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
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
谕鞑靼,至斡难河。
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
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
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入京师,迁中府
左都督,封武安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时父用犹在,
受封爵视亨。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
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
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
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出塞,将右哨,追败本雅失里。大军
与阿鲁台遇。亨帅众先,大破之。论功为诸将冠。其冬仍出镇宣府。
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
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
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
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
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降迤北部长四
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
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
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子能嗣,传爵至明亡。
(节选自《明史•郑亨传》)
译文: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
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燕王
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
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
其归路。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入
京城后,郑亨历升为中府左都督,被封为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并给予世袭凭证。他留守北京。当时其父郑用还在,与郑亨一样封爵。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
防守宣府。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
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
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
划周详,后莫能改。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七年
(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
出塞后,郑亨率领右哨,追击并打败本雅失里。大军与阿鲁台相遇,
郑亨率众先冲,大破敌军。论功时,郑亨为诸将之首。这年冬天,他
仍出外镇守宣府。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忽失温之战,
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二十年,郑亨又随军
出塞,统领左哨,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
屈裂击败兀良哈。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
开平。成祖共五次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他镇守边地时,垦田积谷,使边备
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宣德元年(1426),郑亨应诏掌管后
府事务。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
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九年(1434),郑亨死
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在大同时,
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
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他的小妾张氏,
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儿子郑能继位,传爵位至明朝灭亡。
《明史·郑亨传》
2、《明史·王家屏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王家屏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
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
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
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
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
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二年即
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
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
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
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
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
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
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
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
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
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
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
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
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
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
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
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
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
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
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
