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汉语第一单元重点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05-27 19:11:55 阅读: 评论:0

军训感悟200字-党支部组织生活

自考古代汉语第一单元重点练习题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小金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13课)

一、单项选择题

1.汉字的文字性质是( )。

A.表意文字

B.表形文字

C.表数文字

D.表音文字

2.“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这是许慎对( )造

字法的定义。

A.会意

B.指示

C.指事

D.象形

3.下列汉字为象形字的是( )。

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字不是形声字的是( )。

A.

B.

C.

D.

5.“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说的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假借

6.笔画“横平竖直“完全符号化的字体是( )。

A.小篆

B.隶书

C.大篆

D.楷书

7.“抑興之興”中第一个“興”的词性是( )。

A.动词

B.名词

C.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介词

8.“始可与言《詩》已矣”中“与”的词性是( )。

A.动词

B.名词

C.连词

D.介词`

9.“既往不咎”中“咎”的意思是( )。

A.愧疚

B.迁就

C.归咎

D.责备

10.“女興回也孰愈”中“女”的解释是( )。

A.女孩

B.妇女

C.第二人称“你”

D.疑问代词“谁”

11.“盍各言爾志?”中“爾”的解释是( )。

A.第二人称代词“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C.他的

D.好的

1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中词类活用的字是

)。

A.

B.

C.

D.

13.下列句子中沒有动词的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修文德以來之

B.既來之,則安之

C.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D.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14.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的是(

A.冉有、季路見於孔子

B.無乃爾是過與?

C.何以伐爲

D.則將焉用彼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冉有、季路見於孔子。見:看见。

B.季氏將有事於顓臾。事:军事。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疾:厭惡,討厭。

D.今由與求也相夫子。相:輔佐。

16.下列句子中没有动词的使动用法的是(

A.陽貨欲見孔子

B.既來之,則安之

C.好從事而亟失時

D.懷其寶而迷其邦

17.下列句子中都有词语的使动用法,选出用法与其他三句不

同的一项(

A.陽貨欲見孔子

B.既來之,則安之

C.懷其寶而迷其邦

D.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18.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宾语前置的是(

A.“既富矣,又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無乃爾是過與?

C.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

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19.没有示音符号的纯表意字不包括(

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

20.早期汉字中的( ),还保留着汉字的构形理据,是形义

统一的,可以直接根据字形探求词义。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21.通过义符与本义发生联系的是(

A.象形字

B.指事字

C.形声字

D.会意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说文解字》中包含部首( )个。

A.500

B.540

C.600

D.640

23.《说文解字》多用“从某从某”“从某某”分析(

A.会意字

B.象形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24.《说文解字》多用“象某某之形”分析(

A.会意字

B.象形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25.“子欲子之王之善與”中两个“之”的解释正确的是(

A.第一个是助词,第二个是动词

B.第一个是助词,第二个是助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

D.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动词

2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宾语前置的是(

A.王誰與爲不善?

B.王誰與爲善?

C.子欲子之王之善與?

D.既富矣,又何加焉?

2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子欲子之王之善與。第二个“之”指学习。

B.則使齊人傅諸?傅:束缚。

C.雖日撻而求其楚。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D.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薛居州,人名,名詞用作動詞,像薛

居州那樣的好人。

28.下列关于“徯我后,后來其蘇”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徯:等待

B.第一个“后”是“前”的反义词

C.第二个“后”指君主

D.蘇:復活,蘇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是(

A.奚爲後我

B.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C.徯我后,后來其蘇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30.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奚爲後我

B.如之何其可也

C.徯我后,后來其蘇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31.《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逃跑却笑话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2.《寡人之於國也》所体现的孟子的政治思想是(

A.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B.以民为本,实行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33.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B.養生喪死無憾

C.則移其民於河東

D.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3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宾语前置的是(

A.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王誰與爲不善

D.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35.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认为形成“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良好社会风尚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在《寡人之於國也》中,孟子认为形成“数口之家可以无

饥矣”的主要措施是(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7.人们把古代汉语语音归纳为聲紐和韻部,其中聲紐(

個、韻部( )個。

A.2624

B.3329

C.2026

D.3324

38.对于韵部来说,声音相同是指(

A.叠韻

B.對轉

C.旁轉

D.通轉

39.从声音上看,借字和本字不具有的关系是(

A.雙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疊韻

C.旁轉

D.雙聲疊韻

40.下列異體字中屬於造字方法不同的是(

A.“泪”與“淚”

B.“礼”與“禮”

C.“鷄”與“雞”

D.“够”與“夠”

41.下列異體字中屬於造字方法相同、構件不同的是(

A.“泪”與“淚”

B.“决”與“決”

C.“鷄”與“雞”

D.“够”與“夠”

42.下列異體字中屬於造字方法相同、構件相同、寫法不同的

是(

A.“泪”與“淚”

B.“礼”與“禮”

C.“羴”與“羶”

D.“够”與“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然”的本義是“燃燒”。後來“然”字被借用去記錄指

示代詞,另造“燃”字來表示“燃燒”,这属于分化字中的

)。

A.分化本義

B.分化借義

C.分化廣義

D.分化引申義

44.“昏”本義是“黃昏”,古人結婚在黃昏時舉行,因此

“昏”又指“結婚”,後來造新字“婚”專門記錄結婚,这属

于分化字中的( )。

A.分化本義

B.分化借義

C.分化廣義

D.分化引申義

45.古代“授予”和“接受”均由“受”字表示,後来造分化

字“授”記錄“授予”義,“受”字記錄“接受”義,这属于

分化字中的( )。

A.分化本義

B.分化借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分化廣義

D.分化引申義

46.“是是、非非謂之知”中使用意动手法的是( )。

A.第一个是、第一个非

B.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C.第一个非、第二个非

D.第二个是、第二个非

47.下列句子中没有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非是、是非謂之愚

B.是是、非非謂之知

C.重死持義而不橈

D.是士君子之勇也

48.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有狗彘之勇者

B.牟牟然惟飲食之見

C.趣舍無定謂之無常

D.多聞曰博,少聞曰淺

49.“窮则不隱,通则大明”中“窮”的意思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贫穷

B.穷苦

C.穷尽,结束

D.仕途不顺

50.“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中“童”的意思是

A.

B.

C.

D.

51.关于字词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有以賢人矣”。賢人:賢于人。

B.“君子小人一也”。一:是一样的。

C.“楚人安楚,君子安雅”。雅:文雅。

D.“窮则不隱,通则大明”。通:仕途顺利、通达。

二、简答题

1.说明下列各字各属于哪种造字法。

馬、齒、刃、上、弓、向、錢、恭、星、莫、從、高、血、臭、

明、亦、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列形声字的结构:

熔、鸭、脩、徒、產、弒

3.什么是“本字”,什么是“借字”,什么是“借义”,举例

说明。

4.以“發”和“弛”为例,说明如何确定形声字的本义。

(“發”的義項有:打開,射箭,發跡,派發,發揮。“弛”

的義項有:鬆弛,鬆開弓弦,放下,摧毀。)

5.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有:

韭——韮,信——伸,淚——泪,其——箕,村——邨,脩——

修,裏——裡。

6.举例说明分化字的类型。

7.下列句子中劃綫的字屬於假借字的有:

1、莊公寤生,驚姜氏。

2、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

3、黃金萬溢。

4、采色不足視於目與?

5、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行”是象形结构,要记忆掌握。

BC是会意、D是指事。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D是会意字。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

1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

13.

正确答案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

1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26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0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3

2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3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3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4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435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4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

2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36

3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

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AB都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原意,本文

中主要是用来讽刺梁惠王的。

3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选项A是孔子的主张,选项C是法家的思想,

选项D是道家的思想。

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7

3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7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BC都是说的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只有

选项D是说提倡“孝道”的。

3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熟读课文不

难得出答案。

3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142

3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3

3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3

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6

41.

