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李红延:让学⽣遇见最美的⾃⼰
(本栏⽬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 《班主任》杂志联合主办)
李红延,清华⼤学附属⼩学语⽂⾼级教师,从教30年来,⼀直担任班主任。
李⽼师认为,班级是⼉童接受⽂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道德教育是⼀种价值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之间在交往活动中
对道德观、价值观的不断感受、体验、积淀,进⽽重组经验⽣成新的意义的过程。她注重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发现学⽣
优势,营造班级绿⾊⽣态系统,让每⼀个孩⼦都以独有的样态与其他成员共融共⽣,并因这个系统⽽健康成长。她所带
班级多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班集体”。
李⽼师是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出版个⼈专著两部,承担的“⼩学⽣家庭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课题获
海淀区⾸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等奖。
让学⽣遇见最美的⾃⼰
30年来,在与学⽣朝⼣相伴的过程中,我经常追问⾃⼰:在与⼉童相遇的⽇⼦⾥,我应该给予他们什么?
每个⼈都是独⼀⽆⼆的,对于⾃我的认知也在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地实践与探索才能真正发觉⾃⾝的潜⼒,实现各种发
展的可能。孔⼦说“因材施教”,从“材”到“才”的过程,⼀定是破茧化蝶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就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好的
教育终将是⽔到渠成,所以,我思考的结果是:让孩⼦们遇到最美的⾃⼰。
有了明确的教育⽬标,多年来,我⼀直努⼒学习,把⼯作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积⽉累有了⽆数的收获。
⼀、以班级活动为载体,激发和培育共性优势,助⼒个体发展
⼯作之初,我曾把整齐划⼀、⾼效严明当作班级管理的⽬标。渐渐地,我发现,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学⽣开始纷纷隐藏
个性,⼀个看似没有问题的班集体,其实在每⼀个个体⾝上都充满了⽭盾。这时,我意识到是⾃⼰没有把⼉童成长作为
教育的基点,没有看清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种背景下的整齐划⼀不应该是⼀个教师的追求。
于是,我开始对班级管理进⾏重新定位。⾸先,班级是⼉童接受⽂化知识和道德教育的场所。道德教育是⼀种价值建构
的过程,是个体之间在交往活动中对道德观、价值观的不断感受、体验、积淀,进⽽重组经验⽣成新的意义的过程。以
什么形式承载“建构”“交往”“重组经验”“⽣成新的意义”呢?我认为最优的选择是开展班级活动。
1
坚持教育性、系列化和符合学⽣⾝⼼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活动
以“交往”系列活动为例,我设计了低年级学⽣“交往”系列活动(见表1)。
低年级学⽣“交往”系列活动表1
从表1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孩⼦有着不同的⼼理发展特征。同样是“交往”主题,中年级的孩⼦更注重同伴的评价,带
