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

更新时间:2023-05-26 09:40:07 阅读: 评论:0

新居对联精选大全-歌曲《成都》歌词

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电子版合同)

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

茶水炉江都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茶水炉,顾名思义即专门烧开水、充开水的的地方,是以前大小

城市、集镇十分普遍的一种专卖开水、热水的店铺,也是市井生活的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烧水的炉子炉膛口开在正前方,炉膛里燃起的

熊熊烈火犹如一只老虎张开的血盆大口,灶台前面两个大汤罐好似老

虎的两只大眼睛,灶尾那座高高竖起的烟囱,就像老虎翘起的尾巴,

因此这茶水炉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老虎灶”。

此外关于老虎灶名称的来历,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充满爱情的版本。

传说一个在寺庙烧水和尚爱上了一个美女村姑,两人便私奔到上海开

了爿热水店。和尚本姓傅,人称老傅,早上充水的人见面就喊“老傅

早”,“傅”与“虎”谐音,久而久之的“老傅早”变成了“老虎

灶”,于是“老虎灶”也就无形中成了和尚热水店的店名。据说早期

的老虎灶老板大多是剃和尚头、戴瓜皮帽,是否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师

爷是和尚,那就不得而知了。

▲茶水炉,又称老虎灶

过去我们老家麾村是没有茶水炉子的,但我婆婆家是丁沟的,丁

沟八字桥东、河西条石街北头、张家街上,散布着四五爿茶水炉子,

小时候常到婆婆家玩,因而从小就对茶水炉有着较深的印象。

茶炉子一般是通长一大间房子,多数茶炉子依墙而建,炉体为长

方体,长三米左右,宽约一米多,高约八九十公分;炉膛口对着店铺

门迎面而立,基本与门楣齐平,一块正方形石板或木板台面露在门外,

供放置水瓶用;炉体上面一般安放四个大汤罐,那就是用来烧开水的;

四个汤罐中间安放一个直径约二十公分、高约二十公分的圆柱形铁管,

微微露出灶台,那是加燃料的口,平时用铁盖盖着或略开小缝用以拔

风;再向里支有一口大锅和一个大甑子(有的只有甄子没有锅),这

是用来焐热水的;最后是烟囱,起吸风排烟作用。

▲茶水炉(老虎灶)店铺

茶水炉子的燃料主要是粗糠,后来也用木材、煤炭等。粗糠,又

叫大糠、砻糠,即米厂机米时脱下的第一层稻壳,可作燃料,那时丁

沟河西南头有家米厂,大糠有的是,价格便宜,运输方便;木材主要

是农民上门售卖的杂树柴火以及木材加工的下脚料,丁沟农具厂的边

角料以及锯屑刨花也在茶水炉燃料的选项之列;过去煤炭比较稀缺,

凭票供应,烧煤炭有烧煤炭的好处,不用天天起早生炉子,晚上打烊

后把炉子封好,第二天大早起来用铁钎在炉膛里一钩就行了。粗糠、

木材、煤炭各有千秋,老板会权衡利弊,哪样划算就烧哪个。

烧水时先把甑子、大锅及汤罐里的水放满。生火以后从灶台上的

圆形铁管往里添加燃料,如添加大糠或木屑刨花时,要先在铁管入口

处套上一个用铁皮做成的大漏斗,再用簸箕盛着大糠(木屑刨花)往

下倒,然后灶上师傅用长铁钎在口子里捅几下,待四下均匀后才盖上

铁盖子。灶膛里的熊熊烈火正对着四个大汤罐烧,同时浓浓的烟雾也

在烟囱强有力的的吸力下经甄子锅底向烟囱直奔而去,其余热正好带

热锅和甄子里的水。烧饭做菜锅是主角,汤罐是配角,而烧茶水炉子

汤罐是主角,锅和甄子成了配角。当然,茶水炉上的汤罐要比锅上的

汤罐体型大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汤罐里的水烧开了就充到热水

瓶里,一汤罐大概可充四瓶水,充完后立即用挽子(一种带弯把手的

舀水的木桶)将甄子(锅)里的热水舀到汤罐里,并随即往甑子(锅)

