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
篇一: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欣赏教案
教学对象:
教学时间:
课题:中国山水画鉴赏课
课型:欣赏 教学目标:
1、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
的内容与艺术美
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具:
多媒体
一、教学导入
1、师提问:经过前两次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相关常识的学习,谁
能说说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学生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派一代表阐述讨论意见。
本课内容为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评析,了解中国
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
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
景。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
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
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
艺术风格。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
山水、没骨山水等。
(2)其次,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采用“以大观斜、
“小中见大”的手法。就是把山水画家自己看作是一个巨人,面
对自然,就象人观盆景状。这样,千里江山也可尽收眼底,或用
长卷的形式表现,如《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或以中国画特
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画十分繁复的山岭,如《溪
山行旅图》、《早春图》、《青卞隐居图》等,其空间处理突出地体
现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构图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
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
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国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
自然观。
(放映录象)
(3)此外,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
的表现程式。如表现各种山石就有各种皴法,什么披麻皴、雨点
皴、荷叶皴等。在这些表现程式的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不断
有所发展。在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上,也更为丰富多变,如笔法中
包含上述的山石的多种皴法和点苔法等;墨法中湿者为“染”,干
者为“擦”,还有“破
墨”、“积墨”等等。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同样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艺术传统和体系。
(放映录象)
二、教学内容
(一)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通过中西绘画作品的比较,使学生
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内容、造型方式、空间与透视、绘画理
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能够正确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
在此,
我们先做两方面的比较:
1.表现内容的比较
还记得那首古诗谜语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
在,人来鸟不惊。”谜底是“画”。可是,西方风景画适合这个谜
面吗?这说明什么?同样是表现自然景物的绘画,为什么中国画
家独独锁定山和水?“山水”、“山河”、“江山”这些词汇在中国
思想文化领域里象征着什么?─中国山水画不止是摹仿、再现或
是复制自然,它有着博大的精神内涵。
2.空间与透视的比较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是站在山上极目远望,它所描绘的空间广
度,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相比差距何止千里?直到印象派
后期,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而中国
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把画
家自己看作
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咫尺千里,为“心
中之风景”。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创造的这种独特的空间处理手法,
不仅表现了中国画家观察自然的独特方法,而且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审美胸襟和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其视野之开阔,心胸之广大,
艺术思维之活跃,怕是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也不能比拟的吧!散点透
视体现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
的自然观。它们是否恰好形成了思维方式的互补?
从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西方造型艺术,一直高举着“艺术模仿
自然”这面大旗,在具象描绘中探索了几百年,才于19世纪后期
进入到了意象和抽象的高级阶段,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
家们就已经领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谁说中国画不如西方
画?
塞尚《有房子的风景》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的比较
1.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风光各异,名山大川各具特
色。虽然课堂上不能身临其境,好在可以借助摄影录像让学生感
受,黄山的奇松怪石,高耸峻拔;庐山的云蒸霞绕、飞流直下。
把它们与刘海粟的《黄山图》、张大千的《庐山图》进行比较,画
中之山水比自然山水特色更鲜明,气韵更生动。
中国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仅从各
种山石皴法中就可体会到中国画家认真严谨的的治学态度,和高
度提炼的笔墨技巧。可以说:中华大地有千山万水,中国画里有
万水千山!画漓江有《清漓烟岚图》、画富春山有《富春山居图》、
画春季有《早春图》、画秋天有《秋兴八景图》、画冬雪有《雪山
潇寺图》、画细雨有《潇潇暮雨图》??。──谁说中国山水画不写
实?
