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变量分析理论的崇武古城墙选址与布局解析
韩晓琬;何柯
【摘 要】崇武古城墙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
座保护较为完好的石头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武古城墙依山傍
水,立地条件复杂多样,城墙形态和建造样式具有地域性特色,影响古城墙选址于与布
局的因素也相对较为复杂多样.文章通过借助多变量分析理论,对崇武古城墙的选址
与布局进行数字化解析,期望对古城墙的保护、研究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2页(P60-61)
【关键词】多变量分析;崇武古城;GIS;选址;布局
【作 者】韩晓琬;何柯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1.崇武古城概况
崇武古城墙坐落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崇武古城是我国仅存的一座保护较
为完好的石头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惠安县志》记载,
明洪武二十年,为抵御倭寇骚乱我国,江夏侯周德兴建崇武城,城墙长七百三十丈,
城基高一丈三尺,墙高二丈一尺,高连女墙二丈一尺;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又增
高四尺,城厚一丈五尺;嘉靖三十七年又筑内边城墙,厚一丈二尺。由此基础上,
崇武古城墙不断增建,形成比较完整的格局。
2.多变量分析理论
崇武古城墙依山傍水,立地条件复杂多样,城墙形态和建造样式具有地域性特色,
影响古城墙选址与布局的因素也相对较为复杂多样。显然,对于研究有多个变量客
观存在而又相互影响的古城选址与布局,采用简单的单变量统计分析是不合理的。
而多变量分析(multivariable analysis)是由单变量统计延伸出来,对多个变量同时
存在时的统计分析,把变量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考虑在内。因此本研究基于多
变量分析的理论,以崇武古城墙的选址与布局作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朝向、出
海距离三种变量,以崇武半岛的数字高程数据(DEM)为基础,利用GIS工具,
分析了三种变量对崇武古城墙的选址与布局的影响,对自然环境进行量化分析,以
便弥补以往崇武古城研究中偏重定性描述,并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突
破传统研究方法,形成新的研究。
3.崇武古城选址与布局分析
3.1 高程
3.1.1 从大范围上看——崇武镇
利用GIS地形分析将DLR之STRM X波段数据转换为数字高程DEM,结合历史
地图(图1)将市界叠加到DEM模型之上,在完成平面定位的基础上,最终形成
崇武镇DEM模型(图2)。运用GIS三维分析模块中的提取断面命令,即用
Arcmap的3D Anaylyst-Profile Graph工具,垂直于崇武镇地形等高线选取东西
向、南北向两段剖切线,生成剖切图(图3、4)。
剖面1-1段自沿崇武半岛乡霞山山脉蜿蜒至大岞东山,并经过崇武古城东西向主
干道路,整体地势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西端海拔最高约为120米,东端海
拔最高约为80米。
剖面2-2段主要沿崇武古城东西向主干道路,整体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为25米。
从两段剖切图可以看出,崇武古城位于狭长地形中部极为狭窄的沙地处,地势较为
开阔平缓,南北两边为沙岸,沙岸很长,具有良好的登陆条件。也因此形成了崇武
古城的人工屏障与大岞山的天然屏障互为椅角,相辅相成,弥补了崇武古城缩居于
内的不足。
3.1.2 从小范围上看——崇武古城
运用GIS三维分析模块中的提取等值线的命令,即用Arcmap的Spatial
Anaylyst-Surface- Contour工具,生成间距为20米的等高线(图5)。
从图中可以看出,境内地形破碎,以剥蚀台地为主,地势虽然开阔,但多小山丘。
因此,崇武古城平面呈莲花形的不规则形状,城墙蜿蜒起伏,宛若花瓣。
崇武城地处五座小山头之上,崇武城平面呈不规则荷花形,城墙四面的南城角、鞍
山顶、北城门、西城门分别置于四座小山丘之上(图6),用Arcmap的3D
Anaylyst-Profile Graph工具得到崇武古城城墙处高程(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
崇武古城本身城墙并不高,城墙起伏蜿蜒,因此南城角和东城角显得高峻险要,尤
其水关一带的地势很低,使西城门、北城门显得更为高耸。行走在崇武城墙上,蜿
蜒的道路高低起伏。到达高处时,给人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3.2 朝向
崇武古城地处东南沿海,地形以丘陵和台地为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当地
光照充足,气温变幅小,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大风日数多,降雨集中,相对
湿度小。福建省沿海风速较大的地区之一。夏季以南南西风为主,其他月份以东北
或北东方向为主,由于地处沿海,受台风影响明显。
图1 崇武镇简图(图片来源:陳国強,蔡永哲.《崇武人类学调查》.福建教育出版
社.1990.12)
图2 崇武镇 DEM(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DLR之 STRM X波段数据:
