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杆传动
一 选择题
(1) 对于传递动力的蜗杆传动,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在一定限速内可采用 B 。
A. 较大的蜗杆直径系数 B. 较大的蜗杆分度圆导程角
C. 较小的模数 D. 较少的蜗杆头数
(2) 蜗杆传动中,是以蜗杆的 B 参数、蜗轮的 A 参数为标准值。
A. 端面 B. 轴向 C. 法向
(3) 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中,应除去 C 。
A. B.
mm
a1t2a1t2
C. D. ,螺旋相同
1212
(4) 设计蜗杆传动时,通常选择蜗杆材料为 A ,蜗轮材料为 C ,以减小摩擦力。
A. 钢 B. 铸铁 C. 青铜 D. 非金属材料
(5) 闭式蜗杆传动失效的主要形式是 B 。
A. 点蚀 B. 胶合 C. 轮齿折断 D. 磨损
(6) 下列蜗杆副材料组合中,有 B 是错误或不恰当的。
序号 蜗杆 蜗轮
1 ZCuA110Fe3
2 ZCuSn10Pb1
3 ZG340—640
4 HT250
5 zCuSn5Pb5Zn5 HT150
40Cr表面淬火
18CrMnTi渗碳淬火
45钢淬火
45钢调质
A. 一组 B. 二组 C. 三组 D. 四组 E. 五组
(7) 在标准蜗轮传动中,蜗杆头数一定,加大蜗杆特性系数将使传动效率 B 。
q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增加或减小
(8) 在蜗杆传动中,对于滑动速度的重要传动,应该采用 D 作为蜗轮齿圈的材料。
v4m/s
s
A. HT200 B. 18CrMnTi渗碳淬火 C. 45钢调质 D. ZCuSnl0Pb1
(9) 在蜗杆传动中,轮齿承载能力计算,主要是针对 D 来进行的。
A. 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
B. 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C. 蜗杆齿面接触强度和蜗杆齿根弯曲强度
D. 蜗轮齿面接触强度和蜗轮齿根弯曲强度
(10) 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主要目的是 B 。
A. 防止润滑油受热后外溢,造成环境污染
B. 防止润滑油温度过高使润滑条件恶化
C. 防止蜗轮材料在高温下力学性能下降
D. 防止蜗轮蜗杆发生热变形后正确啮合受到破坏
(11) 图11-1所示蜗杆传动简图中,图 C 转向是正确的。
图11-1
(12) 蜗杆所受的圆周力、轴向力分别与蜗轮所受的 B 、 A 大小相等,方向相
FF
t1a1
反。
A. 圆周力 B. 轴向力 C. 径向力
F
t2
F
a2
F
r2
(13) 与齿轮传动相比, D 不是蜗杆传动的优点。
A. 传动平稳,噪声小 B. 传动比可以很大
C. 可以自锁 D. 传动效率高
(14) 普通蜗杆传动,蜗杆头数常取为 A 。
z
1
A. 1、2、4、6 B. 2~5
C. 3~6 D. 4~8
(15) 在蜗杆传动中,通常的传动形式是 A 。
A. 蜗杆主动,蜗轮从动 B. 蜗轮主动,蜗杆从动
C. 蜗杆或蜗轮主动 D. 增速传动
(16) 蜗杆直径系数(或蜗杆分度圆直径)值的标准化,是为了 C 。
q
d
1
A. 保证蜗杆有足够的刚度 B. 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
C. 利于蜗轮滚刀的标准化 D. 便于蜗杆刀具的标准化
(17) 蜗杆传动变位前后,蜗轮的节圆直径 A 。
A. 不变 B. 改变
C. 不一定改变 D. 是否改变由设计者确定
(18) 蜗轮轮缘与轮毂采用不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 C 。
A. 加工方便 B. 提高精度
C. 节约有色金属 D. 减轻重量
(19) 已知图11-2中I轴的转向,欲提升重物W,则蜗杆螺旋线方向及蜗轮轮齿旋向应为 A 。
A. 右、右 B. 右、左 C. 左、左 D. 左、右