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选自《明史》)
译文: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参与修订《世宗实录》。高拱兄长高捷以前担任
操江都御史,把国库里的钱财赠送给赵文华,王家屏客观记录此事,
当时高拱正执掌朝政,叮嘱他稍加避忌,家屏执意不从。万历初年,
晋升为修撰,担任日讲官。向君上陈奏,恳切真挚。皇上正容肃敬,
诚恳接受,称他为端庄正直的人。张居正卧病,翰林院侍从之臣,都
到家慰问,甚至到寺庙祈祷,只有王家屏不去。后再升为侍讲学士。
万历十二年,升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刚过一个月,
受命以左侍郎的身份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廷重要事务。
离开史官两年就辅佐朝政,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事。
当时,申时行代国君秉政作主,许国、王锡爵位列申时行之后,
王家屏居于末位。每次讨论政事,王家屏总是持心公正,既不目中无
人也不盲目跟从。过了两年,遭遇继母去世,回家服丧。皇帝下诏赏
赐银两,用车马传送,由使者护送。服丧刚刚结束,皇上下诏授礼部
尚书,派使者叫他回朝。王家屏到达京师,三个月没能见到皇帝。因
此上疏进谏,请皇上趁帝王诞生节日到大殿接受朝贺。全部发还未加
批示而扣留的相关奏折,举行册立皇太子典礼。没有得到批复,又和
同僚上疏集体请求。皇上才在万寿节勉强一次驾临大殿,不久派遣中
官告诉家屏,嘉奖他的忠诚。家屏上疏谢恩,再请皇上多多上朝,过
去多日,皇帝为此在御门接见他,从此以后,更加深居不出来上朝。
评事雒于仁四次进言劝戒,皇上将要重重地惩罚他。家屏说:
“皇上出入起居的操守,耳目心志的快乐,是下级官员不能够了解和
不敢劝谏的。辅佐朝政的大臣能够先了解而预先进谏,所以才能将人
的欲望阻止在很小的时候。现在雒于仁以下级官员的身份进言,而我
愧居其位,虽勤劳努力,却反而不说话,屈从附和以取容于圣上,对
上有损圣上圣明的声誉,对下使下级官员蒙受不可预测的威势,我的
罪过很大啊,还能够在这个圣明的世间立足一天吗?”皇上不高兴,不
加批阅。然而雒于仁得以好好地离开。
当时太子还没有定下来,朝廷大臣上交奏章请求册立。那年十月,
内阁大臣因为取舍之争联合上疏,皇上很不高兴,传达谕旨数百字,
严厉斥责朝廷大臣沽名钓誉,制造烦乱,指责这是违背正道,申时行
等大臣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仓促间感到非常惊愕。每个人都上疏再
次争辩,在家闭门不出,请求辞职。只有家屏仍在内阁值守,再次请
求皇上尽快决定大计。皇上才派遣内侍传下话来,约定第二年春夏办
理。如果朝廷大臣不再上奏滋扰,就在今年冬季讨论办理,否则等待
皇子满十五岁再办。家屏认为口说无凭,想要皇上特颁诏谕,马上写
奏章进谏。皇上不答应,又下旨在万历二十年春季举行册立大典。家
屏大喜,马上向外廷宣布,外廷大臣一片欢欣。但是皇上内心确实犹
豫,听到家屏宣布的事后,很不高兴,传达谕旨诘问谴责。申时行等
齐上奏章集体谢罪,皇上方才罢休。第二年的秋天,工部主事张有德
因为册立的制度礼仪上奏章请示,皇上又认为是制造烦乱,下旨停止
办理这件事。内阁大臣争相离职,申时行也蒙受了指责,不得已也只
好离职。锡爵最先因为女儿省亲回老家,家屏于是成为首辅大臣。而
认为许国谏诤的奏疏上自己列了名,不应当独自留用,再次上疏恳求
辞职。皇上没有答应,家屏才上任处理政事。
《明史·王家屏传》
3、《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
谕鞑靼,至斡难河。
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
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
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入京师,迁中府
左都督,封武安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留守北京。时父用犹在,
受封爵视亨。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
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
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
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出塞,将右哨,追败本雅失里。大军
与阿鲁台遇。亨帅众先,大破之。论功为诸将冠。其冬仍出镇宣府。
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
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
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
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
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降迤北部长四
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
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
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子能嗣,传爵至明亡。
(节选自《明史•郑亨传》)
译文: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
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燕王
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
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
其归路。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入
京城后,郑亨历升为中府左都督,被封为武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并给予世袭凭证。他留守北京。当时其父郑用还在,与郑亨一样封爵。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
防守宣府。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
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
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
划周详,后莫能改。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七年
(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
出塞后,郑亨率领右哨,追击并打败本雅失里。大军与阿鲁台相遇,
郑亨率众先冲,大破敌军。论功时,郑亨为诸将之首。这年冬天,他
仍出外镇守宣府。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忽失温之战,
郑亨追击敌军时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二十年,郑亨又随军
出塞,统领左哨,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
屈裂击败兀良哈。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
开平。成祖共五次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他镇守边地时,垦田积谷,使边备
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宣德元年(1426),郑亨应诏掌管后
府事务。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他招降了迤北部长四十九
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九年(1434),郑亨死
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在大同时,
