鬟l舭桃跳 2012.2试验研究
秋冬季栽培平菇菌株比较试验
班新河魏银初 王 震李九英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驻马店463000)
摘要:通过对中原地区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普通平菇菌株及2个脱毒平菇菌株进行品种比
较试验,选出了当地当季的适栽菌株。9月初种植,以灰黑色菌株平菇99为主,搭配灰白色菌株新
831;秋冬季节种植,以灰白色菌株豫平6号为主,搭配灰黑色菌株平菇99。对于脱毒菌株不能盲目
引种。
关键词:平菇;早秋栽培;秋冬栽培;脱毒菌株;产量
近年,河南省栽培的平菇菌株较多。有些制种单
1.2.2 时间安排 ①早秋栽培:7月20日制原种,
位炒作新概念、每年更换菌株名称,致使生产中同种 8月3日制栽培种,8月23 Et拌和栽培料并开始堆
异名现象严重.有些菇农偏听偏信广告,乱引种,部
制发酵,发酵期间翻堆4次,9月4日栽培料装袋、接
分菌株生产性状不明确。为此,我们分早秋和秋冬两
种。②秋冬栽培:8月20日制原种,9月4日制栽培
个栽培季节,对灰白色、灰黑色两组菌株和2个脱毒
种,9月16日拌和栽培料并开始堆制发酵,发酵期间
菌株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期望选出当地不同栽培季 翻堆4次,9月29日栽培料装袋、接种。
节的适栽菌株。
1.2.3 试验方法 用规格为26 emx53 emx0.015 cm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的聚乙烯袋装栽培料,每袋装干料1.6 kg左右,开放
式接种,每袋接3层菌种(两头和中间),每菌株装
8个试验菌株分别是:①新83l(本院保存)
100袋,每30袋为一次重复,共设3个重复,另外
(CK),②原831(河南农业大学),③脱毒831(河南农
10袋为机动。对所有料袋均称重。接种及发菌期间气
业大学),④豫平6号(河南农业大学),⑤脱毒豫平6
温偏高,阴棚下单层摆放菌袋,常温发菌,菌丝发满
并有部分菌袋出现黄水时,用钢钉刺孔排水、通气,
号(河南农业大学),⑥黑选5号(本院自选),⑦平菇
99(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菌
菌丝恢复并现蕾后将菌袋移入菇房墙式出菇,出菇
种保藏中心),@615(江苏高邮食用真菌研究所),其
期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每茬菇采菇结
中①~⑤号为灰白色菌株,⑥~⑧号为灰黑色菌株。对
束,减少空气湿度,养菌管理1周,养菌期间对栽培
照菌株为当地主栽菌株。
1.2试验方法
环境喷1次甲氨基阿维菌素,以防害虫危害。采摘以
8-9成熟为标准。记录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现蕾时
1.2.1 培养基母种为PDA培养基:原种为麦粒培
间、采收时问和产量(前20 d采收的产量计为前期产
养基,麦粒浸泡一夜,加少量石膏;栽培种配方:棉籽
量,整个采收期的产量计为总产量)。生物学效率是
壳20%、玉米芯78%、石膏1%、石灰1%,含水量
指采收的平菇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百分比
值。
68%,pH自然。菌种按常规方法制种,母种、原种培养
温度为27 ̄C,恒温培养;栽培种常温培养。栽培料的
2结果与分析
1 各菌株生长发育特点比较 2.