图11-2
(20) 蜗杆传动较为理想的材料组合是 B 。
A. 钢和铸铁 B. 钢和青铜
C. 钢和铝合金 D. 钢和钢
(21) 在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中,若蜗轮的材料选用铸铁或者的青铜,则其许用应力与
B
300MPa
B 有关。
A. 蜗轮的铸造方法 B. 蜗杆与蜗轮齿面间的相对滑动速度
C. 应力循环次数 D. 蜗轮受双向载荷还是单向载荷
(22) 蜗杆减速器采用风扇冷却时,风扇应装在 A 。
A. 蜗杆轴上 B. 蜗轮轴上
C. 较高的(上面的)轴上 D. 较低的(下面的)轴上
(23) 蜗杆传动中,蜗轮的轮缘通常采用青铜,蜗杆常采用钢来制造,这是因为这样配对 B 。
A. 强度高 B. 减摩耐磨性好 C. 加工性能好 D. 价格便宜
(24) 蜗轮材料为HT200的开式蜗杆传动,其主要失效形式是 B 。
A. 齿面点蚀 B. 齿面磨损 C. 齿面胶合 D. 蜗轮轮齿折断
(25)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增加蜗杆头数,则齿面滑动速度 A 。
A. 增加 B. 保持不变 C. 减小 D. 可能增加或减小
(26) 提高蜗杆传动效率的有效措施是 B 。
A. 增加蜗轮齿数 B. 增加蜗杆头数引
z
2
z
1
C. 减小模数 D. 增大蜗杆直径系数
m
q
(27) 蜗杆分度圆直径不能按 B 公式计算。
A. B. C. D.
dmqdmzd2ad
11112
d
1
zm
1
tan
(28) 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温升,防止 B 。
A. 蜗杆力学性能下降 B. 润滑油变质和胶合
C. 传动效率下降 D. 蜗轮材料退火
(29) 设计蜗杆传动时,为了提高蜗杆的刚度,应首先 A 。
A. 增大蜗杆的分度圆直径 B. 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蜗杆
d
1
C. 提高蜗杆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 D. 增加蜗杆头数
(30) 在增速蜗杆传动中,必须使蜗杆的导程角 A 当量摩擦角。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小于或等于
(31) 蜗杆传动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是通过 A 来进行计算的。
A. 传递的功率与传动效率 B. 蜗杆的转速与传动效率
P
1
n
1
C. 传动比和传动效率 D. 润滑油的黏度和滑动速度
i
v
s
(32) 蜗杆传动中,己知蜗杆头数,模数,蜗杆分度圆直径,蜗轮齿数
z1d63mm
11
m6.3mm
z40n50r/min
22
,转速,则蜗杆传动啮合节点的相对滑动速度等于 D 。
v
s
m/s
A. 1.89 B. 3.35 C. 6.25 D. 6.63
(33) 在计算蜗杆的变形时,可以不考虑蜗杆所受 B 力的影响。
A. 径向 B. 轴向 C. 切向 D. 径向和轴向
(34)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中,规定 D 上的参数为标准值。
A 法平面 B 轴面 C 端面 D 中间平面
(35) 按蜗杆形状不同,蜗杆传动可分为 ABC 。
A 圆环面蜗杆传动 B 圆柱面蜗杆传动
C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 D 锥蜗杆传动
(36) 蜗杆传动与齿轮传动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有 ABC 。
A 传动比大,传动平稳 B 可实现自锁
C 发热量大 D 传递功率大
(37) 计算蜗杆传动的传动比时,用 B D 公式计算是正确的。
A B C D
iW/Wiz/z
1221
iddinn
2112
(38) 常用蜗杆传动的传动比的范围通常为 C 。
A B C
i1i1~8i8~80
121212