有团体⼼理辅导⾊彩的班级系列活动深受学⽣们欢迎,⽐如“做⼀个受欢迎的⼈”系列活动(见表2)。
⼩学中年级“做⼀个受欢迎的⼈”系列活动 表2
进⼊⾼年级,青春期教育是解决少男少⼥成长困惑的重要信息源。以男⽣为例,随着⾝体变得越来越强壮,男孩们开始
对“⼒量”着迷,认为可以靠⼒量控制、解决事情,达到⽬的,许多男孩因为使⽤不好“⼒量”带来恶果。如果仅以纪律强
化,往往会带来孩⼦情绪的反弹。
因此,在⼩学⾼年级,引导学⽣对“⼒量”重新认识⾮常必要。为此,五年级,我为所有男⽣开设系列课程《什么是男⼦
汉》,从“武”字讲起,让学⽣通过“说⽂解字”理解古⼈造这个字是想传达,当你能够阻⽌⾃⼰不好的⾔⾏时,就是在体
现“武”的精神。
接着进⼀步探讨“⼒量”该⽤在什么地⽅。课下还让男孩们采访⾝边⼥性,了解她们对男性的审美标准。最后再回到“真正
的男⼦汉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
通过反复引导学⽣从不同⾓度对“⼒量”进⾏认识,最终让他们对什么是“真正的男⼦汉”进⾏思考。教育仅仅停留在这⾥是
远远不够的,在⽇常的⽣活学习中,孩⼦们还会⾯临很多冲突,我们要教给他们⼀些有效的⽅法,进⼊另⼀个教育内容
——“如何解决冲突。”从“知”到“⾏”,使学⽣真正得到有效的帮助(见表3)。
⼩学⾼年级青春期前期系列教育活动 表3
2
为⼉童成长设计活动,让参加活动的所有⼉童在活动过程中都经历⾃⼰独有的感受
⼉童与同伴互动,会⾯对⾃⼰从未经历的事情,从⽽发现⾃⼰的可能以及对于他⼈的价值。这个过程在积极⼼理学上称
为发现优势。寻找优势,是最积极的选择。引导学⽣不断去发现个⼈、集体的优势,其实就是在建构绿⾊的班级⽣态系
统。
四年级时,学校要开展⾜球联赛,孩⼦们欢呼雀跃,⽽我却在⼀边发愁,因为全年级只有我们班没有校⾜球队队员,平
时踢⾜球的学⽣也不多。学⽣们眼⾥满是兴奋,⽽我眼中却是⼀场场失败可能带来的沮丧。
在这明显不对等甚⾄注定失败的⽐赛⾯前,我应该怎么办?我意识到,要解开这道难题,⾸先不能把⽐赛看成⽐赛,不
能把⽬光死盯在⽐分和输赢上,⽽是要把整个⽐赛看成⼀场旅程,要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元素,带领学⽣去经
历,去感受,从⽽发现各种可能。
我⾸先在班级微信群⾥发了⼀条消息,希望能够有家长来帮帮我们。很快,陶陶爸爸回复了,并说他和夫⼈可以⼀起
来,他们都曾经是⾜球运动员,可以⼀⼈带男队,⼀⼈带⼥队。惊⼈的好消息令全班振奋,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班的第⼀
个“优势”——好的教练。
周末训练,操场上来了很多家长。学⽣们刚刚接触⾜球不懂章法,我灵机⼀动跟教练商量能不能请家长也上场。教练觉
得这是个好主意,我就招呼⼤家⼀起上场,家长们开始还有些扭捏,我⼀看,⽴刻换上球鞋先冲到场上⾝先⼠卒。随
后,很多家长纷纷加⼊,场上的⽓氛⼀下⼦活跃了起来。⾃那以后,我们班的“快乐⾜球”真正展开了。这样,我找到了
第⼆个“优势”——家长的⽀持。
⽐赛期间,我们⼀周训练两次。很遗憾,赛季结束后,我们班男⼥⽣成绩都是倒数第⼆。短暂的悲伤之后,我告诉学
⽣,我们要接着踢,“快乐⾜球”活动其实才刚刚开始。
在之后的两年⾥,我们每周末都会在教练带领下踢⼀场⾜球,依然是⼤⼈孩⼦⼀起上,其中除了涌现出⼀批“爸爸球
星”外,还挖掘出⼀批“妈妈球星”。虽然我们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如场地问题、天⽓问题,但⼀直在坚持。这让我想起
⼀句话:“遇到困难还在坚持,那就是热爱。”所以,我找到了第三个优势——“热爱”。
我曾经认真思考:⼤家热爱的是什么?或许,每个⼈的答案各不相同:有的是对⾜球本⾝的爱;有的是喜欢和伙伴、家
⼈在⼀起踢球的感觉;有的仅仅是喜欢热闹的⽓氛……但⼜怎么样呢?这种和⽽不同会在群体中互相影响与感染,最后
形成群体共有的⽓质,就是通过⾜球得到的快乐!
