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观后感
《红旗渠》观后感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
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
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
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
河南省林县人口稠密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
然规律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领衔的县
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宽厚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
水引入长治市河源,并给这条渠叫作“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
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
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熬。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
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
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
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
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市场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
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
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
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大寨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我国人民
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
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第二种有一种精神力量吸
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
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人文精神,也给予我们可贵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体育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有艰
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也是共产
党人的外交政策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政治史阶段艰苦奋斗有不同的
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起来,也
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
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盘属
任务十分艰巨。同时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
期艰苦创业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工
作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西柏坡是柔情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第九代
几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可能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
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上以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
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任重道远,我们的建设演训还很繁重,
实现现代化的理想,需要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
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
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
力量。
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
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年轻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国
人老百姓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客
户服务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
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宜州县委和各
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各
族群众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
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
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
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
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布鲁
县和政绩观,或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
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
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此时此刻红旗渠的故
事,试想我们今天所现在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信念,努力
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红旗渠》观后感》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1:15: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4918179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旗渠》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旗渠》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