培养基配方:棉籽壳24%、玉米芯67%、麸皮5%、石
膏1%、石灰3%,含水量67%,通过发酵处理。
南表1可以看出,供试的8个菌株在相同的培
52—
壅 012.2 未i2硝蛆弧i
养条件下,早秋种植的,两个脱毒菌株菌丝生长速度
袋时间基本一致,但豫平6号和脱毒豫平6号出现
慢,比其他菌株晚7 d满袋,其他菌株菌丝生长速度
菌袋周身现菇蕾现象,出菇较早(见图1)。
基本一致。秋冬种植的,发菌时自然气温较适宜.满
早秋种植的8个菌株,首次采菇Et期相差7 d。
图1 豫平6号(左)与新831(右)菌丝满袋时菌袋比较
3个灰黑色菌株(平菇99、早秋615、黑选5号)最先
(⑦号)及黑选5号(⑥号)、灰白色组的豫平6号(④
出菇上市,3个灰白色菌株(新831、豫平6号、脱毒 号),其相应数值分别是33.37%、32.14%、31.9%;排
豫平6号)迟3 d上市,脱毒831菌株头潮菇出菇最
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脱毒豫平6号(⑤号)、原831(②
晚。
号)、脱毒831(③号),其中③号菌株生物学效率最
2.2各菌株生物学效率及差异显著性比较
低,是】3.78%。总体来看,灰黑色组菌株的前期生物
2.2.1 早秋栽培平菇前期产量比较 由表2可以看
学效率高于灰白色组。
出,根据早秋栽培平菇的前期产量计算出的前期平
经方差分析,⑦号、⑥号、④号三个菌株前期平
均生物学效率,排在前三位的是灰黑色组的平菇99
均生物学效率差异不显著,处于同一产量水平;灰黑
一
53—
舭辞杖龇 2012.2试验研究
表2早秋栽培平菇前期产量(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性比较
③号、④号、⑤号四个菌株间差异不显著,处于同一
产量水平。灰黑色组的⑦号生物学效率最高,⑦号与
⑥号、⑧号间差异显著,⑥号、⑧号间差异不显著。脱
色组的⑦号平均生物学效率最高,⑦号与⑧号菌株
间差异显著,⑥号与⑧号菌株间差异不显著。灰白色
组的④号平均生物学效率最高,④号与①号、②号、
③号、⑤号菌株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两个灰白色脱
毒菌株脱毒豫平6号(⑤号)及脱毒831(③号)前期
生物学效率均低于不脱毒的④号及①号和②号菌
株,并且③号与①号、②号菌株问差异也达极显著水
平。
2.2.2早秋栽培平菇总产量比较 由表3可以看
出,根据早秋栽培平菇的总产量计算出的平均生物
学效率,排在前三位的是灰白色组的新831(①号)、
脱毒831(③号)、原831(②号),其相应数值分别是
92.85%、90.27%、88.58%,灰黑色组的平菇99(⑦
表3早秋栽培平菇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性比较
号)、615(⑧号)、黑选5号(⑥号),其平均生物学效
率居后三位。总体来看,对早秋栽培而言,灰白色组
菌株的生物学效率高于灰黑色组。
经方差分析,灰白色组的①号生物学效率最高,
①号与②号、④号、⑤号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②号、
——
54——
毒菌株脱毒豫平6号(⑤号)与豫平6号(④号)、脱
毒831(③号)与新831(①号)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2.2-3 秋冬栽培平菇总产量比较 南表4可以看
出,根据秋冬栽培平菇的总产量计算出的平均生物
学效率,排在前 位的是灰白色组的豫平6号(④
号)、脱毒豫平6号(⑤号)、原831(②号),其相应数
值分别是l16.19%、104.81%、101.1%,灰黑色组的平
菇99(⑦号)、615(⑧号)、黑选5号(⑥号),其平均生
物学效率居后三位。总体来看,对秋冬栽培而言,灰
白色组菌株的生物学效率高于灰黑色组。
经方差分析,灰白色组的④号生物学效率最高,
与其他参试菌株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①号、②号、
③号间差异不显著,处于同一产量水平。灰黑色组的
表4秋冬栽培平菇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差异显著性比较
⑦号与⑧号间差异不显著,⑦号、⑧号与⑥号问差异
达极显著水平,⑥号生物学效率最低。脱毒菌株脱毒
豫平6号(⑤号)生物学效率低于豫平6号(④号),
二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脱毒831(③号)与新831
图2平菇99出菇状
试验研究2012.2 舭斜技挑
(①号)之间差异不显著。
越高,效益越好。根据试验结果及市场情况,中原地
3结论与讨论
区早秋(9月上旬)栽培,可以灰黑色菌株平菇99为
主(见图2),搭配灰白色菌株新831;秋冬季节栽培,
(1)就产量而言,早秋栽培时,灰黑色菌株的前
期产量高于灰白色菌株.但总产量低于灰白色菌株;
可以灰白色菌株豫平6号为主,搭配灰黑色菌株平
菇99。
秋冬栽培时,灰白色菌株的总产量较高。同一栽培季
(3)脱毒菌株与不脱毒菌株比较,或者产量差异
节,灰白色或灰黑色菌株之间及不同色泽的菌株之
同,其产量也有相应差异。
间,其产量均存在相应差异;同一菌株,栽培季节不
不显著.或者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不脱毒菌株
产量较高。发菌阶段.脱毒菌株个别菌袋被杂菌感
(2)不同地区的人们消费习惯不同,豫南地区灰
染,但发菌后期杂菌被覆盖。脱毒菌株在本试验中的
黑色平菇较受欢迎,灰黑色平菇市场售价一般较灰
