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威尔逊对公共管理学的贡献
第一,威尔逊最公共管理学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并据此将
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威尔逊认为要从行政学的角度政府管理。
(1)威尔逊认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
府政府的执行,政府的操作;它是具有与政府本身同样悠久的经历。”
(2)就行政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一方面,行政不同与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于
‘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的。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属于政治问题。虽则行政管
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地去直接指挥行政管理机
构”。威尔逊认为,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
的事情’”。
(3) 另一方面,行政与政治又密切相关,“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
域。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行政管理那比较高深的理论,
它与政治学智慧所派生的经久不败的原理以及政治进步具有的永恒真理是直接
相关联的”。
第二,威尔逊所提出的建立好的文官制度以及人事行政思想对当代公务员制度的
建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认为,如果对权力控制和使用得当,集中的权力能够
更好地造福国民,这种权力越大越好。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可以适当牺牲民主;
一个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两大支柱,即坚强有力的政府管和精干效能的文官。
第三,威尔逊提出,作为监督政策实施的一种机制,公共舆论不仅是有益的而且
是必不可少的,行政研究应当为公共舆论发挥发挥其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控制作用
提供最佳途径。
第四,威尔逊在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思想之后,认为应该建立一支具有良好品
行和专业素质来提供服务的文官队伍来实施这种思想。他认为,首先,为了提高
文官队伍的素质,应该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其次,文官必须具备良好的品
行,也就是对其服务的政府政策要具有高度的忠诚,能够保持政治中立且没有政
党倾向色彩;最后,文官应该受足够的教育、具有自立精神,保持和民众的密切
联系。威尔逊理清了政治与行政两者的关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运行模式和适用
范围,从而为行政学研究后来的发展勾勒出了一个初步的框架。
儒家思想重在对 人的启发、教育和感化,主张“仁、义、礼、智、信”;道家思
想 强调做事情要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主张“道法自然” 、 “无为而治”;
法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体系,将“法、 势、术”统一起来。这些思想的
积极成分对现代管理思想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虽然时隔数千年,但是对于 现代管理仍然具有重要的
指导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 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的重要价值,结合现代管
理理论, 将 传统优秀的管理思想融入现代管理之中,探索具有中国特 色的企
业管理方法,使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现代化管理服务中绽放
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第一 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文化关心人生和社会问题,注重修身养性,内炼 立德。儒家思想主张做人
应该具备诸如仁爱、诚信、和谐、 自律等道德准则,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
1修己安人的管理目标 。“修己”是对自我进行管 理, “安人”是指社会管
理。儒家的管理思想认为,要治理国 家,首先要管理好人。管理者要想进行有
效的管理,必须提 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修养。儒家学说 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
系起来,使政治管理与伦理相结合, 形成了社会管理系统。另一方面,对于管
理者来说,只有从 自身做起,才能使国家安定,进而治理好天下。
2 民为邦本的管理意向 儒家的管理思想主张“以 人为本”,人是管理的中心。
民生、民心、民信是儒家管理思 想的重要内容。孔子说:“惠则足以使人。”意
思就是,要给 民众实惠,才能够很好地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为其 办事。
儒家管理思想认为,要想达到“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管理境界,必须认识到
“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重视对 人的管理和对人心的管理。
以人为本,即以 “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不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而主张 个
体与群体的统一,既重视个人的主体价值与作用,又主张 推己及人,把个体融
入和谐的集体之中。管理者要把人的因 素放在第一位,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对人
心的管理,要关心下 属,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重视他们个人才能的发挥。此
外,儒家的管理思想认为,百 姓的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
和人的全 面发展的意义所在。
.3 贵和中庸的管理方法。儒家文化认为,“和”不仅是管理要达到的 目标,也
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方法。在处理一些无关原 则的小事情上,要协调好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不 能小题大做、不能不团结,否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但是 在
一些原则性强的大事情上,则要求人们要坚持自己 的原则而不是同流合污。中
庸是达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团 结和谐,人人都有良好的道德的很好的
方法。反对在处 理问题时走极端以及看问题的片面性,告诫人们无论做人 还是
做事都不能太过分,儒家 的管理思想主张“和为贵”,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
间、组 织内部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要协作与和谐。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另一重要观点。从孔子的思想行 为看来,中庸是追求卓越
的法则。庸,就是做事的原则与方 法;中,则是指综合各种倾向而反映出来的
事物的现实状 态。所以,中就是度,例如在企业组织行为中,对激励制度 的使
用就要适度。中庸管理在实践中随处可见,如集权分 权的关系、计划指标与企
业能力的关系、管理幅度的宽窄 问题等等。
现代管理中,也要重视中庸思想的积极意义。儒家的 中庸思想要求管理者在具
体的管理事务中要坚持原则, 遵 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和而不同的思
想则有利于 活跃企业气氛,塑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把儒家的“和为贵”思
想引入现代管理,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能够相互尊重 和理解,进而相互关心、相
互支持、和睦相处,有利于管理 中与下属、下属与下属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促进企业管 理的成功。
第二 无为而治的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是“无为” , “无为”是适用于一切人,尤其是适用
于管理者的管理法则。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被誉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处理人际关系上, 老子主张
“处下不争”谦退不争,有海纳百川的胸 怀,才能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
周围。 道家认为无为即无不为。不是靠德治、法 治的硬性引导和约束, 而是
发现并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行事, 达到非人为的“制治”,即“无为而治”,这
