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 " />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更新时间:2023-05-26 23:11:16 阅读: 评论:0

农历英语-未来的学校作文400字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骷髅读音)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images/20171225/232c11cd615571357deeb98be64e035

" width="600"/>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

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

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

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

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

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

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

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

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

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

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

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

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

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

1

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

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

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

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

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

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

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

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

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

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

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

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

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

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

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

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

2

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

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

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

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

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

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

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名家点评

总评

《松窗杂录》(开元中,玄宗、杨贵妃于沉香亭赏牡丹)上曰:

“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

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

赋之:“云想衣裳花想容……”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

笑颔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龟年常话于五王,独忆以歌得自

胜者无出于此,抑亦一时之极致耳。上自是顾李翰林大异于他学士。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太白《清平调》三章,语语藻

艳,字字葩流,美中带刺,不专事纤巧。家澹斋有谓:以是诗,合得

是语,所谓破空截石、旱地擒鱼者。《诗归》选极富,何故独不收?

吾所不解。

《唐诗摘钞》:三首皆咏妃子,而以“花”旁映之,其命意自有

3

宾主。或谓衬首咏人,次首咏花,三首合咏,非知诗者也。太白七绝

以自然为宗,语趣俱若天意为诗,偶然而已。后人极力用意,愈不可

到,固当推为天才。

《诗辩坻》:太白《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二“想”字

已落填词纤境“若非”“会向”居然滑调。“一枝浓艳”“君王带笑”

了无高趣,“小石”*之坦涂耳。此君七绝之豪,此三章殊不厌人意。

《古欢堂杂著》:少陵《秋兴八首》,青莲《清平词》三章,脍

炙千古矣。余三十年来读之,愈知其未易到。

《原诗》:李白天才自然,出类拔萃,然千古与杜甫齐名,则犹

有间。盖白之得此者,非以才得之,乃以气得之也。……如白《清平

调》三首,亦平平宫艳体耳,然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无论懦夫于此

战栗趑趄万状,秦舞阳壮士不能不色变于秦皇殿上,则气未有不先馁

者,宁睱见其才乎?观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

如气也!

《唐诗选胜直解》《清平调》三首章法最妙。第一首赋妃子之

色,二首赋名花之丽,三首合名花、妃子夹写之,情境已尽于此,使

人再续不得。所以为妙。

《唐诗别裁》: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或谓

首章咏妃子,次章咏花,三章合咏,殊见执滞。

其一

《碧鸡漫志》《松窗杂录》云: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

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

4

龟年手捧擅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

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

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

说》指此为《清平乐》曲。

《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想”“想”,妙,难以形容也。

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想”字妙,得恍惚之致。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声响调高,神彩焕发,喉间有寒酸气

者读不得。

《唐诗摘钞》:二“想”字是咏妃后语。

《而庵说唐诗》“春风拂槛露华浓”,此句须略重。花上风拂,

喻妃子之摇曳;露浓,喻君恩之郑重。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琦按蔡君谟书此诗,“云想”“叶

想”,近世吴舒凫遵之,且云“叶想衣裳花想容”,与王昌龄“荷叶罗

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俱从梁简文“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

