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个古老的中国谚语,
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学习要沉默耐心,不要感到厌倦,教育别人不要
懒惰不做这件事。它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去学习,要有毅力去坚持,
哪怕道路再艰辛,也要坚持不懈;要有勇气去指导,去鼓励别人,去
传播知识,去改变他人,去开辟未来。
有句话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一群伟大的智者建立起来的。早
在古代,古代的大智慧的文人们便珍视“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的智者之德,他们把“治”作为培养德育、度量衡的标杆,把
“学”作为自身的重担,把“诲”作为自己的义务。著名的孟子曰:
“上好之法,必先学习以致完善;爱贤而近之以礼报之;求知而隐之
以义报之;说谆谆之,致此而已矣。”正是他们认真学习,智慧忠贞,
勤学诲人,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宝贵的传统和文化精神。
比如,我国古代政治家和思想家孔子,他不仅以学习而闻名,更
以其勤学苦练和教化言传身教闻名于世。他在《论语》中讲到:“学
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长期的记忆
积累,更在于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并通过实践来加以验证。他在
《孟子十六章》中还提出“诲人不倦”的观点,认为教育的工作不仅
是智慧的传承,也是文明的传播,必须不懈地让学生更加深入、更全
面地接受知识和学习。
再如,秦汉以来,司马迁、司马光、李善等人都具有“默而治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智慧之德。司马迁著名的《史记》中就
- 1 -
有关于“学习求知不厌”的记载,他的坚韧不拔、毅力强大,令人敬
佩。他把学习作为生活的目标,以勤学苦练作为最高宣言,从来没有
放弃过学习,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尝过放松。司马光更是著
有《子》,用精辟的语言发出“求精而行,讲学不厌”的智慧之言,
坚定不移地把知识传播给后人,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伟大的智慧家。
越到后来,这种“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智慧之德
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传统精神。从春秋时代的孔子、孟子,到清朝的
袁宏道、老舍,再到今天的王小波、钱钟书等人,都能找到接口,都
将“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智慧之德传承下去,给我们
身临其境的感受和最精彩的励志激励。
今天,当我们思考这句中国古老谚语“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时,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智慧之德,让自己拥有一颗耐
心、有勇气去行动的心,让自己有毅力去坚持不懈,去努力探索,更
加勤学苦练,不断地去读书、去教育、去改变他人,去改变世界。
- 2 -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1:1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4813179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默而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