(39) 蜗杆直径系数的定义是 B 。
q
A B C
qdm
1
q
d
1
a
q
m
d
1
(40) 起吊重物用的手动蜗杆估动,宜采用 A 蜗杆。
A 单头,小升角 B 单头,大升角
C 多头,小升角 D 多头,大升角
(41) 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若增加蜗杆头数,则滑动速度 A 。
z
1
A 增加 B 保持不变 C 减小 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
(42) 蜗杆传动中的滑动速度等于 C 。
A 蜗杆的圆周速度 B 蜗轮的圆周速度
C (—蜗杆的圆周速度,—蜗轮的圆周速度)
vv
22
12
1
2
v
1
v
2
(43) 以下几种蜗杆传动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A 。
A ,,,
m6mm
z2
1
v
250
q9
B ,,,
m6mm
z2
1
v
250
q11
C ,,,
m6mm
z1
1
v
250
q9
D ,,,
m6mm
z1
1
v
250
q11
(44) 蜗杆升角为,轴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为和;蜗轮螺旋角,端面模数和压力角分别为
m
a1a1
m
t2t2
和。若蜗杆和蜗轮正确啮合,则以下条件中, ABCD 成立。
A B 旋向相同
C D
mm
a1t2a1t2
(45) 一对变位的蜗杆传动,若其变位系数为,则 A 。
x0
A 蜗轮的节圆直径大于其分度圆直径
B 其压力角和啮合角相等
C 和标准传动相比,蜗杆的齿顶高增大,齿根高减小
D 蜗杆传动的节圆柱直径大于分度圆柱直径
(46) 蜗杆传动时,蜗杆的3个分力用、、与蜗轮的3个分力的、、关系为
FF
t1a2
FF
a1t2
FF
r1r2
D 。
A ,,,并且方向相反
FFFF
t1t2a1a2
FF
r1r2
B ,,,并且方向相同
FFFF
t1t2a1a2
FF
r1r2
C ,,,并且方向相反
FFFF
t1t2a1t2
FF
r1t2
D ,,,并且方向相反
FFFF
t1a2a1t2
FF
r1r2
(47) 采用蜗杆变位传动时, B 。
A. 仅对蜗杆进行变位 B. 仅对蜗轮进行变位
C. 同时对蜗杆、蜗轮进行变位
(48) 对于普通圆柱蜗杆传动,下列说法错误的 B 。
A. 传动比不等于蜗轮与蜗杆分度圆直径比
B. 蜗杆直径系数越小,则蜗杆刚度越大
q
C. 在蜗杆端面内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
D. 蜗轮头数多时,传动效率提高
z
1
二 填空题
(1) 在蜗杆传动中,产生自锁的条件是 螺旋线升(导程)角小于啮合面的当量磨擦角 或
(12)
v
或。
v
(2) 对闭式蜗杆传动,通常是按 蜗轮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进行设计,而按 蜗轮齿根弯曲疲劳 强
度进行校核;对于开式蜗杆传动,则通常只需按 蜗轮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进行设计。
(3) 在闭式蜗杆传动中,只需对 蜗轮 进行 齿面点蚀(替代胶合)和齿根弯曲疲劳 强度计算。
(4) 蜗杆传动的承载能力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 蜗轮齿面接触疲劳
强度 、 蜗杆刚度 。
(5) 蜗杆传动中,蜗杆的头数根据 要求的传动比 和 传动效率 选定;蜗轮的齿数主要是根据 传
动比 确定。
(6) 蜗杆传动中,作用在蜗杆上的3个分力中最大的是 轴向力 。
(7) 蜗杆传动变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配凑中心距 、 提高承载能力 、 提高传动效率 。
(8) 蜗杆传动中,把蜗杆螺旋部分看作 以蜗杆齿根圆直径为直径的轴 进行 强度 和 刚度
的校核。
(9) 采用铸铝青铜ZCuAll0Fe3作蜗轮轮缘材料时,其许用接触应力与 相对滑动速度有关,
H
v
s
而与 接触疲劳次数 无关。
(10) 蜗杆传动标准中心距的计算公式为。
