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更新时间:2023-05-26 01:44:00 阅读: 评论:0

好人故事-职业发展计划

【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2023年5月26日发(作者:什么尽染成语)

【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

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

※※

画外音: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种风尚,就是经常为自己取各种

雅号以明心志。欧阳修年轻的时候曾经自号“达老”,到了四十岁的

时候,他又给自己起了另一个更有名的别号“醉翁”,而到了六十岁

前后,他又自称“六一居士”。其实,他的每一个别号都是一段人生

历程的提炼,都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那么,这个“六一居士”里

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丰富内涵?而身处高位并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

欧阳修却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提前退休呢?

康震:

我们前面说过,欧阳修快到六十岁的时候又被人家告了一次绯闻

案,说他跟自己的儿媳妇有点这个不干不净的,后来虽然调查清楚了,

但是欧阳修这一颗心也真是凉到了冰点,他不是不愿意在中央再做官

嘛,他反复地跟朝廷说我真不愿意在这儿待了,这整个是一个浑水,

我不愿意再蹚这浑水,我到地方去做官。好,没问题,中央经过决定、

讨论,把他放到安徽的亳州去做知州。可是我给你说,打这时候起欧

阳修就早都动了要提前退休的念头。我们知道在宋代有个规定,一个

官员他的退休年龄是多大呢?七十岁。可是欧阳修这个时候才刚刚六

十多一点,他就想要提前退休。他刚刚被派到亳州当知州,就给朝廷

上了九道奏章要求退休,结果朝廷不但没批准他退休,反而把他任命

为山东青州知州,还兼了京东东路安抚使,这是个什么官呢?就是青

州市的市长,而且还负责管辖在青州附近的其它八个州郡的总体事务。

那换句话说,不但没让他退休反而怎么呢?给他加码了,给他提升了。

这下他就急了,在青州他又连上两道奏章,说您即便不让我退休,我

求您了,您给我分一个小一点的州郡,越小越好,我想怎么安静我就

安静,我不愿意再去管那么多事。好,这奏章一上去,不但没给他分

个小的,又给他分了个大的,这叫什么呢?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

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政治的格很高,实际的权力也很多。欧阳修都急

了,这不是要人命吗?都说不清楚了。他马上就给皇上上奏章,说什

么呢?说

“是每求退则得进,每辞少则获多”——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

原府第六札子】

我这是怎么了?每次我说我不,你给我的更多。每次我说我

要走了,你给我压的码越重。要是偶然也就算了,要让人家看见,说

你这是干嘛呢?你这难道是以退为进吧?你这又在这儿使手段,你这

么干可不地道啊,是不是想要更多,所以就不?有人说我不,

我撂挑子了,这活我干不了。领导说那给您再安排一大活?这个大活

我也不。再给您安排个更大的活,这不吭声了。那么他就说,在

外人看来,我这个行为、我这个言论,这不就人家会非议我吗?我告

诉您皇上,我现在身体很差,身体真的不行。您别看我没有一脑袋栽

在枕头上,我告诉你,我其实早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我是真不想。

他在这个位置上还没给他判下来的时候,他就连上了六道奏章,要求

要么退休,要么给我分一小的。好,在他的连续不断的请求下,朝廷

下诏把他派到河南的蔡州做知州,他刚到蔡州一年,就连上了五道奏

章,坚决要求退休,死活不。你看,先是九道,又是两道,又是

六道,又是五道,这绝对是铁了心了。在他的坚决地、反复地、一而

再再而三地请求下,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就允准了让他提前退休。

我刚才说了,退休的年龄本来是七十岁,他这一年才六十五岁。

欧阳修的做法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就是说他

为什么就非得提前地光荣退休呢?退休的时候给他待遇很高,按二品

的等级给他待遇。那就是朝廷为什么就反复地要挽留他呢?说起来其

实也很简单,因为宋神宗即位之后,他重用了谁呢?王安石。王安石

推行改革变法,正是需要干部的时候,特别是像欧阳修这样经验丰富、

德高望重,为人又特别地忠直,这样的干部很难找,所以他非常迫切

地想使用干部,但是这个欧阳修总是一再地要退,所以才一再地挽留。

王安石曾经找过宋神宗,讨论说要给宰相的队伍里边增添新人。当时

有五个宰相,有个说法叫“生老病死苦”,为什么呢?说有一个宰相

啊,是“老”,年纪大了;还有一个宰相呢成天“病”歪歪的;还有

一宰相没过几年就“死”了;还有一个宰相改革变法的主张不一样,

天天地发生矛盾,所以他“苦”不堪言。只有一个宰相是虎虎有“生”

