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更新时间:2023-05-26 11:18:04 阅读: 评论:0

对女儿的寄语-小兔子作文300字三年级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短的绕口令)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

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

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识。

活动准备: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

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

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

变成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

按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

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

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

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

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宝

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

和服装。

2、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

的食物是桑叶。

2、尝试在大棋盘上下棋,了解一些简单的规则,激发幼儿对下棋

的兴趣。活动准备:蚕宝宝生长过程PPT、蚕丝织物图片、大棋盘。

活动重点:加深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

了解蚕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活动过程:

1、谈话回忆养蚕经验,进一步了解蚕的一生成长过程:

1)在我们自然角养了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什么呀?蚕宝宝从

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圆圆的小小的卵)

2)天气渐渐暖和了,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了,刚刚钻出来的蚕

宝宝是什么样的?(黑黑的小小的,像蚂蚁一样,这时候的蚕宝宝也

叫蚁蚕)

3)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桑叶)

4)聪明的蚕宝宝很快爬到了桑叶上,开始吃桑叶,不久,黑黑

的蚕宝宝变了,变成什么样了?(黑衣服变成了黄衣服)

5)穿上黄衣服的蚕宝宝开始大口大口吃桑叶,过了几天,身上

.衣服太小了,怎么办呢?(脱皮,换上白衣服。)丰富知识:蚕宝

宝吃过几天桑叶以后就会爬到一边不吃不动,这叫眠,虽然它看上去

不在动,其实它的身体在脱皮呢,蚕宝宝脱一次皮需要12天时间。

每脱一次皮,身体变大一些,颜色变得更白些。看!蚕宝宝越长越大。

(6)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几次脱皮?(4次)蚕宝宝长大一共要脱四

次皮,每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了一岁,(看对比图片)一岁的、两岁的、

三岁的、四岁的、五岁的。

7)长到五岁的蚕宝宝吃起桑叶来更厉害了,它们像是在比赛一

样,吃得又快又多,它们的身体渐渐变得又白又亮,有一天,它停止

了吃桑叶,这时它要做什么了?(吐丝结茧)

8)我们养的蚕结的茧有哪些颜色?(黄色、白色)

9)蚕宝宝在茧子里什么样呢?它在做什么呢?(看图片:蚕结

茧后在茧里又脱了一次皮,变成了蛹,一动不动地在茧子里睡大

觉。”)

10)睡醒了,蚕从茧子了钻出来,哎呀!它变成了什么?(蚕蛾)

11)蚕蛾长得什么样?(小结: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身

上长了一对翅膀、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体下面有三对足,它和蜜蜂、

蝴蝶长得很像,它们都属于昆虫。)

12)蚕蛾从茧子里出来后做什么事情?(交尾、产卵。蚕蛾妈

妈生下许多宝宝后,它的一生就结束了。)

2、游戏巩固幼儿对蚕生长各阶段的变化过程的观察。

1)介绍桌面操作游戏材料,提出操作要求蚕宝宝的生命虽然只

有短短两个月,可是,在它的生命中却有很多变化,现在考考小朋友,

请你们给蚕宝宝排排队。在我们桌子上有许多蚕宝宝不同时候的照片

或图片,还有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的排序表,请你们一组小朋友合作把

这些照片和图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还要贴上1-9的数字

标签,红色小圆点代表开始的起点。看哪组小朋友贴得又快又对。

2)幼儿分组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讲评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并进行

纠正。

3、出示自制大型棋盘,激发幼儿玩“蚕的一生”的棋类游戏的兴

趣。

1)出示棋盘。介绍棋盘上蚕从卵一步步变成了蛾的过程,和相

应图片的含义,理解前进、后退、停止、重新开始等符号、图片的游

戏规则。

2)请个别幼儿游戏,集体观察和辨别游戏规则。

3)延伸活动:老师还准备了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棋盘,可是上面

还没有规则,请小朋友们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动手画一画棋盘,

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玩。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

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

验。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

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

“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

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

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

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

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

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

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

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

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

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

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

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

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

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

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

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课题组活动评析:本活动,萧老师结

合班级课题活动,在幼儿历经一个月的观察和饲养蚕宝宝的基础上,

让幼儿进一步回忆加深对蚕的一生的认识。

活动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如蚕生长过程的课件图片和自拍

相片,蚕的生长过程的操作材料(既有自己画的图片又有相片,既有

长条形的操作形式,又有圆形的变化循环操作材料,还体现出难易不

同的要求),最后还展示了自制的大型地面棋谱,棋谱的设计也是反

映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娱乐性,还绘画了小型的棋盘让

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设计不同的棋盘游戏。可以看出,中四班的课题

研究能结合环境创设、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幼儿在活动中获得

了知识,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活动效果较好。

建议:班级幼儿对蚕宝宝各生长阶段的观察、发现也要有记录资

料。

3、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

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

(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

(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

(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

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

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

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

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

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

找气孔。)。

教师小结。

2)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

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

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

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

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4、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一、 学习目标

1 通过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

2 探讨对观察现象的思考。

3 与其他小动物进行比较学习。

二、 教学重难点

对蚕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能说出自己的认识、

见解。

三、 教学难点

认识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进而理解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 材料准备

A、蚕若干、桑叶若干、同学们做好的'观察记录、放大镜若干、

有关蚕一生的一些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B、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化的(颜色的变化)?

