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唐诗原文鉴赏

更新时间:2023-05-27 01:00:36 阅读: 评论:0

家访内容记录-控烟制度

《柳》唐诗原文鉴赏
2023年5月27日发(作者:园林绿化管理)

《柳》唐诗原文鉴赏

《柳》唐诗原文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词的鉴赏吧,

怎样去鉴赏一首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柳》唐诗原

文鉴赏,欢迎阅读!

《柳》唐诗原文鉴赏 1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翻译」

柳树种植在溪桥边和山路旁,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

引迷人的春天。

「注释」

(1)半烟半雨:云雾夹杂着细雨。

(2)映杏映桃:与杏树和桃树相映。

(3)会得:懂得,理解。

(4)离人:远离故乡的人。

(5)无限意:指思乡的情感。

(6)絮:柳絮。

(7)惹:招引,挑逗。

「赏析」

在《柳》这首诗中,诗人郑谷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描写得似

乎善解人意,感受到了人离别时候的无限忧愁。春风吹得柳枝摇摆,

吹得柳絮飘舞,在诗人郑谷看来,这是柳树理会离人的情意,为了表

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人注目的。一个“惹”字,

化被动为主动,充满了感情色彩。

《柳》唐诗原文鉴赏 2

兰陵王·柳

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度。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

凄恻,恨堆积!

惭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鉴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写的是作者此离开京华时隋堤上所见的柳

色。所谓柳阴直,极类绘画中的透视画面: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

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地上,而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

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烟里丝丝草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

柔嫩,象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

示它们的美,而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

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柳拂

水飘绵如送行色。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

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

乡情。

这个厌倦了京城生活的客子的凄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隋堤柳

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

接着,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

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

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

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

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

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当船将开未开

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而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

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又酒趁哀

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意思是:想当初寒食节前的一个晚

上,情人为他送别。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

这里的又字是说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的回忆,如今

坐船上又一次回想到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

寒食节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

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天北。这四句是

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

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

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的身

影。望人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第二叠写乍别之际,第三叠写渐远以后。凄恻,恨堆积!恨这里

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心上难以排遣,

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

柳阴直看来,启程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

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

沿途风光。大小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

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

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

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

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

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

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

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

让旁人知道,只好暗自悲伤。

此词构思和章法布局上颇具匠心。全词由实入虚,实虚不断转换。

开景起,由堤上柳引出对往昔送别的回忆和久离京师的身世之感,又

由回忆和久客淹留之感折回到目前的离席;由离席再生发开拓出去,

预为行者设想别后愁思,又由预为行者设想为归入现实中自己的别后

之思;最后,又由现实引发出对昔日相聚时的回忆。未别之时,回忆

离别之苦;己别之后,则又回忆相聚时的欢乐,而诗人的久客淹留之

感,伤离恨别之情,完全这种回旋往复的描叙中展示出来。

《柳》唐诗原文鉴赏 3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词作鉴赏

此为送别词。词中未具体刻画送别情事,而是通过古今别情来衬

托一己别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将别情抒写得极为深挚。全词语言素

朴明快,情调清新健康,风格别具特色。

起首一句从别路写起。隋炀帝开通济渠,河渠旁筑御道,栽种柳

树,是为隋堤。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两句是说:这是一个水陆交通要

道,成日里不知有多少车马大路上来往,扬起路尘;不知有多少船只

扬帆东下,随波逐流;也不知有多少人长堤上折柳送别,以寄深情。

隋堤是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波急与路尘轻分写水陆行程,暗示离别,

寄有别情。一个远字,既刻画出别者长路漫漫的旅愁,又刻画送者依

依目送的情态。这二句着重从眼前、从水陆两路,横向地展开送别图

景;第三句则着重从古往今来,纵向地展示送别情事。一个多字,几

乎将古今天下此中人事全都囊括。正因为别情是如此普遍,也就容易

唤起见人分袂亦愁生的感受了。末句以何况二字造成递进,突出个人

眼前的离别情事。以上,词人没有具体写到个人送别情事,只客观叙

写普遍的离情,只是亦愁生中才微露主观情感。

过片转写别后,别时种种情事都被省略了,这里只是着重写送者

城楼望月的情景。斜照后三字非虚设,它表明送者城楼伫立的时辰之

久,从日落到月出。重望又表明先已望过,上片隋堤远数句是日落前

望中之景,至重望时应当是不甚分明了。于是送者抬头望新月,并由

此而产生了一个美好的向往: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此外与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相类,但亭亭二字却把月的意象女性化了,而送者的身份亦不

