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首

更新时间:2023-05-26 13:01:50 阅读: 评论:0

谜底-读后感的开头

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首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我最熟悉)

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

中秋节古诗

1《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荣,风露发晶英。

1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4《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6《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7《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9《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依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

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

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由于秋中其次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

“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

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

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

3

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其

次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

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秀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

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古人赐予月亮很多传奇,从月中蟾蜍到

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

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

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

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聚的象征,

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聚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

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始终是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件

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支配在八月里进行。胜景与激情

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

必需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

衰,中秋节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

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

4

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此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

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光明,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

夜,人们仰视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

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予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

又称“团聚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进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

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肯定不能

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

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聚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

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

觉得她秀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

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

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聚之义。有些地方

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

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

特别风俗。

5

今日,月下游玩的风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

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妙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欢乐,

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风俗许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予着人们对生活

无限的喜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

6

有关汉字的故事-任劳任怨的近义词

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首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3:0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7310177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中秋节的传统古诗10首.pdf

上一篇:散文诗集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