aqz
m
2
2
(11) 在蜗杆传动中,由于 材料和结构 的原因,蜗杆螺旋部分的强度总是 高于 蜗轮轮齿的强
度,所以失效常发生在 蜗轮轮齿 上。
(12)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在 中间平 面上,在该平面内,蜗杆传动相
m
当于 齿条与齿轮 啮合传动。
(13) 蜗轮轮齿的失效形式有 齿面胶合 、 点蚀 、 磨损 、 齿根弯曲疲劳 。但因蜗杆传动
在齿面间有较大的相对滑动速度,所以更容易产生 胶合 和 磨损 失效。
(14) 在蜗杆传动中,蜗轮的螺旋线方向应与蜗杆螺旋线方向 相同 。
(15) 规定蜗杆直径系数(或分度圆直径)的标准,是为了 减少蜗轮滚刀的数目,以利于刀具的标
q
d
1
准化 。
(16) 蜗杆直径系数定义为 蜗杆分度圆直径与模数之比。
q
d
1
m
(17) 在蜗杆传动中,当 采用非标准滚刀或飞刀加工蜗轮 时,蜗杆的直径系数(或分度圆直径
q
d
1
),可以不取标准值。
(18) 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增加蜗杆头数,则齿面滑动速度 增加 。
(19) 蜗杆传动中,作用在蜗杆上的三个分力中最大的是 轴向力 。
(20) 对于连续工作的闭式蜗杆传动,除计算强度和刚度外,还应进行 热平衡 计算,其目的是为了
限制油温升高 以及 防止油变质和齿面胶合失效 。
(21) 蜗杆传动中,由于啮合齿面沿螺旋线的切线方向滑动速度较大,因此最容易出现
胶合 , 减小 蜗杆的导程角可以降低滑动速度。
(22) 采用铸铝青铜ZCuAl10Fe3作蜗轮轮缘材料时,其许用接触应力与 相对滑动速度 有关,
H
而与 接触疲劳次数 无关。
(23) 阿基米德蜗杆的螺旋面可在车床上用车 梯形 刀加工,车刀刀刃为直线,加工时刀刃与 蜗杆轴
线 在同一水平面内。在垂直于蜗杆轴线的剖面上,齿廓为 阿基米德螺旋 线,在通过蜗杆轴线的剖面
上,齿廓为 直 线,犹如 直齿齿条 的齿廓,蜗轮是用与相配蜗杆具有同样尺寸(不考虑啮合时的径向间
隙)的 蜗轮滚 刀按 范成 原理切制加工的,所以,在中间平面上,阿基米德蜗杆与蜗轮的啮合相当于 直
齿齿条 与 渐开线 齿轮的啮合。
(24) 蜗杆传动的计算载荷是 名义载荷 与载荷系数K的乘积,在中,为 使用工作
KKKK
Av
K
A
情况系数 ,为 动载荷系数 ,为 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
K
v
K
(25) 蜗杆传动的总效率包括啮合效率、 轴承效率 效率和 搅油效率 效率。其中啮合效率
12
3
1
=,影响蜗杆传动总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啮合 效率。
tan/tan
n
(26)蜗杆的常用材料有 20Cr 45 40Cr ZCuSn10P1 ZCuSn5Pb5Zn5 ZCuA110Fe3 ,蜗轮的常用
材料有 HT200 ,选择蜗轮材料时,主要考虑 滑动速度大小 。
v
s
(27) 在蜗轮直径一定时,节约蜗轮铜材主要措施有 齿圈与轮芯组合,拼铸等 。
(28) 确定蜗杆螺纹部分的长度L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及磨削与否 。
m、z、z、
12
(29) 孔蜗轮轮缘宽度主要取决于 及。
z
1
d
a1
(30) 蜗轮材料的许用接触应力与 配对材料的种类 、 铸造方式 、 滑动速度及循环次数 有
v
s
关。
(31) 在蜗杆传动的设计计算中,必须对蜗杆进行 刚度 校核,原因是 因变形会影响啮合与载荷
集中 。
(32) 蜗杆传动的效率由 啮合磨擦损耗 、 轴承摩擦损耗 、 溅油损耗 三部分组成。
(33) 蜗杆传动热平衡计算的依据是 发热量散热量。
12
(34) 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不能满足要求时,通常采取的措施有1 加大散热片的面积 2 加风扇
3 用水冷却管
(35) 减速蜗杆传动中,主要的失效形式为 齿面胶合 、疲劳点蚀 、 磨损和轮齿折断 ,常发生
在 蜗轮齿上 。
(36) 蜗杆传动中,由于 传动效率低,工作时发热量大 ,需要进行计算。若不能满足要求,可采
