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_岑参的春梦翻
译及赏析
岑参《逢入京使》的全文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诗什么意思呢,岑参想表
达些什么情绪呢?下面是 为你搜集岑参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的相关
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边塞的天空广阔高远,天地苍茫,在这广袤的大地上信马由缰来
消磨孤寂的夜晚时光。目光不自觉被夜空中的朗月吸引过去,让岑参
不由想起自己已经离开家很久了。天高地远,了无音信,很是想念自
己的亲人。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岑参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眺望,直
至小路消失在东方尽头。岑参不由想起自己常常梦中梦到自己的故
乡,梦到回乡之路,梦醒时分自己早已满面龙钟,双袖沾满泪水。
泪眼婆娑中,看到有一个人打马儿从远处过来。走到眼前的时候,
他勒住马绳,岑参定目一看发现是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朋友。那位
朋友说他公事在身要回京去,会路过岑参的家乡。岑参惊喜万分,心
想终于可以给家人报个信了。但是又发现自己仓促出门身上并没有带
纸和笔,而这位朋友又着急赶路。岑参只能双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
躬,拜托那位朋友口头代替自己向自己的家人报声平安。那位朋友,
挥手扬鞭,消失在滚滚尘土中。
这首诗语言很简单朴实,就像随口说出的一般,全诗充满着边塞
1
生活的气息,浓浓的思乡之情呼之欲出。简单的言语背后却能让读者
深深感受到诗中描述的那种马上相逢的场景。但是全诗又不失豪迈的
军旅气息。思想的柔情与边塞军旅元素的结合,使得这首诗意蕴绵长。
岑参的春梦翻译及赏析《春梦》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通过写梦
境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诗歌原文有两个版本,分别是:(一)洞房昨
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二)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
里。
译文:昨夜春风忽然吹进了幽深的寝室,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心
上人还隔着一江茫茫湘江水。辗转之际我在枕头上迷迷糊糊地睡着
了,梦中我似乎已经走完了到江南去的千万里路程。
这是首手法独特想象大胆的诗歌,春风吹进洞房,梦中行走千万
里和心上人相聚。所以作者首先便用“洞房”、“春风”营造出温馨而
又略带暧昧的氛围,为下文思念佳人埋下伏笔。诗中把美人和湘江水
联系起来,让读者会不自觉地想起湘水女神的形象,继而湘水岸边的
旖旎风光也油然而生,为全诗染上一股唯美的意蕴。从而增加诗人思
念的深度。既然现实中见不到,只能梦中相会了,这便自然而然地引
出诗中的入梦,然后一瞬间穿越千万里,最终能见到佳人,以解自己
的思念之苦。诗人借入梦时间短,时空转变快从侧面来突出自己思念
之深,盼望相聚的急切。
岑参大胆的想象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急切的思念之情。一改之
前边塞诗的恢弘大气,瑰丽雄奇。这首诗言语温馨,感情真挚,另人
2
动容。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岑参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
作品中写塞外大雪的诗歌。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
岑参官职的前任,这首诗就是为武判官送行之时所作。从诗的首句“被
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就能看出当时塞外已经大雪纷飞。
塞外的风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给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为此诗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间世界就变得银装素裹,在
岑参的眼里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壮美,让他想到江南的灿烂春色。岑
参用他那新奇独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冻的恶劣环境写得充满诗意
又及其具有艺术感染力。“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作者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大雪下整个塞外的情景,与下面送别武判官的欢
快分为形成对比,使得全诗的感情更加丰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
掣红旗冻不翻”是诗中隐藏的时间线索,大雪纷纷扬扬,红旗已被冻
直了,表明雪下得时间之长。
“去时雪满天山路”是作者送别武判官时的现时现景,天山满满
的全是积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盖下也显得更加壮丽,而作者对
武判官的离别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直
接表达了作者对武判官的真挚感情,武判官已经远去,作者依然盯着
大雪地里留下的行行马蹄印记。
3
4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22:09: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965881817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岑参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_岑参的春梦翻译及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岑参逢入京使翻译及赏析_岑参的春梦翻译及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