正确答案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6

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46

4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0

4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0

4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2

4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2

4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253

4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4

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4

5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354

二、简答题

1.

正确答案 象形字:馬、齒、弓、高、血、向

指事字:亦、刃、上

會意字:莫、從、臭、明

形聲字:錢、材、恭、星

2.

正确答案 熔:左形右声。火,形符;容,声符。

鸭:右形左声。鸟,形符;甲,声符。

脩:形在一角。肉,形符;攸,声符。

徒:声在一角。辵,形符;土,声符。

產:省聲字。生,形符;彥省聲。

弒:省形字。从殺省,式,声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正确答案 本字:是指专为记录某个词所造的字,它的形

体是以这个词的某一义项为根据而造的。例如“亦”是“腋

窝”的本字。

借字:有些词当初没有给它造专用的字,它就借用一个音同或

音近的字表示这个词的概念,这个字就叫做借字。例如无定代

词“莫”没有专用字,它借用“暮色”的“莫”来表示,这个

借来的“莫”就是无定代词“莫”的借字。

借义:由于文字假借而使某字具有了与字形完全无关的意义,

称作假借义或借义。例如“莫”表示“没有谁”就是借义。

4.

正确答案 看多个义项中哪个义项与该字的义符所标示的

义类相同,或关系最近,该义项就是本义。“發”的义符是

“弓”,因此“射箭”是本义。“弛”的义符是“弓”,因此

“鬆開弓弦”是本义。

5.

正确答案 属于异体字的有:韭——韮,淚——泪,村——

邨,裏——裡。

6.

正确答案 1)分化本義 例如:然——燃。“然”的本

義是“燃燒”。後來“然”字被借用去記錄指示代詞,本義另

造“燃”字來分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化引申義例如:昏——婚。“昏”本義是“黃昏”。

古人結婚在黃昏時舉行,因此“昏”又引申指“結婚”。後來

造新字“婚”專門記錄引申義。

3)分化借義例如:象——像。“象”的本義是長鼻動物的

名字,借去記錄“相似”義,後來令造“像”字將借義分化出

來。

4)分化廣義例如:受——授。“授予”和“接受”本事一

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古代“授予”和“接受”均由“受”字表

示。後世造分化字“授”記錄“授予”義,源字“受”字記錄

“接受”義。

7.

正确答案 屬於假借字的有:

1、莊公寤生,驚姜氏。“寤”通“牾”

2、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信”通“伸”

3、黃金萬溢。“溢”通“鎰”

第二单元(47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每个选项中的两句话存在異字同詞现象的是(

A.今臣至,大王見臣列觀,禮節甚倨。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B.形貌昳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麗土之毛。

C.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

D.旦辭爺娘去,暮宿黄河邊。

至莫夜月明,独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2.下列复合词属于并列关系的是( )。

A.干戈

B.布衣

C.將軍

D.霜降

3.下列复合词属于主谓关系的是( )。

A.干戈

B天子

C.將軍

D.地震

4.以下属于雙聲聯綿詞的是( )。

A.憔悴

B.從容

C.爛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逍遙

5.以下属于疊韻聯綿詞的是( )。

A.憔悴

B.躊躇

C.倉促

D.彷徨

6.以下不属于连绵词的是( )。

A.彷徨

B.從容

C.爛漫

D.霜降

7.下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曾子寢疾,病”。病:生病。

B.“華而睆,大夫之簀與”。睆:明亮的样子。

C.“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细人:小人。

D.“夫子之病革矣”。革:紧急。

8.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我未之能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大夫之簀與?

C.斯季孫之賜也。

D.君子之愛人也以德。

9.下列句子属于宾语前置的是(

A.大夫之簀與?

B.吾何求哉?

C.斯季孫之賜也。

D.君子之愛人也以德。

10.“男有分,女有歸”中“歸”的意思是(

A.归还

B.归来

C.夫家

D.娘家

11.下列各句不含借字的一句是(

A.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B.選賢與能。

C.講信脩睦。

D.男有分,女有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关于“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个“親”是意动用法,第一个“子”是意动用法

B.第二个“親”是意动用法,第二个“子”是意动用法

C.第一个“親”是意动用法,第二个“子”是意动用法

D.第二个“親”是意动用法,第一个“子”是意动用法

13.“以著其義,以考其信”中“考”的意思是(

A.考查

B.考究

C.显露

D.成全

14.下列各句中都含有词语的意动用法,其中不属于名词意动

用法的是(

A.各親其親

B.各子其子

C.刑仁講讓

D.以賢勇知

15.下列各句中都含有词语的使动用法,其中不属于形容词使

动用法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以著其義

B.以正君臣

C.以睦兄弟

D.以和夫婦

16.“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句中的“中”意思是(

A.中间

B.同“终”

C.间隔

D.“中年”是指年龄

17.“比年入學,中年考校”句中的“校”意思是(

A.大学

B.中学

C.学业

D.考核

18.“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中“扞”的意思是(

A.通“捍”,捍卫

B.通“悍”,悍然

C.通“干”,从事

D.抵制、抗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親戚”古代漢語中指族內外亲属,也包括父母兄弟,現

代漢語中父母親不能稱親戚。这属于词语(

A.廣度寬窄的差異

B.程度深淺的差異

C.色彩褒貶的差異

D.詞義特點的差異

20.古代汉语中“售”的意義是“賣出”,其特點在於强调賣

的結果,現代漢語中“售”只是表示賣這個動作,不再強調賣

的結果了。这属于词语(

A.廣度寬窄的差異

B.程度深淺的差異

C.色彩褒貶的差異

D.詞義特點的差異

21.在“助手”这个义项上,“爪牙”在古代汉语中指武将、

猛士,在现代汉语中指“帮凶、走狗”。这属于词语(

A.廣度寬窄的差異

B.程度深淺的差異

C.色彩褒貶的差異

D.詞義特點的差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中“虞”的意思是(

A.忧虑

B.欺骗

C.料到

D.愚笨

23.“賜我先君履”中“履”的意思是(

A.

B.脚步

C.履行

D.可以征伐的范围

2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宾语前置的是(

A.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B.先君之好是繼。

C.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D.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25.“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中“尤”的意思是(

A.突出

B.尤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过失

D.指责

26.下列句子中含有双宾语的一句是(

A.下義其罪,上賞其姦。

B.惠、懷無親,外內棄之。

C.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D.以綿上爲之田。

27.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B.惠、懷無親,外內棄之。

C.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D.以綿上爲之田。

28.“子玉剛而無禮”中“剛”的意思是(

A.刚强

B.恰好

C.刚柔相济

D.刚愎自用

29.下列句子中含有双宾语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國老皆賀子文

B.子文飲之酒

C.使子文治兵於睽

D.靖諸內而敗諸外

30.下列句子中沒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舉以敗國,將何賀焉?

B.茍入而賀,何後之有?

C.子玉之敗,子之舉也。

D.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31.“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中“君”的意思是(

A.君主

B.君权

C.行君道

D.君王

32.“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中“之”的意思是(

A.结构助词“的”

B.无实际意义

C.代指说话者

D.代指听话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列句子中不含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A.寢門闢矣,盛服將朝

B.食之,舍其半

C.晉候飲趙盾酒

D.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34.“水懦弱,民狎而翫之”中“狎”的意思是(

A.轻视

B.戏耍

C.严厉

D.

