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泰山很美的诗句大全
古绝句在唐时也有;都属古体诗范围。古体诗在进展过程中与
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消失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
完好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今日我就与大家共享形
容山很美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
形容山很美的诗句1
登泰山记姚鼐 〔清代〕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
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
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
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
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
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
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行登。及既上,苍山负
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
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
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
第 1 页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
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
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
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形容山很美的诗句2
1、泰山吟
谢道韫?〔魏晋〕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孤独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诗中消失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
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
鲜亮的魏晋时代颜色,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与景仰。
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
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何又使我患病命
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确实与一般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
进一步作悲哀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毅不屈
第 2 页
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奇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由
于自身遭受而哀痛懊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
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
托这些心情,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强烈的爱,这种爱
与诗人顽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顽强,
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
是诗人在遭受逆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缘由。
2、二翁登泰山
佚名?〔未知〕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
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
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
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
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
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
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喜爱生活,奋
进的精神。
3、送范山人归泰山
李白?〔唐代〕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第 3 页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颜色本不鲜亮,
但诗人让他“抱”上一只“白鹤”,这样就引人注目了。于是,李白
的目光随着这片白色的行进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了然在
目;“杳在青崖间”,距离远了,看上去更小,但由于消失了青色(“青
崖”)作为衬托,仍很清楚;“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更高了,
更远了,更小了,这时,诗人又奇妙地使用红色(“日”暗藏着红色)
作底,所以还依稀可见;最终,“云生望不及”,“白鹤”最终被飘
浮的云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见了,伫立送行的诗人不禁油然
而生惆怅之情:“此去何时还”?
此诗完好再现了初唐送别诗三部式的结构。首先,诗人用首联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介绍了送别大事以及友人的去处。其次,
诗人用中间两联按时间挨次进行风景的描写,友人离开初期是“初行
若片云,杳在青崖间。”接下来是“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最
终,诗人用尾联抒发别情。从诗人对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舍的目送中,
直到“云生望不及”,表达出李白对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形容山很美的诗句3
1、游泰山六首
李白?〔唐代〕
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
第 4 页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第 5 页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到处笙歌发。
安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第 6 页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2、泰山吟
陆机?〔魏晋〕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泰山何其高,高耸伸延直至天宫。
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
太高的地方四周已经看不见了,积聚着的云气显得特殊昏暗。
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梁父山上也有驿馆,蒿里山也有驿亭。
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阴间的路途迎接众多鬼神,神圣的房舍集聚众多幽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在泰山旁长期吟唱,心情激扬地唱起激扬的楚地曲调。
形容山很美的诗句4
1、放言五首·其五
白居易?〔唐代〕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第 7 页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
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
为荣”,艺术地说明白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
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当“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由于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进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看法应当是:应
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奉献;果如
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2、曳杖歌
孔子?〔先秦〕
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
《曳杖歌》全文只三句。前两句用比拟,以物比人,以“泰山”、
“梁木”拟“哲人”。“泰山”是众山所仰的高山,如今泰山快要倒
塌,众山就无可瞻仰了。“梁木”是放置檩条、椽子的地方,如今梁
木快要折断,檩条、椽子就无可依托了。紧接着这两个比方的句子,
末句直接说到自身。“哲人”,乃夫子自道;“萎”,原指草木枯死,
引申为病危。上述做梦等种种潜意识的以及行为上的异样状况,令孔
子自感已经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了。孔子的高足子贡,这天早上
刚好来探望老师,听了这首歌,由“泰山”、“梁木”的比方,他想
到了“哲人其萎”的后果将是非常严峻的。他所说的“则吾将安放”,
意思是他们这些同学就将永久失去孔子这位诲人不倦、可敬可亲的好
第 8 页
老师了,不觉心情黯然。
全诗三个句子,虽有前两句的比方与后一句的直陈两个层次,
但因感情真挚,比方贴切而又形象,且句式整齐,每句的第三字都用
表示“也许”或“将要”的副词“其”字,故仍不失一气呵成、流利
紧凑的即兴吟成的本色。
形容山很美的诗句5
1、猛虎行
李贺?〔唐代〕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
虎培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
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
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
有捕获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2、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代〕
第 9 页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
古”。时序匆忙交替,这怎不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诗中“生”“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中蕴
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
赶走严冬,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
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主动向上的力气。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乘舟,正朝着呈现在眼前的“绿水”前
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
“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
是难得消失的。
、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美丽,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
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
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
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
第 10 页
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
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
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
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
脱。“客路”,指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乘舟,正
朝着呈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
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
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
“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
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美丽的。
第 11 页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3:2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8464179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形容泰山很美的诗句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形容泰山很美的诗句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