气,这个宰相是谁啊?王安石。所以在这个“生老病死苦”的情况下,

无论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都很希望能够把一个真正的干才,同时一个

有经验的干才能够怎么样呢?吸收到宰相的队伍中来,他们当然就想

到了欧阳修。宋神宗曾经问过他(王安石),说你觉得欧阳修跟赵抃

相比怎么样?赵抃是当时的一个宰相。说他比赵抃强。说你觉得他比

吕公弼怎么样?说比吕公弼也要强。说你觉得他比司马光怎么样?说

他比司马光也强。这样宋神宗就决定要用欧阳修。

画外音:既然皇帝宋神宗已经准备重用欧阳修,那他为什么还最

终允许欧阳修提前退休?经历了无数世事沧桑的欧阳修对于官位和功

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康震:

可是你知道,王安石他有犹豫,王安石说,这欧阳修好像对咱们

这改革变法有点微辞,他这样的话,他来当宰相可麻烦。宋神宗也犯

难,说现在要挑一个既有能力的又很忠诚的、同时又富有公心的这样

的人,还能镇得住阵脚的,不好找。王安石说,哪怕我们找个庸才来,

也不能找个捣蛋的人来。这事就放下了。

宋神宗跟王安石商量欧阳修当还是不当宰相的时候,欧阳修并不

知道。所以有的人可能会以为说,那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没当上

宰相闹意见?是不是说,这个也不,那个也不,要提前退休,

不就是想干那大的吗?最大的。

我告诉你,这啊,你就把咱们欧阳修就看小了,为什么看小了?

欧阳修有一篇文章,我们读了以后就能非常鲜明地感觉到他绝对不是

那种图虚名的人。在湖北的荆州有一座山叫岘山,这岘山上有一座亭

子,荆州的知州就请欧阳修为这亭子写一篇记,《岘山亭记》。他是

怎么写的呢?欧阳修说,岘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两个人,哪两个

人?西晋的时候有两个荆州地区的军事首长,一位叫羊祜,一位叫杜

预,这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将军,后来他们把东吴给收复了。羊祜是

一代名将啊,他登到这岘山上的时候,想当年啊,他带着同事们登到

岘山上,举目一看,不禁泫然了,掉眼泪了。为什么呢?他说,哎,

在我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志士登到岘山上,可他们现在早都灰飞烟

灭了,我觉得将来我也是这样,想到这儿就觉得人生在世,功名利禄

不过浮云。非常地伤心,为什么呢?不能永垂不朽啊,他操心这事。

他走了之后,他的继任者就是杜预。杜预更厉害,杜预做得比较绝,

他不光哭,他不哭,他到山上一看,他说这个比较复杂,为什么呢?

他说沧海桑田,现在是山顶的地方将来肯定是山谷,现在是山谷的地

方将来必是山顶。他给自己凿了两块碑,把自己的功业记在碑上,一

块放在山顶上,一块扔到江水里,说将来沧海桑田不管怎么变,人们

都能看得见。欧阳修就说,他们就太在乎了,是不是?你光说是沧海

桑田,山顶变山谷,山谷变山顶,你就没想到你那碑迟早有一天也会

烂掉的吗?你们俩实在不高明,你们俩没想到,你们老想着别人记不

起来。告诉你们,没有人知道岘山是什么山,就是因为有你们俩,岘

山才出的名。所以,人生在世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事,立功业不要讲功

名,求政绩但是不要求虚名,便可。搞那虚的干什么?

