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
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
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
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
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
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
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
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
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
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
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
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
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
们上前去。【篇二】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
案1
课文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感受春天的美
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卖弄”、“抖擞”等词语的
意思。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
情。
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积极向前迈进的力量。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气息,有感情朗读第1自然
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有关词语。
3.认识”春”,明白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
景象的。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马
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春”的’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比如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春”。
2、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地向我们传递春天的
气息的,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春的美丽景象的。
(2)初步体验春天的美。
三、精读,体味课文,学习第一段。
这段讲什么意思?出示灯片和课文第一段比较。
“东风来了,人们盼望的春天也到了。万物苏醒,山青
了,水满了,太阳也变红了。”
这灯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内容差不多,但读起来的感
觉为什么会差多了?(突出拟人的写法的生动形象,更好表达
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试背——齐背。
四、作业。
(1)作业本第1题,修改课内组词。
(2)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春景中体会春的无限生机和希望,激发热爱春天之
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好的词句。
教学过程
1.检查。
看拼音写词;根据意思写词。
2.研读。
(1)齐背第一段,说大意。
(2)学习第二段。
①自由读,思考:第二段作者写了春天哪几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风、雨。)
②指导读“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学“花”、“风”两个自然段。
春花和春风各有什么特点?哪些词句写出这特点?最喜
欢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用自己的朗读读出春花的多、美,春风的柔和,读出自
己的喜爱之情。
④独立自学“春雨”自然段。
回顾前面的学法:划找——思考——朗读体味——汇报
交流——训朗读。
按此法学习。
⑤课内做作业本3、4、5题。
(3)学习第三段。
这段讲一个什么意思?在用词上有什么新特点?(AABB式
和ABAB式的使用。)
(4)学习第四段。
这三句各告诉我们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句顺序能改变
吗?
为什么?
这三句采用什么写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
加强语气?
3.作业。
(1)修改课堂上的作业。
(2)准备背诵课文,有能力的先背诵四两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交流积累词句的方法,摘录课文好词句。
教学过程
1.导入定向。
读了朱自清的《春》,当你听到“春”这个词时,你脑
海里出现的是什么图画?“春”又意味着什么?出示本节目标
灯片。
2.指导背诵。
(1)检查个别学生四段背诵,并让学生谈谈背诵的方法
与经验。
(2)重点指导背诵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风”“春雨”的顺序打出四幅彩色
灯片,让学生借助灯片中之图及图边上的重点“词语”自由
试背——全班试背——指名背——齐背。
(3)出示第三大段关键字词,让学生借助词语背诵。
(4)出示全文背诵的板书灯片,指导背诵。
盼春
东风 脚步
一切都 山水 太阳
绘春
小草 偷偷 嫩嫩 满是的 轻悄悄 软绵绵
花 赶趟儿 像…… 仿佛 野花 遍地是
雨 寻常 像…… 树叶儿 傍晚 在乡下
迎春 风筝 孩子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
赞春 像娃娃 小姑娘 健壮的青年
3.学会积累。
(1)重读“学习提示”,交流各自积累的办法。
(2)《春》哪些词句特别精彩?该如何积累?
