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 学案(含答案)
专题解说古代序文中,除了书序之外,另一类就是赠序。赠
序是为赠人而作。朋友离别,送别者常会赠予对方一篇序,以表
达惜别之情或勉励.祝愿之意。在唐宋八大家的文集中,收录了相
当数量的赠序。这类文章起源颇早,到了韩愈手中,内容更加丰
富,多有议论现实政治.抒发内心感慨.阐述思想主张之作,表现
手法上亦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故清代姚鼐有“其文冠绝前
后作者”的赞誉。柳宗元.欧阳修也写过不少赠序文,他们有一些
重要的文学理论观点,就是在赠序文中提出来的。曾巩的赠序
文,颇具韩文的风韵,其文学价值亦不可小觑。学法指导
1.了解古代论文文体赠序,了解赠序的内容.特点及源流,明
白该文体的特征。2掌握本专题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熟悉文章
中涉及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训练
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注意赠序中作者阐述的政治观点和文学
主张。第18课送李愿归盘谷序1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
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
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
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
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
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479,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
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2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归
第 1 页 共 8 页
隐文化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道家哲学主张贵柔处下.
无为不争,因而信奉者多半趋向于当隐士。儒家的人生态度总体
上说是积极进取的,对参政的态度也是积极的,认为“不仕无
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现代学者钱穆先生有言“大体言之,儒家主进,道家主退,
故知进必知退,乃中国人文大道之所在。”儒道互补,进退相
宜,这是中国古人从儒道中获得的伟大的人生智慧,这不仅实现
了自身的心身平衡,而且也使中国人获得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
力。韩愈,字退之。他的名字正好反映了这种文化心理,学习本
篇,不可不察。这篇序文写于唐德宗贞元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四
岁,离开了徐州幕府,到京城谋职。韩愈一生热衷仕途,为其政
治文学主张奔走呼号,却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处境艰难,
心情抑郁。因此在他的文学主张中,有“文以明道”的一面,也
有“不平则鸣”的一面;有痛斥佛老的文字,又不得不承认.同情
那些知命安命的隐者。这篇序文显然属于后者。开篇承题,叙作
文之原委,并分简练地勾画出盘谷的山容水貌,而意在渲染出其
超世脱俗.曲深闲远的气氛。这恰与隐者的心态相吻合。然而作者
文意不在山水,而在于欲归山水中的人;不在隐者之行踪,而在
于归隐之缘由。作者别开生面,借李愿之口而述心中的隐曲,描
绘三种人一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的达官贵人,二是“穷居
而野处”的山林隐士,三是趋炎附势.投机钻营的小人。通过对
比,对志得意满.穷奢极欲的大官僚和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小人
第 2 页 共 8 页
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而在最后一段,用一首古歌的形式和浓郁的
抒情笔调,咏叹.赞美.祝福.欣羡友人的隐居生活。1读准字音1
则树旗旄mo2清声而便体pin3飘轻裾j4翳长袖y5美可茹r6趑
趄zj7嗫嚅nir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则树旗旄,罗弓
矢,武夫前呵分布,罗列2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轻盈3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妍,美丽;怜,怜爱4车服不
维,刀锯不加维,束缚;加,施加5盘之泉,可濯可沿顺着6膏
吾车兮秣吾马喂养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鲜2道3疾4说出
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古义把持
权力。今义用力气,使劲。2奔走于形势之途古义地位和权势。今
义地势或事物的发展状况。5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其义1才畯满前同“俊”,出众2秀外而惠中同“慧”,聪慧6
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采于山,美可
茹;钓于水,鲜可食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鲜美的东西2昌黎韩
愈闻其言而壮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觉得豪壮,认为其壮3膏吾
车兮秣吾马膏,名词用作动词,涂油使润滑;秣,名词用作动
词,喂马7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
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
语序为“于前有誉”“于其后无毁”“于身有乐”“于其心无
忧”2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惟安适”3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遇于时
者大丈夫”8翻译下列句子1道古今而誉盛德。译文
第 3 页 共 8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
徉。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谈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2与其身
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3这种人比起隐居之士,不肖与
贤何等悬殊呢4给我的车轴上涂油啊,喂饱我的马,跟随先生你
去盘谷啊,让我一辈子在那儿安闲自得。送李愿归盘谷序1作者
为什么在开头写盘谷得名的缘由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通