35.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

B.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C.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

D.柔遠能邇,以定我王

36.下列句子中不宾语前置用法的是(

A.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B.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D.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

37.“虛”的本義是“大丘”。物體大了就容易空,所以“虛”

可引申爲“空虛”。這反映了引申義與本義的(

A.因果關係

B.相似關係

C.禮俗關係

D.動靜關係

38.“閒”的本義是“縫隙”,表示空間的間隔。引申指“一

會兒”,表示時間的間隔。这反映了引申义与本义的(

A.因果關係

B.時空關係

C.禮俗關係

D.動靜關係

39.“朝”的本義是早晨,由於古代臣下拜見君王、兒子問候

父母,都在早晨進行,於是引申出“上朝”的意義。这反映了

引申义与本义的(

A.動靜關係

B.時空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因果關係

D.禮俗關係

40.“然則德我乎”中“德”字的意思是(

A.道德

B.恩惠

C.心意

D.感激

41.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子其怨我乎?

B.又誰敢怨?

C.然則德我乎?

D.雖然,必告不穀。

42.“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中的“紓”意思是(

A.怨恨

B.原諒

C.緩和

D.感激

43.“稱解狐,其讎也”中“稱”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称赞

B.称呼

C.推举

D.偏私

44.“飢”是吃不饱,腹中空;“餓”是严重的饿,指没有饭

吃或长时间未进食。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同义词的(

A.理性意义的差异

B.程度轻重的差异

C.情感色彩的差异

D.组合功能的差异

45.“耻”的義項是“單向的”,即只能表示使他人受辱,而

不能表示自己受辱。“辱”的意義是“雙向”的,既可表示侮

辱他人(使他人受辱),又可表示自己受辱。两者之间的差异

反映了同义词的(

A.理性意义的差异

B.程度轻重的差异

C.情感色彩的差异

D.组合功能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唯”常用於答應地位或輩分高的人;“諾”用於答應地

位、輩分與自己相同或更低一些的人。两者之间的差异反映了

同义词的(

A.理性意义的差异

B.程度轻重的差异

C.情感色彩的差异

D.组合功能的差异

47.“立其子,不爲比”中的“比”的意思是(

A.比较

B.袒护

C.偏私

D.同“彼”

48.“濟其不及,以洩其過”中“濟”的意思是(

A.增加

B.减少

C.平和

D.指出

49.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的是(

A.是以三邪毀乎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三年而毀聞乎君也

C.三年,毀聞于國

D.復使治阿三年,而譽聞于國

50.“昔者嬰之治阿也,築蹊徑”中“築”的意思是(

A.开辟

B.建筑

C.堵塞

D.造就

51.“舉儉力孝弟,罰偷窳”中“偷”的意思是(

A.偷盗

B.瞒着人

C.抽出时间

D.苟且

52.“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中“容”的意思是(

A.容貌

B.面色

C.居住

D.容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既竊利之,敢不識乎”中“利”的意思是(

A.锋利

B.益处

C.使……有利

D.以……为利

54.下列句子中含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晏子怪而問之

B.常有以自下者

C.然子之意,自以爲足

D.晏子薦以爲大夫

二、简答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哪些是短语,哪些是复合词,并说明

理由。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2、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3、是社稷之臣也。

4、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5、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6、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為我為雲梯,必取宋”。

7、且陛下春秋高,法令無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雙音詞,屬於連綿詞的有:

斟酌、執事、流連、從容、蹉跎、尋常、敗績、倉促、倉庚、

俊傑、稽首

3.下列連綿詞,屬於雙聲連綿詞的有:

伶俐、逍遙、爛漫、躊躇、繽紛、匍匐、猶豫、望洋

4.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词义。

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2、子為父死亡所恨。

3、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

4、若即若離。

5、師進,次於召陵。

6、尚早,坐而假寐。

7、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

8、靖諸內而敗諸外。

5.下列各句中劃線的詞古代屬於貶義的是:

1、厲王虐,國人謗王。

2、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3、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而見疑,忠而見謗,能無怨乎?

6.說明下列各詞的本義:

1、絕,2、引,3、習,4、虛,5、信,6、防,7、關。

7.下列各词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1、斗:酌酒的器皿,引申出“斗星”。

2、信:言語真實,引申出“相信”。

3、朝:早晨,引申出“朝見”。

4、舒:伸展,引申為緩慢。

8.下列各句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属于相似关系的是:

1、道:道路,引申為“道理、規律”。

2、昏:黃昏,引申為“結婚”。

3、閒:縫隙,引申為“一會兒”。

4、會:會合,引申為“盟會”。

9.下面各组同义词属于范围广狭不同的是:

1、視、望、顧

2、飢、餓

3、問、詢、訪

4、恭、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明“诛”“杀”“弑”的异同。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58

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0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1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3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3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5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语序为:我未能易之也。

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常语序为:吾求何哉?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6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6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6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7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7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7

1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8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8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69

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74

20.

正确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76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76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0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0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1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2

2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3

2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3

2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3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183

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4

3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4

3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586

3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6

3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6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8487

3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1

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2

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3

4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7

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7

42.

正确答案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7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8

4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05

4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06

4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06

4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98

4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00

4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8

5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8

5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0

5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0

5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19

二、简答题

1.

正确答案

屬於短語的有:

1、其實:它的果實。2、社稷:土神、穀神。4、響應:像回

聲一樣反應。5、所以:所,特殊代詞;以,介詞;應譯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來……的原因”。“出入”指出關、入關。非常:指不尋常

的。非,否定副詞;常,形容詞。6、雖然:雖,讓步連詞;

然,轉折連詞。應譯為“雖然(如此),但是”。

屬於複合詞的是:

3、社稷:國家。7、春秋:年齡。以上“社稷”和“春秋”都

是複合詞,因為它們的意義不像上面的短語那樣,是兩個單音

詞的簡單相加,而是另外有了專指義。如“春秋”在例7中已

不是指春秋兩個季節,而是變為泛指時間,進而指年齡。

2.

正确答案 屬於連綿詞的有:斟酌、流連、從容、蹉跎、

倉庚、倉促。

3.

正确答案 屬於雙聲連綿詞的有:伶俐、繽紛、匍匐、猶

豫、躊躇

4.

正确答案 1、子:女兒。

2、恨:遺憾。

3、誣:虛假。

4、即:走近、接近。

5、次:臨時駐紮。

6、假寐:打瞌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田:打獵,後寫作“畋”。

8、靖:安定。

5.

正确答案 4、本句中的“謗”為貶義詞,“謗”在漢代

逐漸演變指無中生有,惡意中傷。

6.

正确答案 1、絕:斷絕。2、引:開弓。3、習:鳥屢次

拍著翅膀飛。4、虛:大丘。5、信:言語真實。

6、防:堤壩。7、關:門閂。

7.

正确答案 2、信,本義是“言語真實”。言語真實了別

人就容易相信,所以“信”可以引申為“相信”。

8.

正确答案 1、道,本义是“道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规律与道路有相似之处,所以“道”可以引申指“道

理”“规律”。

9.

