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稿: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还是自身实力
辩论稿:
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还是自身实力
正方: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
反方: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实力
正方一辩(黄诗蓉):
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青少年成才问题,不仅父母忧
心,社会更是高度关注。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的辩题“青少年成才是的
关键是自身条件还是外部机遇”,而我方一致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
在于外部机遇!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点解释我方观点。
第一,我方并不否认自身条件对成才的重要作用,但那不是关键
作用。取现代汉语词典对关键的解释,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
情况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结合我们政治中所学“外部条件决定内部
因素”,我们不难推出外部机遇更应是青少年成才的关键。三国时期
的“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这东风就是关键。何况,自身条件的优
劣好坏仍需要外部条件来决定。就如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将他放在
春秋战国时期,他将如鱼得水。若生在重文轻武的宋朝,难有一番成
就。所以我方坚持,外部机遇是青少年成才的关键。
第二,我们今天讨论的对象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青少年。在座
各位以及对方辩友,我们都处于这一时期。所以我们更了解青少年正
处在一个身心成长,知识累计的时段,其自身条件都不稳定、坚实,
又如何成为成才的关键呢?青少年成才需要什么,需要知识,良好的
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而这些又从哪里来?我们都不可否认,
是来自外部机遇!从小的方面讲,外部机遇是课本书籍,良师益友;
从大的方面讲外部机遇就是我们如今所处的繁荣,和平的社会,给我
们一个成才的必须平台。
成才需要平台?大家定疑惑。对!成才需要平台,当然,此平台
非后台。这就是第三。一个学富五车的人不一定是个成才的人,可能
是个书呆子。因为成才不是名词,而是动词。要将所学所知用之实践,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是一个成才的人。而外部机遇就正好给于了这样
一个舞台。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反方一辩(黄炜)
我方认为,自身实力比外部机遇更重要。
第一,自身实力比起外部机遇更为可靠。这“可靠”又体现在许
多点上。自身实力比起外部机遇,是人们能主观能动地通过努力获得
的,而不像外部机遇那样飘忽不定,无迹可寻。你可以十年磨一剑然
后一鸣惊人;什么都不学,花一辈子等却不一定能等来一个足以使你
一鸣惊人的机遇。这体现了自身实力的来源的可靠;自身实力比起外
部机遇,对人的影响更为深远持久,它给人带来的是一生的、基础性
的、能力上的高起点。我们寒窗十年不正是在相信着并努力践行着这
一点吗?这体现了自身实力的力量的可靠;通过自身实力获得成功比
起通过外部机遇获得成功,更让自己安心,让别人敬佩。勾践十年卧
薪尝胆,韬光养晦,暗中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一举成功,名留青史;
反观一些买彩票中奖的,他们能闻名一时,却无法深入人心。人们会
说“他不过是运气好一点”。这体现了自身实力的社会认可度的可靠。
除了更加可靠,它还是抓住机遇的保证。有人因为实力不足而抓
不住机遇;而有的人有足够的实力所以能抓住机遇。星探能给人一个
成为明星的机遇,而当事人若没有才华,即实力不足,怎么能成为一
个明星呢?诸葛亮,自身实力超群,所以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抓住
机遇,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
综上,我方认为自身实力比外部机遇重要
正方二辩(姜楠)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首先,我们来理解“成才”的含义,何谓成才呢?成才指的是成
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只要有才能便是成
才。那么,为什么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而不是自身因素呢?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才是怎么来的?相信大家会说是天生
的,没错,可是即使他是“天才”,如果没人知道他是天才,那么他
又怎么会是真正的天才呢?天才这词是人造的,那么理应有人去发现
天才,没有发现就不是所谓的天才,这个道理大家肯定懂。而这发现
就是机遇,没有这机遇,即使你怎么说自己是天才,也是于事无补。
相反人们还会认为你是蠢才。《方仲永》大家应该初中都看过,他是
天才,可是为什么最后泯然众人矣、不成才呢?答案昭然若揭,以为
他没有良好的外部条件,而这外部条件也正是所谓的外部机遇。众所
周知,方仲永的父亲每天带他到别人家炫耀而荒废了学业,结果泯然
众人矣,如果当时他有一个良师辅导,那么他也不至于沦落到一个常
人,相反可以成为一位大家,暂且不说他成为一位什么大家,不过这
让我们知道外部际遇是多么的重要。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在想想在文革期间,当时是没有高校的,即使你怎么想读书也不
能够读,更别说什么成才了,因为你没有碰到一个良好的外部机遇。
而且为什么我们不在教育方面说“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呢?那是因
为靠自身因素是无法行得通的。这就充分证明了外部机遇是个人成才
的关键而不是自身因素。再者,抗日之时,又听说过有人只读书而不
去抗日的吗?没有。在当时的环境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外部机遇,
是不可能也不允许有这种行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
个中国人,必须为了国家的兴亡负责。试问在当时的环境能成才吗?
