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27 03:43:27 阅读: 评论:0

福州三坊七巷-教师队伍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职业技能鉴定网)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

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学过一些几何图形,你们还记得是哪些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实物.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

老师明确:以前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都

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做平面图形.现在看到的这些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

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教师提问:在低年级时我们曾认识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找出这些物体

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1 / 35

引入:这一单元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今天先学习对长方

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教师演示告诉学生什么是长方体的面,并让学生摸一摸.

2、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几个

面.再观察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

形.)

3、提问:6个面中有没有不都是长方形的情况呢?

(板书: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4、提问:长方体的6个面还有什么特征呢?(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5、总结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棱.

2、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棱上,发现直尺平平的.说明棱是直的,是线段,

可以度量.

3提问: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把棱分成三组,也可用同一颜色把每组互相平行的棱标出来.

出每组各有4条棱,有3组,一共有12条棱.(板书:有12条棱)

4、让学生量一量每组中棱的长度,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板书: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5、总结特征: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副标题#e#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三个面相交的地方,说明这叫长方体的顶点.

2、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数)

2 / 35

(板书:有8个顶点)

(四)总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

棱长度相等.

(五)认识长、宽、高.

出示长方体框架,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

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分3组,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几条?它们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3条棱,3条棱的长度不相等.)

3、教师小结:由于有三组互相平行的棱,每组棱的长度相等,我们可以

取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

长方体的长、宽、高.

4、指导学生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可让学生把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分别说出长、宽、高,使学生认识

到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六)教学识图,发展空间观念.

1、让学生把长方体学具放在课桌左上角,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

能看到几个面?

2、教师启发提问:怎样用图表示出来呢?可同时板书画图.

说明:虚线表示看不见的三条棱,并让学生指出长、宽、高,教师板书.

三、反馈练习.

1、按照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长方体,再量一量它的长、宽、

高.

2、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说一说每个面的

长和宽是多少?

3、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4、说出右面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3 / 35

①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②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在长方体的6个面中只能有两个面是

正方形吗?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同学们想一想,

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

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P121、例2、“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

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

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

的含义。

4 / 35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让学生说出它的形状,然后把许多这样的纸摞在一

起,问学生还是长方形吗?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让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的纸盒的面,使学生感觉它很平,再用两只手握一握

长方体的纸盒。问: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

形。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二、引导探究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

5 / 35

一、复习准备: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

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

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6 / 35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教师板书集合图:

(三)制作长方体。

制作准备:

橡皮泥八小团,细棒十二根(分成三组,每组四根长短相同)

制作过程:

1.按下图的顺序,逐步搭成一个长方体的架子。

2.成品如图。

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说一说在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2

7 / 35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厘米,高()厘米,12条棱长的和

是()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体,12条棱长的和是()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

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

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

边的面长()厘米,宽()厘米,相交

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

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长

方体、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8 / 35

2.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

正方体特点的认识。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

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设备:

幻灯片、一个正方体纸盒、一个长方体纸盒、直尺。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出示实物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幻灯显示)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你们认识吗?你能从中找出形状是长方体或正

方体的实物吗?

生:墨水瓶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汇报,教师进行分类。

说出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生: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骰子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生:……

指名发言要更多倾向于差生。

自主探究

1.认识面、顶点、棱的特征。

指出面、棱和顶点。

师:生活中这样的物体有很多,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像老师这样摸一摸

你有什么感觉?

生:上面有平平的面,还有边和尖尖的角。

师:这个平平的面我们就叫做长方体的面、面与面之间的边叫做棱,三条

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也可以试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教师板书。

拿出正方体物体:你们能指出面、棱和顶点吗?

9 / 35

再让学生指一指长方体的。

面的特征。

师: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生: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么数的?这些面有多少特征?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数)

生: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呢?(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用一定的方法验证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我用算的方法来验证……

生:我用剪的方法验证,是这样做的……

生:我用画的方法……

顶点、棱的特征。

师:观察用细棒和珠子做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用了多少根小棒、多少颗珠子?(珠子也就是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所用的小棒就相当于""。)

生:正方体用了8颗珠子12根小棒,证明正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生:……

师:说说你是怎么数的?它们的棱各有什么特点呢?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整理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找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你能把它们的特征

整理在表格中吗?

名称 顶点

正方体 6个面,所有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所有的棱的长

度都相等。

长方体 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等。 8个顶点 12条棱,每组4条棱的

长度相等。

学生先自己整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0 / 35

2. 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表格,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呢?

生:正方体和长方体都有……,不同的地方是……

学生汇报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认识长、宽、高。

师:相交于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谁知道叫什么名字呢?你

是怎么知道的?

生:……

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这样放着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如果这样

放呢?(变换不同的方向说出)

师:你们能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吗?

