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3-05-27 07:52:13 阅读: 评论:0

红尘陌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关于她)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赣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1.18

【字 号】赣市府发[2008]4

【施行日期】2008.01.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赣市府发[2008]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

市各单位:

为积极推进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市发改委编制了《赣州市中心

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经20071031日市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

议研究审议并原则通过,现予批转,请你们根据该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二OO八年一月十八日

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

(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为纵深推进“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加快赣州中心城区建设步

伐,充分发挥中心城区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赣州

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

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0万,成为文化内涵丰富、生态环境优

美、城市功能完善、交通运输便捷、产业经济繁荣、辐射带动力强,最适合人们居

住和创业发展的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全面落实《决定》

的各项任务,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根据赣州市“十一五”规划纲

要、一小时城市经济圈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制定本项目规划。本规划

的范围涵盖章贡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赣县和南康市的部分区域,实施期限为

20082011年。

本规划总体思路是,以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

人口达100万为目标,通过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完善政策,创新机

制,提前布局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下大力气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

在的体制不顺、投资不足、各种设施不配套、综合效益不明显等突出问题,以能力

建设为重点,带动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展开。

本规划提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指交通、能源、供水、垃圾污水处理、

防灾减灾、生态环保、公共服务设施、名城保护、信息工程等内容,其余项目在专

项规划中体现。规划期内,建设项目个数115个,项目总投资2118689万元,

其中:交通投资152600万元,能源投资540450万元,城建(除赣州监狱搬迁

工程、南门口人防工程)投资542754万元,城市防灾(除章江新区第一消防

站)投资86333万元,电子信息投资600万元,商贸投资227960万元,教育

投资165160万元,文化投资22890万元,广播电视投资14500万元,卫生

投资18500万元,体育投资6480万元,旅游投资143300万元,社会保障投

7800万元。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城市

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功能完善、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传承彰显历史文化文脉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能整合、高品位建设、组团

式发展,加速人口、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有序集聚,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努力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最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发展的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

心城市,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围绕“两个一百”(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

100万)的战略目标,构建空间结构科学、规模结构有序、功能结构合理、网络结

构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城市交通、给排水、供电、供气、通信、园林绿

化、环境卫生、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

生态环境,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人口集聚的需要,满足对外开放的需要,满

足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需要。

2、主要任务

--中心城区拓展工程。整合资源要素,发展产业集群,拉开城市框架,拓展城

市规模,加快人口集聚和组团发展,按照未来中心城区涵盖的范围,实现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畅通工程。构筑对外的立体交通网络,构筑各组团间城际快速道路,完善组

团内部便捷道路框架。

--能源工程。适度超前推进电源点和电网建设,实现电力供求平衡和安全平稳

运行,发展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使用管道天然气、太阳能。

--给排水工程。优化优质水资源配置,增加城市供水能力,完善互连互通的组

团供水管网,建立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按照雨污分流原则,加速建设城市污水管

网。

--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完善城市环卫设施,使

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适应生产、生活需要。严格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按照国家

园林城市的要求,实施绿化工程和湿地保护计划,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防灾减灾工程。按照特大城市的防洪标准,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构建

“三江六岸”防洪体系。建设人防、消防、抗震应急基础设施。

--教育工程。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

健康发展。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支持和扶持高教事业加快发展。大

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公共服务业协调工程。完善和提升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体系,使城市公共服务

业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能力与人口集聚程度及发展速度相适应。

--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加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

和历史建筑保护,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协调统一。

--数字城市工程。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全面推

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

用,提高信息化应用效能。

(三)编制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基础设

施和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需求,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

活质量。

2、坚持统筹发展。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从大赣州

的视角统筹规划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共建共享。

3、坚持布局合理。根据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城市总体规划,合理优化城市重大

基础设施布局选点。充分考虑产业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内各组团承载功

能,科学谋划基础设施布局。

4、坚持按需而为,适度超前。按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要与人口集聚程度及发

展速度相适应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

并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适度超前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5、坚持原生态保护。注重开发建设中的环境和原生态保护,在保持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前提下谋求更大发展。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

6、坚持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科技创新和推

广应用。建立高效的资源、能源节约机制,切实减少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能源消

耗,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基本思路

(一)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中心城区对外畅通的要求,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

组成的立体交通网;按照各组团间快速到达的要求,改造或新建重要出口、桥梁和

快速干道;按照组团内部方便出行的要求,实施路网加密工程,改造和扩展城区道

路系统,突出城市主干道,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

(二)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

以提供充足、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为目标,加快电源点建设,扩大供电能

力。完善电网建设,形成高中低压配套,双回路保障的电网网络。加快清洁能源推

广应用,实施国家“西气东输”接入工程,统筹布局未来中心城区范围天然气管

网。

(三)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涵养水源,防止污染,逐步改善水质,实现

章、贡两江水质控制在国家二类标准之内。加强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划定水源地

保护区,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增加供水能力,2011年前形成40万吨/日供水

能力,统筹建设各组团的供水管网系统。

(四)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率。结合城

区改造、小区开发、绿化隔离带和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污水截流管线布局。统筹污

水收集系统建设,在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旧城区继续完善截流式合流

制排水系统,并实现城市污水分片集中处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和控

制,实现污水处理率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粪便无害化处理

率达到100%。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形成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单位庭院