里加上冷水。如果暂时无人充水,则将汤罐里的部分开水舀到甄子里,

将甄子里的热水舀到汤罐里,同时关闭炉门,但必须保持一个汤罐里

有开水,以便顾客随到随充。

▲茶水炉上的甄子、铁锅、汤罐及加燃料漏斗

开茶水炉是件很辛苦的行当,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有的凌晨三

四点钟就要起来生火开灶子,从生炉子到水烧开,差不多要到五点前

后,这时候,人们也大都起床了,茶水炉便会陆续迎来第一波打水的

客人,并渐次增多。从早到晚大街小巷拎着竹壳水瓶或水壶上茶水炉

子打开水的人络绎不绝,茶水炉师傅则不停地添柴钩火、充水加水,

特别是早中晚三个小“高峰”,一刻不得闲,一手握漏斗,一手拿水

舀子充水,一天下来要充几百瓶的开水,尤其是夏天,滚烫的灶台、

滚烫的热水,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直到晚上家家户户灯火渐亮,街

上人流渐疏,他们方能熄火打烊,真是“鸟叫忙到鬼叫,方能倒头睡

觉”。

▲茶水炉老板娘忙着往热水瓶充水

▲茶水炉老板娘忙着往汤罐加水

茶水炉用水量很大,在那个还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全靠两个肩

膀挑水。一根桑树扁担,两只木制水桶,一担水有一百几十斤,一个

茶水炉一天少说也得要头二十担水。老板一有空就挑水,有的则请专

门的挑水工帮忙,以担或以缸计酬。挑水工挑水时高卷裤腿,脚穿草

鞋,即便是严寒的冬季他们也照样穿草鞋挑水,他们说穿草鞋轻便扒

滑,几担一挑脚就不冷了。一般茶水炉灶体的另一侧都有两到三只大

水缸供储水之用,水缸通常大半掩埋在地下,以方便挑水时倒水。挑

满后再放入一些明矾,用木棍搅动水波旋转一会儿,使水垢沉淀、以

净化水质。一缸水用完后还要“刮缸脚”(将水缸底部的水和沉淀物

清除洗净),才能倒入新挑的水,几只缸轮番挑水、净水、舀水,以

保证水质的清洁。

▲挑水工

那个时候,茶水炉水资为1分钱一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

个价。充水时可现金支付,也可先买水筹子。水筹子由竹片制成,长

约三四公分、宽约一公分,刻(烙)有该茶水炉字号,每筹1分钱,

多买可优惠。那时我们丁沟中学也在伙食房西侧、老山阳河东开了个

茶炉子,以方便本校师生冲水,水筹子烙有“丁中”二字,一角钱十

二根。

说到茶水炉,不由得又联想到了在丁沟上学时的一些有趣的往事。

上初中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粮食紧缺,瓜菜以代,半饥半饱,已

成常态,特别是下晚自修后更是饥肠辘辘,难以入睡,同学们便想方

设法弄点吃的,加加餐。

有人调“焦面”。就是将麦糁子(条件好的人家用干面)放在锅

里炒成微黄色焦面,然后带到学校调着吃,上晚自修前先把开水充好,

下自修后搲一两勺放在碗或茶缸里,倒入开水,用筷子搅拌,按理说,

调焦面应该是调得稠稠的、黏黏的挖着吃,但多数人舍不得,都调的

稀稀的,像喝粥一样喝上几口,掩掩饥。

有人喝“神仙汤”。所谓神仙汤,就是弄点酱油放在茶缸子里,

倒上开水,像喝的什么鲜汤一样,渳(阴平声,小口饮)着品着,虽

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但还是带着一副“快活似神仙”的感觉上床睡

觉。

▲被同学们称为“小高炉”的热水瓶

最有趣的还是有的同学竟在宿舍里支起了“小高炉”。当然这小

高炉绝不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的那个小高炉,而是同学们用热水瓶煮

粥,因热水瓶形似小高炉,故名。晚饭后先往热水瓶里灌上几把米,

然后到茶水炉充水,充水时你得告诉冲水师傅我里面放米了,慢慢冲,

别把米漫出来,回宿舍将水瓶呈30°角斜放在面盆里,以免米滞底。待

下自修的时候粥也就煮好了,与其说是煮好,倒不如说是泡好、沤好

了,虽然沤得半生不熟,但吃起来还是挺香的。一水瓶一个人自然吃

不了,于是两三个人合起来今天你煮,明天我煮,“轮流坐庄”。尽

管水瓶是斜着放的,总不免有一些米粒淀底,于是同学们就将瓢子绑

在筷子或细竹竿上伸进水瓶去搲,舍不得丁点儿残渣余粒。但如果操

作不当,很可能发生“小高炉”爆炸事件,“嘣”的一声,震惊整个

宿舍。

茶水炉不但为我们这些住宿生晚间加餐提供了方便,也为冬季冰

冷的被窝里带来了融融的暖意。那时学生宿舍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更

谈不上空调,下了晚自修加了餐,该睡觉了,但冰冷的被窝难以入眠,

于是同学们想到了用热水充“汤焐子”(汤婆子)、热水袋来“透”

(预热)被窝,而在那个年代里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汤焐子”、热

水袋近乎于奢侈品。天无绝人之路,方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同学们便

找来了打点滴用过的盐水瓶,灌满事前从茶水炉充好的热水,为防烫

伤,在盐水瓶上再套上一只旧袜子塞进被窝,有的还灌两个,怀里抱

一个,脚头放一个,在那寒冷的漫漫长夜,睡觉就有了温暖的感觉。

▲“汤焐子”(汤婆子)

▲盐水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茶水炉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慢慢地退

出历史的舞台,“茶水炉”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进入新世纪后,人

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煤气灶及各种家用电炊具逐步走进了寻常

百姓人家,电水吊子、电热水壶烧水已成常态,随用随烧,非常方便。

小小茶水炉,水雾氤氲、热气腾腾,穿梭往来的打开水的场景已成过

去式,但它却真实纪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时代的温馨记忆。

往事悠悠系列01水车 02打水 03挑电灌 04方整化 05绞关

06食堂化 07小口深塘 08炸麻虫 09大印 10舂碓 11划草

第一黄金官网-画春天

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9:4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6520754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刘继红往事悠悠13:茶水炉.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生炉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