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更新时间:2023-05-26 17:23:56 阅读: 评论:0

简易方程40题-聚拢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十二年后)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魏微谏曰:“陛下初即位,文泰夫妇首来朝,其后稍骄

倨,故王诛加之。罪止文泰可矣,宜抚其百姓,存其社稷,复立其子,则威德被

于退荒,四夷皆悦服矣。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

死者什有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十年之后,陇右虚耗矣。陛下终不得高昌撮粟

尺帛以佐中国,所谓散有用以事无用,臣未见其可。”上不从,九月,以其地为

西州,以可汗浮图城为庭州,各置属县,乙卯,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留兵镇

..

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材料二:

癸酉,以凉州都督郭孝恪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民与镇兵及谪徙者

杂居西州,孝恪推诚抚御,成得其欢心。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既没杀沙钵罗叶护,

并其众,又击吐火罗,灭之。自恃强大,遂骄倨,拘留唐使者,侵暴西域,遣兵

寇伊州,郭孝恪将轻骑二千自乌骨邀击,败之。乙毗咄陆又遗处月、处密二部围

天山,孝恪击走之,追奔至遇索山,降处密之众而归。

初,高昌既平,岁发兵千余人戌守其地,褚遂良上疏,以为:“圣王为治,

先华夏而后夷狄。陛下兴兵取高昌,数萧然,累年不复;岁调千馀人屯戍,远

去乡里,破产办装。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所遣多复逃亡,徒烦追捕。加以道涂所经,沙碛千里,冬风如割,夏风如焚,行

人往来,遇之多死。设使张掖、酒泉有烽燧之警,陛下岂得高昌一夫斗粟之用,

..

终当发陇右诸州兵食以赴之耳。然则河西者,中国之心腹;高昌者,他人之手足;

..

奈何糜弊本根以事无用之土乎!且陛下得突厥、吐谷浑,皆不有其地,为之立君

长以抚之,高昌独不得与为比乎!叛而执之,服而封之,刑莫威焉,德莫存焉。

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藩辅。内安

外宁,不亦善乎!”上弗听。及西突厥入寇,上悔之,曰:“魏徵、褚遂良劝我复

立高昌,吾不用其言,今方自咎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

/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B.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易/往来死者什有

三四/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C.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

/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D.今若利其土地以为州县/则常须千馀人镇守/数年一易/往来死者什有三

/供办衣资/违离亲戚

1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干支纪时制度叫做干支历,文中“乙卯”和苏轼《赤壁

赋》中“壬戌之秋”用法一致,都为纪年。

B.“郡”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战国时郡县并置,秦统一后分天下为三十六

郡,汉以后,“郡”成为“州”的下一级行政区。

C.“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如有敌情,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

叫燧,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快捷有效的方法。

D.古人“东为左,西为右”。文中“陇右”,指陇山以西的地方,而姜夔《扬

州慢》中“淮左”即指淮河以东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唐太宗想将高昌改为一个州县,魏征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获得高昌的粮食

布匹,还会消耗唐朝国力,这个做法不可行。

B.高昌旧部、镇兵与犯人混居西州,不便管理,郭孝恪从中斡旋调解,诚心

诚意抚慰治理,因而深受他们的欢迎。

C.乙毗咄陆杀死沙钵罗叶护吞并其部众后,乘胜侵犯西域和伊州,结果被郭

孝恪打败,郭孝恪--直追击他到遏索山才凯旋。

D.等到西突厥进犯高昌,太宗才感到后悔自责,认识到没有采取魏征和褚遂

良的意见是错误的,高昌的局面是咎由自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谪徙罪人,皆无赖子弟,适足骚扰边鄙,岂能有益行阵!

译文:

2)愿更择高昌子弟可立者,使君其国,子子孙孙,负荷大恩,永为唐室

藩辅。

译文:

14.在如何对待高昌的问题上,魏征与褚遂良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3分)

【答案解析】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文言知识进行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

今要是贪图高昌的土地将它改置成唐的州县,那就必须要有一千多人在那里常年

镇守,几年一换,米来往往死掉十分之三四,置备衣物,远离亲人。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乙卵”

为纪日,苏轼《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为纪年。

12.C

【解析】本文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文中信息

2

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郭孝恪追奔到遏索山,追击的是处密部众,而不是

乙毗咄陆可汗,陈述对象有误。

13.1(而且)又将迁徙的犯人流放到此地,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正

好骚扰边境,哪能有益于排兵布阵!