正确答案 3、問、詢、訪,“訪”的適用範圍比

“問”“詢”要小,“問”“詢”的對象通常沒有什麼限制,

而“訪”通常是指軍長就重大問題向臣下征求意見。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在“殺死”的義位上,三者同義。但“誅”是

依法殺死不義之人,是褒義的,“殺”是中性的,“弑”則用

於下犯上,帶有貶義。

第三单元(812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类在古代汉语中不属于实词的是(

A.名词

B.代词

C.副词

D.介词

2.下列词类在古代汉语中不属于虚词的是(

A.介词

B.连词

C.副词

D.语气词

3.古代汉语中,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不包括(

A.作谓语

B.作主语

C.作补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作状语

4.“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中“怒”的意思是(

A.愤怒

B.生气

C.奋发

D.怒火

5.“齊諧者,志怪者也”中“志”的意思是(

A.记载

B.记号

C.志向

D.志气

6.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B.野馬也,塵埃也。野馬:春天野外林澤中的霧氣。

C.而後乃今將圖南。南:名詞用作動詞,往南飛。

D.覆杯水於坳堂之上。覆:覆盖。

7.“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爲”中的“之”的意思是(

A.代词,代大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助词“的”

C.到……去

D.无实际意义

8.“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中“勸”的本义是(

A.劝说

B.规劝

C.劝解

D.勉励

9.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適百里者宿舂糧。宿:晚上。

B.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匹:相比。

C.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待:凭借,依靠。

D.朝菌不知晦朔。晦: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10.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相:相國。

B.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少:認為……少。

C.望洋向若而歎。望洋:望著大海。

D.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殆:危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屬於被動句的是(

A.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B.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C.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D.“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12.下列句子中含有賓語前置的是(

A.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

B.“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

C.莊子來,欲代子相。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13.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是(

A.嘗試爲寡人爲之。嘗:試。

B.臣則嘗能斵之。嘗:曾經。

C.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顧:回頭看。

D.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斵之。聽:動詞听。

14.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動用法的是(

A.莊子妻死,惠子弔之

B.與人居,長子,老,身死。

C.嘗試爲寡人爲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斵之。

15.“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中“顧”的本義是(

A.但是

B.反而

C.照顧

D.回頭看

16.下列句子中不含動詞使動用法的是(

A.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B.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C.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

D.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17.下列句子中含有動詞爲動用法的是(

A.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爲右。

B.故天下盡以扁鵲爲能生死人。

C.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D.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18.下列句子中不含動詞雙賓語的一句是(

A.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C.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D.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

19.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詞活用作一般動詞的是(

A.故天下盡以扁鵲能生死人。

B.焉用亡鄭以倍鄰。

C.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

D.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20.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詞使動用法的是(

A.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B.傾奪鄰國,而雄諸侯。

C.宋師不整,可敗也。

D.莊公寤生,驚姜氏。

21.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詞意動用法的是(

A.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B.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C.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

D.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名詞作狀語表示比喻的一句是(

A.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B.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C.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D.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23.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詞使動用法的是(

A.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B.孟嘗君客我。

C.範增數目項王。

D.奪之人者臣諸侯,奪之與者友諸侯。

24.下列句子中含有名詞意動用法的是(

A.奪之人者臣諸侯,奪之與者友諸侯。

B.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C.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D.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2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去,離開。

B.高下相倾,音聲相和。和:應和。

C.萬物作焉而不辭。作:完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生而不有,爲而不恃。恃:倚靠。

26.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勤:勤勞。

B.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偷:怠慢,懶惰。

C.夫唯道,善貸且成。貸:施與,這裏指幫助、輔助。

D.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希:稀少。

27.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禍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伏:隱藏,這裏指依存。

B.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割:傷害(别人)

C.廉而不劌,直而不肆。肆:放縱。

D.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缺:稀缺。

28.下列句子中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其中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

是(

A.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

B.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

C.凡用兵之法,全國爲上,破國次之。

D.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9.下列句子中含有賓語前置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B.臣聞法古無過,循禮無邪。

C.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D.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

30.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復:因襲。

B.强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撓:挑逗。

C.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多:“少”的反

義詞。

D.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蟻:名詞作狀語,像螞蟻一樣地。

31.下列句子中不含双宾语的一句是(

A.高予之爵

B.重予之祿

C.任之以事

D.斷予之令

32.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爵位不高,則民弗敬。

B.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

C.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授之政,九州成。

33.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高予之爵,重予之祿。

B.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

C.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D.古者聖王之爲政,列德而尚賢。

34.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是(

A.亂者何獨不然?

B.視人身若其身,誰賊?

C.視人家若其家,誰亂?

D.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35.“雖至天下之爲盜賊者亦然”中“贼”的意思是(

A.小偷

B.强盗

C.伤害

D.很,非常

36.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當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當:應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故賊人以利其身。賊:傷害。

C.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辯義與不義之亂也。亂:混亂,分不

清。

D.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情:誠,確實。

37.下列程度副词中不表示程度加深的是(

A.

B.

C.

D.

38.下列范围副词中不表示总括的是(

A.

B.

C.

D.

39.下列时间副词中不表示动作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是(

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下列句子中不含双宾语的一句是(

A.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幣。

B.虞公貪利其璧與馬而欲許之。

C.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

D.虞公弗聽,遂假之道。

41.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君聞而賢之。

B.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

C.虞公貪利其璧與馬而欲許之。

D.屈產之乘,寡人之駿馬也。

42.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興兵伐虞,又剋之。剋:戰勝,這裏指滅亡。

B.竊駕君車者罪刖。竊:私自。

C.彌子瑕母病,人間往夜告彌子。間:副詞,秘密地,悄悄地。

D.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弛:放松。

43.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爲酒甚美,縣幟甚高。縣:行政单位“县”。

B.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知:熟悉,瞭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然而不售,酒酸。售:賣。

D.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迓(yà):咬。

44.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怪其故,問其所知閭長者楊倩。怪:認爲……奇怪。

B.有道之士懷其術而欲以明萬乘之主。明:使……聖明。

C.入則比周而蔽惡於君。比周:每周。

D.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得:指被得到,被除去。

45.下列句子中含有宾语前置的是(

A.治國最奚患?

B.何患社鼠哉?

C.此亦國之社鼠也。

D.諸臣百吏以爲富。

46.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勝:勝利。

B.有聖人作,搆木爲巢以避群害。作:從事。

C.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臭:臭氣。

D.而民説之,使王天下。王:名詞用作動詞,統治。

47.下列句子中不含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而民説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

B.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

C.而民説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D.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

4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大父:大伯。

B.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丈夫:成年男子的敬稱。

C.今有搆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后:義爲君主。

D.不事力而養足。事:使用。

49.下列句子中不含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

B.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爲民先。

C.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D.子孫累世絜駕,故人重之。

50.下列句子中含有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A.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爲民先。

B.穰歲之秋,疏客必食。

C.澤居苦水者,買庸而決竇。

D.故聖人議多少、論薄厚爲之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備:方法、措施。

B.古傳天下而不足多也。多:稱讚。

C.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易:交換。

D.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臿,以爲民先。先:動詞,帶頭,做

出表率。

52.下列人称代词不属于第三人称代词的是(

A.

B.

C.

D.

53.下列人称代词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

B.

C.

D.

54.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吾誰欺,欺天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其如是,孰能御之?

C.胡爲至今不朝也?

D.許子奚爲不自織?

55.下列句子中,“者”字词组作为定语,作补充说明的一句

是(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D.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56.下列“所”字结构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

B.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C.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

D.道者,萬物之所然也。

57.下列句子中对无定代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A.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莫:没有什么人。

B.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莫:没有。

C.或謂之曰:“子必窮矣。”或:有人。

D.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昔韓蛾東之齊。之:動詞,到……去。

B.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謝:答谢。

C.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逆旅:客舍,旅店。

D.過雍門,鬻歌假食。假:借,這裏指求食。

59.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左右以其人弗去。以:介词。

B.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放:仿效。

C.遽而追之。娥還,復爲曼聲長歌。遽:迅速,急忙。

D.昔韓蛾東之齊。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60.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瞬:形容时间短。

B.弟子名飛衛,學射于甘蠅,而巧過其師。過:超過,超出。

C.旬日之間,浸大也。浸:表示逐步進行,漸漸。

D.飛衛以棘刺之端扞之,而無差焉。扞:抵禦,抵擋。

6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得其精而忘其麤。忘:遗忘,忽视。

B.在其內而忘其外。在:省察,注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一至于此乎!一:專心,專一。

D.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者也。千萬:數詞。

62.下列句子中有宾语前置的是(

A.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

B.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C.穆公曰:“何馬也?”

D.得其精而忘其麤,在其內而忘其外。

63.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形容:形体、外貌。

B.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子姓:你的姓里。

C.敗矣!子所使求馬者!敗:糟糕,失敗。

D.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遺:遺留,剩下。

二、简答题

1.指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和充当的句法成分。

1、於是項王欲東渡烏江。

2、之二蟲又何知?