师:你能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那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叫做正方体的棱

长。

练一练第二题。

巩固新知

练一练的第三题。

师:看练一练的第三题,谁能把题读一读,然后回答。

生:……

师:前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呢?……

生:……

总结

回顾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1 / 35

1.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

方体的概念。

2.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使学生在合作

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用具】长方体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新课引入

1.同学们听说过北京大学吗?上北大是老师读书时的梦想。你能从北大

校区中找到我们曾经学过的图形吗?

2.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3.揭题:这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小组合作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游戏:你们会玩摸长方体的游戏吗?

A你怎么确定摸到的一定是呢?还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

“顶点”描述这个长方体的。)

B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我想什么是长方

体的“面、棱、顶点”你们可能有所了解,在资料袋中也有提示说明。)

C全班反馈

D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A它们之间有联系吗?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组活动。(下面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通过摸一摸,数一数,

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发现?将发现写在记录表上。)

C全体发馈,同学提问。(根据小组的发现,谁能向他们提出问题?)

D你们还有问题吗?

E教师提问: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关系吗?为什么说是特殊的长方体?(预

设:认识长方体长、宽、高特征;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12 / 35

F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你可以画出

一个长方体吗?

3教学如何画长方体。(如果这样放最多可以看见他的几个面?还有哪几

个面看不见?)(在画图时,除了画前、后两个面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

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它还是长方形)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

1.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

上眼睛,画长方体。)

2.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说出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

3.猜一猜:根据长、宽、高长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4.做一个如图的长方体宝宝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长的木条?

5.你准备选择下面哪一种尺寸的床板?(单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课总结拓展创新

1.想一想:为何北大校区众多建筑设施的外观造型都是长方体呢?

2.实验活动:用准备的材料做一个长方体(再次体验长方体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形体。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长方体积木及玩具。(积木四散放在幼儿座位后面。请配班

老师在幼儿搭好房子回座位后将玩具放在幼儿的椅子下面)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

,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二、引导幼儿观察搭房子的材料——积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13 / 35

()认识搭房子的材料

1、师:我们一起看看搭房子的材料是什么呀?这些积木都一样吗?

2请每个幼儿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自己拿的积木是由什么图形组

成的?(先让幼儿自由讲讲,再请个别幼儿回答)

()引导幼儿数一数手里的积木一共有几个图形组成。

1、师: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组成的,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正方

形组成的,也有的小朋友的积木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你能告诉我,你的积

木上一共有几个图形吗?(幼儿数,老师观察)

2、请用不同方法数的幼儿倒前面来示范数。

3、全体幼儿用与刚才不同的方法再次数数。

()引导幼儿观察每个面的形状。

1、师:小朋友都很能干,都数出了积木上由六个图形,谁来告诉我,你的积

木上是六个什么图形?

2、小结:由六个长方形或四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长方体,

由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的形体是正方体。

三、帮小兔子搭房子。

1:现在,就请小朋友用这些材料来搭房子吧,要搭得既坚固又漂亮。(

儿建构房子)

2、参观房子,说一说搭房子的积木是什么形体的?

四、迁移经验,运用自己感知的正方体、长方体的特征判断自己的礼物是

什么形体。

1:小朋友帮助了小兔子,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所以给你们每人送了一

份礼物,从你们的椅子下面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礼物是什么形体的?

2分别请拿正方体礼物的幼儿和拿长方体礼物的幼儿到前面来,其它幼儿

检查是否正确。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在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

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6

14 / 35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

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习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

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15 / 35

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

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

铁丝长。

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

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

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

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

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

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

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

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6 / 35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

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

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

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

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

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

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

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

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

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

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

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

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

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

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

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

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

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

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7 / 35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7

大班数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一: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

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

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

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

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

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18 / 35

①教师准备: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

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

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2、你能将这些学过的图形分类吗?(平面立体)

3、揭示课题:长方体也好、正方体也好都是立体图形,这节课我们继续

研究“长方体的认识”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

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

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

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19 / 35

教学过程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

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

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

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围成的图形。在一

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

(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

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

2.练习的第2题。

3.练习的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口诀:

长方体立体形,86面十二棱;

20 / 35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

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摸、碰,说长方体、正方

体各个部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

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

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

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很遗憾这个环节处理的

不是很好。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9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

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

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

开始。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

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

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

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

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21 / 35

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

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

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

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

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

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

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

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

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

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

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后

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

中的实际物体,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

我们可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当然理想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

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

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

22 / 35

过的平面图形到底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回答或许不是那么精

确,比如,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如平面图形是画在纸

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始进行了

立体图形的思考。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如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该从哪

些方面来介绍?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梳理,

研究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行研究。同样的道理在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研究点来进行探讨,比如

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当

然,这些名称的认识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老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

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加以巩固各部分的名称。

在掌握了各部分名称后,我们可以先研究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当然

也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本节课我采用先研究长方体再将研究方法迁移到正方

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

进行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8个顶点,当然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有顺

