符。

4、歌谱教学。听琴声逐句唱歌曲的谱子,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

地唱好断音。

5、跟琴演唱歌曲,把学生易错处单独拿出练习。

①“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②“好花摘得供瓶养”,休止的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

“好”字。

6、跟随录音小声的唱歌曲。

三、歌曲的演唱处理。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表情记号(出示幻灯片)

1、歌曲开始有一个“mp”,要用中弱的力度以叙事性的口吻来演唱。

2、四个“响叮当”下面都有断音记号,要怎样唱?(短促跳跃,力度表现

驴儿由远及近的清脆铃声)

3、“骑驴坝桥过”的“骑”轻巧的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在驴处

做一个骑的动作,提示学生挺起胸、自信骄傲的演唱。

4、“好花踩得供瓶养”是歌曲的高潮,所以力度是强,感叹地抒发情感,

可以在这一句前半拍休止符的位置处加上一个闻花的动作,深呼吸一下,然后感

叹地唱出“好”字,巧妙的解决教学难点。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歌曲表现与拓展。

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出示打击乐器:串铃、碰铃、双响筒。

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用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踏雪寻梅》你将会选择哪件打

击乐器,你想表现什么?

各乐器的表现:用双响筒可以表现驴儿清脆的蹄声;四个“响叮当”用串铃,

其余部分可用响板。没有打击乐器的同学拍腿伴奏。

2、四个“响叮当”采用男女生接口唱。

3、尝试轮唱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相差一小节,此起彼伏,交相辉映。

4、欣赏动画版《踏雪寻梅》,跟随视频完整的演唱歌曲。(课件播放)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踏雪寻梅,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从梅花

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对,让我们学习梅花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贵品质,愿梅

花精神陪伴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

踏雪寻梅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聆听、学唱《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培

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梅花精神。

2、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唱《踏雪寻梅》,并能用清新、明快、和谐的

声音唱歌曲的第二声部。

3、能用各种方式探索音响效果为歌曲配伴奏,创设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

教学难点:《踏雪寻梅》的二声部演唱和用探索的音响为歌曲作表演唱。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自制课件

学生座位:U字型

教学程序:

★(课前播放殷秀梅的《我爱你,塞北的雪》,感受一个“北国风光,万里

雪飘”的意境。上课铃响音乐即停。)

一、观看音像――感悟冬趣

1、师:好一个北国风光,万里雪飘,这样的冬景真是美不胜收。我们今天

的内容就是感受冬天的独特魅力。

★打出字幕“冬之韵”(有下雪、飘洒的感觉)

2、欣赏歌曲《铃儿响叮当》,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师:请欣赏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说说在歌曲中,让我们感受到冬天

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老师可用几个简单的动作引发学生的小小参与)

生自由发言,快乐的`圣诞、雪橇、铃铛声……

3、引入下一环节:

师:一串欢快的、叮当响的铃儿把我们带入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在白雪皑皑

的冬天,在座的你们,会找到哪些乐趣呢?

学生回忆、诉说自己在冬天的乐趣如: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等。

设计意图:《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描写冬天意境的歌曲,大家都能哼唱,而

且较欢快,给他们创设“美丽的冬天”的意境,感受到冬天的气息,初步体验到

冬之韵的意境。

二、诗词诵读――感悟冬韵

1、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中国传统的诗是怎样表达对冬日雪景的感受?

★(老师打出踏雪寻梅图和诗)

2、老师有感情诵读诗词,简单解说:“雪霁”的“霁”是雪后放晴;“灞

桥”是指有扶手的石板桥。它把你带入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读这首诗?(请一、二位学生朗读)

4、分析题目“踏雪寻梅”

师:诗人是怎样踏雪寻梅的?

