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政治与阶级
――读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有感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乔治・卢卡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
作用。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主要论述了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阶级意识、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等等。读完这本书后,对卢卡奇的一些想法赞叹之余也带有一些自己
的思考,如在书中卢卡奇更多的是对阶级意识进行价值判断而忽视事实判断。基于此,我
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及其逻辑起点。
研究一个事物或者现象的逻辑起点,有利于寻找和分析其历史根源,也就是这个问题
是怎么提出的,为什么要提出,解决了什么问题,意义在哪里等等。卢卡奇认为, 阶级意
识是“被赋予的阶级意识”(Zugerechnetes Bewusstin),他给它下的定义是“变成为
意识的对阶级历史地位的感觉” ①。那怎么样去分析其逻辑起点呢?首先,在马克思经
典作家中,阶级意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中最普遍、最基本、最常见的东西,
是“最简单的抽象”。带着阶级意识来分析社会的阶级状况,是认清各种社会政治现象的
可行途径;其次,社会不同阶级它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切矛盾的胚
芽。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的形成是基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具有现实基础,也是应解决
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最后,从“逻辑起点也应该是历史的起点”来说,乔治・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一
①
P159
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了开创性的作用,他科学地诠释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学
说的光辉典范,全面地分析了涉及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所有方面:阶级意识、异化理论以及
辩证法问题。这本书以独到的见解在当时的理论界独树一帜,对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
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阶级与阶级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划分阶级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的。毫无疑问,在
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分层现象,只要存在分层现象,就必然有所谓的上层社会、中间层、
下层民众等,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科学地认识不同层级的人群。
1、新阶级的出现不等于新的阶级意识出现。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是
等级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是阶级社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在历史上把等
级意识直接固定在其特权之上,例如宗教改革时期的骑士或者是直接固定在其特权有关的
那一部分( 如行会)上。①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等级就逐步被分化为阶级。资本主
义社会的初期,社会可以划分为两个基本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卢卡奇看来,社会
阶级的形成就是等级制的经济基础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被瓦解了才出现的,但是以前等级
制度的成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地位的重新归属于不同的阶级,从而仍然保持这
种等级意识形态。换一句话来说,阶级是等级随着社会进化的产物,这时候尽管新的阶级
出现了,但是由于先前的等级意识形态还
①
127
没有消失,或者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难以消失,所以新的阶级仍然带有就的等级意识,
从而导致新阶级的出现不等于新的阶级意识的出现。
2、阶级是阶级意识的自觉主体。在对阶级意识的认识上,卢卡奇认为阶级斗争是无
产阶级成长为一个自觉阶级的必要条件,即成为“认识社会总体现实的自觉主体”。从这
点来看,阶级的出现一方面要建立在社会分化的基础上,如不同的经济社会地位的明显差
异导致阶级斗争,促使阶级意识的产生,阶级也必然地应然而生,成为其存在的自觉主体;
另一方面,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社会阶级对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有了充分、正确
的认识。一种阶级意识的出现,首先必须要有能意识到该阶级存在的主体,而且这种主体
不是被动的感知体,是随着社会分化和阶级意识产生所自然出现的自觉主体,阶级意识的
发展过程则反映的是主体和客体统一。
三、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基于卢卡奇的“阶级意识”观 1、解决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尽管当前国际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当平稳的时期, 但阶级与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抗争仍有
存在并不断趋向于缓和,这种不断抗争和调和运动就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那么这
个动力究竟是什么,从政治上讲,一个执政党要推动社会的发展,那么它的任务就是对新的
历史条件下的阶级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寻找加强阶级之间进行合作的有效途径,尽力
于协调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把不同阶级的利益整合起来,把国家秩序维系在一个稳定
有序的范围之内。
2、重建国家政治秩序。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市
场主体之间的优胜劣汰,导致了不同社会阶级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这些新的力量对
比,必然反映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对国家的政治制度造成一定的冲突。对社会不同层次的
群体进行阶级划分,能够准确把握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的新生力量,通过国家政治制度和
政治强制力的使用,来尽可能避免新生阶级的出现所带来社会发展的高负荷运行,维系社
会系统的良好运行,重建良好的国家政治秩序。
3、认清当代国内社会结构。国家的社会结构是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因素构成的,运用
阶级的观点是分析当代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很好的技术手段。在当前我国社会急剧转型的
今天,不同阶级之间必然会存在各种利益摩擦、矛盾与冲突。要阶级分析法以劳动方式、
收入方式、收入水平和社会心态等多元因素为划分尺度,从社会关系的不同侧面,多方位、
多视角地划分阶级,可以较为具体地研究各阶层的特殊利益,分析不同阶层政治态度、价值
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不同类型的因素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结构。
阶级分析就是要对这些社会因素进行分解,从而了解整个社会结构。
4、解决当前最大的阶级矛盾:城乡差异。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这一强大拉力的作
用下,中国传统的农民阶级自身发生了分化,出现了农民工阶层与乡镇企业职工阶层两大新
兴社会阶层。毫无疑问,当前我国最主要的阶级矛盾之一是城乡矛盾,这牵扯到工人阶级
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城乡问题是工农两大阶级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里,
我们只有采用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法,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找出症结所在,并据此采取
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逐
步消灭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最终消除中国社会的
城乡二元对立铺平了道路。
四、结语
如果说,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卢卡奇过度强调意识的作用,把人的主体作
用提高到了社会历史观的中心地位而没有注重实践的话,那么本文则是结合了实践的角度
来强调阶级意识和政治功能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读完本书之后最深刻的思考。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1:5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72021790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