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文化名词解释
《辞海》中“河姆渡文化”一词的解释为: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
长江下游地区以河姆渡为代表的母系氏族社会遗存。有学者认为,河
姆渡文化包括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及其附近遗址群。
河姆渡文化( Hsiurwa Culture)河姆渡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的
区域性文化,它在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已属于距今7000~5000年之间
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但因为它是最先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而得名,
位于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一带,所以又称为“河姆渡文
化”。其分布范围大致包括宁绍平原的上虞、余姚、嵊县和杭州湾北
岸的慈溪、奉化等地区。
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间,延续时间约为公元
前4000~公元前2000年,总面积达800万平方米。经测定,河姆渡
的遗址,以河姆渡村为中心,南北相距约1.5公里,东西相距约1公
里。遗址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分为内外城。内城南北长700多米,
东西宽550多米,四周有护城河。河姆渡居民的主体是“干栏式”木
结构建筑。房子都是坐北朝南的,一座挨着一座,整整齐齐,十分规
则。门和窗都开在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走进这些房子,中间是堂屋,
左右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河姆渡人很讲究建筑结构,发明了榫卯技
术。每根大柱的上端,安放着两三个粗壮的木棍,交错穿插,成了一
个大“斗”。然后再在这个“斗”里填满细小的木条,横竖相交,形
成“斗”与“斗”之间的“榫”和“卯”,非常牢固。
其中的重要发现是在1978年和1979年春季,考古工作者在河姆
- 1 -
渡村发掘出七口古井,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木器、象牙器等。经
专家研究证实,河姆渡人最先使用木制的圆形容器盛水。河姆渡遗址
的发现,表明七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1、是最早采用榫卯技术建造房屋的,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 2、
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陶文; 3、种植水稻,已掌握人工栽培的方法;
4、饲养猪狗等家畜; 5、手工业有了专门的分工,产品有了剩余; 6、
懂得爱美,陶器上刻划着丰富的花纹图案,装饰品有了很大的发展;
7、会挖井,并使用桔槔进行提水灌溉,学会了纺织,开始用葛、麻
织成衣物。河姆渡人已掌握了原始的农耕技术,过着定居生活。
- 2 -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9:4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51939180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姆渡文化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姆渡文化名词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