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水平练习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按要求填空。
戏为六绝句 (唐)杜甫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里涉及到了初唐四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__)lián xī(______) chái fēi(___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______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
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
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
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
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
____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
3.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 / 7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
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黄鹤楼》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
衰草凄清荒芜。
C.《滕王阁》首联此诗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
形势并遥想当年滕王李元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
D.《滕王阁》颔联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
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写
出了滕王阁的居高和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两首诗都是诗人登楼有感所作。试结合诗歌分析诗人传达情感的异同之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词句补充完整。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中的“西江月”是词牌名。(____)
(2)“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是时间,“行”交代事件。
(____)
(3)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找地方避雨的经过和感受。(____)
[3]这首词和《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
下面的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我体会到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体会到词人________________之情。
5. 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
2 / 7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
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6. 阅读理解曾几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解题,了解纪行诗,判断。
①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_____
②从“道中”看,诗人写出游,只写到“去”,并没有写到“回”。_____
[2]请找出诗中两处明显的对比,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是第一处对比:“梅子黄时”正是江南_____时节,难得有这样“_____”的
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②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是第二处对比:山路上苍翠的树树,与来的时候一样_____,森林丛中传来
_____________,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3]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诗人的心情,判断。
①这首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_____
②诗中“绿阴”和“黄鹂”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三衢山秀
丽的景色。_____
③“黄鹂四五声”中的“四五”是实写,表明黄鹂的叫声。_____
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_______,立根原在_______。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第一句中,“_____”字特别传神,写出了竹子_____的性格。诗的第
三句中,“千”和“万”写出了竹子面对的考验 __________。
[3]说说本诗后两句的意思。
[4]这首诗采用了_____的写法。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诗表达的情操?
(______)
A.刚正不阿 B.秉公无私 C.正直不屈 D.铁骨铮铮
[5]“尔”的意思是_________。占诗文中的名称很有讲究。请为下列名称选
择恰当的解释。
寒舍( ) 在下( ) 晚生( ) 贤郎( )
A.晚辈自称 B.对人称自己的家
C.谦称自己 D.对对方儿子的称呼
8. 比较阅读。
3 / 7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
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
使粉骨碎身也亳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
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
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
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
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
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这首现代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汨(mì)罗怀古
他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
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照样子,填空。
(春节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读出这首现代诗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吗?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4 / 7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
经过_____和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
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
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
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
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
[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
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5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
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
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
图景。(___)
13. 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
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
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
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
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14. 课内语段赏析。
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作者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主要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从写景入手。从诗中可以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后两句
表达诗人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读一读,做一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______,乌蒙磅礴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并用“﹏﹏”画出中心句。
[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 、 和 。“万水” 指的
6 / 7
是 、 。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
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精神。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
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7 / 7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8:38: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83908181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水平练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水平练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