3、此誰也?

4、執事不以釁鐘。

5、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7、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會秦圍趙。

8、虎者,戾蟲。

2.下列句子含有名词使动用法的是:

1、孟嘗君客我。

2、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

3、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4、今欲並天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3.下列句子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的是:

1、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

2、範增數目項王。

3、家人車載欲往就醫。

4、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4.翻译下列各句。

1、公賜之食。

2、將軍何以教寡人計策?

3、故天予之時,地生之財。

4、不如早為之所。

5、晉侯飲趙盾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和意义。

1、十有二年,必獲此土。

2、一歲而再獲之。

3、一之為甚,其可再乎?

4、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翻译下列句子,并分析说明动量表示法。

1、吾日三省吾身。

2、誦三遍而請習之。

3、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7.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副词的意义,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副词。

1、始皇默然良久。

2、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3、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

4、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5、吳廣素愛人。

6、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

7、舜目蓋重瞳子。

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古今用法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項羽乃疑範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

2、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

3、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

4、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5、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

6、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9.说明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1、屬予作文以記之。

2、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

3、世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4、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7、吳人焉敢攻吾邑?

8、道惡乎往而不存?

9、來者猶可追。

10、女亦無所思。

11、鈞是人也,或為大人,或為小人。

12、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2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6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2123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7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7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8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8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9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28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0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1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0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3

14.

正确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2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3

1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5

1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6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6——139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9

2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39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2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4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4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6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7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7148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50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8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49

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59

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59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58

3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1162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0

36.

正确答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0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4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5

3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66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0

4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1

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1

4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4

4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3

4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4

4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4175

4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5

4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5——177

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7

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7

5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0

5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79

5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3184

5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8

5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6187

5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9

58.

正确答案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89

5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0

6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1

6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3

6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3

6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2

二、简答题

1.

正确答案 1、欲:能愿动词,充当状语。

2、之:代词,充当定语。

3、誰:代词,充当谓语。

4、執事:名词,充当主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兄:名词,充当状语。

6、新:形容词,充当状语。

7、適:副词,充当状语。

8、戾蟲:名词,充当谓语。

2.

正确答案 4、子元元:使百姓成为子女;臣诸侯,使诸

侯成为臣子。

3.

正确答案 4、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4.

正确答案 1、庄公赐给他食物。

2、将军用什么教给我计策?

3、所以天给予他时令,地为之生财。

4、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处所。

5、晋侯使赵盾饮酒。

5.

正确答案 1、有:通“又”,副词。用在整数和零数之

间,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2、再:数词,两次。

3、再:数词,第二次。

4、再:数词,第二次。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每天反省我自己三次。

2、诵读三遍而请求实习。

3、范增多次对项王以目示意,又举起佩带的玉玦向他示意三

次。

动量表示法:1“三”是数词表示动量,直接放在谓语“省”

前面作状语,不用动量词。2、“三”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

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3、为了强调动作的数量,把表示动量

的数词放在句尾,并在数词前面用“者”字,这样“者”字词

组就充当了全句的主语,放在句尾的数词成了全句的谓语。

7.

正确答案 1、良:很。程度副詞。

2、畢:都。鹹:都。範圍副詞。

3、徒:只。範圍副詞。

4、竊:私下。謙敬副詞。

5、素:一向。時間副詞。

6、業:已經。時間副詞。

7、蓋:大概。情態副詞。

8.

正确答案 1、稍:渐渐。程度副词,表示渐变。今表示

程度轻微,稍微。

2、頗:稍微。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轻。现代汉语消失。

3、頗:很。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高。现代汉语保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僅:只。范围副词,表示限定。

5、僅:几乎,将近。范围副词,表示数量多,现代汉语消失。

6、但:只,范围副词,表示限定。现代汉语是连词,表示转

折。

9.

正确答案 1、予:第一人称代词,作兼语。

2、而:你,第二人称代词,作主语。

3、之,你,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这里临时指代第二人称。

4、兹:此,近指代词,作定语。

5、夫:那,远指代词,作定语。

6、焉:相当于“于是”,兼词,作补语。

7、焉:怎么,疑问代词,作状语。

8、惡:哪里,疑问代词,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

9、者:……的事情,特殊代词,“来者”作主语。

10、所:……的事情,特殊代词,“所思”作宾语。

11、或:有的人,肯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

12、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

第四单元(1315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属于介词宾语前置的是(

A.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何不試之以足?

C.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爲擊破沛公軍!”

D.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萬嘗與荘公戰,獲乎荘公。

B.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履,未絕鼓音。

C.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D.苛政猛于虎也。

3.“乎”字也可用在被动句里引进行为的主动者,下列句子体

现这一用法的是(

A.楚人生乎楚,長乎楚。

B.萬嘗與荘公戰,獲乎荘公。

C.孔子曰:“魯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則吾猶可以止。”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4.下列句子中介詞“以”表示“率領”意思的是(

A.宮之奇以其族行。

B.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

C.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

D.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爲”字結構不表示被動的是(

A.兔不可復得,而身爲宋國笑。

B.多多益善,何爲爲我禽?

C.魏其銳身爲救灌夫。

D.胥之父兄爲戮于楚。

6.下列句子中的“與”字結構不表示比較的是(

A.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B.陛下觀臣能孰與蕭何賢?

C.田侯召大臣而謀曰:“救趙孰與勿救?”

D.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

7.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王錯譖之於魏武侯。譖:進讒言,説壞話。

B.竊觀公之意,視釋天下若釋躧。釋:放棄。

C.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去:前往。

D.君知我而使我畢能西河,可以王。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

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丈人:岳父。

B.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苦:使……受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明日,端復飲於市。端:專門。

D.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逝:前往。

9.下列句子中不屬於被動句的是(

A.西河之爲秦取不久矣。

B.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

C.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

D.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於魏武侯。

10.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表:做標記。

B.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而:而且,並且。

C.澭水暴益,荊人弗知。暴:突然。

D.軍驚而壞都舍。壞:倒塌。

1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肖君也。不肖:不像。

B.文侯不説,知於顏色。知:顯露。

C.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微:如果沒有。

D.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畢:竭盡。

12.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分析錯誤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文侯喜曰:“可反歟?”反:動詞使動用法。

B.忠臣畢其忠,而不敢遠其死。遠:形容詞用作動詞。

C.上順乎主心以顯賢者,其唯翟黃乎!顯:形容詞使動用法。

D.文侯微翟黃則幾失忠臣矣。微:形容詞意動用法。

13.下列句子中,“而”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假设的一句是

A.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B.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C.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

D.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讎,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

乎?

14.下列句子中,“而”連接前後兩個動作表示前後相承接關

係的是(

A.觉而起,起而归。

B.蟹六跪而二螯。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15.下列句子中,“而”連接前後兩個成份表示轉折關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蟹六跪而二螯。

B.公子鮑美而豔。

C.启呱呱而泣。

D.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16.下列句子中“以”字做介詞使用的是(

A.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B.挾天子以令諸侯。

C.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D.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爲俘馘。

17.下列句子中“以”不表示結果的一句是(

A.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B.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C.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爲俘馘。

D.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請歸死于司寇。

18.下列句子中“與”字用作介詞的是(

A.蜩與學鳩笑曰。

B.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

C.吾與先君言矣。

D.王使問禮於左師與子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句子中“則”字連接的前後兩項含有轉折意味并且可

譯爲“却”的是(

A.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

C.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D.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20.下列句子中“之”連接定語和中心語,構成名詞性偏正結

構的是(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B.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1.下列句子中“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是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C.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念悲其遠也。

D.衛荘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荘姜,美而無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句子中不含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D.孟嘗君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

2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不属于形容词意动

用法的是(

A.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B.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

C.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爲收責于薛乎?”