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
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他的小妾张氏,
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儿子郑能继位,传爵位至明朝灭亡。
《明史·郑亨传》
4、《明史·徐光启》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徐光启》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
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
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
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
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
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
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
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光启言:“台
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
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
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
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
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
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
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
《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
译文: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省试考中第一名举人,七
年后考中进士。由庶吉士做到赞善。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
历算、火器,完全掌握其方法。继而全面学习军事、屯田、盐政、水
利等各种书籍。杨镐四路兵马丧失于辽东,京城大为震惊。徐光启几
次上书要求让自己去练兵以报效国家。神宗皇帝嘉许他的雄心壮志,
越级提升为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在通州练兵时,他上奏陈列了十条
建议。当时辽东战事正吃紧,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徐光启上书力争,
才批准给了他少量民兵和武器军械。没过多久,明熹宗即位。徐光启
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去,没获得批准。接着因病请假
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回到朝中,他大力提议多铸造
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同意他的看法。正考虑采纳他的建议,
而徐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御史丘兆麟的弹劾他。他
又称病请假回家。天启三年以原官起用,接着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
五年,魏忠贤勾结智铤弹劾他,他丢掉了官职而闲居。
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
部事务。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
好办法。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
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当时,皇帝因为日
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
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
发生的情况。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
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
正。”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
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徐光启任监督。案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
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
距度表》一卷。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
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
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
用于当世。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
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第二年十月去世。赐诰封少保。御吏
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
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
谥号为文定。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
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
政全书》六十卷。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
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5、《明史·郑亨》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亨》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
谕鞑靼,至斡难河。
燕师起,以所部降。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
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
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
宁。夜帅众破郑村坝兵,西破紫荆关,掠广昌,取蔚州,直抵大同。
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明年从破
东平、汶上,军小河。战败,王真死。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
可。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
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
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
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
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
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
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
