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更新时间:2023-05-27 22:19:40 阅读: 评论:0

小学生好词摘抄-冤亲债主走掉的征兆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mp3排行榜)

1. 文学常识、主题。

2. 词语解释和词义辨析。

3. 重点句的默写、翻译。

4. 文意理解及拓展迁移。

一、文学常识速记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张岱。张岱,字宗子,号陶庵,

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文学名著。被称为

市诗人

二、字音字形辨析

更()定 拥毳()衣 崇祯( 雾凇(

gēngcuìzhēnsōng

余挐()一小船 喃喃(

n

沆砀()( 余舟一芥( 铺毡()对坐

ngngjièzhān

三、重点实词识记

1.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2. 是日更定 是: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挐:撑(船)。 3. 挐一小船

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毳,细毛。 4. 拥毳衣炉火

cuì

5. 雾凇: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雾凇,雾气和水气。雾是从

sōngngng

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气。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6. 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惟:只。 7. 惟长堤一痕

8. :小草。引申为细微的事物。这里指船。

jiè

9. 铺毡对坐 坐:相对

焉:哪里。更:还。 1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强:痛快。白:指酒杯。别,告别。 11.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客居。 12. 客此

及:等到。 13. 及下船

14. 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n

四、一词多义

1. 是:①是日更定矣(这)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

2. 更:①是日更定矣(初更以后,晚八点左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3. 一:①余挐一小舟(一只)

②上下一白(全)

4. 白:①上下一白(白色)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5. 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

五、词类活用

1. 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2. 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3. 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4. 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

六、古今异义

1. 住西湖 古:我。今:剩余,多余。

古:撑,划。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 2. 余挐一小船

4. 日更定 古:这,代词。今:用于判断,或与相对。

3.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酒杯。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

七、重点句子翻译

1.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2.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

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4.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5.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八、文章理解默写

1. 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

2. 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 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 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九、课文分析问答

1.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崇祯五年十二月)

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答: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其怀念故

国的深情。

2.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想一想这句中字的妙在何处。

答:①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这句话写出了大雪过后一

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噤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②作用:为下文独往

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③一个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

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写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3. “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 字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也暗示作者的(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4. 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答: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

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5. 文中是怎样描写在湖心亭所见的雪景的?试加以分析。

答: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颇有韵味。三个

“与”字,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

6. 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一个字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一个

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7. 文章题目是《湖心亭看雪》,为何要写遇人喝酒的情景呢?作者写此内容有何作用?

答:1)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在作者心中,湖中的雪景固然令人陶醉,令人回

忆,但画面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和巧遇知音的思想情怀更令人难忘。(2)这样写既突出了

雪景,又突出了情真,令人栩栩如生。

8.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此来收束全文?

答:①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字的赞赏,作者的确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同时这种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作者心中的淡淡愁绪。衬托

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

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情人不只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9. 文中哪些动词表现了作者的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

情?

答:①拿、拥、往、看。②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③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

性格。

10. 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十、迁移拓展(谈启示、感想、道理题)

1. 咏雪佳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写出几句。

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③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2. 西湖诗词。西湖美景受到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请写出几句写西湖的诗词佳句。

①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

③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

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

3. 对比欣赏。

1)清人张岱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让我们再来对比欣赏下明代

文豪袁宏道笔下的春日西湖。

西湖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

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

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西湖》与《湖心亭看雪》相比,在写景上有何不同?

答:①《西湖》写的是春天的西湖;《湖心亭看雪》写的是雪后的西湖。②《西湖》用

生动的比喻来写景,如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湖心亭看雪》则用

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来写景。

2)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

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答: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

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

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

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雾凇沆砀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2.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何陋之有?