D.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

24.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自存:自己養活自己。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草具:粗劣的餐具。

C.於是乘其車,揭其劍。揭:高舉。

D.誰習計會?能爲文收責於薛者乎?責:債款,後作“債”。

25.“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中“之”的用

法是(

A.介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連詞

C.代詞

D.動詞

26.下列虛詞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之:動詞。

B.竊以爲君市義。以:連詞。

C.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因:介詞。

D.長驅到齊,晨而求見。而:連詞。

27.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衣冠: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B.後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期年:一周年。

C.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子:孩子。

D.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賈,名詞作狀語,用商人的方

法。

28.下列句子中含有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

B.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C.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D.辯言偉服,戰攻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列句子中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以:連詞。

B.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之:連詞。

C.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夫:語氣詞。

D.迷於言,惑於語:被各種言論迷惑。於,介詞。

3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活用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願以異日。庭:名詞作狀語。

B.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明、章:形容詞使動用法。

C.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子、臣:名詞使動用法。

D.夫徒處而致利,安坐而廣地。廣:形容詞意動用法。

31.下列句子中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用事:指掌握政權。

B.太后不肯,大臣强諫。强:竭力。

C.太后盛氣而胥之。胥:小官吏。

D.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賢:超過。

32.下列關於句子中的詞類活用說法錯誤的是(

A.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尊:形容詞意動用

法,以……爲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候,名詞用作動詞,封候。

C.日食飲得無衰乎?日:時間名詞作狀語,每天。

D.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聞:動詞使動用

法,使……聽見。

33.下列句子中的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踵:腳後跟。

B.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息:出息。

C.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沒死: 冒著死罪。

D.太后之色少解。色:此處用本義,義爲臉色。

34.下列語氣詞不能用來表達陳述語氣的是(

A.

B.

C.

D.

35.下列語氣詞中不能用來表達疑問語氣的是(

A.

B.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列語氣詞中不能用在句首或句中的是(

A.

B.

C.

D.

37.下列句子中關於虛詞的用法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連詞,可譯作“用”。

B.安陵君其許寡人!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

C.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與:語氣詞,表示疑問。

D.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爾:語氣詞,可譯作

“罷了”。

38.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因:副詞,於是。

B.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雖,連詞,表示轉

折。

C.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者:語氣詞。

D.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之:連詞,用在主謂結構之

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是(

A.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徒跣:光着腳。

B.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撓:屈服。

C.以君爲長者,故不錯意也。不錯意:沒有打(安陵)的主意。

D.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休:災禍之氣。

40.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鄒忌諷齊王納諫。諷:婉言規勸。

B.朝服衣冠,窺鏡。朝服:上朝的服裝。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爲……美。

D.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地方:土地方圓。

41.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認為……自私。

B.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面,名詞何作狀語。

C.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聞:聽說。

D.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謗:誹謗。

42.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于展禽。病:生病。

B.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埸:邊界,邊境。

C.恃二先君之所職業。職業:主管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君今來討敝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釋:放下,這裏指

寬恕。

43.下列句子中不含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國之艱急是爲。

B.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C.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爲選事乎?

D.鑄名器,藏寶財,固民之殄病是待。

44.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申:重複。

B.固民之殄病是待。病:飢餓。

C.辰也備卿,辰請如齊。備:準備。

D.賢者急病而讓夷。急,以……爲急。

45.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祇實永饗而賴之!其:語氣詞,表示

推測。

B.不腆先君之敝器,敢告滯積。敢:副詞,表示自謙。

C.君不命吾子,吾子請之,其爲選事乎?其,語氣詞,表示希

望。

D.今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糴于齊?盍:何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古代汉语的介宾词组有哪些特点?

2.说明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意义和作用。

1、苛政猛於虎。

2、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3、宮之奇以其族行。

4、秦亦不以城予趙。

5、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6、天方授楚,未可與爭。

7、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8、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

3.说明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词性和用法。

1、驅車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5、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至焉。

6、夫晉何厭之有。

7、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词性和用法。

1、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2、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罰京。

4、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5、自始合,而矢貫餘手及肘,餘折以禦,左輪朱殷。

6、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賢也。

5.说明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词性和用法。

1、董弧,古之良史也。

2、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

3、萬鐘於我何加焉。

4、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

6、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7、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

8、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9、唯餘馬首是瞻。

6.根据下列句子,归纳“其”字的用法。

1、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3、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4、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5、《詩》曰:“孝子不匱,永賜爾類。”其是之謂乎?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6

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8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8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199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1202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2203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4

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5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4205

1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6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6

12.

正确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07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3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1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2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4

1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4

1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5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8

2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19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8230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9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0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1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1

2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2

2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2

3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4

3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6

3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8

3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26

34.

正确答案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4

3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39

3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3——245

3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6

3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6

3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7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8

4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82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49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0

4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1

4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1

二、简答题

1.

正确答案 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主要有以下不同于现代汉

语的特点:

1、介词宾语有时省略。如:项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

爲击破沛公军!”

2、介词宾语有时前置。如: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

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3、介词“以”“于”组成的介宾结构,位置可以放在谓语动

词后作补语,也可以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放在谓语前作状语)

何不试之以足?(放在谓语后作补语)

2.

正确答案 1、於:介词,比,介绍比较的对象。

2、於:介词,被,介绍行为主动者。

3、以:介词,率领,介绍行为涉及的对象。

4、以:介词,把,介绍行为所处置的对象。

5、為:介词,因为,介绍行为的原因。

6、與:介词,跟,介绍所涉及的对方。

7、與:介词,为,介绍服务的对象。

8、乎:介词,向,介绍行为的对象。

3.

正确答案 1、之:动词,到……去,作谓语。

2、之:连词,的,连接定语和中心词。

3、之:连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之:连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之:代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6、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何厌”。

7、之:连词,用于主语和介宾词组之间,使“寡人之于国”

成为名词性词组。

4.

正确答案 1、以:介词,凭借,后省略宾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介词,用,宾语“一言”提前。

3、以:连词,来,后项是前项的目的。

4、以: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5、以:连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是一前一后的承接关系。

6、以:介词,宾语“是”提前。

5.

正确答案 1、也:句尾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2、也:句中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使全句语气变得舒缓。

3、焉:语气词,带有引人注意的语气。

4、焉:于是,在那里,兼词,作补语。

5、为:呢,表示疑问语气。

6、夫:那,指示代词,作定语。

7、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8、唯:句首语气词,表示期望语气。

9、唯:只,副词。

6.

正确答案 “其”字有两种用法:

(一)代词:2句中的“其”,人称代词,它的,作定语。4

句中的“其”,指示代词,那,作定语。

(二)句首句中语气词,有三种用法:(1)表示测度语气,

可译为“恐怕”“大概”,例5句。(2)表示反问语气,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为“难道”,1句。3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希望”“还

是”,例3句。

第五单元(1618课)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判斷句中,表示主語和謂語是比喻關係的一句是(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B.周公,弟也;管叔,史也。

C.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D.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2.下列句子中的“是”充當句子的謂語的是(

A.是非君子之言也。

B.是炎帝之少女。

C.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D.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

3.下列句子中的“是”字不屬於系詞的是(

A.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B.此是何種也?