和居民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游园绿化为依托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五)统一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实施“数字城市”工程,完善基础网络建设。继续推动电信、移动、联通等建

设高标准、高宽带的基础通信网。加快建立城市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推动

广电网络数字化建设,开展交互式服务等业务。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电子商

务,大力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

务等方面的应用。

(六)安全良好的防灾减灾体系

按照特大城市要求,完善城区防洪设施,构建“三江六岸”防洪体系,实现城

区防洪标准近期达到50年一遇,远期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加快消防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火、灭火救援能力。按照“平战结合、综合利

用”的原则,建立人防指挥系统,完善人防设施。建立健全地震预报和震后应急等

体系。

(七)优质完善的全民教育体系

加快构筑包括坚实的基础教育、完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达的高等教育

和现代远程教育组成的开放式、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

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

程”,使部分重点中学办学条件达到国家级示范标准。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赣

州卫校、赣州农校、赣南文艺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

(八)内涵丰富的公共服务体系

增强某些重要节点的功能,新建若干商业步行街、综合市场和特色街区,发展

游憩休闲区(RBD),培育中央商务区(CBD),打造高档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完

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旅游景区道路与交通主干线的连接。加强旅游资

源的开发整合,大力保护、修复历史文化街区和景点,使中心城区成为集红色、绿

色、古色、客家于一身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完善适合百姓需求的社区设施,建设兼

有生育保健、文化娱乐、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培训等综合

服务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中心城区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九)齐全通达的中心城区管网建设体系

在中心城区的建设过程中,本着超前规划、不留历史欠账、预留容量的建设思

路,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沿城市各组团干道一次布局包括水、电、

气、光缆等所有管线在内的综合地下管网,决不允许重复建设。结合老城区基础设

施建设整治完善,普查、勘测城市地下管线,建成中心城区资料详实并及时维护更

新的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

(十)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工程体系

构建起比较完备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街区、村

镇)的保护体系。基本建立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富有客家文化和“团结、勤俭、

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红色文化特色的网络。形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政府

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三、发展重点

(一)交通运输

以区域性交通枢纽为目标,构筑对外立体交通网络。重点建设:1、高速公

路。开工建设赣州至大余高速公路(茅店-三益段)。尽快启动赣州-郴州高速路的

前期工作。2、铁路。尽快开工建设赣韶铁路,推进赣州-井冈山、赣州-郴州铁

路和赣龙铁路复线,融入快速路网。开工建设赣州火车站扩建工程,形成京九线重

要的客际服务站。3、加快赣州南康机场建设,增加航线。4、打造“无水港口”。

5、打造铁路集装箱、高速公路、航空、港口四大物流中心。

各组团间改造或新建重要出口、桥梁和快速干道。重点建设赣州-赣县、赣州

-南康快速通道、贡江大桥、新世纪大桥,实现主城区-赣县-南康城市公共交通

一体化。

重点建设城市内部快速通道和章江新区结构性主干道,通过新世纪大桥接发展

大道延伸至105国道连接南康。改建西河大桥,拓宽城区出口路,建设一批公共停

车场(库)。建设客运枢纽站和停车场、货运枢纽堆货场及其装卸系统。预留城区

轨道交通用地及通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公铁快速联运。

(二)能源电力

尽快启动华能瑞金(赣州)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工程。新建吉安-赣州二回

500千伏或1000千伏线路,扩建赣州500千伏变电站,形成南北双回辐射的500

千伏主网架或双回特高压主网架。建设一批环中心城区220千伏变电站,优化110

千伏高压配电网结构。实施“西气东输”接入工程,铺设各组团间的天然气管网。

(三)水资源

重点建设赣州市一水厂整体搬迁工程,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启动应急备用

水源和雨洪拦蓄工程,建设章江新区人工湖泊工程。

(四)生态环境

重点建设赣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垃圾综合处理场。新建经济技术开发区、水

西有色冶炼基地污水处理厂,各组团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工业垃圾综合处理场,

建立生活工业垃圾废品综合回收处理中心。建设生态湿地公园、环城森林圈、“三

江六岸”及街道森林绿化带、居民生活密集区小公园。

(五)信息网络

以公用电信网为主体,大力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赣州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建设跨部门业务

应用系统,推进“金”字系列工程。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

务。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建设。推进城市和社区信息化。

(六)防灾减灾

重点建设章江南岸黄金大桥-赣州大桥段、博德山庄-西河大桥段防洪工程、

贡江北岸防洪工程、梅林组团及蓉江组团防洪工程等。章江新城区建设蓄洪排涝工

程。建设人防、消防和抗震设施。各组团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若干处。

(七)公共教育

重点建设赣州中学、站北中学、文明中学、新区中学、站北小学、龙都小学、

新区小学、厚德实验小学等一批中小学校。建设江西理工大学西校区扩建工程。

(八)公共服务

重点建设五星级赣南假日酒店和五星级峰山休闲度假区,改建或新建510

四星或五星级酒店。新建赣州市休闲娱乐城。各组团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设立大型购

