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入文字]
《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到底为我们讲述了什么?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
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
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
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
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
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
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
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
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八仙”一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拥有不同的含意,,直至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
始定为: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
姑。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
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
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
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
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在民间, 刘海(或作刘海蟾)虽然现在不在八仙当中,但在许多地区仍位于八仙之
列。明《列仙全传》用刘海顶替了张果老,在江西某些地区的“跳八仙”中,也有以刘
海代替汉钟离的,而台湾亦有用刘海替代蓝采和。日本也有类似的神明组合,称为“七
福神”,但其中多为印度教或佛教神明。由于中日两地文化影响,加上七福神搭宝船的
1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9:49: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38555182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到底为我们讲述了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到底为我们讲述了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