C.韓是魏之縣也。

D.此必是豫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沒有賓語前置的一項是(

A.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B.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

C.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

D.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

5.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四境盈壘,道殣相望,盜賊司目。道:名詞作狀語。

B.成不禮於穆,願食熊蹯,不獲而死。名詞用作動詞,以禮待

人。

C.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於今秩之。秩:

名詞使動用法,使……成为常規。

D.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勤,動詞使動用

法,使……勞累、辛苦。

6.下列句中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厭:滿足。

B.四境盈壘,道殣相望,盜賊司目,民無所放。放:放养。

C.公貨足以賓獻,家貨足以共用。家,大夫。

D.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公馬:公卿的戎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是(

A.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

B.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其宮不備其宗器。

C.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

D.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

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道路:名詞作狀語。

B.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障:名詞用作動詞,堵塞。

C.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爲民者宣之使言。爲,为了。

D.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與,動詞,贊成,贊許。

9.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實:此處用本義,

義爲財富。

B.宣其德行,順其憲則,使越於諸侯。越:傳播,遠揚。

C.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泰:奢侈。

D.及懷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於難,而離桓之罪,

以亡於楚。離,遠離。

10.下列句子中“於”表示被動並且是介绍行为的处所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B.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C.西伯,伯也,拘於羑里。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B.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C.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D.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12.下列句子中“被”表示被动的是(

A.國一日被攻,雖欲事秦,不可得也。

B.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C.高祖被酒,夜徑澤中。

D.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

13.下列句子中不含賓語前置現象的是(

A.良問曰:“大王來何操?”

B.項王曰:“沛公安在?”

C.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爲者?”

D.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屬於被動句的是(

A.吾屬今爲之虜矣!

B.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爲大王不取也!

C.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爲者?”

D.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15.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縱:及物動詞使動用法,使……

跟隨。

B.從酈山下,道芷陽閒行。道:名詞,道路。

C.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名詞用作動詞,稱王。

D.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破:形容詞使動用法,

使……破碎。

16.下列句子中不屬於被動句的是(

A.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爲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B.及小白立,爲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

C.吾屬今爲之虜矣!

D.鮑叔不以我爲貪,知我貧也。

17.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與士卒分功,妻妾編於行伍之閒。功:工作,這裡指和士兵

分擔辛勞。

B.即墨即降,願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安堵:堵住。

C.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後。縱:放開,任其自由行動。

D.田單兵日益多,乘勝。日,名詞作狀語,表示情況的逐漸發

展。

18.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多:以……爲多。

B.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見逐:被驅逐。

C.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善遇:善待。

D.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恥:形容詞意動用法,

以……爲恥。

19.下列句子中沒有主谓倒装的是(

A.有是哉,子之迂也!

B.何哉,爾所谓逹者?

C.大王来何操?

D.甚矣,汝之不惠!

20.下列句子中没有宾语前置的是(

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胡爲至今不朝也?

C.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D.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1.下列句子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其中属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

指而前置的是(

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B.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C.吾誰欺?欺天乎?

D.奚以知其然也?

22.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A.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滑稽:言行引人发笑。

B.數使諸侯,未嘗屈辱。數:屢次,多次。

C.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爲淫樂長夜之飲。喜隱:喜好隱居。

D.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蜚:指椿象一类

的昆虫。

23.“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中“朝”的解释正确的是

A.朝见

B.上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早晨

D.使……朝见

24.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益:增加。

B.王曰:“先生少之乎?”少之: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爲少。

C.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索,大绳子或大链子。

D.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齎:拿錢

物贈送人。

25.下列句子中不含动词使动用法的是(

A.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

B.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

C.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

D.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26.下列句子中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

A.武能網紡繳,檠弓弩

B.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C.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

D.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使使:派使者。

B.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相坐:相連坐。

C.天雨雪,武卧齧雪。雨雪:下雨下雪。

D.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弆”

的借字,收藏。

28.下列句子中不含形容詞意動用法的是(

A.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B.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

C.夫珠玉金銀,飢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

D.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

29.下列句子中詞類活用的分析錯誤的是(

A.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食:動詞使動用法;衣:名詞

使動用法。

B.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於農桑。務,動詞使動用法,使……

致力於……。

C.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輕,形容詞意動用法,

把……看得很輕。

D.其爲物輕微易臧,在於把握。把握:動詞使動用法,使……

有把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列句子中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中人:平常的人。

B.可以周海內而亡飢寒之患。周海內:走遍天下。

C.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終歲不製衣則寒。不再食:不再吃飯。

D.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地著:定居在

一個地方,這裏指不隨便遷徙。

二、简答题

1.下列句子哪些是判断句,哪些不是?为什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 长泹曰:“夫执舆者为谁?”

4.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5. 百乘,显使也。

6. 君子之法,风;小人之法,草。

7. 今子常,先大夫之后也。

8. 是障之也。

9. 其富半公室。

2.说明下列各句中“是”字的词性和作用:

1. 臣聞七十裡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必是豫讓也。

3. 是皆秦之罪也。

4. 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

5.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6. 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

3.下列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并归纳出被动句的类

型。

1. 蔓草猶不可除。

2. 必為湯武笑矣。

3.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4. 西伯,伯也,拘羑於裡。

5. 志乎古,必遺乎今。

6.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7. 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8. 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9. 生孩六目,慈父見背。

10. 亮子被蘇峻害。

11. 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4.下列各句中哪些是宾语前置句式,并归纳其类型:

1. 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賢哉,回也?

3. 許子奚為不自織?

4. 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

5.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6.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7.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8. 將虢是滅,何愛于虞。

9. 其是之謂乎?

10. 父母唯其疾之憂。

11.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12. 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

13. 吾屬今為之虜矣。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8

2.

正确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8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57

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0261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0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1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0265

8.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2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68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0

12.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1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3——275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5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7278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6

1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78

1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1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2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7

2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7

24.

正确答案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8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2293

2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1293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3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5

2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5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4

二、简答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4567是判断句,都是由名词或名词

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事物的属性做出判断。

1句虽然是由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但它是描写主语“蟹”,

构成了描写句。

3句“为”是动词,属于叙述句。

89句也是动词充当谓语,属于叙述句。

2.

正确答案 1.是,代词,作判断句谓语。

2.是,判断词,作谓语。

3.是,代词,作判断句主语。

4.是,代词,作介词“于”的宾语。

5.是,代词,作“问”的前置宾语。

6.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

正确答案 一、 被动句(分为两大类):

(一) 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也叫做语义上的被动句。

1 动词 “除”用于被动,被除的意思。4动词“拘”用于

被动,被拒的意思。“於”引进处所“羑裡”

(二)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也叫被动句式。

2句“為”字被动句;3句“为……所……”式被动句;

6句“於”字被动句;5“乎”字被动句,遺乎今,被今人遗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乎”用法同“於”;7句“見”字被动句;8“见……

于……”被动句; 10“被”字被动句。

二、主动句

9句“見”不表被动,是指代性副词,指代第一人称宾语。

見背,等于说背弃我。11句“被”是遭受的意思,“創”(伤

口)是它的宾语。

4.

正确答案 一、 有三句不是宾语前置句:2句是主谓倒装

句,賢哉是谓语,提前了。7句“我”是“知”的宾语为提前,

这在当时是极少数。13句是被动句式。

二、其余都是宾语前置句,可归纳为五种类型: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前置:有1句、3句、4句;

(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有5句、6句;

(三)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有8句、9句、10句;

(四)12句中的“是”作“征”的宾语,直接置于动词谓语

“征”的前面,而没有用“之”复指。9句的“是之谓”后面

有“之”字复指。

(五)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有11句。

第六单元(1921课)

一、单项选择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近代比较完善的一部目录书、代表了目录学的最高成就的是

A.《七略》

B.《别錄》

C.《四庫提要》

D.《經籍志》

2.既解释经文又给前人的注作解释的一种古注类型是(

A.傳注類

B.義疏類

C.音義類

D.章句類

3.下列不属于虚词类工具书的是(

A.《文言虛字》

B.《經傳釋詞》

C.《詞詮》

D.《辞源》

4.“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中两个“之”的词性说法正确的

是(

A.连词、连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代词、代词

C.连词、代词

D.代词、连词

5.下列句中词语的词性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则:连词。

B.其趨也,或梗之。也:句中语气词。

C.人之於言也亦然。然:代词。

D.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之:连词。

6.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維天之於時也亦然。

B.其於人也亦然。

C.人之於言也亦然。

D.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7.“行成於思,毀於隨”中“行”的意思是(

A.行为

B.学业

C.品行

D.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諸生業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中“之”的用法是