C.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4. 《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

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2)蔚然:茂盛的样子。

2. C 解析:A项“之”为主谓之间,取独。B项为宾语后置的标志,正常句序为“有

何陋”。C项与例句相同,都是助词“的”。D项为代词。

3.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

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4.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

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意思对即可)

(答题时间:30分钟)

一、比较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

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

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

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

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

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拏一小舟 拏:

2)是金陵人,客 客:

3)即棹小舟入湖 棹:

4)波纹如绫 绫:

2.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②二者不可得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4. 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则心已

飞湖上也中的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

心飞神越。

B. 写赏雪,却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好友齐聚的喜悦。

C. 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大约如东阿

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

目皆白的景象。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

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二、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奔云石

张岱

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

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余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

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

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

贱,便肉、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

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

谓客曰:“愿假此一室,以石门,坐卧其下,可十年不出也。”客曰:“有盗。”余曰:

“布衣褐被,身外长物则瓶粟与残书数本而已。王州不曰:‘盗亦有道也’哉?”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黧:读。②髭:读ī。③酢:读,客人用酒回敬主人。④傒()奴:

zzuò

家奴。⑤窀:,墓穴。⑥弇:

zhūnyǎn

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余幼从大父访先生 从:

2)如市 市:

3)愿假此一室 假:

4)便肉、饭食 食: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深服之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 黄寓庸先生读书其 真不知马也(《马说》)

C. 夜即与同榻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 石磥门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

2)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

8. 文中的黄寓庸有哪些地方令作者感佩不已?

1. 1)撑 2)客居 3)划 4)像白绫一样

2. D 解析:D项,都是得到 的意思。A. ①消失;②绝妙的,到极点的。B. ①抬起;

②发动。C. ①来得及;②和。

3.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

早已到西湖之上。

4. B 解析: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

5. 1)跟随(2)集市(3)借(4)提供饭食

6. C 解析:C都是的意思。

7. 1)我有一个书记员去他那里,这个书记员十分邋遢,相貌丑陋,先生对他和别人没

什么两样,我深感佩服。

2)我看见奔云石黝黑湿润,色彩不减当年。

8. 善交际,八面玲珑;可以同时做很多事情,头脑清晰,能力非凡;不论贵贱,一视同

仁。

【乙】文参考译文

从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门向西走,望见保叔塔高耸在层层山崖中,可(诗人的)心早已到

西湖之上。中午时分到了昭庆,喝完茶,就划船进入西湖。山的颜色,就像美人的眉毛;(岸

上) 花的美丽,就像少女的面颊;湖上和风,如同酒香一样醉人;湖中波纹,似白绫一样

起伏。刚一抬头,已经觉得很好看,全身心都沉醉了。这时候我想用一句话把这种境况描写

出来,竟然不知怎么写。大约好像《洛神赋》中所说曹植由京都洛阳回封地,路过洛水,精

神迷离恍惚时,忽见水边有个美女,是河洛之神,于是用大量华丽的文字形容洛神的美以及

自己爱慕的心情的时候。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小修过去住的僧房。游览了六桥、岳坟、石

径塘等景点后走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到了十九日,收到了陶石

篑的请帖,第二天早上,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

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奔云石》参考译文

南屏山的石头,没有一块能胜过“奔云”石。……“奔云”石如一朵滇茶花,被风雨吹

落,一半埋入泥土,花瓣一棱一棱的,叠成三四层,人走在上面,就像蝴蝶飞进花心,不会

不加仔细品味。黄寓庸先生在奔云石屋中读书,各地来求学的弟子有一千多人,门庭若市。

我小时侯随祖父拜访先生,见先生面容黧黑,胡须很多,两颊生有很多毛,眼睛长长的,口

很大,眉骨高耸,和鼻梁一样高,一说话就笑。和人交往应酬,可以应对八方。他耳听客人

说话,手中书写回信,口中吩咐家奴,同时处理眼前那么多杂事,没有出过一点差错。客人

来了无论贵贱都会拿酒拿肉招待到夜晚就与客人同榻而眠我有一个书记员去他那里,

这个书记员十分邋遢,相貌丑陋,先生对他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我深感佩服。

丙寅年(1626年)我再到杭州的时候,见黄先生的宅院已是房倒屋塌,讲堂中掩埋着

先生的遗体,不禁对先生的逝世深感悲痛。我看见奔云石黝黑湿润,色彩不减当年,对来客

说:“希望借此石屋,用石头把门垒上,在石屋中生活,可以十年不出去。”客人说:“小心

有强盗。”我说:“我穿的是粗布衣,盖的是粗布被,身外之物,只有半瓮粮食,几本破书

罢了。王世贞不是说‘盗亦有道’吗?

以花喻人-还珠楼主

《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22:1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97180181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湖心亭看雪》中考考点.pdf

标签:上下一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