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繁殖
一.動物的繁殖行為
動物為了繁殖下一代,會有求偶、交配、生產和育幼的行為。
(動物的生產行為留待<第二部分—動物的繁殖方式>再述說。)
1.動物的求偶行為:
(1)改變體色:台灣雌獼猴屁股變紅
(2)亮光:螢火蟲,雌雄皆會發光,但雌的不會飛
(3)聲音:蟬、蚱蜢、紡織娘、蛙類、畫眉鳥
(4)求偶舞:鴕鳥、天鵝、海馬
(5)動作:雄招潮蟹揮動大螯、雄象以鼻子撫摸雌象鼻子
(6)爭鬥:猴王(翹屁股)、獅、虎、牛、羊、鹿
(7)用鮮豔羽毛吸引異性:雄帝雉、雄孔雀開屏、雄鴛鴦……等
2.動物的交配行為:
大多數動物都有雄性和雌性的分別,而兩性之間的身體構造也有 所不同,
一般而言,當生物個體成熟後,才可以進行交配行為,雌性和雄性交配過後,通
常由雌性產下下一代。
3.動物的育幼行為:
<會哺育下一代:胎生動物哺乳類、卵生動物鳥類>
(1)哺乳類:哺乳、理毛、教導覓食、或捕獵方法。
如◎台灣獼猴、羊、袋鼠……等
(2)鳥類:餵食、教導飛翔、幫小寶寶保溫、教導覓食。
如◎母雞、白頭翁、斑鳩……等
<大部分的卵生動物不會哺育下一代,但有些例外>
(3)昆蟲:有些會將卵產生幼蟲的食物上,以便幼蟲孵化出來,有食物吃;有
些會事先築好巢,放被麻醉的食物。
如◎虎頭蜂、螳螂、泥壺蜂……等
(4)魚類為卵生動物,大多數都沒有育幼行為,鮭魚產完卵之後就死亡了;烏
賊也是,都沒有機會育幼。然而,也是有會育幼的魚類,比如海馬爸爸也
有育嬰袋,鬥魚爸爸更是撫養下一代的功臣。
(5)如果說爬蟲類沒有育幼行為,那鱷魚又是一種特例。
(6)大部分的兩棲類沒有育幼行為,如青蛙蟾蜍,在生完蛋之後,就完全任由
蛋去孵化了。
4.動物的繁殖策略
(1)以「質」取勝:會照顧、養育後代的動物,一次所產下的後代較少,例-
大部分鳥類、哺乳類等。
(2)以「量」取勝:不照顧、養育後代的動物,就以數量取勝,例-大部分的
魚類和蛙類等。
5.社會性行為:聚在一起的動物不一定會有社會性行為。所謂的社會性行
為,除了個體之間的互動之外,還有分工合作的現象。
例-獼猴.蜜蜂.螞蟻(蟻后.工蟻)
觀看→1動物求偶行為.ppt
動物求偶圖→螢火蟲 孔雀1
2
觀看→1動物求偶行為影
片.wmv
觀看→2動物育幼行為.ppt
簡報資料來源:苗栗縣教學資源網
/design/?signid=829
二.動物的繁殖方式
(一)動物的有性生殖
1.受精:精子與卵子結合。
(1)體內受精:受精作用在體內完成,受精機率高,雌性個體一次的產卵數較
少。
(2)體外受精:受精作用在體外完成,受精機率低,雌性個體一次的產卵數較
多,以增加受精的機會及受精卵的存活率,例-魚類。
2.受精卵發育方式
(1)胎生:受精卵在母體的子宮內發育,由母體供給營養(哺乳類,如-人、鯨
豚、貓狗、海豹……)
a.人的胎兒大約266天後由母體產出體外。
b.
胎生動物的受精卵一般都很微小,卵黃量少。
c.受精作用在母體的輸卵管上端完成,隨後發育成早期胚胎,降到子宮並埋入子
宮壁內,藉臍帶與胎盤由母體獲得養分,直待胎兒成熟,自母體產出,形成一個
獨立的新生命。
(2)卵生:將受精卵排出體外,由受精卵本身的養分供應胚胎的發育(蜻蜓、
蠶、蚊子、蝴蝶、螞蟻等昆蟲,螃蟹、鱷魚、烏龜、青蛙、企鵝、鳥類、
大部分的魚和雞……)
a.小雞約21天,自己會破殼而出。
b.魚類,行體外受精,一次產卵數百到數百萬,以增加受精的機會。
c.珊瑚大量產卵,引來小魚,引來大魚。珊瑚易因水溫變化而白熱化(死亡)。
按此→了解珊瑚
(3)卵胎生:受精卵在母體內,但胚胎的養分來源和卵生相同(大肚魚、鯨鯊、
孔雀魚、部分蛇類……)
(4)雌雄同體,異體交配:蚯蚓、蝸牛、大部分珊瑚……
(二)動物的無性生殖-仍在研究階段。
觀看→1-3動物的有性生
殖.ppt
生殖的意義簡報
簡報資料來源:宜蘭縣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部落格
/blog/blog/15/post/2806/8552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6:1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75172181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动物的繁殖行为-uSchoolnet.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动物的繁殖行为-uSchoolnet.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