过叙述和考释,简要地介绍了盘谷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状况,强调
盘谷“宅幽而势阻”,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两相联
系,点明送别的题旨。2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哪三种人这三种人各
有何特点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样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了“得意人”“闲居人”和“奔走
伺候人”。
第 4 页 共 8 页
“得意人”取悦皇帝,手握重权,飞扬跋扈,讲求排场,养
尊处优,生活荒淫。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鄙弃。
“闲居人”远离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求“有乐于
身”,但求“无毁于后”。
作者对他们予以充分肯定。
“奔走伺候人”不择手段往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
膝,人格丧尽。作者对他们极为不齿和厌弃。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
文中有什么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最后一段着重表达了作者对山林隐居
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与开头写到的盘谷来历和周围环境相呼应,
其感情基调一致,又与中间提到的三种人有密切关系。既再次明
确了对隐士及隐居生活的赞美,又与另外两种人形成了对照映
衬,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反衬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如
意。韩文篇篇出奇,巧妙运用虚托手法是本文最奇特的地方,试
说说本文是如何使用虚托手法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有四百余字,写作者的话才七余
字,却用了三百多字记述李愿的一番言论。在“愿之言曰”一段
中,作者浓墨重彩.全神贯注地描画了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写出
他们对人生和仕途的三种不同态度,并且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了
隐逸者思想行为的高尚。其实,李愿并非真有这番言论,这是作
第 5 页 共 8 页
者运用虚托手法,借李愿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
这样构思,既赞扬了李愿的归隐,歌颂了他的高风亮节,又避免
了溢美之嫌;既把当时那些得意和不得意的小人骂得痛快淋漓,
又显得这些都是出自他人之口,“与己一些无涉”。
同时,又通过这种丹青手笔,突出了李愿的“一团傲藐不平
之慨”,把他的归隐盘谷写成笑傲王侯.鄙视功名的高尚行为。如
何对待毁与誉南怀瑾孔子说,我对于人,毁誉都不计较,即如说
那个人说某人好,那个人说某人坏,很难据以定论。我的体验,
不要轻易攻讦人,也不要轻易恭维人。人很容易上恭维的当。但
是我总觉得恭维人比较对,只要不过分的恭维。对于自己要看清
楚,没有人不遭遇毁的,而且毁遭遇到很多,即使任何一个宗教
家,都不能避免毁。像耶稣被钉字架而死,就是因为被人毁。而
且越伟大的人物,被毁得越多,所以说“谤随名高”。
一个人名气越大,后面毁谤就跟着来了。曹操还没有壮大起
来的时候,初与袁绍作战,情势岌岌可危,他的部下没有信心,
认为会打败仗,很多人都和袁绍有联络,脚踏两边船,以便万一
情势不对时,可以倒过袁绍那边去。他们往来的书信资料,曹操
都派人查到,掌握在手里,后来仗打下来,胜利了,曹操立刻把
这些资料全部毁了,看都不看,问更不问。有人对曹操说,这些
人都是靠不住的,应该追究,曹操说,跟我的人,谁不是为了家
庭儿女,想找一点前途出路的在当时是胜是败,连我自己都没把
握,现在又何必追究他们我自己信念都动摇,怎能要求他们如果
第 6 页 共 8 页
追究下去,牵连太广了,到最后找不到一个忠贞的人,就不必去
追问了。这也是曹操反用恕道,故意做到能够宽容人。其次古人
的句子“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与人相见,三两句
话就说起别人来了,这是通常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如
果作为一个单位主管,领导人的人,要靠自己的智慧与修养,不
随便说人,也不随便相信别人批评人的话,所谓“来说是非者,
便是是非人”。
一个攻讦人的人,他们之间一定有意见相左,两人间至少有
不痛快的地方,这种情形,做主管的,就要把舵掌稳了,否则是
没有办法带领部下的。另外一些会说人家好话的人,中间也常有
问题。李宗吾在他讽世之作的厚黑学里,综合社会上的一般心
理,有“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办事二妙法”,所
谓“补锅法”“锯箭法”,都是指出人类最坏的做法。有些人最
会恭维人,但是他的恭维也有作用的。近代以来,大家都很崇拜
曾国藩。其实,他当时所遭遇的环境,毁与誉都是同时并进的。
因此他有赠沅浦九弟四一生辰的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
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是说他们
当时的处境,左边放了一大堆褒扬令.奖状。右边便有许多难听而
攻击性的传单。世间的是非谁又完全弄得清楚呢多了这一头,一
定会少了那一边,加减乘除,算不清那些账。你只要翻开庄子书
中那段屠羊说人名的故事一看,人生处世的态度,就应该有屠羊
说的胸襟才对,所谓“万事浮云过太虚”。
第 7 页 共 8 页
据历史上记载,有一个人就有这股傻劲,王安石就有这种书
呆子的气魄。王安石这个人,过去历史上有人说他不好,也有人
说他是大政治家,这都很难定论。但是王安石有几点是了不起
的,意志的坚定,是一般人所不能。他有过“天变不足畏,人言
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的倔劲。没有把古圣贤放在
眼里,自己就是当代的圣贤,可见这种人的气象,倔强得多厉
害。相反的,说他是魔道呢但也难下断语。他一辈子穿的都是破
旧衣服,乃至他当宰相的时候,皇帝都看到他领口上有虱子。眼
睛又近视,吃菜只看到面前的一盘,生活那么朴素,可是意志之
戆,戆得不得了。他对毁誉动都不动,表面上的确不动,实际上
内心还是动的。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能够做到毁
誉都不动心,这种修养是很难的。有删节
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3:2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15374192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 学案(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18课 送李愿归盘谷序 学案(含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