序的来数。研究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

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第二,长方体有几条棱,

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

学们进行小组合作。并完成研究表格。

小讨论结束,学生在进行汇报交流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

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

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形状、面的大小也就

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当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

练习中会进行特殊的论述)

23 / 35

在去研究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模仿刚才研究面的过程:比如,长方

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

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

但是在数的时候所有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后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

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按照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

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按照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

让这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行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

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励学生

运用第3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要予以肯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

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

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

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楚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向学

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平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

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

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

着摆放的位置进行变化的。

在研究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刚才研究长方体的方法去

研究正方体。完成研究表格,并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

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

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正方体的12

棱长度也完全相同。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

于研究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

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

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殊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其

24 / 35

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

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

殊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基本结束,根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

个练习。

最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考。

八、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

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25 / 35

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

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

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教师板书:面、棱、顶点

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教师板书:长方体: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

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

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

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

26 / 35

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

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

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1、【演示动画“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

(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

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8个.

3、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教师提问: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

体的关系.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与长方形的比较,了解形与体的异同

2探索与发现长方体有六个面,8个角,12条边,知道正方体是最特殊的

长方体。

3、学习有效点数的多种方法。

二、活动准备

1.记录单,不同长方体盒子三个,各种长方体小盒子每个幼儿人手一个

27 / 35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已有经验导入,复习长方形的特征

师:(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形状?它有什么特征?

2、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

师: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

(二)初步感知长方体

3、出示长方体,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异同

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和长方形有什么不一样?(厚薄)他们有什么地

方是一样的?(有面,有边,有角)

(三)仔细观察,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4、提出启发性问题,幼儿自由猜测

师:它有几个面呢?

5、幼儿使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探索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小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它有几个面

呢?请你们数一数。(提醒幼儿数的过程中既不重复数,又不漏数)

6 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讨论,找出有效的数面的方法,数出面的个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看?有没有人用不一样的

方法数的?数一数。(记录)

7、探索面的形状,发现特殊的长方体

师: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

起来看一看。有没有其他形状?(请幼儿观察自己的盒子)你发现了什么?(幼

儿自由讲述,教师总结)有两个面的是正方形也是长方体,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的也是长方体,不过它是特殊的长方体,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正方体。

8、探索长方体的边和角

师:长方体除了有面还有什么?那有几个角几条边呢?数一数。(幼儿探

索并交流,教师记录,引导幼儿使用有效的点数的方法)

(四)总结交流

28 / 35

9、师幼一同小结,梳理所得经验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它有(6个面,12条边,8个角),有

的面是长方形,有的面是正方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也叫(正方体)。

我们今天观察的小盒子是(长方体)建筑工地的积木有长方体的吗?生活中还

有很多东西是长方体的呢,以后你们可以找一找然后和你的好朋友分享。

四、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中,环节处理较清晰,符合数学活动的基本流程。我在与幼儿交

流的时候回答问题的语言不够清楚准确,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影响了幼儿科学

探究的兴趣和乐趣。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已经有了一些长方体的具体经验,

需要教师加以利用和引导,让幼儿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这也是科学领域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地。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2.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29 / 35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

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

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

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

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

棱长度相等.

5.画法

30 / 35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

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

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

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什么叫做长方体

的长、宽、高?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顶点

长方体

有( )个面

都是( )形

相对的面(

有( )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31 / 35

有( )个

顶点

3.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每个面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8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13

32 / 35

设计说明

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

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本节

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

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

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

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的。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

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通

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

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33 / 35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

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

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

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师:它们和平面图形一样吗?(不一样)

师: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其中,铅笔盒、书的形状是长方体。你还能

说出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

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

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①利用长方体纸盒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借助长方体纸盒,边指边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围成长

方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长方体的面;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

棱;长方体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②同桌互动:拿出一个长方体纸盒,一个同学指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另一个同学说出其名称。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①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面的特征。

师:要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我们就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探究。

请同学们拿着长方体,仔细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照方位有序地

)

34 / 35

生:长方体有6个面。(板书:6)

师: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情况: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6

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2个面是正方形(板书:

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那么这6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请看屏幕。[课件出示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再用纸糊上6个面(用三种

颜色涂6个面)]演示时,将相对的面取下叠放在一起。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通过操作和演示,探究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和观察,我们知道了长方体面的特征,下面我们来探

究长方体棱的特征。长方体棱的特征要根据棱的条数和长短去探究。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序地数出12条棱。(板书:12)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概括得出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这些棱共分三组。(板书:相对的棱的长度平行且相等)

注:没有课件的教师可用实物操作演示,把用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活动框架

一一拆开进行演示。(铁丝分别用三种颜色)

长方体, 教学

35 / 35

三年级美术作品-抨击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3:43: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30207558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