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26 02:32:04 阅读: 评论:0

面试需要问的问题-荒野的呼唤读后感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同桌的你)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一、说教材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

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战士的英勇无

畏,学习红*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

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

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其中红*怎样飞夺泸定桥

是重点内容。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

“夺”则强调红*的神勇。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

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

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

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

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

“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

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

*战士索*“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战士高声

答话,声称是碰上红*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

“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

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夺”中见勇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

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

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

却挡不住英勇的红*战士。其二,“难”中见勇。“守城的两个团敌人

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

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

我们的红*呢?他们“拿着短*,背着马*,带着手榴*,冒着敌人密集

**,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战士的英勇气

概。

其三,“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

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们,为

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

“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

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打得落花流水。从战

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的英勇无畏。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富有强烈的动感,其中的好词佳句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

学,可以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二、说目标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

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泸、湍、妄、溃”等7个生

字,;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理解感兴趣的词语。四是学会概括课文,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

词语,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词语;三是通

过区分事情的不同方面,理清的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红*崇敬的情感,继而学习红

*不怕困难、忠于*的精神。

三、说学情

这篇课文在人教版教材体系中安排在第九册,在学生已经具有一

定的概

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的能力基础上,对学生

理解课文内容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北师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七册,

“桥”这一主题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围绕桥引发的故事,体会其中

包含的丰富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

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

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

但很少有像本篇课文这样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的,在教学中可以借助

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的层次,进而把各部

分内容连起来形成的主要内容,渗透方法的指导。

四、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抓

“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主要想体现

以下两个目地: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

发学生对红*崇敬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

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重点之二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由于概括主要内容是小

学阶段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最高体现,但与学生实际概括能力尚有距

离,所以借助课题概括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难点之一;难点之

二是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红*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学习红*不怕困

难的优秀品质。只要依据是文中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太远,较难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说教学设计

我主要想谈一谈其中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环节

教师设问:看了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答,随机

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

浅层次的问题如“谁飞夺”可以立即解决,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有价值

的问题,留在黑板上。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

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二)学习“抢时间“部分

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

“飞”一样

的夺下泸定桥。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

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

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一个团要对付敌人

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

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

然后,让学生分别画出描写红*战士遇到的困难的语句和克服困难

的语

句。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名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名学生跟

着读出标出的克服困难的方法。教师边订正,边进行朗读指导着重指

导“扯着嗓子喊”、“高声答话”的内容。

(三)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首先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终于,我们的红*提前到达了泸定桥,

这桥到底什么样?”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

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然后,引导学生朗读

5自然段。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

怎样的感受?为什么?”最后,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

段的层次:桥险、水急、敌人凶。进而,提出质疑:“敌人说:飞过

来。我们的红*能够飞过去吗?”为下面英勇夺桥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我对于本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本课的一些设计,如有不

当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理想诗歌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2:32: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95241791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