(骑着毛驴,寻着花香去找梅花)

三、赏学歌曲――感悟冬韵

1、初听歌曲

师:作曲家黄自看到了这首诗以后,把它谱成了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说说音乐给我们的带来什么感觉?(听磁带上的音乐)

可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歌曲,也可随音乐晃动身体。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表自

己的意见,讨论音乐情绪。

2、复听歌曲★(打开有画面的整首曲谱)

师:这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歌曲,生动地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

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再次欣赏时可注意两声部的

谐和。

3、朗诵歌词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各种方法朗诵这首诗,现在用用两个声部按歌曲节奏的

方法来试试。(引起学生的好奇和配合,也为歌曲的二部合唱作铺垫。)

先由老师与一位学生先试一次,再分两小组进行配合。

4、学唱歌曲。

A.先学第二声部★(只有第二声部的旋律和歌词)

师:在此声部要注意什么问题?(、 p等)此声部是为烘托、陪衬的作用,

注意力度的控制。

跟琴哼唱一遍,再唱唱第二乐段,注意前面要活泼、跳动,后面要抒情、连

贯。

学生在唱第二声部时,老师唱第一声部加入进来。(无伴奏)(两声部的感

受和配合,让学生感觉合唱并不是很难。)

B.学习第一声部★(打开有画面的整首曲谱)

a.跟琴学唱2-3遍,提示:“骑”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上;

“好花”的地方,前半拍的休止好比深深地闻了花的香味,然后感叹地唱出“好”

字。

b.轻唱第一声部,注意力度记号,老师可示范一、二句。

c.分声部进行配合:一半高声部,一半低声部,老师视情况可帮较弱的声

部;反之进行练习。也可用几位学生唱高声部,大多数学生唱低声部的形式。

5、表现歌曲

A.师:同学们随时把调羹放在口袋中,是否可用它为这首歌曲伴奏呢?

分组敲击一种节奏:X|X|X X| X X|X X X X | X X X X |

先各自敲击两小节,再合奏两小节,最后配合伴奏带或老师的钢琴声。

B.打击乐加上学生的歌声,第二乐段可以不要打击乐。一、二次(一个大

汇合)

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

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把人们去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声情并茂地

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曲谱,并播放。带着问题去聆听,可以给聆听以指向

性,并可检测,培养他们良好的欣赏习惯。循序渐进,使合唱变的较易掌握,培

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四、创作旋律:(也可做课后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黄自创作的歌曲,你

们也可以去学学,把王安石的词配上旋律,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

师:梅花总是挑选在最严寒的冬天开放,这种敢于与困难做斗争的精神是大

家值得学习的,下面让我们来朗诵一首非常熟悉的古诗《梅花》。

A.鼓励个别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诗歌;集体朗诵。

B.为古诗配旋律。(多媒体展示古诗及与诗歌意境相应的图片。)

即兴创作旋律要求:①用相应的节奏;②用1 2 3 5 6五个音创作旋律;③

唱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通过诗歌朗诵,充分感受冬天里梅花争奇斗艳的画面,并体会到

梅花精神。通过即兴创作演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推到又一个高潮,

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歌曲的即兴创作能力。

五、课堂小结《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

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今天我们感受里冬天特有的快乐和韵味,

希望大家喜欢冬天。

迈着轻快步伐、听音乐《踏雪寻梅》出教室。

踏雪寻梅教案7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

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

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

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 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

媒体放映)

师:(看完图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

梅”。(多媒体出示课题)我想邀请大家一同去踏雪寻梅,但直接去是不是太没

意思了呢,所以要考考大家哦!

第一关 你们能唱一唱下面这条旋律吗?

35 50

25 50

35 50

11 10

响叮 响叮 响叮 响叮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休止符了吗,下面就让小毛驴来提醒大家。

学生:齐唱

第二关:加上了顿音记号,你们会吗?

大家觉得自己正确吗?小毛驴又来提醒大家啦。

学生:

我:嗯,大看来大家都有好好的看小毛驴的提醒哦。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接再厉,就剩下最后一关了。

第三关:别忘了之前认识的渐强记号。

大家还记得这个符号吗?那大家来试试加上他效果会如何。

学生:加上渐强符号演唱。

过关,播放梅花图片

新课教学 (听梅)

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一起读一读歌词。学生:齐读

:同学们读完之后,知道词中“雪霁”、“坝桥”、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答。(不知道,没关系。有老师来告诉你们。)

了解了歌词后,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该曲的词作家。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

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

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

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

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

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了解完曲作者,老师来和大家做个游戏。(踏歌寻音)

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

的石板桥。

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

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

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

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课堂小结(畅想)

(略)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

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

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

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

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

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

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

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

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管棚支护-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踏雪寻梅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11:0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43018581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踏雪寻梅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踏雪寻梅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卡农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