(谪徙:迁徙流放。边鄙:边境。行阵:排兵布阵。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

1分)

2)希望陛下另外选择可以立为可汗的高昌王子,让他成为高昌的一国之

主,字子孙孙,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永远做大唐帝国的藩王。

(高昌子弟可立者:定语后置。君:词类活动,成为君王。负荷:承受,此

处可译为感念。三个关键词各1分,大意 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通顺、得体地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4.①都认为应该再立高昌国王。②都认为应保留高昌属国地位而非设置行

政区域。③保全高昌有利于宣扬散播唐朝威德。④都认为将高昌设为州县消耗财

力、物力、人力,且得不偿失。⑤怒不迁众,抓获叛逆者治罪,安抚其他百姓。

(每点1分,任意三点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文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宗想将高昌改为州县建置,魏微劝谏道:“陛下刚即位时,文泰夫妇首先

来到朝中拜谒,此后逐渐骄傲自大,所以加以诛伐。只问罪文泰一人就可以了,

应当安抚高昌百姓,保存其社稷,宽宥他的儿子并立他的儿子为可汗,那么皇上

的威德就可以达到荒远的地方,周边国家就都会心悦诚服了。如今要是贪图高昌

的土地将它改置成唐的州县,那就必须要有一千多人常年在那里镇守,几年一换,

来来往往死掉十分之三四,置备衣物,远离亲人,十年以后,陇右一带将耗费殆

尽。陛不最终还是不能得到高昌的一点粮食一丝布匹来供给大唐,这就是所说的

分散有用的资财来供奉无用的东西,我觉得不可行。太宗没有听从魏征的意见,

九月,将高昌所在地改置成西州,把可汗浮图城改置成庭州,并各设所辖县。乙

卯日,又在交河城设立安西都护府,留下兵力镇守。

材料二:

癸酉日,唐朝廷任命凉州都督郭孝恪兼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高昌旧部与

镇兵以及迁徙流放的犯人都居住在西州,较为混杂,郭孝恪诚心诚意抚慰治理,

非常受当地人的欢迎。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杀死沙钵罗叶护以后,吞并其部众,

又袭击吐火罗,并将其灭掉。自恃强大,于是开始骄傲自大,拘留了唐朝的使者,

侵扰西域地区,并且派兵进犯伊州,郭孝恪率二千轻骑兵从乌骨拦击,将他们打

得大败。乙毗咄陆又派处月、处密二个部族围困天山,孝恪将其击退,一直追到

遏索山,收降处密部众而后凯旋。

起初,平定高昌以后,唐朝每年征发一千多名士卒驻守在当地,褚遂良上奏,

认为:“自古圣王治理天下,都是先华夏而后四方边族。陛下派军队攻取了高昌,

当地数郡一片萧条,多年恢复不了;又每年征调一千多人驻扎戍边,远离乡土,

破产来置备行装。而且又将犯人流放到此地,这些人都是些无赖之徒,正好骚扰

边境,哪能有益于排兵布阵!这些人又多次逃亡,白白地增加追捕的烦恼。再加

上一路上所经过的地区,千里大沙漠,冬季风吹如刀割,夏季风吹如火烧,行人

来来往往,遇见这种情况往往难逃一死。假使张掖、酒泉有烽火报警,陛下难道

还指望用高昌的一个兵一斗粮吗,最终还是要征发陇右各州兵马粮草赶赴救援。

3

然而河西地带,是我大唐的心股:高昌,不过是他人的手足;为什么要荒废根本

来占有无用的土地呢?而且陛下打败突厥、吐谷浑后,都没有占有他们土地,

为他们重立君长加以安抚,唯独高昌不能与他们相比吗?叛离者将其抓获,服顺

者封授他们官职,刑罚没有比此更威严的,恩德没有比这更高厚的。希望陛下另

外选择可以立为可汗的高昌王子,让他成为高昌的一国之主,子子孙孙,感念陛

下的大恩大德,永远做大唐帝国的藩王。内部安定外围宁静,这不是很好的事

吗?”太宗没有听从他的意见。等到西突厥进犯,太宗十分后悔,说道:“魏微、

褚遂良都劝朕再立高昌国王,朕不采纳他们的建议,如今正是咎由自 取呀!

4

女性化心理训练-朱文龙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7:2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9303555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资治通鉴-上欲以高昌为州县》(附答案解析与译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西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