取 热平衡,加散热片 , 蜗杆轴端加装风扇 , 传动箱内装循环冷却管路 。
(37) 在润滑良好的情况下,减摩性好的蜗轮材料是 青铜类 ,蜗杆传动较理想的材料组合是 蜗杆
选用碳素钢或合金钢 , 蜗轮选用青铜类或铸铁 。
(38) 有一标准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已知,,中间平面上模数,压力角
z2z42
12
q8
m8mm
20
。蜗杆为左旋,则蜗杆分度圆直径 64 ,传动中心距 200 ,传动比 21 。
d
1
mmmm
a
i
蜗杆分度圆柱上的螺旋线升角。蜗轮为 左 旋,蜗轮分度圆柱上的螺旋角
rarctan
z/q
1
14.036° 。
(39)两轴交错角为的蜗杆传动中,其正确啮合的条件是,和
90
mmm,
a1t212
12
等值同向 。
(40) 蜗杆传动设计中,通常选择蜗轮齿数是为了 保证传动的平稳性 ;是为了防止
z26z80
22
蜗轮尺寸过大引起蜗杆跨距大、 或 弯曲刚度过低或模数过小、轮齿弯曲强度过低 。
三 是非题
(1) “蜗杆的导程角和蜗轮的螺旋角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蜗杆传动正确啮合条件之一。 (F)
(2) 在蜗杆传动中,如果模数和蜗杆头数一定,增加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将会增加蜗杆的刚度,但也
会使传动效率降低。 (T)
(3)“蜗杆的端面模数与蜗轮的端面模数相等”是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之一。 (F)
(4) 开式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胶合失效。 (F)
(5) 蜗杆传动的传动比(由分别为蜗杆和蜗轮的分度圆直径)。 (F)
i
d
2
d、d
12
d
1
(6) 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越少,传动效率越低。 (T)
(7) 在蜗杆传动设计中,必须进行蜗杆轮齿的强度计算。 (F)
(8) 标准蜗杆传动的中心距。 (F)
azz
m
12
2
(9) 为了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大直径系数。 (F)
q
(10) 在蜗杆传动中,进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是以蜗轮为主,而进行刚度计算
则是以蜗杆轴为主。 (T)
(11) 蜗杆传动由于在啮合传动过程中有相当大的滑动,因而更容易产生齿面点蚀和塑性变形。 (F)
(12) 在选择蜗轮材料时,主要是要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表面硬度,以提高其寿命。 (F)
(13) 忽略摩擦力时,蜗杆与蜗轮所受切向力之间的关系为 (为蜗杆导程角)。 (T)
FFtan
t1t2
(14) 在蜗杆传动中,蜗轮法面模数和压力角为标准值。 (F)
(15) 当进行蜗杆刚度计算时,可以忽略蜗杆所受轴向力,而只考虑蜗杆所受切向力和径向力的影响。
(T)
(16) 采用铸铝青铜ZCuAl10Fe3作蜗轮材料时,其主要失效方式是胶合。 (T)
(17)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应用广泛的原因是传动效率高,精度高。 (F)
(18) 为了提高蜗杆传动的效率,在润滑良好的条件下,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直径系数(或分圆直
q
径)大的蜗杆。 (F)
d
1
(19) 计入摩擦力时,蜗杆的圆周向力和蜗轮的圆周向力的关系为=(为蜗杆导程
FF
t1t1
FF
t2t2
tan
角)。 (F)
(20) 蜗杆传动的载荷系数()要比齿轮传动的小。 (T)
KKKK
Av
(21) 减速蜗杆传动不会发生自锁。 ( T)
四 简答题
(1) 如何恰当地选用蜗杆传动的传动比、蜗杆头数和蜗轮齿数?