物中心。结合廉租房及高档公寓“温和混居”,完成新城区CBD(中央商务区)项

目建设,形成35条特色明显的专业街市。建设通天岩、宋城公园、峰山、五龙

客家风情园、宝葫芦农庄、杨仙岭等六大核心休闲娱乐旅游区。分期推进栎木坑公

园、杨梅渡公园建设。新建城展馆、博物馆、会展中心和赣州剧院。建设大型综合

性体育设施和体育专项场馆。按照城区老年人口10%的比例建设养老设施的需求,

建设总床位达7000张以上的托老养老场所和星级老年公寓。推进廉租房建设,建

立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搬迁赣州监狱。

(九)历史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抢救修缮和整治。整治修缮南市

街、灶儿巷和郁孤台历史街区,维修赣州古城墙、宋城福寿沟排水系统,重塑通天

岩、马祖岩,恢复宋代四大名窑之一的七里窑遗址等。

四、措施与建议

(一)严格执行规划,强化“空间管制”

要按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规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基础设

施布局和建设。强化对章贡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赣县、南康部分范围的“空间管

制”。建立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构,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协

调机构进行统一策划和对外招商,禁止各县(市、区)擅自组织基础设施项目对外

招商,今后凡涉及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都必须经过中心城

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构的审批,杜绝盲目和重复建设。

(二)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按照“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的原则,组

织实施重大前期项目滚动计划,为中心城区的发展壮大创造优质的项目载体。加强

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筹资方案和工程方案的论证,预留建设用地和相应的空中、地

下廊道,避免大拆大迁,节约建设成本。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要求编制并论证重

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创新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竞争机制

组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资、经营集团公司,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实行

联合投资、按股份分配利益。完善基础设施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形成中心城区范围

内各组团之间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公共服务设施的统一价格标准。按照“产业化

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服务质量标准、市场准入

制度、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行业特点,不同程度地引入市场竞争机

制。供水、排污等市政设施除管网部分进行统一规划和国有控股经营外,其余均可

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城市公交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

时,改制为政府控股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市政管养维护、园林绿化等逐步剥离

经营职能,实行管、养分开,发包竞争。供水、燃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通过资

产置换,实行特许经营。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使

用”彼此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加快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政府投

资的建设管理水平和效益。

(四)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城市建设支撑能量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沙河工业园为载体,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促进产业

整合、集聚,培植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完善物流配送、信息咨询等配套服

务设施,吸引周边地区优势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提高中心城区经济集中度,促进城

市扩容提质。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扶持和引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较大

财源产出、较强关联效应的新型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大、功能强、机制活、环境

优、管理好的产业集群,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沙河工业园区成为城市经济重要增长

极,为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能量。

(五)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

盘活土地存量,加强土地资产成片推介,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

制度,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以资金为抵押或以预期收益为

质押,推行BTTOTABS等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方式。挖掘城市无形资产,将街

道、桥梁、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等冠名权、户外广告经营权和大型活动赞助

权等实行公开竞标拍卖出让,多方筹集建设资金。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供水、燃气、

公交、污水处理、路桥等市政基础设施。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大财团,鼓励投资

建设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已建成政府投资项目的产权转让或经营

权出让,建立基础设施资金回收、滚动开发机制。充分发挥好政府投资主体在公益

性、基础性项目中的投资骨干作用,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

方式多样化、建设实施市场化的投融资活动新格局。

(六)全面推进新区建设

加快完善新区公交系统、给排水、排污系统、供电供气系统、城市绿化美化系

统建设,综合开发学校、医院、市场、娱乐场所等配套工程,使新区建设建到哪

里,哪里就能立即投入使用,发挥效益。防止新区忽视配套建设,使整个新区内部

相互脱节,综合效益难于提高的倾向。

尽快搬迁赣州监狱。根据赣州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赣州监狱正处在未来章江

新城的商贸区和居住区之中,对于即将崛起的章江新城来说很不协调。尽快将赣州

监狱迁建提到议事日程,采取土地置换和适当补助的办法,实施迁建,以腾出巨大

空间,完善章江新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核心功能,提升“三江六岸”的城市品

质。

(七)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加快中心城区人口集聚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农民进城可

同时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享有原村级集体资产的权益和集体可分配收益,并可以

依法有偿转让。稳步实施“撤村建居”工作,对中心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村撤消

村委会建制,改建居委会组织,农民以户为单位,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不断优化

经济发展环境,积极鼓励投资移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积

极打造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优秀管理人才

及技术人才落户到中心城区。建立中心城区各组团间统一的养老、失业、医疗、工

伤、生育和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逐步把赣县、南康的学校、医院等纳入城市统

一管理。

未来空战-运动会开幕式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7:5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45133180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赣州市中心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的通知.pdf

标签:赣州农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