(3)延伸练习,听《草原》第一段的配乐朗诵,出示《草
原》第一段课文灯片。让学生试摘录,并说说积累的理由。
4.训练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题的连词成段。
(2)摘录《春》的好词5个以上,好句3句。
(3)任选1、2题作业。
①模仿朱自清写春雨的句子选一件事物写一两句(如西
北风、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写写夜空中的星。【篇三】部
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学
生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中
的真情以及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
热爱自然的情感。
2.运用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真情为文的写作观。
2.引导学生感念朱自清先生对于祖国语言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朱自清在新文化运动后为创作白话文学的典范
作出的历史贡献。
2.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源
于对生活的细微体悟和语言的出色表达。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策略
1.力求从朱自清写作的初衷──为中学生学习白话文
提供范本入手,研究在白话文学兴起初期,这篇文章在文章
结构、语言修辞、感悟生活、付诸真情上的探索和提供的范
式。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一画面一所得,从不同画面中体会朱
自清散文的不同特点,并体会他为创作典范的白话文学的匠
心。
2.强调学生自我的阅读体验,以期达到《义务教育语
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的“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
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
我们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大概更多的是作家、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今天我们来了解你不知道的国文教师──朱
自清。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
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
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
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为《中学生》
杂志和开明出版社的教材提供的大量语文学习的文本,比如
《春》《背影》等,主张真挚的情感、美好的语言,从语文
教学的角度提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优美典范!对我们今天的
母语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设计意图】此导入以新视角切入,增强学术性,以国
文教师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兴趣,便于体会作品的用意绝不是
堆砌华丽的辞藻。引导学生体会今天所读到的白话文学,典
范美丽的语言,有朱自清先生的心血。
(二)感知学习
关于写景:
1.播放《春》朗诵视频,对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2.自读课文,用笔画出“春”的美表现在几个方面?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喜爱”与“赞美”
之情的地方,并进行简要的概括。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
春──喜爱)
【设计意图】1.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
法。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领悟力。
(三)内容探究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他的每篇散文都有实验的目的,
怎么抒情、怎么叙事、怎么创作,核心是创造一个现代的中
国的语言,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
下面我们就从结构方式、语言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细
细揣摩,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情景交融的递进式结构。
2.体会并学习精美的语言表达。
(1)精读课文,在文中描写的几幅春之图中,你最喜
欢哪幅画面?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加入学生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交流中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引导学生。)
讨论后以“春花图”的选材引导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
景物,“注重一毫一厘,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时之细,
都不轻轻放过,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是你于平
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朱自清
(2)“春花图”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3)讨论:在“春花图”中,作者与众不同地观察体
现在哪些景物、哪些词语中?
景物:流连花下的蜜蜂与欢乐。
词语:“闹”。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不仅把生机
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渲染出来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
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而且运用侧面描写,写
出了花的繁多、香甜。
景物:野花映衬的阳光与春风。
词语:“眨”。
写野花:这里运用比喻写出了野花遍地都是,在春天的
阳光下晶莹发亮、轻轻摆动,格外招人喜爱。野花是杂样的,
又“散在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在和煦
的微风中不断地闪烁。正因为野花有这些特点,才和星星的
闪烁、眼睛的眨动有了极为相似之处。
“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
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花的动态之美。“眨呀眨的”显然是因
有了徐徐微风,野花才会摇曳着曼妙的身姿,此处也为下一
段春风的描写作铺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有如下
要点:
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观察其细微的不同,于人们忽略的
地方,加倍地描写;
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
真地再现于读者面前。
(4)春花和春草,都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事物,
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春风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你会如何写呢?作者又是如何去写呢?
精读春风图,讨论后以春风图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要
充分调动人的一切感觉,从多种角度描写景物。
朱自清先生教给我们恰切运用修辞,调动触觉、嗅觉、
听觉,写出了春风和暖、轻柔和清新的特点。
“母亲的手、鸟儿、繁花嫩叶、清风流水、牧童短笛”
一系列清新婉约的意象,明媚了作者的心情,“高兴、卖弄”
歌喉的岂止是小小的鸟儿,还有可爱的人儿,还有整个绚烂
的春光,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如此有声有色有气息有温
度,让人感受春风的神韵,画面美妙动人,秀雅温婉,意境
清新明媚。朱自清不愧是语言大师,这样的描写叫人怎能不
爱春风,陷入浓浓的春色中,又怎能不爱上如此细腻婉丽的
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
【设计意图】学习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运
用通感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学会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激发学生对母语的欣赏、热爱
甚至陶醉。
(四)作品风格
如此典范的作品,不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需
要一颗温柔的心灵。同时需要优美典雅的语言积累,才能准
确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和他人获得美的感悟。
1.“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朱自清先生在景物
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情景交融。
2.准确地运用词语写出景物的特征。如文中的“钻”
“逼”,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春雨沐浴后的
“青”直送眼前的特点。
3.有层次的描写景物,运用动静交错、虚实结合、高
低结合、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方法写景。
一幅春花图从树上写到地上、从实景写到想象等。
4.大量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
美生动。
(五)拓展阅读
赏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部散文作品《白马湖》,进一步
揣摩体会朱自清散文作品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及驾驭文
字的高超能力。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六)布置作业
1.从推荐阅读篇目《冬天》《白马湖》《绿》《桨声灯影
里的秦淮河》中,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优美语言抄写下来,
并从用词、修辞、诗画意境、真情实感等方面自选一个角度,
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200字)
2.观看纪录片《大师──朱自清》。
【设计意图】以课堂教学激发阅读兴趣,把语文教学延
伸到课堂之外。
参考书目:李广田《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
杨振声《朱自清研究资料》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集》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15:04: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710461812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春》课文原文及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