iz
122
z
1
答:在蜗杆传动中,其传动比通常根据具体传动需要来选择,对于一般动力传动,通常在5~80(或
i
12
8~100)之间。蜗杆头数根据所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若要求大的传动比,而对效率要求不高,则
z
z
1
可选得小些,如果要求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则,如果要求提高效率,则可增加,但一般选1、
z1zz
111
2、4、6。蜗轮的齿数主要由传动比确定,通常。
z
2
z28
2
(2) 在闭式蜗杆传动中,为什么必须进行热平衡计算,提高散热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由于蜗杆传动的效率低于齿轮传动,因此,在闭式传动中,如果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逸,将会
因油温的不断升高而使润滑油稀释,从而增大摩擦损失,甚至发生胶合。因此,必须根据“单位时间内的
发热量小于等于同时间内的散热量”条件进行热平衡计算,以保证油温稳定地处于规定范围内,这也是蜗
杆传动的设计准则之一。
可以通过加散热片以增大散热面积、在蜗杆轴端装风扇以加快空气流通速度或在箱体内
加冷却系统等措施来提高闭式蜗杆传动的散热能力。
(3) 采用什么办法可以节约蜗轮所用的铜材?(至少列出两种)
答:① 在铸铁轮芯上加铸青铜齿圈。
② 青铜齿圈与铸铁轮芯之间采用过盈配合或螺栓连接。
(4) 为什么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中选取法向模数为标准值,而在蜗杆传动中则选取中间平面的模数为
标准值?
答: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标准模数的选取,主要是为了满足加工工艺性的要求。由于加工
斜齿圆柱齿轮使用的是与加工直齿圆柱齿轮相同的刀具,其法向尺寸与直齿圆柱齿轮相同,故取为标准模
数。而在蜗杆传动中,由于蜗轮的中间平面模数和蜗杆的轴向截面模数相等,在车床上加工蜗杆时,蜗杆
齿距便于标准化,因此,将此模数取为标准,即蜗轮中间平面模数取为标准模数。
(5) 在蜗杆传动中,根据材料的不同,用于蜗轮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的许用应力通常可分为两大类:
① 锡青铜(ZCuSn10Pl)等,其许用应力与滑动速度无关;
② 铝青铜(ZCuAl10Fe3)和铸铁(HT200)等,其许用应力因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试问:使用这两类材料时,蜗轮的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有何不同?
答:第一类材料主要失效形式为点蚀失效,由齿面接触疲劳引起,其许用应力与滑动速度无太大关系。
第二类材料主要失效形式为胶合失效,随滑动速度增加胶合更为严重,因而许用应力降低。
因此,在设计蜗杆传动时,对于第一类材料应按蜗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作为计算准则,而对第二类材料,
主要应该限制蜗轮的胶合失效。
(6) 试述螺栓连接式、整体浇铸式和拼铸式蜗轮结构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螺栓连接式结构可传递较大的力,装拆比较方便,主要适用于尺寸较大或容易磨损的蜗轮,整体
浇铸式结构主要适用于铸铁蜗轮或尺寸很小的青铜蜗轮,而拼铸式结构则适用于批量生产的蜗轮。
(7) 蜗杆传动有哪些类型和特点?什么情况下宜采用蜗杆传动?
(8)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
(9) 蜗轮滚刀与相应蜗杆的形状和尺寸有何关系?为了保证已加工好的蜗杆与蜗轮的良好接触,应采取
什么必要的措施?
(10) 阿基米德蜗杆传动取哪个平面上的参数和尺寸为计算基准?哪些参数是标准值?
(11) 为什么在蜗杆传动中对每一个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标准的蜗杆分度圆直径? 的大小
m
dd
11
对蜗杆传动的刚度、效率和尺寸有何影响?
