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更新时间:2023-05-28 01:03:47 阅读: 评论:0

一切都会过去的-朝花夕拾题目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2023年5月28日发(作者:儿童故事三只小猪)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

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

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

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

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

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

1 12

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

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

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

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

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

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

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

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

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

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

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

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

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

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

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

2 12

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作品鉴赏: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

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

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

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

正是一个“伤”字。这正如《王荆公年谱考略》所评:“余谓

仲水始而通悟,终焉为泯然众人,见于荆公悼叹者详矣!”由

此可见,此文契合照应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中。这篇议论文,

先叙后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立论,事实成为立论的依据。

第一、二两段只叙不议,为第三段的议论服务,后面的议论,

集中强烈,言简意赅,如画龙点睛,使前面所叙的事实立即升

华具有典型意义。全文仅二百字,叙事之简洁。说理之透彻,

安石散文风格在此已露出端倪。

第一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方仲永为金溪民,世代耕田。

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荆公少年,往来外家甚

数”《王荆公年谱考略》文中说“于舅家见之”,仲永当是实

3 12

有其人。所记仲永五岁不识纸笔砚墨,忽啼求,其父借来给

他,他立即写了四句诗,并题了自己的名字,这首诗是以供养

父母、团结族人为内容。此事传出后,一乡的秀才都来观看。

从此,人们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挥笔而就,文采与道理都有

可取之处。县里人听说,亦很惊奇,渐渐有人请他父亲带他去

作客,也有人拿钱帛请他作诗的。他父亲认为此有利可图,便

每天拉着他到处拜见县里人,不让他学习。这里所记仲永的特

异才能是传闻,与真实情形或有出入。然而作者真正用意并不

在此,所以免不了用夸张的笔墨,处处耍突出仲永天斌的特

异。其一,不仅生五年不识文具,给纸笔即可写诗,而且能以

“养父母”团结同族为主旨,“传一乡秀才观之”,可见影响

之大。其二,仲永才思如涌,“指物作诗”一挥而就,而且文

采、内容均佳,博得“邑人奇之”,有请他作客的,有向他求

诗的,真是誉满全乡。作者如此描写突出了神童仲永的特异天

资,为下文的因不后学而“泯然众人”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全

文的知识才干“受之人”立论打下了基础。文中的“利”字很

有份量,突出其父‘不使学”的原因,更暗示给人们急功近利

对人才的危害。“不使学”是仲永由夭才变为平庸的关键,是

4 12

本文议论的中心。

第二段段,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待了仲永从神童沦为

“众人”的过程。开头的“余闻之也久”,束上起下,一方面

显示上段所写的内容即据传闻而得,另一方面又引出亲识其面

的愿望。作者写了两次见闻:一次是仲永十二三岁时,“令作

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暗示在这六七年中,仲永的诗毫无长

进。如果说,五六岁儿童作的诗尽管稚拙,人们尚觉可观,那

么六七年后写得反而不如以前听说的那样好,人们便非但不以

为奇,且因先时之闻名而感到其名不副实了。第二次是仲永二

十岁时。这次并未见面,只是听亲戚说:“泯然众人矣!”一

句话就交待了这位从前的神童的结局。两次写法不同,但都极

简练而有含蕴。“泯然众人矣”一语,把说话人漠然视之的态

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与先前“邑人奇之”的情况恰成对照,而

作者的惋惜感慨之意也隐见言外。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方仲永由一邑称奇的神童变成无声无息的普

通人一事所发的议论,也是本篇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首先指

出,仲永的聪明颖悟是“受之天”,即来自天赋,而且他的天

赋远超于一般的有才能的人。这正是为了反跌出下面的正意:

5 12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关键原因是缺乏后天

的教育和学习。到这里,已将上两段所叙述的情事都议论到

了。但作者却就势转进一层,指出天赋这样好的仲永,没有受

到后天的培养教育,尚且沦为众人;那么天赋本属平常的一般

人,如果再不受教育,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不行。前者是

宾,后者是主,在对比中更突出了一般人学习的重要性。就方

仲永的情况看,这层议论仿佛是余波,但作者主要的用意正在

这里。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资质平常的人总是多数。方仲永这

一典型事例的意义主要不在于说后天赋好的人不学习会造成什

么后果,而在于说明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意义。

题内的“伤”字就具有多层意蕴。首先是表层的,为仲永这样

一个天资聪颖的儿童最终沦为众人感到惋惜;进一层,是感慨

仲永虽有天赋,却没有遇上有利于他成长提高的环境。文中对

其父以仲永为获利之资的叙写,就含有对泯灭天才的人为环境

的批评。更进一层,从仲永的具体事例生发开来,感慨社会上

许多资质平常的人不去努力学习提高,以致连成为众人都不可

得。这样,作者所“伤”的就不再局限于仲永个人,而是许许

多多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的众人,作者的感慨和文章

6 12

的思想意义也就深刻多了。

这篇文章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一百五十多字就完整

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

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

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

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

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

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

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

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

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

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

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

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

深,说理严谨。

7 12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

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

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

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

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

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

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8 1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

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

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

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

“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

“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

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

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

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

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

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9 12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

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为确保计算的快捷和正确,

核对和验算很重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获得准确灵活

的计算方法。

学生已经有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基础,因此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

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也为

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在书上记下每题的得数。

2)交流计算的注意点。在讨论交流中使学生明确:先记牢一

个数,然后再按,按好后注意核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完成练习九第6

1)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

2)学生各自用计算器计算这四题。

3)同桌互相出题并借助计算器解答。

3、练习九第8

10 12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观察这张收支情况统计表,说说每栏

表示什么含义。

2)思考:怎样算“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先让学生独自

思考,再指名回答。在交流中明确:只要用上月的余额1203·5

元减去支出的100元,就能算出小明开学缴费后的余额。

3)明确各项余额的算法。让学生挑选一栏和同桌说说怎样算

它的余额?重点解决“合计收入”“合计支出”的算法。

4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集体校对答案。

5拓展延伸。谈话:我们也能像小明一样,学记自己的经济小

帐本。设想一下,如果要你来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收支情况,你准

备怎样来设计这张统计表?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记好经济帐,

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开支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器

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并且联系生活用数学,让学生学记

经济帐,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练习九第9

1)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

2汇报结果。前三题的答案依次是1·89、2·889、3·8889。

11 12

3)提问:观察一下,这三题的答案有什么规律?学生的想法

可能有:①个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多1。每个数的末尾都是9

②小数中间“8”的个数和个位上的数一样。

4)根据这些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一些计算中的规律,

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结论的意识能力,另一方

面可以使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从而使学

生初步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规律的科学,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

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计算器计算了一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通过这节

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7题。

12 12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洗碗过程

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3-05-28 01:0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207027181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文言文《伤仲永》原文译文及鉴赏.pdf

标签:《伤仲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