尽管在后来的校级联赛中,我班依然默默⽆闻,但⾜球成为学⽣们交流的重要话题,同学之间更加友善,亲⼦关系也得
到改善。
好的班级就像美丽的⼤⾃然,有挺拔的⼤树,有芬芳的鲜花,有活泼的⼩鸟,还有静静流淌的⼩溪。每⼀个孩⼦都以⾃
⼰独有的样态与其他成员共融共⽣,整个班级的⽣态系统就这样慢慢建⽴起来了。其中的每⼀个成员⼜会因为这个系统
⽽健康成长,从⽽达成良性循环。
⽽健康成长,从⽽达成良性循环。
⼆、⽀持每⼀颗⼼灵健康成长
如果说构建班级绿⾊⽣态系统是“⾯”的⼯作,那么针对每⼀个⼉童的教育就是“点”的⼯作。经常有⼈问我对“好”学⽣
或“差”学⽣的看法,我的回答是:在我的视野中,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需要帮助的学⽣,并且所有的学⽣都需要帮
助!这是我的第⼀个朴素的教育观。
我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学⽣,但那些特殊⼉童让我更加难忘,包括智障⼉童、残障⼉童、⾃闭症⼉童、抑郁症⼉童等,与
他们相处⾮常⾟苦,我经常感到茫然。虽然时常不知道⽅向在哪⾥,但每⼀个孩⼦都会让我⼼疼,都会给我带来欢笑,
和他们在⼀起,经常会让我赞叹⽣命的顽强,让我最真实地体会到教育的⼒量。
我的班上有⼀名叫明明(化名)的⾃闭症⼉童,刚见⾯时,他基本上不说话,整⽇沉浸在⾃⼰的世界⾥,根本就不听我
的。我觉得很困扰,不知该如何和他交流。经过反复观察,我发现要和他建⽴有效沟通需要做好三⽅⾯的事:
①了解他的意思
明明经常反复做⼀些令⼈费解的动作,⼀开始我以为是下意识的动作。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在做某些动作时,是伴随着
⼀定情绪的,⽐如:前后晃动⾝体,是因为⾼兴;右⼿指不停地摇动,是沉浸于某件事情中;双⼿不停地搔头,是躁动
的开始……这些动作像密码⼀样,每解开⼀个,我都会兴奋不已,因为它让我了解了明明的内⼼感受,打开了我们之间
与众不同的交流之门。
②让他了解我的意思
要让明明接纳我,必须让他了解我。我先从动作⼊⼿,设计了两个动作,⼀个是双⼿放在他的肩膀上,每当他烦躁时,
我就会做这个动作,我想传达的信息是安静;第⼆个动作是右⼿搂住他的肩膀,这个动作传达的信息是亲昵。
开始时,明明不让我靠近,经常⽤⼿推开我。我⼀⽅⾯反复做这两个动作,⼀⽅⾯寻求家长帮助,⽤各种⽅式把我介绍
给明明。渐渐地,明明接受了我,理解了我的动作。
随后,我⼜加上两个表情,⼀个是微笑,⼀个是⽣⽓。我总是在合适的时机夸张地做着这两个表情,告诉他什么是对
的,什么是不对的。现在当我“⽣⽓”时,明明经常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③让周围⼈懂他
明明很幸运地⽣活在⼀个⾮常爱他的班集体,同学们都⼗分关⼼他,没有⼈会计较什么,他有困难⼤家都会抢着帮助。
但孩⼦们毕竟还⼩,有时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相处,甚⾄把他看成是“宠物”⼀般。我在班⾥经常告诉孩⼦们,明明跟⼤家
⼀样具有相同的情感、相同的⾃尊,只不过可能慢⼀些、浅⼀些,和他交往更要注意⾃⼰的⾔⾏。
通过⼏年的相处,我和明明之间建⽴了很深的情感。有⼀次上课,班⾥⼀个⼥孩因为课间和同学闹⽭盾不停地哭泣,明
明忽然⾼声对她说:“你再这个样,李⽼师会头疼的!”当时,我⼀下惊呆了。我⾛下讲台激动地抱着他说:“明明,李⽼
师会永远记得你说的这句话!”
在与这些孩⼦朝⼣相处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意识到教师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专业知识做⽀撑。利⽤业余时间,
我学习了⼤量特殊⼉童教育理论,给予这些孩⼦有效的帮助。海淀区政府为了⿎励我在随班就读学⽣教育上的探索与实
践,授予我“助残先进个⼈”光荣称号。能够⾛进特殊⼉童的内⼼世界⼀直是我的渴求,不断地学习让这⼀愿望的实现成
为可能。
我的第⼆个朴素教育观是“化青⾊为浓郁”,即对于⼀个“青⾊”的孩⼦,给予他的最好教育不是把他培养成“蓝⾊”“橙⾊”,
⽽是让他慢慢成长,做好⾃⼰,让他的“青⾊”更加浓郁,有⼀天他就会枝繁叶茂,蓬勃⽽浓郁。
我曾经教过⼀个男孩,因为⽗母保护过度⽽“娇⽓”⼗⾜,体育成绩较差,周围⼈都说他是⼀个胆⼩的孩⼦。
⼀次,他在作⽂中写了⼀件事:他去游乐园玩,看到⼀个⼤型设施前⾯排着很多⼈,觉得⼀定⾮常好玩,就和妈妈上去
了,启动后才知道是过⼭车。他说⼀开始吓死了,觉得⾃⼰是个胆⼩的⼈,⼀定受不了。没想到玩完后,妈妈吓得⾯⾊
惨⽩,他却觉得⼗分有趣和刺激。为了验证这⼀点,他⼜独⾃坐了两次过⼭车。最后他在作⽂中欣喜地写道:“没想到
惨⽩,他却觉得⼗分有趣和刺激。为了验证这⼀点,他⼜独⾃坐了两次过⼭车。最后他在作⽂中欣喜地写道:“没想到
我这样⼀个胆⼩的⼈竟然爱坐过⼭车!”