所以,我方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而不是自身因素。
谢谢。
反方二辩(黄雅齐)
开宗明义,何谓关键?关键是指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事物
的根本。其次,成才的标准何在,我方认为,在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就是成才,它包含更多的社会道德认同,而
不单纯的等同于成功。“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这句话套用在成
才上并不可行。我们知道360行,行行出状元。可见成才的道路绝非
一条。然而不论你的成才方向如何,个人奋斗都是必不可少的,今天
我方说当前青年成才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奋斗而非良好的环境就是基于
以下三点。
第一、从哲学角度看,在事务发展的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好比适宜的温度,合
理的水份,充足的营养,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但关键还是要埋下
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青年的成才也不利外,个人的不懈努力才是成
才的内因,它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勿庸置疑。
第二、从事实角度来看,无论顺境逆境皆可成才。今天对方所指
的良好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他所付出
的努力,及遭遇的困难是低于一般标准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
他只要付出三分努力解决五分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说
他身处的环境良好。如果他付出了五分或是更多努力的话,那么环境
对他成才的贡献就微乎其微,而他根多依靠的就是自身努力。良好的
环境也就是顺境未必成才,普通的环境甚至逆境也可成才。
第三,从现实角度来看,当前的成才环境已经比较良好,在这样
的环境中,个人的奋斗就更为关键了。同样是苹果树上掉下的一个苹
果,为什么有的人只将它作为果腹的美餐,有的人却用它开发出了罐
头食品,更有人用它发现了万有引力呢?可见一样的是环境,不一样
的是个人的努力奋斗啊!
无论是在修道院偷尸体解剖学习的米开朗基罗,还是自幼失聪被
老师斥之为低能儿的爱迪生,无论是瘫痪后自学成才的张海迪,还是
自幼丧父,农民出生的廖昌永,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奋
斗不息的生生火焰,而非优越的物质环境。正因为如此,我方坚信,
青年成才关键在于自身的奋斗。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方认为当代
青年成才这一主体质变的关键在于青年自身的 不懈奋斗。刚才对方一
辩非常尽职地跟我们说了很多道理,谈了很多事例,使我们受益非浅,
但恕我直言,你方实在是将成才和成名混为了一谈。我们说,当一名
青年通过自身的奋斗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说他就是成才了。
人才学的研究表明,人才最基本的品质就是要有不断向自我挑战的勇
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综观古今中外,亚里斯多德刻苦勤勉,孔老父
子孜孜不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奋发为学,马克思更是在大英博物
馆里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事实证明只要是成才的无一不是自身奋斗的
结果。
我们不否认,良好的环境确实有利于青年成才,但它只能是1后
面的0,而这个关键的1只能是青年自身的奋斗。否则又如何解释校园
中有的是莘莘学子,有的却是黄毛一族呢?否则如何解释曾经“春殿
嫔娥鱼贯列”的李煜,最后却落得个“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呢?说
得贴近些,这场在特优班上辩论赛,可谓是有了好环境,但是按照对
方辩友的逻辑,只要有了良好的环境,今天我们无须精心准备、无须
费尽口舌,就能赛出精神、赛出水平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刚才说到了孔子,现在我们又要说说孟子。孟子云“天将降大任
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经典的句子对方辩友
恐怕不会不知道,我们只是提醒对方辩友注意到,这样的逆境还造就
了人才啊!如果对方辩友要说,这已经是两千多年以前的事了,那好,
就让我们把眼光收回来,我们又看到了高位截瘫,却自强不息的张海
迪,我们还看到了自幼耳聋,却奋发向上的爱迪生。其实环境并不可
怕,可怕的是连追求成才的信心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当前青年成才的关键如果不是自身条件,那还能是什
么呢?最后,我方要大声呼出的是:“天行健,青年以自强不息。
自由辩论(李焕志——反方三辩;黎秋娜——正方三辩):
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还是自身条件
正方观点: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反方观点: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条件
正方问题:在座都知晓孟母三迁的故事,试问对方辩友,假若孟母没
有为孟子创造条件,让他紧抓学习的机遇,他能在历史上留下“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吾善养吾浩然之
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的经典名言吗?