香”脱出。而李用二“想”字,化实为虚,尤见新颖,不知何人误作

“云”字,而解者附会《楚辞》“青云衣兮白霓裳”,甚觉无谓云云。

不知改“云”作“叶”,便同嚼蜡,索然无味矣。此必君谟一时落笔

之误,非有意点金成铁,若谓太白原本是“叶”字,则更大谬不然。

《唐诗笺注》:此首咏太真,着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

却映花说,是“想”之魂。“春风拂槛”想其绰约,“露华浓”想其芳

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

5

《诗法易简录》三首人皆知合花与人言之,而不知意实重在人,

不在花也,故以“花想容”三字领起。“春风拂槛露华浓”,乃花最鲜

艳、最风韵之时,则其容之美为何如?说花处即是说人,故下二句极

赞其人。

《填词杂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此太白佳境。柳屯田:“拟

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大畏唐突,尤见温存,又可悟

翻旧换新之法。

《雨村词话》:李调元云:太白词有“云想衣裳花想容”,已成

绝唱。韦庄效之“金似衣裳玉似身”,尚堪入目,而向子湮“花容仪,

柳想腰”之句,毫无生色,徒生厌憎。

《李太白诗醇》:清便宛转,别自成风调。谢云:褒美中以寓箴

规之意。严沧浪曰:想望缥缈,不得以熟目忽之。

其二

《唐诗直解》:结妙有风致。

《唐诗摘钞》:首句承“花想容”来,言妃之美,惟花可比,彼

巫山神女,徒成梦幻,岂非“枉断肠”乎!必求其似,惟汉宫飞燕,

倚其新装,或庶几耳。

《唐诗合选详解》:梅禹金云;(士赞)注谓神女刺明皇之聚麀,

飞燕讥贵妃之微贱,亦太白醉中应诏,想不到此,但巫山妖梦、昭阳

祸水,微文隐意,风人之旨。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力士之谮恶矣,萧氏所解则尤甚。而

揆之太白起草之时,则安有是哉!巫山云雨、汉宫飞燕,唐人用之已

6

为数见不鲜之典实。若如二子之说,巫山一事只可以喻聚淫之艳冶,

飞燕一事只可以喻微贱之宫娃,外此皆非所宜言,何三唐诸子初不以

此为忌耶?古来《新台》《艾豭》诸作,言而无忌者,大抵出自野人

之口,若《清平调》是奉诏而作,非其比也。乃敢以宫闱暗昧之事,

君上所讳言者而微辞隐喻之,将蕲君知之耶,亦不蕲君知之耶?如其

不知,言亦何益?如其知之,是批龙之逆鳞而履虎尾也。非至愚极妄

之人,当不为此。

《唐诗笺注》:此首亦咏太真,却竞以花比起,接上首来。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巫山妖梦,昭阳祸水,微文隐讽,风人

之旨。

《诗法易简录》仍承“花想容”言之,“一枝”作指实之笔,

紧承前首。三、四句作转,言如花之容,虽世非常有,而现有此人,

实如一枝名花,俨然在前也。两首一气相生,次首即承前首作转。如

此空灵飞动之笔,非谪仙孰能有之?

《李太白诗醇》:驰思泉涌,敷藻云浮,而却得诗祸!人世遭遇,

总出意表,可谓奇矣。谢云:以巫山娇梦,昭阳祸水入调,盖微讽之

也。

其三

《唐诗直解》:四出媚态,不以刻意工,亦非刻意所能工。

《诗薮》“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解释东风无

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崔鲁、李白同咏玉环事,崔则意极精工,

李则语由信笔,然不堪并论者,直是气象不同。

7

《唐诗解》:太白于极欢之际,加一“恨”字,意甚不浅。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三诗俱铄金石,此篇更胜。字字得沉

香亭真境。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同敬曰:“带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

描贵妃心事。

《唐诗摘钞》:释恨即从“带笑”来。本无恨可释,而云然者,

即《左传》(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鲡姬),居不安,食不饱”之

意。

《增订唐诗摘钞》:婉腻动人,“解释”句情多韵多。

《古唐诗合解》:此章方写唐皇同妃子同赏木芍药。

《唐诗别裁》:本岂释天户之愁恨,托以“春风”,措词微婉。

《诗法易简录》:此首乃实赋其事而结归明皇也。只“两相欢”

三字,直写出美人绝代风神,并写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谓诗中有魂,

第三句承次句,末句应首句,章法最佳。

《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旖旎动人。锦心绣口。

《唐人绝句精华》:第三首总结,点明名花、妃子皆能长邀帝宠

者,以能“舞释存风无限恨”也。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

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

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

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

8

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

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

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唐诗

合选详解》:梅禹金云;(士赞)注谓神女刺明皇之聚麀,飞燕讥贵妃

之微贱,亦太白醉中应诏,想不到此,但巫山妖梦、昭阳祸水,微文

隐意,风人之旨。

9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多边形外角和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23:1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1138761803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pdf

标签:微辞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