C、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排列顺序(颜色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1 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小组合作完

成)?

2、蚕的蜕皮过程是怎样的呢(小组合作完成)?

A. 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小组合作完成)?

B. 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小组合作完成)?

C. 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D. 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合作完成)?

E. 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3、吐丝前的蚕宝宝

A.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

的动物吗?

B.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

C.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

(观察蚕,学生发现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

出蚕就要结茧了。)

D.面对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吗?

1 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象

力)?

2 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充分展示同学们的想

象力)?

六、拓展延伸

将蚕与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比较。

5、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热爱生命,喜欢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加深对昆虫、卵生等小动物生活习性的了解。

问题板块

幼儿提问:

1、幼儿对蚕子提问“老师这个小黑点怎么越来越黑呀?”

2、“蚕宝宝吃什么呀?”

3、“蚕宝宝死了吗?”

4、“蚕宝宝怎么不吃东西了?”

5、“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

6、“蚕子怎么来?”

主题壁报

教师引导:

1、带领幼儿仔细观察。

2、鼓励幼儿用各种树叶喂蚕宝宝,看看它们到底吃什么。

3、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材料、物品,鼓励幼儿去尝试、探索。

布置季节主题墙饰《春天来了》在墙饰上布置孩子们观察蚕宝宝

变化的过程的记录。

区域游戏相关内容

图书区:

提供各种昆虫生长过程及生活习性的图片、书籍。

建筑区:

鼓励幼儿为蚕宝宝盖房子、建公园、花坛。

巧手区:

为幼儿提供毛线、橡皮泥、豆类、剪刀、白纸、彩笔等多种材料

让幼儿制作各种昆虫。

自然角:

提供活的小动物、昆虫标本,各种食物,蚕子,观察记录本等物

品,鼓励幼儿观察。

家园合作

1、感谢家长为幼儿买的小动物带到幼儿园来,让幼儿观察。

2、带领幼儿认识桑叶,有可能的采集

1、家长资源: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养蚕。

2、社区资源:为蚕宝宝采桑叶。

3、网络资料:利用互联网下载有关昆虫生长过程、生活习性的图

片、资料。

6、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蚕宝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

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

蚕宝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

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

课件、蚕生长过程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谜语:小时侯穿黑衣,长大穿白袍,到老留

下一卷丝,献给人们做嫁衣。

提问:这是什么呀?()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蚕宝宝爱吃什么?

二、通过讨论、观察和操作活动,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1、提问并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1)蚕宝宝是由什么变成的?(蚕卵)蚕卵是什么样子的?

(2)蚕卵孵出来的幼蚕像什么?叫什么?

师小结:幼蚕很小,像蚂蚁一样,我们给它取名蚁蚕。

(3)蚕宝宝吃了很多桑叶,一天天地长大,它又有哪些变化?又变成

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排序提问:

(1)蚕宝宝长大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请小朋友们看图想一想,再按蚕

宝宝的生长过程,排一排先后顺序。

(2)个别幼儿上来给图片排序,全体幼儿观察。

3、师小结:蚕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刚孵

出来的幼蚕,身体黑色很小,像蚂蚁,叫蚁蚕。蚁蚕吃了很多桑叶,

慢慢地长大,经过四次蜕皮,身体一次比一次变白、变大。最后,蚕

开始吐丝作茧,在茧里,蚕再蜕一次皮,变成蛹,由蛹变成蛾,然后

咬破茧爬出来,蚕蛾灰白色,有翅膀,雌蛾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三、了解蚕的用途

1、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认识桑树和蚕宝宝。说说蚕

宝宝喜欢吃什么?饲养蚕有什么用?