那么到底在欧阳修看来什么是永垂不朽呢?欧阳修写过一篇文章,

我们知道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里边极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很多的思

想都是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他说什么?他说我活到这把岁数了,我写

了好多墓志铭了,我的那些朋友们在这二十多年里头,在我身边默默

地消失,我永远再见不着他们了,不管是我给他们写过墓志铭还是没

有写过墓志铭的人,他们都死去了,但是他们的文章留下来了。欧阳

修说,只要看到他们的文章,只要搜集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的文章流

传,他们的英名就永远不会磨灭,就会永垂不朽。你想,对欧阳修这

样一个人来讲,他的永垂不朽的观念根本不是什么参知政事,什么宰

相做上一两年,这种东西是迷惑不了他的。这属于洞穿历史的人,他

一眼就能看到历史的本质和功名利禄的本质。

画外音:对于欧阳修放弃高位提前退休的说法,当时有很多人不

但不理解,甚至误解和曲解。此时,却有一个人写信给欧阳修祝贺他

退休,那么这个理解欧阳修的人是谁呢?而欧阳修又为什么要自称

“六一居士”呢?

康震:

谁最理解他这个提前退休啊?他最得意的弟子苏轼苏东坡呀。他

一提前退休,苏轼就给他写了封祝贺信,向你表示祝贺。苏轼怎么说

呀?苏轼说,他还没到退休年龄他就退了,他说自己的能力不足了他

要退了,在一般的人看上来,这样的做法似乎很怯懦,这样的做法似

乎很愚蠢,但我告诉你,这样的做法其实恰恰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是

一个真正的勇敢的人的做法。为什么呀?苏轼说,一个尊贵的人,一

个真正尊贵的人就是没有权势,也会受到别人的推崇和尊重。一个仁

爱的人即便不去专门的养生,他也会长生不老。欧阳修退休了,没错。

那么跟他以前做官有权力的时候,他失去的更多呢还是得到的更多,

我心里太清楚了,我告诉大家一句话,欧阳修

“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苏轼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外界人看来说,这老头子身体不好,不行了,他退了。我告诉你,

这正是欧阳修明哲保身、全身而退、急流勇退的大智慧,你们谁都学

不来,你们没有这个勇气去退。退不但需要智慧,还需要什么?需要

勇气啊。尤其是在他节节高的时候他退了,这个大智慧啊,他就集中

地体现在他的“六一居士”的这六个“一”当中,欧阳修给自己写了

一篇自传《六一居士传》,这篇文章怎么写的呢?是采用你问我来答

的方式。他说,有客问曰,有客人问他说,你那六个一都是什么六个

一啊?有哪六个一啊?欧阳修说我有六个一,我家藏书一万卷,我家

藏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所收藏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我有琴一张,我有棋

一局,我还有酒一壶。客人说不对,这是五个一,还有一个一呢?说

还有一个就是我这个醉翁老头子。我们跟他加在一块就是六个一。

客人就笑了,其实就是欧阳修自己笑了。客人说,你这又是干嘛

呢?您不就是想逃名声吗?就是想逃离这个功名吗?庄子有一篇文章

说得好啊,庄子说有个人讨厌自己的影子,拼命地跑,想摆脱自己的

影子,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跑着跑着跑死了。这个人很蠢,他躲

到大树底下乘凉不就没影子了吗?你是不是也想像这个人似的,想逃

离自己的功名,想躲起来的?