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洪熙元年二月,颁制谕及将军印于各边总兵
官。亨佩征西前将军印。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
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隆迤北部长四
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
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
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
译文:
郑亨,合肥人。父亲郑用,请求退休养老,郑亨承袭其职。洪武
二十五年(1392),郑亨应募携带檄文去谕示鞑靼,到达斡难河。燕王
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袭击大宁时,至刘家口,诸将准备攻关。成祖担心守关官兵逃往大宁
报告,增加防备,于是命郑亨率劲骑数百,卷旗登山,暗至关后,断
其归路。然后强打猛攻,将守关者全部捆绑起来,然后突至大宁,郑
亨进升为北平都指挥佥事。他趁夜率军击败郑村坝守军,西破紫荆关,
攻取广昌、蔚州,直抵大同。郑亨进攻沧州,驻军,在东昌扼住陆运
道路。战败,收集散兵,回军深州。第二年,他随军攻破东立、汶上,
驻扎小河。战败,王真战死,诸将都想北还,唯独郑亨与朱能不能同
意。
永乐元年(1403),郑亨充任总兵官,率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
防守宣府。郑亨到达边境后,估计宣府、万全、怀来有利的地形后,
每隔数堡,选择一座可以容纳数堡兵马的堡垒,修筑高城深沟,挖井
蓄水,小心嘹望。一旦寇贼来到,便夜举火,昼鸣炮,合力坚守,规
划周详,后莫能改。三年郑亨应诏回京,随即又奉命前往镇守。七年
(1409)秋,郑亨防守开平边境。第二年,皇上北征,命郑亨监督运输。
十二年,郑亨又随军北征,率领中军。忽失温之战,郑亨追击敌军时
中飞箭而退,又与大军破敌军。二十年,郑亨又随军出塞,统领左哨,
他率领一万士兵,修筑龙门之路,让大军能过,在屈裂击败兀良哈。
郑亨率军运送辎重返回,再败追踪的敌寇,仍驻守开平。成祖共五次
出塞,郑亨都在军中随行。
仁宗即位后,郑亨镇守大同。洪熙元年(1425)二月,仁宗向各边
地总兵官发制谕及将军印。郑亨佩征西前将军印。他镇守边地时,垦
田积谷,使边备完固,从此大同很少有寇贼之患。宣德元年(1426),
郑亨应诏掌管后府事务。不久,仍镇守大同,运饷给宣府。他招降了
迤北部长四十九人,并向朝廷请求厚抚,因而归附者接踵而至。九年
(1434),郑亨死于大同。
郑亨严肃厚道,善抚士卒,耻于用苛捐重税盘剥百姓。在大同时,
镇守中官扰乱军纪,郑亨便以理裁处,那个人很不高兴,但他死后,
他们都深深悲悼痛惜。郑亨被赠为漳国公,谥号忠毅。他的小妾张氏,
自尽殉夫,被赠为淑人。
6、《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和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
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
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
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
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
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
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
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
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
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耻已破灭,
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
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
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
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
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
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
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
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
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
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译文:
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
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
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
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
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
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
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
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
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
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
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
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
(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
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
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
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
烈苦柰儿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
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
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
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
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
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
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
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
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
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
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子,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
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
