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舶来品”在广州南越王墓众多出土文物印证广州是
我国古代“海丝”起点
兽首衔璧玉佩。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
俯瞰西汉南越王墓墓室。
最早的“舶来品”波斯银盒。
广州自古以来是中国海外交通贸易中心,这个格局是秦始皇与南
越王开创、汉武帝时期形成的。唐代岭南节度使负责海外贸易管理,
皇帝又派遣特使来广州拣选海外珍异,从政府层面加强海外交通贸易
的管理,为宋代市舶条例打下基础。唐代岭南节度使、市舶使院和宋
代市舶司都设在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专家指出,虽然目前
发掘的遗迹不能确指建筑基址,但治所与官署就在现北京路和财厅前
一带是肯定的。
“作为广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6个重要史迹点之一,当年南
越王墓墓中出土的多件海外珍贵器物,不仅是南越国与海外交往的历
史见证,也是广州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舶来品。”1983年,南越
王墓出土了波斯银盒、原支非洲象牙、红海乳香、焊珠金花泡、玻璃
珠饰等舶来品文物,这些都说明广州当时就是一个越洋贸易的重要港
口,为历代广州外贸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批出土文物也是广州作为海
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物证。60多年来广州出土的包括
西汉南越王墓在内相关文物印证了广州是中国少有的两千多年连续不
断的对外贸易大港。
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古波斯帝国时期的银盒,是迄今被考古专家
公认的中国发现的最早‘舶来品’。这件备受世人注目的蒜瓣纹银盒
高12.1厘米,口径13厘米,重572.6克,器壁光滑,大体完好。银
盒与我国古代金属铸器有明显区别,其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中国
容器的传统风格迥异,它是用锤揲法在金属器上打印出凸瓣纹。这在
中东地区广为流行,而在古波斯帝国时期的金银器中却有不少与之相
类似的器物,银盒因此被学术界认为来自波斯,经海路传至广州。”
出土饰物呈现海外工艺
伴随南越王墓出土的13件熏炉,还包括出土的21.22克乳香, 这
是自古以来阿拉伯地区重要商贸物产。
此外陪葬物还有西方色彩的玻璃珠子,有蜻蜓眼玻璃珠、扁圆形
小珠串饰等4个玻璃样本。经测试分析,其中的蜻蜓眼玻璃珠应当是
受海外珠子的影响,按西方玻璃珠的样式仿制的。
提起南越王身上着物会让人最先想到丝缕玉衣,而在南越王身上
发现的珠襦饰物中,其中包括32枚精湛的焊珠金花泡。这些直径仅有
1.1厘米的金花泡闪闪发亮,呈半球形,泡面用金丝焊接出圆形、心形、
辫索形等多种立体图案,也有用4粒小金珠焊接成圆珠形图样。
在20倍的显微镜下,可清楚地看到焊接点。这是目前中国境内考
古发现见到最早的黄金焊珠工艺制品。据考证,这种焊珠工艺在西亚
两河流域乌尔第一王朝时期(公元前4千年)就已出现,随后流行于
古埃及、克里特和波斯等地,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以后流传到
印度。有学者认为,零星散布在中国的焊珠工艺金珠,与中西方的海
上航路有关,是很有道理的。
提筒详录当年海事图
漂洋过海的最重要前提是海运工具和航海知识。而南越王墓出土
了刻有四艘船纹的提筒,刻铸的船纹提供了一幅装备完整的海事图画。
这件提筒器身有4组纹带,近口沿处和近器足处的三组纹饰,均以勾
连菱形纹为主,上下缀以弦纹、点纹和锯齿纹饰。器腹中部的一组是
主纹,海船4艘,每船羽人5人,均饰长羽冠,船旁还饰以水鸟、海
龟、海鱼。
值得注意的是,从图案中能够看到此时已经有了水密舱、舵和风
帆。四艘船均有5个或6个船舱,船舱内满载战利品,有一舱内满是
铜鼓。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水密舱海船图。
中国在造船技术方面有许多堪称第一。在这四组船纹图还反映出
海上作战凯旋的情形。
另外,在1975年,广州还发现了秦造船工厂遗址,证明两千多年
前,广州已拥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与先进的技术水平。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10:46: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69174179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最早“舶来品”在广州南越王墓众多出土文物印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丝”起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最早“舶来品”在广州南越王墓众多出土文物印证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丝”起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