A.动词,前往

B.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C.代词,代指有司

D.连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9.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業精於勤,荒於嬉。業:學業。

B.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治具:治國的棟樑之材。

C.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庸:平庸。

D.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揚:得到錄用的意思。

10.下列句中“其”用作语气词的是(

A.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爲。

B.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

C.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

D.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1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是:系词,表判

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正大剛直之氣。

C.古今所傳,不可誣也。誣:虛妄不實。

D.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爲。也:句中語氣詞。

12.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麾:這裏是

指揮的意思。

B.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謗:公开议论别人。

C.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異端:邪説。

D.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者,特殊代詞,

表示“……的東西”。

13.“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涖之,則民有孫心”中“倍”

的意思是(

A.量词,表示倍数

B.动词,增加

C.动词,背叛

D.动词,准备

14.“凡經傳訓大之介,皆其叚字也”中“介”字的本义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两者当中

C.用于人,相当于“个”

D.身披铠甲的人

1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相”絕句,即《左傳》所謂“若以相”也。绝句:旧诗

体裁之一,一首四句。

B.而以“大大賜汝”釋之,不詞甚矣。不詞:不成詞義。

C.我有周惟其大介賚爾。有:詞頭,用於名詞前,無實義。

D.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涖之,則民有孫心。信:诚信。

16.下列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是(

A.甚矣古書之難讀也。

B.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C.《左傳》言“鳥烏”,鳥其大名,烏其小名也。

D.空大木爲之曰虛,總名皆曰舟。

17.下列词语相当于今天“种概念”的是(

A.大共名

B.大别名

C.共名

D.别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説殊不了,輔嗣徒習清言。殊:程度副詞,很。

B.空大木爲之曰虛。空,形容词,空的。

C.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爲服。從母之夫,指的是姨父。

D.學者旁識“二人”兩字以正其誤。旁識,在旁邊加批注。

19.“戶”的本義是(

A.窗子

B.人家,住戶

C.门第

D.半扇门

20.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當時四海晏清,八荒率職。晏清:日出無雲,這裏指天下太

平。

B.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饒。擅:佔有。

C.置玉井金罐,以金五色績爲繩。玉井:玉石砌的水井。

D.縹囊紀慶,玉燭調辰。玉燭:玉做的蠟燭。

21.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百姓殷阜,年登俗樂。登,刊登或记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諸羌聞之,悉皆流涕,迭相謂曰。迭:倫流,更替。

C.高臺芳榭,家家面築。面:名詞作狀語,對面。

D.即相率歸降。相率:一個領著一個。

22.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項:脖子的後部。

B.明帝崩,起祇洹於陵上。起:发动,兴起。

C.帝至成熟時,常詣取之,或復賜宮人。.詣:到。

D.京師語曰:“白馬甜榴,一實直牛。”直,價值等於,後作

“值”。

23.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嘉祐中,進士奏名迄。迄:完畢。

B.先定等第,復彌之,以送覆考官。彌:更加。

C.發初考官所定等,以對覆考之等。發:打開。

D.是時王荊公以初、覆考所定第一人皆未允當。允當:合適。

24.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於行間別取一人爲狀首。行間:同輩的人,這裏指同等的人。

B.二公何用力爭。何:疑問代詞作狀語。

C.及發封,乃王俊民也。發封:放榜公佈。

D.事必前定,二公恨自苦耳。恨:痛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今歷下凡發地皆是水。發:發現。

B.用攪濁水則清。用,介詞,後省略賓語。

C.苗桿有高下,收實有多少。下:低,矮。

D.米味有美惡,粒實有息耗。惡:不好,這裏指味道不美。

26.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榖田必須歲易。易:容易。

B.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於晚。大率:總體。

C.稲,無所緣,唯歲易爲良。緣,引申爲需要非常特殊的條件

或要求。

D.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及,等到。

27.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A.溉灌,收刈,一如前法。一:副詞,完全。

B.塊既散液,持木斫平之。持:拿著。

C.地既熟,淨淘種子,漬經三宿。漬:地面的積水。

D.以鐮侵水芟之,草悉膿死。膿:這裏指漚爛。

二、简答题

1.古注类别有几类?补注类与义疏类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反切”注音法?

3.什么是“如字”?

4.说明《經傳釋詞》的作者,编排方式和特点。

5.说明《詞詮》的作者,编排方式,较之《經傳釋詞》,《詞

詮》有哪些改进?

6.下面句子属于互文的一句是:

1. 大夫不得造車馬。

2. 弄獐宰相,不聞有詩文傳世。

3. 燕歌趙舞為君開。

4. 雷霆不作,風雨不興。

7.下列各句属于哪种特殊表达方式:

1. 葉上雨聲枝上月,何須焦尾始相知。

2. 新來瘦,非關病酒,不是悲秋。

3. 明主不曉。

4. 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

5. 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

7.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8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03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07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3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5

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6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6

9.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6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8

1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7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19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5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6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7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7

1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8

1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29

1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1

20.

正确答案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1

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1

2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3

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4

2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5

2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6

2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7

2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35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

正确答案 古注的类别有:传注类、章句类、音义类、义

疏类、补注类、集解类。

补注类是指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修订的一种古

注类型。它与疏有相似之处,就是不仅注释经文,同时也疏通

前人的注义。不同的是,补注类重点是放在对前人的旧注的补

充和订正,而唐人的疏有“疏不破注“的门法。即只能沿袭旧

注的说法,及时旧注有误,也要加以弥补,曲为止辩解,以维

护旧注的权威。

2.

正确答案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即用两个字给一个

字注音。其原理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兼取声调。拼

起来,就是被注的字的读音。例如:攀,普班切,普字的声母

P,班字的韵母是an,声调是阴平,拼起来就是pān。又如:

kuā:苦k + uā。

3.

正确答案 “如字”是一种注音术语。是指按常见的读音

来读某字,并按常见的意思来理解该字。如:“君子好逑”,

陆注明《经典释文》:“毛如字,郑呼报反。”陆注明指出对

“好“字的读音毛亨和郑玄不一致,毛注如字,是说读hǎo(形

容词),并按“好坏”的“好”的意思去理解。郑玄用反切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呼”“报”拼起来就是hào,那就是动词“喜好”的意

思。又如:“如好好色”,陆注明的《音义》:“……好好,

上呼报反,下如字。”意思是前边的“好”读hào,后边的

“好”读hǎo。

4.

正确答案 《經傳釋詞》作者清代人王引之,按中古声母

喉、牙、舌、齿、唇排列所收的虚词。

这是一部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

著作。对于常见用法,只列出义项,指明是“常语”,不再作

解释。

5.

正确答案 《詞詮》作者近人杨树达,书前有按注音字母

编排的音序目录和按部首、笔画编排的部首目录。

较之《經傳釋詞》有如下改进:(一)对所收之词“首别

其词类,次说明其词义,终举例以明之”。而《經傳釋詞》是

不分词类的。(二)《詞詮》对常见用法和特殊用法都收,便

于初学者使用。

6.

正确答案 燕歌趙舞為君開。指燕赵的歌舞,而不是燕只

有歌,没有舞,赵只有舞,没有歌。歌舞相互补充。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用典;2. 婉曲;3.婉曲;4. 连类而及;

5. 互文;6. 连类而及;7. 互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定义-平凡的世界书评

自考古代汉语第一单元重点练习题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9:1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8591556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考古代汉语第一单元重点练习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考古代汉语第一单元重点练习题.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