表现有待进一步验证。生产中.建议不能盲目引种脱
毒菌株。
白色平菇高1.0元/kq。作为早秋栽培,上市越早售价
(上接49页)数和百粒重及产量的降低:在大豆结荚
态,为大豆食心虫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育条件,
鼓粒期的8月中旬无雨、下旬少雨状态.也是导致百 致使2009年虫食粒率比2008年增加2.4个百分点。
粒重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短期的无雨、少雨状
使2009年虫食粒率tL2008年增加了2.4%。 日照时数的增加可导致生育期的延长,增加体内干
可见吉林地区大豆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严
态,为大豆食心虫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育条件.致
重。播种后的日平均气温的提高可促使出苗期提前;
物质的积累,提高百粒重量;鼓粒期的降雨严重影响
4讨论与结论
2009年产量同比2008年有所降低。
3粒荚数及单株粒数:整个生育期 着大豆百粒重、2、
本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品种吉育71在吉林地区
内的降水量,影响着大豆的主茎节数和株高。在气候
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
因子中,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是影响大豆株高及主茎
重、虫食粒率等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
节数的重要因素,成正相关;日平均气温也是影响株
2009年与2008年相比,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
高的一个因素;日照时数的长短影响大豆的单株荚
株粒数、百粒重都有所偏低,虫食粒率增加近1倍。
2009年与2008年相比,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成正相关。
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
期间的降水量偏高,这段时间的降水促使植株高度
虫食粒率等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而这
2009年同期比2008年偏高,2009年6月中旬至7月
些因素同时又受气候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科
下旬的严重缺雨,导致了株高与2008年相比大幅降
研工作者,运用和掌握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指导农
低,可见降水量是影响吉林地区大豆植株生长高度的
民生产,战胜低温、冷害、冻害等不利的自然条件,获
重要因素: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期间,2009年日平
得稳产、高产.提高广大农民的种豆积极性,为吉林
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区大豆产业平稳、
均气温比2008年有所偏低,但幅度不大,日平均气温
也是影响大豆株高的一个因素:日照时数在6月
参考文献
20日至7月20日,2009年比2008年同期偏高,但株
高偏低,可见日照时数不是影响大豆株高的因素。
2009年与2008年相比:7月下旬开始至9月
末。日照时数2009年比2008年平均偏低6.89 h(表
4),致使这段时间内光合作用率降低.进而导致单株
…张德荣,张学君.大豆低温冷害试验研究报告【J1.大豆科学.
1988(2).
[21李小红.气候条件与春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fJ1.作物研究,1998(4).
闫春娟,水钾耦合对大豆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fJ1_东
北农业大学,2008(4).
[5】费志宏,吴存祥,孙洪波,等.以光周期处理与分期播种试验
综合鉴定大豆品种的光温反应[J].作物学报.2009(8).
2008(6).
荚数、单株粒数和百粒重的降低;在大豆结荚鼓粒期
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短期的无雨、少雨状
6]杨淑芝、李淑荣.大豆对环境的要求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
的8月中旬无雨.下旬少雨状态,也是导致百粒重
一
55—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9:4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38019182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秋冬季栽培平菇菌株比较试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秋冬季栽培平菇菌株比较试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