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月亮的古诗的意思
描写月亮的古诗的意思
《月夜》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
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
篇一:《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
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
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
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
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
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
间的流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
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
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
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
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
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
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
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
联想。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
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春天是生命的
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如果以
“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
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
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
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
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
力。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
的虫儿。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
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
“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
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
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
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
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绿”字则进一步衬出
“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
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篇二:《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
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赏析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据他在《小山词·自跋》里
说:“沈廉叔,陈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几个歌”晏每填一词就交
给她们演唱,晏与陈、沈“持酒听之,为一笑乐”晏几道写的词就是
通过两家“歌儿酒使,俱流传人间”,可见晏跟这些歌结下了不解之
缘。他有一首这样的《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
得青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伊寄小莲。绛腊等闲陪泪,吴蚕
到老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今年老去年。可见,
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不过是他的好多怀念歌女词作中的一首。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更有其独到之处。
《临江仙》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垂”为第一层。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
梦幻般的感觉。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词人
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由于他用的
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
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
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而作
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即经过甜蜜
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
歌曼舞。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
的内涵和感染力。那么“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呢?只要细心体
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这两句的后面不是紧接着“去年
春恨却来时……”么?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
苹歌舞于高楼之上。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意
密弦声碎。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
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那回杨叶楼中。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
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多么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呀!以上所谈是词人
第一个场合的感受。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
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
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愁岂
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
依据。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下文的“记得”“当时”“曾
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
衣。遣词之妙,独具匠心!“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
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意思是说:
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
但比翁诗用意更深。“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如:冯延已《醉桃源》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晏词一写“人独立”
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
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
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
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
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
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
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
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
影”。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
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
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某处可说成“某在”。杨万里《明发
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这
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
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
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
其余四句好象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 2、酒醒 3、人独立 4、
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下阕写词人的回忆。词人想到是“两重心字”的“罗衣”和“曾
照彩云归”的地方,还有那倾诉相思之情的琵琶声。小苹的形象不仅
在词人的心目中再现,就是今天的读者也不能不受到强烈的感染。字
字情中有景,整篇结构严谨,情景交融,不失为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珍
品。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8:31: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33894182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月亮的古诗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月亮的古诗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