德国宇航中心 DLR在 2000年时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开展的SRTM X波段测绘的
高程数据,呈网状覆盖全球,精度为 1角秒(1 arc cond),高程相对精度6
米,绝对精度16米)
图3 剖面1-1(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DLR之STRM X波段数据)
图4 剖面2-2(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DLR之STRM X波段数据)
图5(左)崇武镇等高线(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图6(右)崇武古城范围内
等高线(图片来源:郭琳:来源:DLR之STRM X波段数据)《明代军事海防城
堡的缩影一明代福建崇武城形态研究》,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20(5):91-99)图7(下)崇武古城墙处高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
DLR之STRM X波段数据)
图8 城墙附近处建筑朝向(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底图来源:google earth)
图9 古城道路及分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底图来源:google earth)
图10 崇武古城最近出海距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数据来源:DLR之STRM X
波段数据)
崇武古城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形,古城内部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军事防御城市的特点:
路网密集不规整,自由式分布;道路以丁字路口为主,多条道路互不相连,从而降
低入侵速度。街坊尺度体现出以步行为主的空间尺度,狭窄的街廓比例和连续的街
巷界面都满足了崇武古城的军事防御功能。因此通风成为影响古城规划的主要因素。
崇武古城的两条相交的十字形轴线是以城中主要道路作为载体,交点为原有的所城
公署处,这两条纵横轴线控制着古城建筑的排列走向。主干道,将卫所内部相应地
分为海门村、靖江村、莲西村、潮乐村四部分(图9),主要建筑朝向以南门-北
门主干道(南南西风向)为指向方向,充分满足了通风采光的要求。
而起伏的山脉和蜿蜒的海岸线影响了城墙形态,不规则的城墙又影响了城内建筑的
布局,从图8可以看出,城墙附近1、2、3、4处范围内的建筑朝向区别于主要朝
向,受城墙走势影响较大。
3.3 出海距离
海防指防御外敌从海上入侵,是危及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
明代的倭寇之乱,破坏了福建沿海地区的经济,严重危害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
全。海上的敌人一旦来犯,卫所的驻军必须立即行动。因此,崇武古城墙与海洋的
距离远近是其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崇武古城的城址必须必须选择在方便出海之处,
才能达到最佳防御目的。通过Arcmap的ArcToolbox-Analaysis tools-
Promixity-Near命令,以崇武古城公署处为原点,得到距海岸线最近的出海距离
(图10)。
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崇武古城的最近出海距离仅有0.7千米,这保证了一旦有海上
力量入侵,卫所守军能够迅速到达事发现场。
4 总结
崇武古城作为海防军事聚落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城所处的高程、
朝向、最近出海距离等,都成为其选址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崇武古城
的选址与布局不仅在军事上能最有力地在海上、陆上消灭敌人,还满足了当地居民
的使用条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影响崇武古城墙选址与布局的多种变量的研究,
对如今的城市设计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明]叶春及.惠安政书 附:崇武所城志[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2]潘谷西.中国古代建筑第四卷-元明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傅汕.泉州崇武古城的保护与发展[D].华侨大学.2005
[4]郭琳.明代军事海防城堡的缩影一明代福建崇武城形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
20(5):91-99
[5]杨祖福, 林志森, 吴志刚.明代泉州海防卫所的军事聚落形态探究——以金门所城和崇武所城的比
较为例[J].中外建筑.2016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1:4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2691550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多变量分析理论的崇武古城墙选址与布局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多变量分析理论的崇武古城墙选址与布局解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