欧阳修说不不,我从来没想过逃名,我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

了。我告诉你,我叫自己“六一居士”就想求个心安,就想求个自适,

我自己觉得舒服、快乐。这客就又问了,说你都有什么快乐呀?欧阳

修就回答他说,哎哟,我这快乐可太大了,我告诉你,当我沉浸在我

的书当中,当我沉浸在我的金石的遗文当中,我的酒、我的琴还有我

的棋当中的时候,虽泰山崩于前而我色不变,就是打雷把柱子都击断

了,也不会引起我的注意。

我告诉你,我这些年做官太累了,有两个累,第一,我穿的官服、

我拿的官印,让我的身体疲劳。我心里头不断地有忧患,不断地有忧

虑,这让我的心也很累。哎哟,我给朝廷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报告了,

我说我真的要回家,我要休息,我要退居,我要跟我这五个一待在一

块儿,我就觉得心情舒畅,无比的愉快。

客就又笑了,客说,您刚才说了,官服、官印、官职这都让您很

累,为它所累,可是您这五个一我觉着到时候也会成为你的负担,难

道不是吗?欧阳修说,否也,不对。我在这五个一当中我没有忧患,

我只有心静平安。我在这五个一当中,我自己求得自适。所以对我来

说,不像你所说的,好像我在这五个一当中,被这五个一所捆住、所

束缚,那不会,绝对不会。我告诉你,绝对放心。客就没再笑了。

在这文章的结尾,欧阳修又说了一段话,说什么呢?说从做官开

始我就仰慕这样的人,他们没到退休的年龄就提前退休,我喜欢这样

的风范,于是,我要这样做,这是我退的第一个原因。第二,我这些

年来没做出啥成绩,所以我想退。第三,现在病也多,人又老,所以

也应该退。这三条理由难道还不够吗?我从此就要躲到我自己的快乐

的安乐窝里头过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你注意,欧阳修到了六十岁头上,给自己又换了一个别号叫

“六一居士”这是有来由的,什么来由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一方

面是多年的官场的险恶和风波让他觉得疲倦,官做得越大,离自己的

本真的、本来的面目越来越远,他到最后不知道在为谁活着,所以叫

做“六一居士”这其中的五个一都是他自己的性情所向。他希望能够

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想要能够让自己的情趣得到心灵的认可。

画外音:六一居士的六个“一”,朴素雅致,极富情趣,体现了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宁静淡泊的情怀,在自号“达老”、“醉翁”之后,

老年的欧阳修为自己取号“六一居士”必然别有一番深意,那么六一

居士的这六个“一”究竟还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呢?

康震:

首先我们来看“酒”,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

色,是吧,从曹操的“对酒当歌”到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一

直到欧阳修这儿,酒在文人的个性当中,在文人的作品当中扮演太重

要的角色。欧阳修也写过一个故事,那才绝呢。欧阳修说这石曼卿和

刘潜两个人酒量大,有一天到一个叫王氏酒楼,姓王家开的酒楼去喝

酒,这两人喝得,饮酒终日,从早喝到晚,而且两个人喝着酒跟什么

人都不打招呼,两个人之间也不说话,就是喝酒。这个酒店的老板觉

得这两个人这么能喝,又给他们上了一些菜,拿出更好的酒。这俩一

直喝到晚上,始终不搭一言,目不左顾右盼,什么都不看。喝完酒之

后互相作个揖,走了,溜溜地喝了一整天。第二天东京汴梁城里传出

消息,说王氏酒楼昨天来了两个酒仙,喝了一天的酒。我讲这什么意

思啊?就看北宋的士大夫对这个酒是情有独钟。欧阳修在他的词里边

也有对酒的推崇,他说: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这是在扬州写的词,说什么呢?说你看,这个太守怎么样?挥毫

一写就是上千字的文章,一饮酒就是上千盅的酒。我告诉你,人生在

世,及时行乐,必当年少之时。要到老了可就来不及了。酒在这个地

方成为诗人生命力的象征。所以你说这个五个一里头怎么能没有酒呢?

