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DNA特点

更新时间:2023-05-26 10:59:19 阅读: 评论:0

婚礼词-春节英文作文

(整理)DNA特点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林地养鸡)

-------------

高二生物知识总汇

墨江一中215 赵颖洁

DNA特点】

a. DNA是由核酸的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体。

b. DNA的单体称为脱氧核苷酸,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由三个部分所

组成: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根,DNA

都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的。

c. DNA的含氮碱基又可分为四类:鸟嘌呤(Guanine)、胸腺嘧啶

(Thymine)、腺嘌呤(Adenine)、胞嘧啶(Cytosine)

【结构】

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残基按一定顺序彼此用3’5’-磷酸

二酯键相连构成的长链。大多数DNA含有两条这样的长链,也有的

DNA为单链,如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G4M13等。有的DNA为环

形,有的DNA为线形。主要含有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4种碱基。在某些类型的DNA中,5-甲基胞嘧啶可在一定限度内取代

胞嘧啶,其中小麦胚DNA5-甲基胞嘧啶特别丰富,可达6摩尔%。

在某些噬菌体中,5-羟甲基胞嘧啶取代了胞嘧啶。40年代后期,查

加夫(ff)发现不同物种DNA的碱基组成不同,但其中的腺

-------------

-------------

嘌呤数等于其胸腺嘧啶数(A=T),鸟嘌呤数等于胞嘧啶数(G=C),

因而嘌呤数之和等于嘧啶数之和。一般用几个层次描绘DNA的结构。

一级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即是其碱基序列。基因就是DNA的一个

片段,基因的遗传信息贮存在其碱基序列中。1975年美国的吉尔伯

特(t)和英国的桑格()分别创立了DNA一级结

构的快速测定方法,他们为此共获198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自那时

以后,测定方法又不断得到改进,已有不少DNA的一级结构已确立。

如人线粒体环DNA含有16569个碱基对,λ噬菌体DNA含有48502

个碱基对,水稻叶绿体基因组含134525个碱基对,烟草叶绿体基因

组含155844个碱基对等。现在美国已计划在1015年内将人类DNA

分子中全部约30亿个核苷酸对序列测定出来。

二级结构 1953年,沃森(Watson)和克里克(Crick)提出DNA

纤维的基本结构是双螺旋结构,后来这个模型得到科学家们的公认,

并用以解释复制、转录等重要的生命过程。经深入研究,发现因湿度

和碱基序列等条件不同,DNA双螺旋可有多种类型,主要分成AB

Z3大类。

一般认为,B构型最接近细胞中的DNA构象,它与双螺旋模型非

常相似。ADNARNA分子中的双螺旋区以及转录时形成的DNARNA

杂交分子构象接近。ZDNA以核苷酸二聚体为单元左向缠绕,其主

链呈锯齿(Z)形,故名。这种构型适合多核苷酸链的嘌呤嘧啶交替

区。1989年,美国科学家用扫描隧道电镜法直接观察到双螺旋DNA

-------------

-------------

螺旋DNA∶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ff

1905- 测定了DNA4种碱基的含量,发现其中腺膘呤与胸腺嘧啶

的数量相等,鸟膘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

4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膘呤与胸腺嘧啶配

对、鸟膘呤与胞嘧啶配

高二生物重难知识点汇总(关于细胞)

第二节、细胞增殖

名词: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

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

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

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

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

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

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

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

-------------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

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

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

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

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

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

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

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

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

-------------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

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

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

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

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

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

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

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

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出

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

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

列在赤道板上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

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

向两极移动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

-------------

-------------

体平分。D、分裂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

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

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区别:前期(纺

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

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

二。

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

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

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染色体(后期

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

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

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

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

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

N

-------------

-------------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

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

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

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

要意义。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

名词:

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

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

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

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

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

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

-------------

-------------

1、细胞的分化注意点: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

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

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

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

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细胞的癌变特点: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

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

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

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

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

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

极采取预防措施。

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

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

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

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

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

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

-------------

-------------

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

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

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

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

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

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

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

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

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

-------------

3、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适宜

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

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

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

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

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

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

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

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

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

物的体温大 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

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

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升高,其活性下降。

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

不可逆转的。

-------------

-------------

名词: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

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

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

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

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

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

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

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

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

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

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

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

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

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

-------------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

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

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

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

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

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

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

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

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

-------------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

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

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

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

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

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呈染色质形态。(2)细胞分裂期:A、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出

现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记忆口诀:膜仁消失两体现(说明是染

色体出现和纺锤体形成 B、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

列在赤道板上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观察染色体

形态数目最好的时期;记忆口诀:着丝点在赤道板。C、分裂后期:

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

向两极移动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记忆口诀:着丝点裂

体平分。D、分裂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

核仁重现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记忆口诀:膜仁重现新壁成。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

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区别:前期(纺

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动物细胞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质

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

-------------

-------------

细胞质分裂为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

二。

5DNA分子数目的加倍在间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体数目

的加倍在后期,数目的恢复在末期;染色单体的产生在间期,出现在

前期,消失在后期。

6、有丝分裂中染色体、DNA分子数各期的变化:染色体(后期

暂时加倍):间期2N,前期2N,中期2N,后期4N,末期2N

色单体(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前才有):间期0-4N,前期4N

中期4N,后期0,末期0③DNA数目(染色体复制后加倍,分裂后

恢复):间期2a -4a,前期4a,中期 4a,后期 4a,末期 2a

源染色体(对)(后期暂时加倍):间期N前期N中期 N后期2N

N

7、细胞以分裂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

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

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

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

要意义。

第三节、细胞的分化

名词:

-------------

-------------

1、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同细胞(细胞分化的起

点)的后代,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稳定性差异的

过程。

2、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能够生长发育成整个生物的特性。

3、细胞的癌变: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

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

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4、细胞的衰老是细胞生理和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

应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

语句:

1、细胞的分化注意点:a、发生时期:是一种持久性变化,它发

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活动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b、细

胞分化的特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全能性。c、意义:经

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

-------------

细胞生物体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如果仅有

细胞增殖,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是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

2、细胞的癌变特点:a、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

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b、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

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

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c、机理是癌

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d、预防:避免接

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

极采取预防措施。

3、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a.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代谢减慢;b、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会导致头

发变白);c.色素积累(如:老年斑);d.呼吸减慢,细胞核增大,

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e.细胞膜通透功能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

低。

4、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在

生物体内,细胞并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细胞、器

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当植物

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

-------------

-------------

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的作用条件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第三章、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

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

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

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

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

-------------

-------------

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

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

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需要适宜

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

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

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

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

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

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

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

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

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

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

的体温大 都在35℃左右。

-------------

short比较级-代销合同

(整理)DNA特点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0:59: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69959184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整理)DNA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整理)DNA特点.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794℃幽默笑话段子
  • 787℃恋爱说说
  • 764℃五儿孝母
  • 620℃陈大惠老师
  • 410℃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406℃银行印鉴卡
  • 358℃联想思维
  • 354℃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