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更新时间:2023-05-26 05:35:43 阅读: 评论:0

橹怎么读-将功赎罪

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清时有味是无能)

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临安春雨初霁

宋代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

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

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

声声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

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

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

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注释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

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

己的品质。

赏析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读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许会以为它

并不是出自“铁马金戈”、“气吞残虏”的陆放翁之手。诗中虽然有

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

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这是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

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见了陆游以来,他并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

江西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家后五年,更是远离政界,但对于

政治舞台上的倾轧变幻,对于世态炎凉,他是体会得更深了。所以诗

的开头就用了一个独具易动的巧譬,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

纱。于是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

华”。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

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

炎凉的内心感受。这种悲叹也许在别人身上是无可疑问的,而对于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游来说,却显得不尽合乎

情理。此奉诏入京,被任命为严州知州。对于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

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

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颔联点出“诗眼”,也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诗人只身

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

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

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传说

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

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

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

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

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李商

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以枯荷听雨暗寓怀友

之相思。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

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

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接下去的颈联就道出了他的这种心情。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

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

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

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

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

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

戏分茶”这里就是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

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

感慨与牢骚。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宏愿,而严州

知府的职位本与他的素志不合,何况觐见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

等待多久!国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真

是无聊而可悲!于是再也捺不住心头的怨愤,写下了结尾两句。

尾联虽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为缁”(晋陆机作《为顾彦先赠

好》:“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但这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

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诗人声称清明不远,

应早日回家,而不愿在所谓“人间天堂”的江南临安久留。诗人应召

入京,却只匆匆一过,便拂袖而去。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

解嘲。

在陆游的众多著名诗篇中,有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如《关

山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有寄梦抒怀、悲愤凄切之作,

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陈词,就是

笔墨纵横,抚古思今,都是雄壮的大气磅礴之作;作者也有优美淳朴

的乡村生活描写,如《游山西村》;也有缅怀爱情、追思往日幸福的

伤感之作,如《沈园》。等等这些,都与《临安春雨初霁》极不相似。

《临安春雨初霁》没有豪唱,也没有悲鸣,没有愤愤之诗,也没有盈

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

滋味在心头”。

严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对朝廷对皇帝,对人生对社会作出一些

阴暗的结论。与他的许多寄梦诗不一样,在深夜,万籁俱寂时,作者

眼前没有现实生活的情景搅扰,可以对着旷远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

想,说任何放言达词。而身在繁荣帝都,作者却身不由己。临安城虽

然春色明媚,但官僚们偏安一隅,忘报国仇,粉饰太平。作者是时刻

清醒的,他在表面的升平气象和繁荣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

的昏聩,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壮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无法托情梦,

只好借春色说愁绪,把春天写成了无情之物。

可以说《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

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

时候。在几乎同时所作的《书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现了一贯

的豪情。《书愤》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对自己悲壮一生的总结。“早

岁那知世事艰”,却终有胆量说“千载谁堪伯仲间”,把一生留给历

史公断。《临安春雨初霁》、《书愤》的比较可以显现出诗人感情思

想的一个短时期的反复。陆游毕竟是陆游,他不会永久地停留在

“闲”“戏”之上的。不久后他在严州任上,仍坚持抗金,并且付诸

行动,表达于诗文,终于又被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官。他的绵绵

“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发展成了“铁马冰河

入梦来”的疾风暴雨。

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

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

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诗中一开头就道“世

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诗

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

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

自己。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

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

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

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关于爱情的句子-证券律师

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5:3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5054354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临安春雨初霁_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pdf

标签:听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