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

更新时间:2023-05-26 11:48:46 阅读: 评论:0

英语属于什么学科-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箪食壶浆的意思)

xx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1xx班论文

题目:

浅析“三农问题”与化解策略

教学院系

成教系 2011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

xxx

2011 623

1引言 ................................................... 2

2三农问题的含义 ......................................... 2

3“三农”问题的现状 ...................................... 3

3.1我国农村现状....................................... 3

3.2我国农业的现状 ..................................... 4

3.3我国农民现状....................................... 4

4化解 “三农” 问题的新思路 .............................. 5

结论 ..................................................... 7

1

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

xxx

xx农业技术学院成教2011xx班)

要:本文从分析农村经济与政策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农村社会发展与政策之间的高度依

赖关系,进而分析“三农”问题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现行的主要政策选择及其潜在的风险,

此基础上,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有必要在“三农”内部寻求政策发力点;二是针

对现有政策建立起政策推动机制;三是制定总体政策蓝图,寻求根本解决“三农”问题的长

期应对之道。

关键词:三农问题;和谐社会;新思路

1引言

进入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相对城市的发展 , “三农” 问题已变

得越来越突出。 “三农” 问题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制约着整个国

民经济的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的社会进步 ,而且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

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就是说 , “三农”

题连接着整个社会的整体和谐 ,没有农村的和谐 ,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 “三农” 问题。所谓农民富则天下

,农村稳则天下稳 ,农业强则天下强。

2三农问题的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问题主要突出的是农

业产业化问题;农村问题表现为农村城市化,突出表现的一个问题是户籍制度改

革。农民问题表现为农民市民化,可以分为素质和减负两个问题。农民素质问题,

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问题,农民负担重直接影

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和生存

条件;农民将所得收入用于增加农业投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我国作为一个

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我国经

2

济和社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重大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农村、农业,

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结构不协调问题。

所以,解决“三农问题”迫在眉睫。

3“三农”问题的现状

我国的农村一直在持续膨胀,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基本现实,城市的发展甚

至还没有达到能容纳农村增加出来的那部分人口的水平。强调经济增长高于一

切,经济增长得益于以牺牲眼前利益为代价的高比例投资,得益于对重工业的集

中投资,而这种做法就使农业的发展更加不能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虽然在一定

能够程度上使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但没有出现一个有效的组织或市场刺激或

拉动他们消费,去改善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虽然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农业,

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部分地区有条件以机械代替

人畜合力进行农业作业,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了等等。但是离现代化也只是进了

一步而已,就目前的状况,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

3.1我国农村现状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农村经

济体制,它脱离了我国农村的实际,脱离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严重阻碍了

农村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第二个阶段,

就是实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但是农村问题依然很严峻,主要

表现在:

农村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太低,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市场组织能够将千

百万分散、狭小且一样的家庭生产与国内、国际大市场联系起来。普遍被农民接

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善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性质,让耕地变为其他用途

的可能性仍很高。

自然经济所占比重仍然较高,农民绝大多数还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机械

化试行仍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靠人畜劳作仍然是我国农村的生产常态。有些农

民的经济重心已转入城市,但是他们的户籍仍被城市所排斥,城镇户口的优越性

促使部分地区的农村的畸形发展。

村庄道路状况差,饮水困难,文化基础薄弱,公共基础设施普遍没有或较

3

差,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社会保障堪忧,医疗资源严重缺乏,教学资源缺乏

和教学质量低这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现象。

3.2我国农业的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在一段时期内降低了

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历史遗留造成的结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支

持也很不够。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确保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农业作为第

一产业,必须协调好与第二、三产业的关系,保持合理的结构比例。我国农业应

该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步伐,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

转变。因此,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将是我国农业现阶段的重要任务。突出问题主要表

现在:

一、人均只有1亩多一点的耕地,这是我们思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基本

出发点。

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还处在人畜合力的自然生产状态,农民仍处在地

少地小、人畜耕作、广种薄收的,依靠土地数量的传统农业中。加快农业转型,

逐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科技化农业转变,从传统的人畜结合型农业中分离出

来,从事高投入、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农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我国有条件的地区农业机械化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的基本上还是小型农机具,一些大规模、联合生产的机械应用很少。从事于土地

