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
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
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壮观的巨壶,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
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
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走近瀑口,只见激浪滔
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站在水流最急的
瀑口,只见高远奋发的黄河像卷起一阵飓风,急速地从身边呼啸而过,仿佛一不
留神,就会被激流卷走。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
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作者曾两次亲临壶口瀑布,震撼于黄河的这种壮美,“情
动而辞发”,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散文。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
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
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
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一是巧妙地将情志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
是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
想到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文章挟雷裹电,震撼人心,含
1
义隽永,耐人寻味。
设计思路: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在文中不仅精细地描摹了壶
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更由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的“勇往直
前”很自然和贴切地想到了人们的经历,由对黄河的歌颂涌向对人的歌颂,使读
者受到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所以,在教学时,可以采用从“形”即抓住瀑布特点
分析着手,再感悟形象中所蕴含的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设计本课时考虑以诵读为手段,以小
组合作学习为方式,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感知课文内容,通
过多媒体直观教学进一步体验作者情感,最后通过诵读强化感悟,悟得作者的情
感。
设计时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强调自主感受,学会合作,辅以现代信息
技术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
2.细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文中精妙的语句。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4.继承和发扬坚忍顽强、柔中有刚、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重难点突破
重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黄河精神品质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与学法
2
教法:
1.情境导入法:用壶口瀑布的视频创设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
人文性。
3.诵读法: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法:
1.圈点勾画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教学途径,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的过程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诵读法:反复诵读精彩片段,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与体会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视频、文字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法)师: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
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当代作家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
布》,做一次灵魂上的旅行吧。(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图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壶口瀑布的气势。(背景音乐是《黄河大合唱》)
三、 作者简介 (先保留,视情况而定是否出示作者简介)
梁 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
3
记者。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
委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
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
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四、明确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积累生字词。
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感受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3.感悟作者在赞美黄河中融入的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
美。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 标注自然段,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并做积累。
(二) 字词积累(让学生认读并积累)
(三) 思考:
1.壶口瀑布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壶口”之名的由来。
(明确: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
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如果为壶口瀑布选择一个词作为宣传语,你觉得哪一个词最为贴切?结合
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六、 速读课文(2-5)段。
学生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用做批注的方法读课文,找出壶口瀑布在雨季和
枯水季的特点。(生圈点勾画做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
4
季节 声 势 景 感
雨季
枯水季
七、 品读课文,含英咀华
1.学生跳读课文,品味自己喜欢的句段,用下列句式说话。
我喜欢______这句(段),它用了——— 的方法(字词),写出了(或
表达了)———。
(提示:可以从修辞方法、恰当用词、描写方法、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
赏析、品读。)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提示:让学生从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
慢,节奏和重音上去把握朗读的技巧。)
2.交流:先独立思考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
生的交流情况,确保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教师预设: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
涌
相着、着,推推搡搡,前后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成堆堆白
挤撞呼拥撞碎
雪。
2、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
着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通过叠词和动词的恰当运用,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播放《壶口
瀑布》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其境的去体会黄河那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势。)
5
3.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石觅缝,汩汩如泉;或过石板,
钻淌
潺潺成溪;或被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下的,亮晶晶的如丝
夹挂
如缕……
通过句3体会黄河的纤细和柔美。从而体会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
八、 合作探究,体悟感情
学生齐读第6段。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
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九、 拓展延伸
壶口瀑布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五一”假期就要到了,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你如何为游客介绍壶口瀑布这一旅游景点呢?请同学们写
几句导游词。
十、教师小结:
壶口瀑布在充满阳刚之气的惊涛骇浪中,在惊雷行空般的咆哮声中,显示出
祖国山河的粗犷雄伟,壮丽浩淼。黄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而中华民族一脉相
承,继往开来,希望我们中华儿女永远保持、发扬这种民族精神,为中国梦的实
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一、推荐阅读:
郁达夫《西溪的晴雨》
徐迟《黄山记》
王充闾《读三峡》
6
附板书设计: 壶口瀑布
梁衡
阳刚之气
刚
柔
雄壮之美 中华民族
并
宽厚之德
博大之怀
7
济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3:34: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9257179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优秀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