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更新时间:2023-05-26 11:32:51 阅读: 评论:0

优文网-震惊

扬州慢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苦瓜排骨汤的做法)

扬州慢

姜夔

知识与能力:

1 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熟读并背诵《扬州慢》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拓展训练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教学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教学难点: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

教学方法: 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有首诗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作者送友人至扬州,今天我也送大家到姜夔笔下的扬州

去走走、看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姜夔的《扬州慢》

二、相关链接

那扬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扬州自古就是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自古以来,即为人文荟萃之地,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

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鼎盛时期的扬州,春风十里,歌舞升平唐。徐凝

《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盛极一时

那么,南宋时期的扬州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南宋

后期著名的布衣词人姜夔的的脚步,看看他到扬州后见到了什么?

三、作者简介

姜夔(1155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

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

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

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

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四、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

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

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

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

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

首慢词。

(朗读指导:语速慢,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五、解读小序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

荠草和麦子。进 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

的号角。我内心 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

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思考】

问题1.概括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见闻、写作原因及他人评价。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感慨今昔 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问题2.什么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

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

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六、诵读指导

1.学生自读

2.学生范读,并谈谈这样处理朗读的理由,老师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3.老师指导:

A. 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因此,语速要慢,较舒缓,

B. 断句,

C. 讲求抑扬顿挫: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和句要重读,感情要饱满;淡淡忧伤

的语句轻缓拖出;字正腔圆。

七、探究文本

1.一读 上一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 扬州城特点? 昔日的扬州城

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画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带着以

上问题自读,并解答

明确:第一,空城;第二,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仍

在,青楼梦好;第三,自胡马窥江去后

2.二读 问题1.词人进入扬州城,看到、听到、想到了怎样的图景?上片

中哪个词可以用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讨论交流后,梳理成板书。

明确: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 静)

冷月、红药 听到——清角吹寒 (以声写静)

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

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

问题2.昔日的扬州城是怎样的景象呢?诗人如何描述?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豆蔻词工”`“二

十四桥”“红药”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的繁华热闹。化用杜牧诗词,用典,

今昔对比,昔盛今衰,惊心痛心

问题3.今昔对比,反差巨大,词人的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慨?这种感慨,

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明确:昔盛今衰,感时伤世,伤今怀古的感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在杜牧的笔下曾经流淌过无数赞美扬州的诗文,可是面对今日的扬州,杜

牧非常震惊,再有才华也难赋深情的诗文了。因“空”而“惊 ”,反照现实扬

州凄清荒凉,令人心痛!(昔日繁华的扬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相济,

虚实结合。

问题4.是什么原因使昔日繁华富庶的扬州城变成了一座“空城”呢?

明确:胡马窥江去。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

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

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

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万千,黍离之悲。

小结: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

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

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

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八、名句欣赏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明确:用典、对比。这是写进城后的所见所想。唐代诗人杜牧用“春风十

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而今日却变成“荠麦青青”,如此萧条冷落。上下

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

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

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

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明确:“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

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

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 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

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

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

令人伤怀呢?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明确: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

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

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

伤乱的情怀

九、师生试归纳主旨:

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

境之感。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事

的痛惜伤感的黍离之悲。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十、拓展

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

曾觌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思忆。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注】:作者南宋词人曾觌1169年隆冬去金国进贡时,路过邯郸,望见六

国时期赵王宴乐之所丛台,遂作此词。

1)请分析繁华一瞬,不堪思忆在结构上的作用。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又引出了下

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意对即可)

2 虚实结合 (或对比,或衬托,或寓情于景) 示例:最突出的表现

手法是虚实结合 ,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

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寄寓了作者对宋王

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意对即可)

曾觌,南宋词人。1169年隆冬,代表南宋去金国进贡,路过邯郸时,望见

丛台遗迹,想到战国时期赵国都城邯郸,繁华奢靡,赵王日日在丛台宴乐,而

今衰草连天,一派凄凉。盛衰对比,使诗人油然而生对宋王朝昔盛今衰的感伤

之情。遂作此词。

我们先来读词作上片:

风萧瑟,邯郸古道伤行客。伤行客,繁华一瞬,不堪回忆。

起笔一句“风萧瑟”,将隆冬时节邯郸的自然风貌特征点明道尽,为下句的

“伤”渲染出弥漫天地的悲凉气氛。原为大宋繁华之地的中原邯郸大地,极尽

繁华的北京大名府所在,如今站立在此地的自己,一个大宋臣子,却只是这千

年古道上的一个“行客”---一个去向敌国进贡的“亡国之奴”,这使诗人伤情

顿生,满腔家国沦陷的悲痛,都凝结在一个“伤”字上,入笔于此。“繁华一瞬,

不堪回忆。”悲哉,痛哉!

我们再来读词作下片:

丛台歌舞无消息,金樽玉管空陈迹。空陈迹,连天衰草,暮云凝碧。

“丛台歌舞”“金樽玉管”,作者明写的是赵国时期邯郸的歌舞升平金玉

酒色,实际是怀念北宋极盛时期的繁华景象。“无消息”“空陈迹”感叹繁华一

去而不返。反复的“空陈迹”三字,是饱蘸着诗人痛惜的心血而写就的。诗人

多想登临丛台,一抒满腔郁闷,但身不由己,只能远望。我想,他是从现在的

城中街走过去的,路距丛台仅200米之遥,故下面八字可以说是实写。“连天衰

草,暮云凝碧。丛台上下,衰草连天;寒潭秋水,暮云凝碧。这一派萧条景象,

沉重地敲打着诗人的那颗因忧国忧民而破碎的心,流漏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

和平的渴望之情。

纵观全词,诗人虽屈身为南宋偏安王朝去向金国进贡的使者,但家国之仇,

民族之恨,深刻心底,在字里行间,都淋漓着撕裂的破碎的爱国之心的血!

澹泊斋主人读来,本诗触景生情,在强烈的对比中,抚古伤今,将家国之

仇,民族之恨喷洒在字里行间,让我们今天的读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

的蹙眉愁容!想想古人,那些在小日本强势面前苟且软弱之徒,真当无地可容!

专心致志近义词-忠臣孝子

扬州慢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1:3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197155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扬州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扬州慢.pdf

标签:扬州慢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