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
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
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
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
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
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
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
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
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
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
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
期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
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
为明朝初年的盛事。
《明史·郑和传》
7、《元史·马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马亨传》原文及翻译元史
原文: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亨为京
兆榷课所长官。京兆是世祖的封藩地,,亨以宽简治之,不事掊克,
莅政五年,民安而课裕。宪宗遣阿蓝答儿等核籓府钱谷,亨时辇岁办
课银五百锭输之籓府,道出平阳,与之遇。亨策曰:“见之则银必拘
留,不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银弗达王府,宁获罪焉。”避而过之,
阿蓝答儿果怒,遣使逮之。既至,穷治百端,竟无所得。世祖知其诬,
更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陕西四川立宣抚司,诏亨议
陕西宣抚司事。寻赐金符,迁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寻建行省,
命亨兼陕西行省左右司郎中。时兴元畜粮五万石欲转饷大安军,计佣
直万缗,众推亨往。时丁内艰,以摄省府事强起之。至则以兵官丁产
均其役,不阅月而事集。兴元判官费正寅狡悍不法,亨白省府,欲以
法绳之,反诬构行省前保关中有异谋。诏右丞粘合珪谳之,亨力辨,
其冤构释然。四年,迁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廉访都转运使。未几朝廷
以考课,檄诸路转运使至京师,并转运司入总管府,授亨工部侍郎、
解盐副使。亨上言:“以考课定赏罚,其人甫集,而一切罢之,则是
非安在?宜还其命书,俾仕者有所劝勉。”从之。有贾胡恃制国用使阿
合马,欲贸交钞本,私平准之利,以增岁课为辞。帝以问,亨对曰:
“交钞可以权万货者,法使然也。法者,主上之柄,今使一贾擅之,
废法从私,将何以令天下?”事遂寝。亨又建言立常平、义仓,谓备荒
之具,而时以财用不足,止设义仓。七年,立尚书省,仍以亨为尚书,
领左部。寻为平章阿合马所忌以诬免官会大兵围襄樊廷议河南行省调
发军饷诏以阿里为右丞姚枢为左丞亨为佥省任其事十年,还京师,以
病请告。十四年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马亨传》,有删改)
译文:
马亨,字大用,邢州南和人。宪宗三年,世祖征云南,留马亨为
京兆榷课所长官。京兆是世祖的封藩地,马亨简政宽刑,不横征暴敛,
经过五年,人民安居乐业,赋税充足。宪宗派遣阿蓝答儿等核实世祖
藩府的钱谷,马亨当时正把去年所办课银五百锭运送到藩府,经过平
阳与阿蓝答儿相遇。马亨内心盘算:“让他们看见了,必然会把所征
课银拿去;不让他们看见,则必以罪加我。与其不能把银运送到王府,
勿宁我自己获罪。”于是回避了阿蓝答儿。阿蓝答儿知道后果然大怒,
派人去王府逮捕马亨。到了阿蓝答儿那里,对他进行百般审讯,始终
一无所得。世祖知道是冤枉了马亨,赐银三十二锭。中统元年,世祖
即位,设立陕西、四川宣抚司,诏令马亨参与陕西宣抚司事。不久,
赐金符,调为陕西四川规措军储转运使。不久建行省,命马亨兼任陕
西行省左司郎中。当时,兴元储粮五万石,欲转输大安军为军饷,计
运输力役费万缗,推马亨督运。马亨母亲去世,服丧期未满即被起复
为摄省府事。马亨到任则按兵官丁户均其劳役,不到一月就把这件事
办完。兴元判官费正寅,为人狡猾强悍不法,马亨请求省府对他绳之
以法,他竟反诬行省在关中有异谋。朝廷诏令左丞粘合珪审问,马亨
极力辩白,才弄清这桩冤情。中统四年,调马亨为陕西五路、西蜀四
川廉访都转运使。不久,朝廷令诸路转运司至京进行成绩考核,到京
则将转运使并入总管府,授马亨为工部侍郎、解盐副使。马亨上书问:
“以考课定赏罚,而诸转运使来又罢他们的官,像这样,是非在哪里?
应还给他们的任命书,使为官者有所勉励。”朝廷依从。有西域商人,
依靠制国用使阿合马之势,欲买下交钞发行权,私夺政府管制物价之
利。帝将此事问马亨,马亨说:“交钞可以交易万货,这是法律的力
量。法者,是皇上的权力,今让一商人去操纵,废法徇私,将如何行
令于天下?”于是使那个西域商人的意图未能实现。马亨又提出建议的
言论,设立常平仓、义仓,作为备荒之用,而当时因财力不充足,只
设义仓。七年,设立尚书省,以马亨为尚书,领左部。不久,因受平
章阿合马的忌恨,被诬告免官。时逢元军围襄樊,朝廷决定由河南行
省调发军饷,诏令阿里为河南行省右丞、姚枢为左丞、马亨为佥省任
其事。至元十年,还至京师,因病请求辞官回乡。至元十四年去世,
七十一岁。
《元史·马亨传》
8、《明史·郑赐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赐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
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
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
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
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
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
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
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
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
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
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
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
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阅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
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
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
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
“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
卒不许。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
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
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
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译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
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