(12) 如何选择蜗杆的头数?对于动力传动,为什么蜗轮的齿数不应小于28,也不宜大于80?
zz
12
(13) 试述蜗杆传动变位的目的和特点。
(14) 某一变位蜗杆传动在变位前后,传动中心距不变。试问:变位后蜗杆的节圆与分度圆是否重合?
蜗轮的节圆与分度圆是否重合?为什么?变位前后蜗轮的分度圆是否相等?为什么?
(15) 当润滑不良和润滑良好时,相对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有何影响?
v
s
(16) 对蜗杆副材料有什么要求?常用的蜗杆材料和蜗轮材料有哪些?蜗轮材料一般根据什么条件来选
择?
(17) 为什么蜗轮齿圈材料常用青铜?锡青铜与铝铁青铜各有什么优缺点?
(18) 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为什么?其设计计算准则是什么?
(19) 对于闭式蜗杆传动,主要是根据什么选择润滑油的粘度和给油方法?开式蜗杆传动应如何润滑?
(21) 简述蜗轮的结构及其特点。
五 分析、设计计算题
(1) 图11-3所示某电梯装置中采用蜗杆传动,电动机功率,转速,蜗杆传
P11kW
n970r/min
1
动参数右旋蜗杆。试计算:
z2 ,z60,q8,=0.8,m8,
12
1) 起升重物时,标出电动机转向。
2) 标出蜗杆所受各力的方向。
3) 计算蜗轮所受各力大小;
图11-3 答图1
解:1) 电动机转向箭头向上。
2) 蜗杆受各力方向见答图1。
33
3)
T955010P/n955010
11
11/970Nmm108299Nmm
FF2T/(mq)2108299/(88)N3384N
a2t11
F2Ti/(mz)2108299300.8/(860)N10829.9N
t212
FFtan10829.9tan20N3941.8N
r2t2
(2) 图11-4所示为二级蜗杆传动。已知蜗杆3的螺旋线方向为右旋,蜗轮4的转向如图所示,轴I为
输入轴。试求:
1) 轴Ⅰ、轴Ⅱ的转向。
2) 蜗杆、蜗轮的螺旋线方向(所有的)。
3) 蜗轮2和蜗杆3所受各力的方向(要求蜗轮2和蜗杆3的轴向力方向相反)。
图11-4
解:见答图2
答图2
(3) 如图11-5所示的开式传动,已知,蜗杆直径系数,模数
z20 ,z40,z1,z75
1232
q10
m4mm
,蜗杆与蜗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f0.18
v
1) 试确定蜗轮蜗杆的螺旋线方向及小锥齿轮的转向(在图中标出)。
2) 该蜗杆是否自锁?
图11-5
解:1) 此题中仅给出蜗轮转向,蜗杆、蜗轮的旋向均为右旋或左旋。若蜗杆、蜗轮均为右旋时,小锥
齿轮转向箭头向上(即从手柄端看为顺时针方向);若蜗杆、蜗轮均为左旋时,小锥齿轮转向箭头向下(即从
手柄端看为顺时针方向)
2) 所以 ,该蜗杆能自锁。
tanz/q1/100.10.18ftan,
2vvv
(4) 图11-6中两种传动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试分析、说明原因。
A方案 B方案
图11-6
解:A方案合理。因为B方案把锥齿轮放在低速级,其锥齿轮尺寸将比较大,而大尺寸的锥齿轮较难
以高精度制造,所以不合理。
(5) 在图11-7所示传动系统中,件1、5为蜗杆,件2、6为蜗轮,件3、4为斜齿圆柱齿轮,件7、8
为直齿锥齿轮。已知蜗杆1为主动,要求输出齿轮8的回转方向如图所示。试确定:
图11-7
1) 各轴的回转方向(画在图上)。
2) 考虑Ⅰ、Ⅱ、Ⅲ轴上所受轴向力能抵消一部分,定出各轮的螺旋线方向(画在图上)。
3) 画出各轮的轴向分力的方向
解:见答图3
答图3
(6) 图11-8所示为一开式蜗杆传动起重机构。蜗杆与蜗轮之间当量摩擦系数 (不计轴承摩
f0.16
v
擦损失),上升时作用于手柄之力。求:
F200N
1) 蜗杆分度圆导程角,此机构是否自锁?