我把这篇作⽂读给全班学⽣听,并⼤声告诉他:“你天⽣就不是个胆⼩的⼈,你是⼀个谨慎的⼈。”听到我的评价,他惊
讶地瞪⼤了眼睛。不久,他就央求家长报了⼀个校外⾜球班,到了第⼆学期,他勇敢地要求加⼊班级⾜球队。
他对我说,其实每次看到同学们踢球,他⼼⾥就有⼀种说不出的羡慕。但是因为体育成绩不好,害怕上场后别⼈笑话⾃
⼰。⾃从听李⽼师说他天⽣不胆⼩,⼼⾥便充满了勇⽓,想试⼀试,所以先报课外班预热⼀下。他还笑着说:“这可能
就是⽼师说的谨慎吧。”
后来,这个学⽣成为班级⾜球队的后卫,⾝体健壮了,⼈也开朗了很多。看着他在球场上奔跑的样⼦,我感受到了本真
⾃我的绽放,这就是美!
三、成为家庭教育有⼒的外援
我研究家庭教育已经20年了,并且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家长是⽀持班级⼯作“隐形的翅膀”,教师应该是家长进⾏家庭
教育的有⼒外援。只有家校合作,才可能实现教育的最优化。
我发现很多家庭教育问题源于家长并不了解⾃⼰孩⼦到底是什么“颜⾊”,难以达成“化青⾊为浓郁”的愿望。所以,我不会
等到孩⼦犯了错误才跟家长联系,⽽是从接班之⽇起,主动通过家访、电话、约谈、班级沙龙等形式⽤“拼图”的⽅式和
家长⼀起从孩⼦的成长经历、抚养环境、性格特征、家校表现等⼏个⽅⾯“拼”出孩⼦的“颜⾊”,然后共同商议探讨适合的
教育⽅法。
⽐如班⾥有个孩⼦叫妮妮,她⽗母都是清华⼤学教授,他们从⼩对妮妮学业上的要求⾮常⾼,但妮妮的表现实在令⼈失
望,⽤他们的话说:“两个学霸操⼼费⼒地养出了⼀个学渣。”在这种压⼒下,本该活泼的妮妮变得沉默⽽孤僻。
经过⼀段时间的观察后,我和妮妮⽗母就“我的孩⼦本真⾯貌”为题做了⼀次长谈,我们从妮妮的关键事件⼊⼿,⼀点⼀
点地使⽤“拼图法”还原孩⼦的本真⾯貌。最后,妮妮妈妈泪流满⾯,连声说:“是我太不了解孩⼦呀!”
后来,妮妮⽗母改变了教育⽅法,他们努⼒体会孩⼦的内在节奏,从⽅法上指导,⽽不是简单地命令;他们⽀持孩⼦的
绘画兴趣,停了奥数班,周末给孩⼦更多看书和画画的时间。经过⼀年的调整,妮妮渐渐开朗起来,积极参加学校美术
社团活动。多年后,妮妮顺利考上了⼼仪的艺术专业,⽴志要做⼀名插画师。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是低效且武断的⼯作⽅式,要给予家长在⽼师⾯前充分表达的机会,对于孩⼦的问题要共商共研。
我开展了“家长约谈”活动,活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我⼏乎每周通过微信公布“家长约谈”⽇的时间,任何有兴趣的家长都可以与我进⾏⼀个⼩时的⾯对⾯沟通。坚持下来,
很多家长反映不但教育有了⽅向,还增进了亲⼦感情,同时我与家长之间也建⽴起了和谐的合作关系。
⼀年四季,都会有毕业的学⽣回来看我。他们有的告诉我,因为受我的影响当了⽼师;有的带着国外的导师来看我,因
为他想让⾃⼰的⼤学⽼师见见⾃⼰的⼩学⽼师;还有的只是因为有了烦恼想跟我聊⼀聊。
每当仰望着他们的张张笑脸时,我想:也许是因为帮助他们遇到了美好的⾃⼰,让他们知道⾃⼰是多么的可爱和与众不
同。带着这样的信念,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会更加珍爱⾃⼰,更加努⼒地让成为积极乐观的最美的⾃⼰。
让⼉童与最美的⾃⼰相遇,在这⼀破茧化蝶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的美丽,享受到了为师者的温暖与幸福。
栏⽬: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
作者:李红延 清华⼤学附属⼩学
责编:魏强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20:23: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902001816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李红延: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丨李红延:让学生遇见最美的自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