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
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全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
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
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
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
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
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
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
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
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郑赐
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
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
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所郑赐弱劾他。永
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
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
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
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
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
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
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
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
初,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
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
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
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
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
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
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
地怀疑郑赐。郑赐确实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埋
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明史·郑赐传》
9、《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刘济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
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
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
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
甘肃总兵官李隆嗾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
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
州民讦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
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
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
家置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
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
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
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
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
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
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等,是法不行
于戚畹奴也。”济在谏垣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
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编修邹守益、
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
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
庆初复官,赠太常少卿。(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译文: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考中进士。由庶吉士授任吏
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又升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元年,进升刑科都
给事中。按旧例,厂卫逮捕了人,一定要取原奏情况送刑科签发驾帖。
千户白寿携带帖驾到刑科,刘济索要原奏,白寿不给,刘济也不肯签
发。都督刘晖因奸党判处戍边,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官职。甘肃总兵官
李隆唆使乱军杀死巡抚许铭,逮入都城,经营救免于审讯。刘济都极
力陈述不行,皇帝听从了他的话。刘晖削职,李隆受审认罪。定国公
徐光祚谋划占据民田,怂恿滦州百姓揭发前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
景贤主办此案,缇骑逮捕审讯。刘济请求一并惩治徐光祚,奏章下发
给主管部门。给事中刘最因弹劾宦官崔文调京外任职,芮景贤又弹劾
他违反禁令,与御史黄国用都被逮捕投入钦犯监狱,判刘最戍守而黄
国用贬谪。法司争辩没有效果,刘济进言:“国家设置三个法司,专
门管理刑法狱讼,有的主管判断是非,有的主管平反冤狱。有权力的
大臣不能以个人恩怨评定事情的是非,天子不能以个人爱恶决定刑罚
的轻重。自从锦衣镇抚官专门管理钦犯监狱,法司几乎成为虚设。如
刘最等不过小错而已,可是告密的人罗织罪名,在钦犯监狱中枉法制
造罪名陷害他们,圣旨从内宫发出,大臣最初并不知道,圣明政治受
牵累不浅。况且李洪、陈宣罪名大到杀人,不过降级而已。王钦兄弟
勾结奸党扰乱朝政,也只是贬谪戍边而已。用刘最等人和他们比较,
何止天渊之别,可判罪却一样,怎么向天下人明示?”皇帝发怒,扣发
刘济薪俸一个月。皇后之父陈万言的奴仆何玺打人致死,皇帝下令释
放他。刘济执意上奏说:“陈万言纵容奴隶杀人,得以免罪是很幸运
的。却一并释放何玺等,这样,是法律不能施用于外戚的奴仆。”刘
济在谏官官署时间久,言论刚直,多与权贵宠幸相抵触,正直的声誉
很高,皇帝逐渐不能忍受。“大礼”争议兴起,廷臣争辩的人多获罪。
刘济上疏救助编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皇上不听从。
不久刘济在金水桥阻拦众朝臣,在左顺门伏跪痛哭,在朝廷上受到杖
责。过了十二天又受杖责,因罪被罚戍守辽东。嘉靖十六年,刘济死
在戍守之地。隆庆初年恢复官职,追赠太常少卿。