蚕屎可做枕芯,有药用价值;蚕茧能抽丝纺织成丝绸,可做面料和

服装。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

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

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

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

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

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7、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蚕宝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

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编收集整理的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可爱的蚕宝宝》,供大家参

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设计背景:

在“春天里”的主题课程中,孩子们探索了蚕宝宝的一生,并参

与了蚕宝宝的养殖全过程。并表现出对此活动的浓厚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与蚕丝的各种用途,培养幼儿

做一个有爱心、细心的好孩子。

2、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

活动准备:

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蚕茧若干、人手

一份记号笔、蜡笔、白纸、用蚕制作的物品照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茧引出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师:咦!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我们的蚕宝宝去哪

了呀?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教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

卵——幼虫——蛹——成虫(蛾)

三、讨论、经验分享、教师补充——蚕的用处。(用蚕制作的物

品照片)

四、游戏:我是可爱的蚕宝宝。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

生长过程中的形态。

五、活动延伸:绘画活动——蚕宝宝的一生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帮助下,蚕宝宝已经养了一段日子了。孩子们看着蚕

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只要有空就会去看看它、喂喂它,渐渐的有了一

份难割舍的感情。正是这些背景与孩子的兴趣成了这次活动的开展的

动机。利于在养蚕过程中的观察与经验的积累来帮助幼儿整体蚕的生

长过程与其中的不同特征。活动中以游戏与绘画的形式来巩固知识点,

而讨论、经验分享的方式给了孩子说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

力与自信心。在活动蚕丝的各种用途告诉了孩子蚕并不是一味的当宠

物养殖,其实它为我们人类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8、《可爱的蛋宝宝》小班科学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可爱的蛋宝宝》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生活化,幼儿的科学探究

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

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

观察和发现。”《可爱的蛋宝宝》就取决于幼儿日常生活,同时也适

用于我们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个主题。鸡蛋是

孩子们经常看到,也经常吃到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家里基本上都

养鸡,生蛋的。但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地观察、了解它。活动中我从

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让每个幼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观察、

分类、品尝等活动,感知鸡蛋、鸭蛋、鹌鹑蛋的异同,以及蛋和他们

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知道吃蛋对身体有益。在这过程中,不仅激发

幼儿探索蛋的兴趣和欲望,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

操作能力,而且使幼儿的学习性、主动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特

别要提到的'是,活动结束后,幼儿都能正确说出蛋的基本特征,区分

出鸡蛋、鸭蛋和鹌鹑蛋。

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区分鸡蛋、鸭蛋和鹌鹑蛋。为此,我借助实物

投影仪让幼儿观察认识区分这三种蛋的外在特证。得出结论:这三种

蛋的大小不一样,鸭蛋最大,鸡蛋小一点,鹌鹑蛋最小;鸭蛋蛋壳有

点白色,鸡蛋的蛋壳有点黄色,鹌鹑蛋上长了很多斑点,好像穿了一

件花衣服。在认识蛋黄和蛋清这个环节时,我也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幼

儿感知三种蛋的蛋黄大小。幼儿们一下子就能清晰地看出三个蛋黄的

不同,知道了鸡蛋,鸭蛋个儿大一点,他们的蛋黄也大一点,蛋清也

多一点,像鹌鹑蛋很小,所以它的蛋黄也很小,蛋清也很少。

活动第二环节中设计一个音乐游戏,师幼通过歌曲对唱的游戏方

式,让幼儿在问答中,边游戏边检查谁对谁错,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活

动兴趣,也进一步巩固了对三种蛋的认识。其次,在让幼儿认识蛋黄

和蛋清的同时,告诉幼儿蛋里面的蛋黄和蛋清,他们都很有营养,如

果每天吃一个蛋有利于身体健康。这两个环节就渗透了艺术领域和社

会领域,既让幼儿增强了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发展了多种能力。

本次活动我始终围绕主题,各个环节从易到难,步步递进。最后,

在幼儿剥蛋,和老师一起品尝蛋的环节中,我又请幼儿与客人老师一

起来分享时,你要告诉客人老师,你剥的是什么蛋。”让幼儿在体验

成功和快乐时,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回归主题,紧扣目标。

反思不足,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不足:当然本次活动也很一些不足之处不如:在第四环节,认识

蛋清和蛋黄。我问幼儿:你们想知道蛋宝宝的里面有什么吗?进一步

引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当我打开鸭蛋问:这是什么?幼:蛋黄。孩

子们都能认识。我又问:它像什么呢?一个幼儿回答:“像红红的太

阳。”“这是什么?”幼:“水。”“不是,这是蛋白。”另一个幼

儿回答说。而我当时就马上告知他们说这是蛋清。其实这里我应该及

时追问,那什么时候它是蛋白呢?(让幼儿知道蛋生的时候叫蛋清,

熟的时候叫蛋白。)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

思中提升自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收获成功!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这篇文章共24884字。

相关文章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1、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

动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

变化过程以及用途。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观察阅读活动,

进一步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3、具有关注、爱护蚕宝宝的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等奖》:1、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一、主要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本单元学生已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

气象云图实时-辽阔的反义词是什么

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1:1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710841797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可爱的蚕宝宝科学活动教案一等奖.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