多、面积大的机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真正地开展机械化、现代农业作业是

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这些就客观上要求对土地进行流转,提供土地大面积归并、

并利用机械化耕作的制度方面的保障,使其为机械化、规模化农业开辟道路。

而,这条农业现代化之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至少在二三十年之内,看不出有

推行的可能性。

3.3我国农民现状

“三农”问题的实质性改变主要还是增加农民收入,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

就可以改变农村现实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业生产低效率的

状况。中国是个农民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农民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代表着

中国的现实,从各种指标中反映出中国农民生活质量低下,大体状况令人担忧。

4

具体表现在: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其生活质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有相当大的差

距。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相对于城镇,还处在低水平位。1991年农村的恩格尔

系数是57.6%2008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3.7%,总体上看:恩格尔系数

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自

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差距相

当大。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方面表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

不断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远低于GDP的增长率。

有关数据显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92年以前,每年保持一定增

幅,从1992年到1996年,增幅有所上升,从1996年到2004年,增幅大幅度下

降,收入没有明显增长,2005年后,收入增长了,相对于基数而言,增幅越来

越小。

4化解 “三农” 问题的新思路

“三农” 问题的形成既与政府过去和现在的政策、 制度有关 ,更有农民、

农业、 农村自身深层次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处理 “三农” 问题时 ,要用发展

的眼光找出新的思路、 新的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 “三农” 问题 ,我国的和谐

社会才能得以真正建立。

首先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三农”

工作。超越农业和农村层次 ,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 ,把农业生产放到整个国

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循环中 ,把农业发展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中统筹考虑。通过工业反哺农业 ,

城市支持农村破解 “三农” 问题;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 “三农”

问题;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覆盖农村的范围破解 “三农” 问题。

其次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 ,始终是稳定农村

的一件大事 ,所以 ,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取综合措施 ,广辟农民持续增收的路子 ,深挖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促进农产

5

品的加工增值。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 流通等二、 三产业 ,引导

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大规模开展农民就

业技能培训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就业新机制。

第三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使城乡发展相互促进、 相互协调 ,实现

城乡发展的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 ,就是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一元

经济结构转变 ,形成以城带乡、 城乡互动、 工农业互促、 整体发展的大格局 ,

使城市与农村、 经济与社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此 ,必须要从根本上变革城

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建立有利于形成城乡一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全面推进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促进包括农村在内的整个社会转型。

第四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中央政府应加大对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 ,优先解决农民的基本

生活保障问题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

和医疗水平的差距 ,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可根据各地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水平区别对待 ,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建立以省级财政

投资为主和居民个人投资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对经济欠发展地区建立以中央政府

投资为主 ,省级财政和居民个人投资为辅的保障体系。

第五 ,培育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乡村人文生态环境。加强乡村人文生态环境

建设 ,要坚持以农民为本 ,充分体现农民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丰富农民精

神生活 ,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提高乡村生活质量 ,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和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只有高度重视并重新培育乡村人文生态环境建设 ,

乡村社会的和谐才能获得持续性的人文精神支撑。

第六 ,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

,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保障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管理公共事物。凡涉

及村、 村民直接利益问题 ,必须把让民做主和反复协商结合起来 ,通过干部农

民商量着办事 ,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在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方面 ,要能够

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并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

法的形式表达利益和要求 ,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解决利益矛盾 ,形成农民群众

之间利益协调和谐的机制 ,强化群众的整体意识、 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 实现、

6

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严格执法 ,公正执

,文明执法 ,建设法治政府。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 ,传播法律知识 ,

弘扬法治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和用法的

社会氛围。

结论

解决“三农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加大倾斜政策,资金力度,而且农民自身也

需要创造机会,有条件的地方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信贷业务,切实通过多种

措施改变农村贫困状况,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刘兆立.构建和谐社会应首先破解“三农”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

,2006,(1):88-90.

[2] 阳小华.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战略选择[J].江汉论坛,20054

[3] 樊平.变动中的中国农村与农民[A].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

会形势分析与预测[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 蒋毅.“三农问题”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05年第7

7

自查报告-元宵节主持词

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1:48: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29261798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析“三农问题”及化解思路.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