《明史·刘济传》
10、《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运河》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运河》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①,仍元人之旧,参用海
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
而总名曰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平江伯陈瑄督转运,一仍由海,而一则浮淮入
河,至阳武,陆輓百七十里抵卫辉,浮于卫,所谓陆海兼运者也。海
运多险,陆輓亦艰。九年二月,乃用济宁州同知②潘叔正言,命尚书
宋礼、侍郎金纯、都督周长浚会通河③。会通河者,元转漕故道也,
元末已废不用。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漫安山湖而东,会通尽淤,
至是复之。由济宁至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汶、泗入其中。泗出泗水
县陪尾山,四泉并发,西流至兖州城东,合于沂。汶河有二:小汶河
出新泰宫山下;大汶河出泰安仙台岭南,又出莱芜原山阴及寨子村。俱
至静丰镇合流,绕徂徕山阳,而小汶河来会。经宁阳北堈城,西南流
百余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出堈城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
泉,经济宁东,与泗合。
南旺者,南北之脊也。自左而南,距济宁九十里,合沂、泗以济;
自右而北,距临清三百余里,无他水,独赖汶。礼用汶上老人白英策,
筑坝东平之戴村,遏汶使无入洸,而尽出南旺。南北置闸三十八。又
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五十里至寿张之沙湾,以接旧河。其秋,
礼还,又请疏东平东境沙河淤沙三里,筑堰障之,合马常泊之流入会
通济运。又于汶上、东平、济宁、沛县并湖地设水柜、陡门④。在漕
河西者曰水柜,东者曰陡门,柜以蓄泉,门以泄涨。纯复浚贾鲁河故
道,引黄水至塌场口会汶,经徐、吕入淮。至永乐十四年,运道以定。
(选自《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有删节)
【注】①輓:wǎn,运输。②同知:明清时指知府的副职。③会通
河:明朝将聊城临清县会通镇以南、徐州茶城(或夏镇)以北的一段运河
称会通河。④陡门:用以蓄泄河水不同性状的闸门。
译文:
明成祖时开始建都城北京,从东南转运粮饷,水路陆路同时运输,
依照元人的旧例,同时采用海运。等到会通河开通,海运陆运才一起
停止。南边到达长江口,北边到达大通桥,漕运河道三千余里,总名
叫做漕河。
永乐四年,成祖命令平江伯陈瑄监督转运,一方面仍然从海上转
运,而另一方面则舟运从淮河然后进入黄河,到达阳武,陆路运输一
百七十里直达卫辉,又在卫辉舟运,这就是所说的陆上海上同时运输。
海上运输有很多危险,陆上运输也很艰难。永乐九年二月,朝廷于是
这才采用济宁州同知潘叔正的计策,命令尚书宋礼、侍郎金纯、都督
周长疏通会通河。会通河,是元朝转漕运粮的故道。元朝末年,已经
废弃不用。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堤,漫过安山湖而向东流泻,
会通河完全淤塞,到这时才疏通它。从济宁到临清三百八十五里,引
导汶河、泗河之水流入其中。泗河发源于泗水县陪尾山,四条泉水一
起流出,向西流到兖州城东,汇合了沂河。汶河有二条,小汶河发源
于新泰宫山下。大汶河发源于泰安仙台岭南,又有一脉发源于莱芜原
山北面及寨子村。全都到静丰镇合流一处,环绕到徂徕山南,而小汶
河流来汇合。经过宁阳北堈城,往西南流一百余里,到达汶上。其支
流叫做洸河,在堈城西南,流三十里,汇合宁阳诸泉水后,经过济宁
东,与泗河汇合。元朝初年,毕辅国开始在堈城左边汶水北建造斗状
闸门,引导汶水流入洸河。至元年间,又分流往北流入济水,从寿张
到临清,经过漳、御流入大海。
南旺,被称做南北水流分流的水脊。从左向南,距离济宁九十里,
汇合了沂河、泗河以增加水流;从右向北,距离临清三百余里,没有其
他水流,只依赖汶水。宋礼采用汶上老人白英的计策,在东平的戴村
筑坝,阻止汶水使它不流入洸河,而全部流到南旺。并在南旺南北建
置闸门三十八座。又开掘新河,从汶上袁家口左改道五十里到寿张的
沙湾,以连接旧河。这年秋天,宋礼回京,又请求疏通东平东边沙河
的三里淤沙,筑拦河堰保护它,汇合马常泊的水流进会通河以济助漕
运。又在汶上、东平、济宁、沛县有湖泊的地方设立水柜、陡门。在
漕河西边的叫做水柜,东边的叫做陡门,水柜用来蓄积泉水,陡门在
涨水时用来泄洪。金纯又疏通贾鲁河旧河道,引进黄河水,到塌场口
汇入汶水,经过徐、吕后流入淮河。到永乐十四年,漕运河道得以确
定。
《明史·志第六十一河渠·运河》
11、《明史·郑岳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郑岳传》原文及翻译明史
原文: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刑部主
事。董天锡偕锦衣千户张福决囚,福坐天锡上,岳言其非体。且言:
“纠劾非镇监职,而董让行之。太常本礼部属,而崔志端专之。内外
效尤,益无忌惮”。忤旨,系狱。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救,不听。
赎杖还职。寻进员外郎。许进督师大同,贵近恶其刚方,议代之。罢
职总兵官赵袴谋起用,京军屡出无功。岳言进不可代,袴不可用,京
军不可出。朝论韪之。
迁湖广佥事,归宗籓侵地于民。施州夷民相仇杀者,有司以叛告。
岳擒治其魁,余悉纵遣。荆、岳饥,劝富民出粟,驰河泊禁。属县输
粮远卫,率二石致一石。岳以其直给卫,而留粟备振,民乃获济。
正德初,擢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当徙福建,据田州不肯徙。岳许
为奏改近地,猛乃请自效。寻改广东。迁江西按察使,就迁左布政使。
宸濠夺民田亿万计,民立砦自保。宸濠欲兵之,岳持不可。会提学副
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讦,岳承檄按之。梦阳执岳亲信吏言岳
子澐受赇欲因以胁岳宸濠因助梦阳奏其事囚掠澐巡抚任汉顾虑不能决
帝遣大理卿燕忠会给事中黎奭按问。忠等奏勘岳子私有迹,而梦阳挟
制抚、按,俱宜斥。岳遂夺官为民。宸濠败,中外交荐,起四川布政
使。以忧不赴。
世宗初,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甫两月,召为大理卿。嘉靖
元年冬,上言内臣有犯,宜听部院问理,毋从中决,不能从。出按甘
肃乱卒事,总兵官李隆等皆伏罪。还朝,以灾异陈刑狱失平八事。寻
迁兵部右侍郎。时“大礼”未定。岳言若以两考为嫌,第称孝宗庙号,
毋称伯考,以稍存正统。大学士石珤请从之。帝切责珤,夺岳俸两月。
转左侍郎。请罢山海关税,弗许。中官崔文欲用其兄子为副将,岳持
不可。宁夏总兵官仲勋行贿京师,御史聂豹以风闻论岳。岳自白,因
乞休。归十五年而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一》)
译文: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官为户部主事,
改任刑部主事。董天锡和锦衣千户张福一同判决囚犯,张福坐董天锡
上方,郑岳说这样不合体统。并说“:纠察弹劾并不是镇守太监的职
责,但董天锡让他这样做了。太常寺本属礼部管辖,而崔志端专权独
断了。朝廷内外效尤,将更加肆无忌惮。”因而忤逆圣旨,而被拘囚
入狱。尚书周经、侍郎许进等为他求救,皇上不听。杖打赎罪后才复
职。不久进为员外郎。许进在大同督师,皇亲国戚讨厌他的刚正方直,
谋议找人代替。被罢职的总兵官赵日永谋求起用,而京军屡次出击但
无建树。郑岳说许进不可代,赵日永不可用,京军不可出。朝论认为
郑岳是对的。
升为湖广佥事,归还严宗藩侵占的民地。施州夷民相互仇杀,有
司告他们反叛。郑岳整治其头目,其余的人都被释放遣走。荆、岳两
地发生饥荒,郑岳劝富民捐出粮食,放松河泊禁令。属县有运粮远方
卫所,一般花两石才能运到一石。郑岳用一石的钱给卫所,而留粮以
备救济,百姓于是获得救护。
正德年初期,升为广西副使。土官岑猛应当调往福建,但他据守
在田州不肯前往。郑岳答应为他上奏改在近地为官,岑猛于是请求自
己效力。不久郑岳改派广东。迁江西按察使,就地调任为左布政使,
宁王宸濠强取民田计有亿万,人民建立寨子以求自保。宸濠想出兵攻
击,郑岳坚决认为不可。正巧提学副使李梦阳与巡按御史江万实相互
攻击,郑岳奉命去调查处理这件事。李梦阳捉拿郑岳的亲信官吏,说
郑岳的儿子郑氵云接受贿赂,想以此来要挟郑岳。宸濠因助李梦阳上
奏这件事,将郑澐拷打囚禁。巡抚任汉有顾虑不能做出决断,皇帝派
遣大理卿燕忠会同给事中黎..察问。燕忠等上奏郑岳之子的偏私有迹可
查,而李梦阳挟制抚、按,都应当受到贬斥。于是郑岳被罢官为民。