张大千的《庐山图》
《清漓烟岚图》
篇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教案
课 题: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教学目标:了解中西绘画景物体裁美术作品的审美理想与创作手
法的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
中西文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1、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和观察方法:以线造型,
三远法,虚实相生的空间表
现方法。
2、西方风景画的表现特点与观察方法: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空间表现
原理。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
教学工具:实物教具、绘画作品、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对比中西方画面效果的不同引出课题:“中国山水画
与西方风景画”
讲授新课:
一、工具材料和表现特点
1、西方风景画:(1)工具材料:(油画笔、刮刀、油性颜料、画
布、画纸)油画颜料等。工
具的特殊性;覆盖性,可调性、颜色的多样性。
(2)表现特点:表现光和色的变化表现体积
2、中国山水画:(1)工具材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2)表现特点:以线造型,笔墨结合。
二、表现空间的方法 —— 透视
(1)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它的特点是“近大远小”。西方
画家借助这种方法在画面上表
达纵深感,体现视野辽阔的空间,同时也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
的自然观。作画者视点固定,画的是目之所及,为“眼中之风景”
(2)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
观小”、“小中见大”的手
法,把画家自己看作一个巨人,将千里江山视为盆景,移步换景、
咫尺千里,“搜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画家又借助“三远法”和”
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的是“心中之风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
美胸襟和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
三、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的不同
(1)西方风景画: 学生分析作品《干草车》从视觉效果和审
美感受两方面分析,通过
教师引导总结出客观真实地再现正是西方画家几百年来一直追
求的审美思想。西方造型艺术,一直高举着“艺术模仿自然”这
面大旗,在具象描绘中探索了几百年,才于19世纪后期进入到了
意象和抽象的高级阶段,而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画家们就已
经领悟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也就是意境的追求。
(2)中国山水画:从画面构图、形式的对比中引发对画面留白
的思考。通过音乐感受意境,
了解意境的概念。我国自古就有诗情画意之说“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中
有画,画中有情。(出示作品:《六君子图》)学生分析:
(1)画面上描绘的是什么景物?
(2)结合时代背景和画面题诗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样的意境?
教师总结:凭借视觉艺术形象的感染力,使人们在欣赏感受中得
到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是中国山水画家一种更高的追
求。倪瓒的《六君子图》。借助画家的时代背景和作品,中国山水
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共性、和作者经营画面的个性,一目了
然。中国山水画虽没有西方油画的丰富色彩,但平淡之中韵味无
穷。像练太极功、以静制动;像下围棋,玄机暗涌;像饮清茶,
沁人心脾;像听古琴,回味悠远??。
课堂小结 : 回顾本节课知识(出示表格)总结中西方绘画的异、
同提示学生这些方面正是我们欣赏中国山水和西方风景画的方
法。
课堂练习:同样是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画和风景画可谓风格迥
异,各具特色。举行一场小小的辩论会,
辩论赛:
辨题: 中国山水画好,还是西方风景画好?。中国山水为正方;
西方风景为反方 要求: 双方在论述本方观点正确的同时,还要
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
辩论形式: 自由辩论。辩论者一边辩论,一边反思自己的观点
和论据的不足,既可以因寻找更充足的论据而强化自己的立场,
也可以吸收对方的观点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提示: 1、立论,
表明自己的观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山水画或风景画的特点。
2、辩论:论述自己所持观点的表象特征,审美内涵,进行深层
次的挖掘。(可以就提供的图片作分析说明,以进一步强化自己的
观点的正确性);同时对反方所持观点进行质疑,指出对方不如己
方之处,用于自己的观点的可信性。
教师总结:大家的辩论都非常精彩,由此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只
是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中西绘画之所以进行比较,不是比谁优谁
劣,而是要看到差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理解多元文化。
作业:写一篇评论或感受中国山水画或西方风景画的短文,并用
相关作品作插图,要求图文并茂。用A4纸打印,完成后在本班内
交流。
下 课:
篇三:陈亭如-中国古代山水画试讲教案
四川师范大学第九届大学生学术科技节 “师说”教师职业技能大
赛决赛试讲教案
陈亭如 美术学院
一、课题名称: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 二、课型:美术鉴
赏课 三、课时:10分钟 四、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作品欣赏,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
术语言和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掌握欣赏古代山水画
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比较思考-欣赏交流-评价总结;通过教师对
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介绍,掌握欣赏方法,提高对中国古代山水
画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山水形神
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魅力;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懂得如何感受
艺术之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五、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2、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3、领会蕴含在画
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六、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掌握欣赏其作品的方法。 七、教具准备:
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师作品《富春山居图》临本。 八、教
学策略:
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从学生素质发展出发,努力把综合素质
的培养与美术学科的任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本课教学涵盖音乐、
绘画、文学、历史等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文化
艺术的深入感受和反思。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采用多媒
体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感性认识。
九、教学过程设计与课堂预设及目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21:20: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93604181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咫尺千里山水画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