当然应该有。

第二是什么呢?第二就是琴。对琴跟欧阳修的关系大家就不太了

解了。欧阳修自己会弹琴,应该叫抚琴。他还收藏琴,他自己在家里

收藏了三把很名贵的琴,可能他有个感受,他说什么呀?他说我年轻

的时候收藏琴没有钱,琴的质量也不好,可是我抚琴的时候很快乐。

现在官越做越大,收藏的琴也越来越昂贵、越来越精美,可是听着琴

的声音心里反而不快乐,所以我感觉呀,

“乃知在人不在器也,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欧阳修

【论琴帖】

人的快乐是在内心的,只要内心快乐了,就是琴上无弦,在琴板

上抚一通,心里也是自由的。可是你的心里装的事太多,琴就是再精

美,琴声就是再悠扬,也没有办法解脱你。他不是收藏琴吗?他又有

体会,说什么呢?说琴曲不必多学。不像我们现在唱流行歌曲,一下

要唱好多首,显摆,我能唱多少唱多少。不用。琴曲不必多学,只要

能够让自己快乐,哪怕只会一首也就够了。收藏琴也不必收藏得很多,

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如果真的收藏的很多,也犯不着就去扔了。总之,

无论是弹琴、抚琴、听琴还是收藏琴,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要快乐。

你注意啊,琴跟欧阳修的关系,他要在这个琴当中获得自由、获得快

乐,而且琴在欧阳修看来还能治病,为什么呀?欧阳修说,我们平时

吃药是能够除病的,可是弹琴听着琴声可以把内心淤积的不平可以释

放出来。我们听着琴声,有时候感觉高山流水;有时候感觉疾风暴雨;

有时候感觉好像屈原在吟唱;有时候又感觉到好像孔子在低声地叮咛

我们什么。在琴声当中有自然的声音,也有圣人的声音,也有历来的

能人志士的豪言壮语,所以听了琴声就仿佛看见古人,就仿佛读到了

经典。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你身体多病,我劝你买一把琴,抚一

抚吧,抚琴可以抚平你内心的不平。琴跟欧阳修的关系,你想这么重

要,怎么能不算到五个一里头呢?

跟琴紧密联接的是什么呢?是棋。欧阳修是个高手,下棋下得特

别好。他被贬到夷陵的时候,就全靠这棋了,在他的诗里边他多次地

提到了自己的下棋,他有这样一首诗,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蔼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欧阳

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我告诉你,春光好得很,鸟语花香。下棋的时候什么都别想,专

心致志地下你的棋,你就会忘记世上所有的烦恼。

你看他,喝酒能够让他畅快,领略到生命的力量。抚琴能够让内

心平静,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心健康。下棋能够让他忘记烦恼,棋

对他太重要了,而且琴棋这是分不开的,怎么能不列到五个一里头呢?

画外音: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基本素养,作为大文豪的

欧阳修在酒、琴、棋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那么,在六一居

士的六个“一”中,欧阳修对“书”和“金石遗文”又有什么样的收

藏特点?为什么说他在这六个“一”中获得了自由呢?

康震:

再一个,藏书。欧阳修藏书甚丰,藏书一万卷。大家说一万卷?

不算多嘛。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你就知道欧阳修的藏书的概念。两

宋时期,藏书家大概有七百余人,藏书上万卷的有两百多人,藏书上

三万多卷的有二十多个人。到南宋宋明宗的时候,国家的藏书将近十

二万卷。可是你要知道,在宋仁宗的时候,就是欧阳修所在的时代,

国家的藏书才三万多卷。我这一说你就明白了,欧阳修藏书一万卷这

数量很大,而且欧阳修藏书有个特点,什么呢?第一,数量大,这我

不说了。第二,质量高,因为他本人凡是收藏书,一定要对这些书进

行精心地校勘,要对这些书的来龙去脉,对书的品相,对书的版本要

做研究,所以但凡他收藏的,质量很高。第三,他还有个特点,他不

光搜集前代的留下来的书籍,他还搜集什么呢?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

的手稿,这也是他收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欧阳修的书斋或者叫藏书

楼它叫什么名字啊?名字听着特别怪,叫“非非堂”。什么叫“非非

堂”呢?就是两个是非的非,“非非堂”的意思是什么呢?欧阳修有

说法,他说读书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肯定正确的比不上否定错误

的,听明白了吗?我们要在不断否定错误当中才能前进,而不是在不

断地肯定正确当中走向前进,是不是?我们说,一个人往前走路,一

个人要做事情,总是要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和否定错误中前进,你不可

能永远在总结正确中前进。因为每走一步,你都不知道前面是什么,

你都有可能犯错。其实往前每走一步都要犯错,克服了错误,然后才

能往前走。“非非”是什么呢?就是否定错误的意思。欧阳修说,我

这个书房好,我每天回到这书堂,回到这个非非堂,看着上万卷的书,

然后看着窗外的绿荫,看着窗明几净,我的心就能够静下来,静下来

干什么呢?能品味古往今来圣人贤达的文心,所以读书不但能够让他

明智,而且读书能够让欧阳修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欧阳修本来就是

一个勤于著述的人,我前边已经介绍了,他在什么文学、在史学、在

经学,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就,你说这书他怎么能不列到这五个一里

头呢?