对方回答:我们不可否认孟母的决策是对的,但是,是可曾想过,
假如孟子没有自身的聪慧勤奋,他还能站在儒学之巅上吗?
反方问题:就像一颗小草的种子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它是努力生
长,却永远是一颗不起眼的小草。再者,假如它是大树的种子,那么
只要他经过后天努力生长,就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远处的人看它是
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近处它能给人们一片阴凉,这不正说明本质的决
定性作用吗?
正方回答:好,我们来看看,你的大树在努力成长,但是此时飞来
横祸,一场台风刮倒它,如果你没有去救它,它不但连风景线都成不
了,还会成为你的负担呢!我就想说明成才的关键更在于外部,如果
没有好的环境,没有良好的机遇,可能永远只能孤芳自赏,碌碌无为
一辈子。
正方问题:我想向你介绍一下俞敏洪老师,当年他为了离开农村,拼
命学习,最终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考上北大,在北大学习过程中他与比他强
劲的同学一起学习,像有独特思想的老师请教,正是由于俞敏洪抓住上北
大的机遇,助他成就今日新东方集团的伟业,难道你能否认正是抓住北大
的机遇,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吗?
反方回答:好,如果他是个没有能力的人,他能考上北京大学吗?
如果他没有先进的头脑和思想,他会自己去创办新东方吗?这不直接
地表明是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吗?
反方问题:还有万万千千的农村孩子靠努力与刻苦,利用高考考
出农村的事例,终究改变自己命运。你何以说在他们成长与成才过程
中,自身能力不是关键因素吗?
正方回答:你可能不了解一个数据,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上大学
的比例相差巨大,我们现在有优越的条件,就农村孩子有更多的机遇,
所以我坚决认为青少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时间到!
正方四辩(林俊斌)
反方四辩(刘昊朋)
大家好:下面我为本方对本次辩论作总结陈词。我方认为,当今
社会一个人想要成才,自身的努力比外部机遇更重要。
“人定胜天”、“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成语熟语充分说明
自身的意志、品质及自己的努力是成才的第一要素,而如“家贫出孝
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熟语又表明外界环境与机遇并不能很大
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成才,关键取决与自己。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
人,也许每个人一生中遇到的机遇是差不多的,那些自身能力强的人
抓住了,让它变成了成功的垫脚石,而没有能力的人并没有发现机遇
慧眼,只能抱怨机遇太少,从而产生机遇比自身的努力更重要的谬论。
熟不知偶然中有着必然,一次成功是经历了999次的失败,而并不是
1000次的巧合。
“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听过,那个农夫正是因为有着和对方
辩友的想法,认为等待着无数的傻兔子往树桩上撞比自己辛辛苦苦去
耕田更为可行,于是放下锄头守株待兔。试想他如果不是白白浪费时
间而是本分地种地也不会落得兔子、庄稼一场空的下场。
其实,我们可以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推一下。如果这世界上每个人
都认为当今社会成才的关键更在于外部机遇而不是自身努力的话,那
学生是不是可以不上课?因为只要有机遇,做个生意也能一夜暴富。
政府官员是不是也不用专心工作,只要多拍马匹领导哪天高兴就帮自
己升个一官半职。公司的职员是不是也不用每天工作天天在家炒股、
赌球,不也是赚钱的方法。如果这些“如果”都成真的话,这个世界
不就乱了套。这个世界上之所以还是正常的,就是因为世界上绝大多
数人还是支持本方观点而反对对方观点的。不然,我们中国高三的学
生何以在这炎热的夏天依然埋头苦读,何不待在家里用一年的时间去
猜题,期待着自己750分的完美试卷。
所以,我方郑重且严肃地告诉大家,当今社会,一个人的成才与
成功,个人的努力比外部的机遇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也奉劝所有有
着与对方辩友相同观点的青年人,早日迷途知返,不要做抱着树桩不放
的那个农夫。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5:51: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242701823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辩论稿: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还是自身实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辩论稿:青少年成才的关键在于外部机遇还是自身实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