言自明,千里伴行的说法更是真挚深婉。

《柳》唐诗原文鉴赏 4

《新柳》原文

宋代: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

只是浅浅的黄。

未必柳条能蘸到水,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注释

银塘:指清澈明净的池塘。

且:尚,还。

赏析

杨万里的《新柳》一诗描摹细腻,韵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别

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

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

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个非常亲切的“引”字,运用了

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照应了前面的“百尺”一词,又描绘出一幅柳

条和水中柳影相连相映优美而有动感的图画,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

对新春的喜爱之情。(早春时节是浅黄的柳条,暮春时节柳条是深青的,

这里还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应首,说明柳条之所以能达“百尺”

之长,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引”字描绘出微风吹动,柳枝

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的优美画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个画面

都写活了。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活泼、新颖、意趣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

深情,正是其冲破江西诗派冷僻生涩的藩篱而表现的特色—“诚斋体”

的特色。

《柳》唐诗原文鉴赏 5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

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

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姜夔词作鉴赏

此词是写作者客居合肥的心感。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

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符离之战后,百姓四散流离,

一眼望去,满目荒凉。合肥的大街小巷,多植柳树。作者客居南城,

其时已近寒食,春光明媚。但人去苍茫,只有绿柳夹道,仿佛在向作

者呜呜倾诉,有感于此,作者便作了这首《淡黄柳》。

上片写清晓在垂杨巷陌的凄凉感受,主要是写景。

首二句写所闻,空城先给人荒凉寂静之感,于是,晓角的声音便

异常突出,如空谷猿鸣,哀转不绝,象在诉说此地的悲凉。听的人偏

偏是异乡作客,更觉苦痛,此二句与《杨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意境相近。那词前面还说: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此词虽未明言,但其首二句传达的巷陌凄凉之感,亦有伤时意味,

不惟是客中凄凉而已。紧接一句是倒卷之笔,点出人物,原来是骑在

马上踽踽独行的客子,同时写其体肤所感。将寒恻恻的感觉系于衣单

不耐春寒,表面上是记实,其实这种生理更多地来自清角吹寒的心理

感受。繁荣已成为过去,无奈春光依旧,物是人非,更添身世之感。

下二句写所见,即夹道新绿的杨柳。鹅黄嫩绿四字形象地再现出柳色

之可爱。看尽二字既表明除柳色外更无悦目之景,又是从神情上表现

游子内心活动都是江南旧相识。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

说),这是抒写客怀。而柳色依依与江左同,又是反衬着巷陌凄凉,

与江左异,语意十分深沉。于是,作者就从听觉、肤觉、视觉三层写

出了岑寂之感。

过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当此心情寂寞之际,又

逢寒食。虽是荒凉的空城,没有士女郊游的盛况,但客子未能免俗,

于是想到本地的相好。白石词中提到合肥相好实有姊妹二人,一是能

拨春风的大乔,一是能妙弹琴筝的小乔。说强携酒,小桥宅,是本无

意绪而勉强邀游,携酒上著强字,已预知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

上数句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的又字一转,说按节令自该应景为欢:

强字又一转,说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转,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

转添愁绪。合肥之秋如何?

作者只将李贺梨花落尽成秋苑易一字叶韵,又添一怕字,意恐无

花即是秋,语便委婉。以下三句更将花落春尽的意念化作一幅具体图

画,以燕燕归来,问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上

呼下应,韵味自足。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之多感。这最后

一层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闻之惨然。

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渐入虚拟的情景,从今朝到明朝,从眼中

之春到心中之秋,其惆怅情怀已然愈益深浓。然而还不仅此。前人曾

道自古逢秋悲寂寥,作者却写出江淮之间春亦寂寥,并暗示这与江南

似相同而又相异,又深忧如此春天恐亦难久。这就使读者感到全词的

情感决非客怀二字可以说尽,作者的感叶伤春,实际上反映出同时代

人的一种普通的忧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末

日之感。因此张炎赞此词:不惟清空,且又骚雅,读之使人神现飞越。

心社-攒动的意思

《柳》唐诗原文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3-05-27 01:00: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20435180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柳》唐诗原文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柳》唐诗原文鉴赏.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柳絮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