接下来是什么呢?收藏有一千卷的金石遗文,什么叫金石遗文呢?

就是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欧阳修所在的年代,所有的之前的碑帖铭文,

他都给收藏了。当然他这个收藏很多是借助了朋友的力量,用了十八

年的时间收藏起来的。可是你要知道欧阳修收藏这金石遗文他有个特

点,在他之前,不是没有人搜集过,可是在他之前搜集的人是什么概

念呢?他们把它搜集起来只不过是为了供人观赏和欣赏。比方说,您

看我这个碑刻拓本很漂亮吧?您看我这个写的什么字很有价值。欧阳

修搜集这些东西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进行研究,怎么研究呢?他借

助自己所收藏的碑帖和铭文来为历史补正。比方说他读到一篇历史,

哎,这个历史的记载跟我收藏的碑帖铭文上不太一致,那我肯定要怎

么呢?要相互比较,然后去伪存真。也就是说,欧阳修之所以能够成

为中国古代金石学的第一位开创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但搜集,

而且怎么样呢?而且借助搜集的元素和材料进行研究,这是非常重要

的。你说这么重要的东西,他收藏了之后,后边不是李清照的丈夫赵

明诚,那《金石录》就是从他这儿一条线下来的。这能不列到五个一

里头吗?我们感觉这欧阳修啊,整个一个“五个一”工程。

讲到这儿,大家可能慢慢就有点明白过来了,明白什么呢,你看

欧阳修在政治上跌了个跟头,虽然这个跟头是别人给他塞了块砖把他

绊倒的,他绊倒了,然后他就想我不,不去哪儿啊?人生在

世都要有所寄托啊。对于一个空虚的人,一个乏味的人,一个没有趣

味的人,他除了做官之外他没别的好干,这是最悲惨的。对欧阳修来

讲,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官场,回到这“五个一工程”,他的心灵更加

纯净;他的智慧更加明锐;他的眼光更加地清澈;他的思想更加地活

跃;他的情趣更加地高雅;他内心更加地充实,他何乐而不为呢?所

以对于欧阳修来讲,离开了彼地,离开了那个浑浊的官场,他是因为

有所倚侍,他是有所归宿的人,对这样一个心中装着如此丰厚的文化

内涵的这样一个读书人来讲,就该像刚才苏轼所说的,欧阳修不错,

他不做官了,他离开了权力,但是我们要问一句,他究竟是失去的多

呢?还是得到的多呢?苏轼说,我心里明白,就看你们明白不明白了。

欧阳修的确是退休了,但他有这六个一,特别是有那五个一,所

以他不可能真正的休息,更不可能休眠,不可能睡着。他进入到了一

个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趣味和兴趣的这样一个世界。他以前曾经拥

有过权力,而且他也借助这个权力为社会、为人群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但是他现在开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趣味活着。他不打算逃名,他

也不打算像那个人似的在那边狂奔,为了摆脱自己的影子,他不想做

这样一个人。他在这一万卷的书香里边找到了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的快

乐;他在那一千卷的金石遗文里头找到了能够出入古今的那样一种智

慧和愉悦;他在悠扬的琴声当中能够感觉到平静和祥和。他在这一局

棋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当中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成败并不是人生的负担,

如果你把成败看作一次游戏,那么它会给你带来乐趣。当然,还有那

壶酒,它让欧阳修获得了自由。所以我们说,这就是“六一居士”的

六个一的内涵,什么内涵呢?就是走出了官场,走出了纷纷扰扰之后,

欧阳修获得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自由的欧阳修,一个获得了解放

的欧阳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谢谢大家。

干冰升华-龙头节

【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1: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6640179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诗词鉴赏】学习第三十二天:《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13:六一居士的六个“一”.pdf

上一篇:狡黠的天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六一居士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