宸濠衰落后,朝廷内外都推荐郑岳,任郑岳为四川布政使。郑岳因孝
事在身而未赴任。
世宗初年,郑岳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刚刚二个月,诏封
为大理卿。嘉靖元年(1522)冬天,郑岳向皇上献言说宦官犯法者,应
当任凭部院审理,不要由宫中判决,皇帝不能听从他的话。皇帝多次
生病,郑岳请求皇帝遵循圣祖寡欲勤治的古训,后宫有一定的规制,
房事有一定的时间安排,而退朝却去文华殿,裁决章奏,日暮还宫,
以养寿命之源。皇帝说知道了。不久到甘肃处理士兵叛乱之事,总兵
官李隆等人都伏罪。回到朝廷以后,因灾异发生陈述刑狱失平八事。
不久迁为兵部右侍郎。当时“大礼”未定。郑岳说如果尊崇两位先考
不太合适,就称考宗庙号,不要称伯考,以便稍稍保留些正统之意。
大学士石王缶请求皇帝听从郑岳的建议。皇帝深切地责罚了石珤,夺
去郑岳两个月的官俸。后转为兵部左侍郎。郑岳请求罢免山海关税,
皇帝不准许。中官崔文想用他哥哥的儿子当副将,郑岳认为不可以。
宁夏总兵官仲勋到京师行贿,御史聂豹根据风闻揭发郑岳。郑岳自己
表白无辜,于是请求退休。回到家乡十五年后死去
《明史·郑岳传》
12、《陈书·许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陈书·许亨传》原文及翻译陈书
原文: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征士询之六世孙也。曾祖珪,历
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祖
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父懋,梁始平、天门二郡守、太子中
庶子、散骑常侍,以学艺闻,撰《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
行记》四卷。亨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
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解褐梁安东王行参
军,兼太学博士,寻除平西府记室参军。太清初,为征西中记室,兼
太常丞。侯景之乱,避地郢州,会梁邵陵王自东道至,引为谘议参军。
王僧辩之袭郢州也,素闻其名,召为仪同从事中郎。迁太尉从事中郎,
与吴兴沈炯对掌__,府朝政务,一以委焉。晋安王承制,授给事黄门
侍郎,亨奉笺辞府,僧辩答曰:“省告,承有朝授,良为德举。卿操
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
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
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
坎埋瘗,是无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乃与故义徐陵、张种、
孔奂等,相率以家财营葬,凡七柩皆改窆焉。光大初,高宗入辅,以
亨贞正有古人之风,甚相钦重,常以师礼事之。及到仲举之谋出高宗
也,毛喜知其诈,高宗问亨,亨劝勿奉诏。高宗即位,拜卫尉卿。太
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四。初撰《齐书》并《志》五十卷,遇乱失亡。
后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子善心,早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选自《陈书·许亨传》)
译文: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朝征士许询第六代的孙子。他的
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志向高雅清远,居住在
永兴的究山,也就是许询曾经隐居的地方。他的祖父许勇聪慧,担任
过齐朝的太子家令(太子家的总管)、冗从仆射(皇帝侍卫首领)。他的父
亲许懋,担任过梁朝始平郡、天门郡这两个郡的太守,太子中庶子,
散骑常侍,凭借学问和技艺闻名,撰写《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
《述行记》四卷。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中产业与门望,品行清正不
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博览并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
当时的名流都推重并赞许他。很为南阳刘之遴所器重,常常称扬述说
他的事情。初次入仕担任梁朝安东王行参军,兼任太学博士,不久被
任命为平西府记室参军。梁武帝太清初年,担任征西中记室,兼任太
常丞。侯景之乱,因避乱而迁居郢州,恰逢梁朝邵陵王从东边而来,
被引荐担任谘议参军。王僧辩袭击郢州时,向来听说他的名声,征召
他担任仪同从事中郎。许亨升任(调任)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共同
掌管__,官署政务,全都委托给他们。晋安王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
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的官职,许亨写信辞去官署职务,王僧辩回复
说:“承蒙您告知我,承担朝廷授予的职务,确实是仁德之举。您的德
操志尚宽宏厚道,经术博通,学而优则仕,自能取得高官显爵。古人
相互思念,于千里之外命车夫驾车造访,初心不忘,难道还担心城池
的阻隔?您对我的关心照顾如此深切,令我极为惭愧,情不能已。”陈
高祖接受禅让,许亨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兼管羽林监。调任太中大夫,
主管修撰梁朝史事。当初,王僧辩被杀的时候,有关部门为王僧辩和
他的儿子王頠收尸,埋在方山同一个土坑中,到这时无人敢谈论此事。
许亨因为曾是王僧辩旧吏,上表请求安葬二人,于是与故交旧友徐陵、
张种、孔奂等人,共同拿出家中财物料理丧事,总共七具灵柩都加以
改葬。光大初年,高宗入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
非常钦佩敬重他,常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等到到仲举(“到”
为姓氏)图谋将陈高宗赶出京师,毛喜知道这是骗局,陈高宗向许亨咨
询,许亨劝陈高宗不要奉诏。陈高宗即位,任命他为卫尉卿。太建二
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当初许亨撰写过《齐书》并《志》五十卷,
遇到战乱丢失了。后来他又撰写《梁史》,写成的有五十八卷。他的
儿子许善心,早年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陈书·许亨传》
《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篇文章共62823字。
相关文章
《《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译文》:1、《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
译文 《陈涉起义》原文和翻译 原文: 陈胜者,阳城人也,
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
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
耕,何富贵也?”陈涉
《《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译文》:1、《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
译文 《松风阁记》原文和翻译 原文: 松风阁在金鸡峰下,
活水源上。予今春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闻波涛声彻昼夜,未尽
阅其妙也。至是,往来止阁上凡十余日,因得备悉其变态。 盖阁
后之峰,独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6:16: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52992179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明史·郑亨传》原文及翻译译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