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管理 者一直所追求的境界。 就现在的
企业而言,对员工的管理,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方 法和手段对员工进行约束,用
规章制度甚至是一些监控设施来 规范着员工的行为,想用这种方法来让员工为
企业创造出最大 价值。但是也恰恰是这样,使员工的心理也高度的紧张起来。
这 种现象的本质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思想与发展的社会存在着差异。 而所谓无为
而治的思想就是注重在精神方面的引导,淡化 在形式管理上的控制, 提倡高层
管理者要尽可能的将权力放 下,以便员工发挥他们的潜能。 这种领导方式就是
在某一特殊 的情景条件下,领导者不需要施加任何权力影响,组织成员就 会自
觉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这一理论也被称为“领导者替代 品模型”。 这种管
理思想虽然是最高境界但是对于下面的员工 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是下级的觉
悟、知识、素质、能力、经验、动 机等特别高;二是工作本身的趣味性、能够
带来的显著利益、团 队传统与氛围等情景与环境。
。在现 代管理中,强调“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法 律、法规、
以及制度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不违背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 管理者在日常的
管理中也要充分认识到“无为而治” 重要作用。管理者不必置身于琐事之中,
而是将日常事务 的决策权要下放给下属,这样才能宏观上把握组织的管理 目标
和愿景,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但是,也要认识到,老
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的让人 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企
业中,管理者将决 策权下放不是取消任何管理行为,而是进入管理的更高的 境
界。这种管理境界中,人人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制定 者和执行者,都是管
理者。这种看起来无为的管理模式, 实 际上更加高效。
4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4.1 将儒家管理思想引入现代管理 从“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名言中, 可以看出古人是相当重视“人的因素”
的。以人为本,即以 “人”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不过分强调个体独立性,而
主张 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既重视个人的主体价值与作用,又主张 推己及人,把
个体融入和谐的集体之中。管理者要把人的因 素放在第一位,在管理过程中重
视对人心的管理,要关心下 属,对待下属要一视同仁,重视他们个人才能的发
挥。
现代管理中,也要重视中庸思想的积极意义。儒家的 中庸思想要求管理者在具
体的管理事务中要坚持原则, 遵 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和而不同的思
想则有利于 活跃企业气氛,塑造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
把儒家的“和为贵”思想引入现代管理,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能够相互尊重 和理
解,进而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和睦相处,有利于管理 中与下属、下属与下属
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企业管 理的成功。
2 将道家管理思想引入现代管理 老子主张“道法 自然”、“无为而治”、从而达
到“无不为”的境地。老子提倡 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顺
应自然和尊 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思。在现 代管
理中,强调“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在制定和执行法 律、法规、以及制度的过
程中要顺应自然,不违背社会发展 的客观规律。 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也要充
分认识到“无为而治” 重要作用。管理者不必置身于琐事之中,而是将日常事
务 的决策权要下放给下属,这样才能宏观上把握组织的管理 目标和愿景,制定
正确的战略方针,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但是,也要认识到,老子所说的“无
为”,并不是消极的让人 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企业中,管理者
将决 策权下放不是取消任何管理行为,而是进入管理的更高的 境界。这种管理
境界中,人人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制定 者和执行者,都是管理者。这种看
起来无为的管理模式, 实 际上更加高效。
4.3 法家管理思想则强调“法”,“术”,“势”的统一。 “法”指依法治国,“术”,
指权术,也即是现 代管理中的管理方法乃至管理艺术,“势”看做是管理者相对
于被管 理者的特权或优势,认为使管理得到良性运行仅仅依靠管 理者的能力和
品德是不够的,必须要拥有“势”,即需要位 尊权重来保障。法家认为“法”、
“术”、“势”并不是单独存在 的,三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的,要使三者有
机结合, 管 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将法家管理思想引入现代管理“法”、“术”、“势” 的思想对现代管理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在现代企业中重 视“法”,也即是强调企业的制度建设的作用。一
方面企业 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企业要制定能够规范人 的行为的
“法”,也即是企业的制度。合理完善的制度是一 个卓越的企业所必备的,它会
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 断的调整和完善,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在
实际的 管理过程中,制度的意义重大,但是只有制度得到良好的 贯彻和执行,
制度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需要 “术”,也即是对制度的执行进行反
馈和考核。因为制度往 往会有缺陷,所以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讲究技巧。合
理 完善的制度、制度执行的技巧并不能保证制度能够得到有 效的执行,这就需
要“势”,管理者要运用好“势”来确保管 理效果。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
要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必须要加强企业的制度建
设。良 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员工发挥其创造性才能。以“法”、 “术”、“势”
的管理原则来指导管理过程,有利用企业沿着 正确的轨道健康运行。
.中国古代的经权观
经权观是儒家管理哲学的管理方法论。但是这一思想早在 《周易》中就有所体
现。“经权”中的“经”就是指《周易》中的不 易,就是管理普遍的、稳定的原
则;“权”指的是《周易》中的“变 易”,即根据时空和事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着的方法策略。 中国 古代的“经权观”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权变理论的重
要思 想渊源。 如今的权变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 变的管理
模式。 一位管理者在坚持固有的原则的同时也要因人
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灵活地改变领导方式。 一位好的 管理者应该是
善变的。 在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要想不被淘汰 就一定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也要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改变。
义利观
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的问题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极为不同,道家对社会问题的解 决方略以“无为”为特征。
可尽管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差 颇多,但研究表明,在义利观这一问题上,两
者的大方向还 是一致的。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4:3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46859179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