2) 上升、下降时蜗杆的转向(各用一图表示);
3) 上升、下降时蜗杆的受力方向(用三个分力表示);
4) 上升时之最大起重量及蜗杆所受的力(用3个分力表示),重物的重量为;
W
5) 下降时所需手柄推力及蜗杆所受的力(用3个分力表示);
6) 重物停在空中时蜗杆所受的力。
图11-8
解:
1)
arctanarctan6.340262025
mz
1
101
d90
1
;可以自锁。
vv
arctanfarctan0.169.0902779525
2)略
3)如答图4所示。
上升 下降
答图4
4)
TFL20024048000Nmm
1
F1066.7N
t1
2T
1
248000
d90
1
F
t1
1066.7
3864.6NF
tan
v
tan6.34029.90277
a1
W6086.7N
FdFd
t22a12
3864.66310
DD400
FFtan3684.6tan201406.7N
r1a1
5)
FF386.64N
a1a1
Ftan185.6NF
a1vt1
Ftan1406F.7N
a1r1
d2L185.690224034.8NFF
1t1
手推力:
1406.6NF
0FF.6N3864
6)
at11
r1
(7) 图11-9所示为一蜗杆减速器,蜗杆轴输入功率,载荷平稳,,转速
Pr/min5.5kWn2920
11
单向转动,两班制工作,蜗杆和蜗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模数,蜗杆直径系数,
f0.018
v
m6mm
q9
蜗杆头数,蜗轮齿数,考虑轴承效率及搅油损失。
z2z600.95
122
图11-9
1) 确定蜗杆的旋向(齿向),蜗轮的转向;
2) 求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和总效率;
1
3) 求作用在蜗杆和蜗轮上作用力的方向(用分力表示);
解:
1)蜗杆旋向应与蜗轮相同;为右旋;蜗轮转向如图。
2)求和
1
arctanarctan123143
z
1
2
q9
vv
arctfanarc0t.0a1n81152
tantan123143
1
0.921
tan
v
tan1231431152
0.9210.950.875
12
3)方向见答图5所示。
答图5
(8) 图11-10所示为闭式蜗杆传动,蜗杆输入功率,蜗杆头数=5.2kW,蜗杆转速
P
r/minn400
1
1
z4z71d80mm
121
,蜗轮齿数,模数,蜗杆直径,蜗杆和蜗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m8mm
f0.07
v
,试计算:
1) 蜗杆分度圆导程角;
2) 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不计搅油损失和轴承损失);
3) 在蜗轮上作用力的方向,用三个分力表示。
图11-10 答图6
解:1) 蜗杆转矩
T9.55109.5510124150Nmm
1
66
P5.2
n400
1
蜗杆分度圆导程角
arctanarctan21.80140921485
zm
1
48
d80
1
2) 蜗杆和蜗轮间的当量磨擦角
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0.8272
3) 方向如答图6所示。
vv
arctanfarctan0.074.004173415
tan
tan
v
(9) 有一标准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已知模数,传动比,蜗杆分度圆直径,
m8mmi21
d80mm
1
蜗杆头数。试计算该蜗杆传动的主要几何尺寸。若中心距圆整为,则变位系数应取多
z2
1
a210mm
x
少?
解:;;;;;
d96mmp25.1mm
a1a1
d60.8mm
f1
11.3
z42
2
d336mm
2
;
;;;。
d352mm
a2
d316.8mm
f2
a208mmx0.25
(10) 已知一普通圆柱蜗杆转速为,轴向齿距,蜗杆齿顶圆直径
n960r/min
1
p15.7mm
a1
d60mm
a1
。试求当蜗杆头数1、2、4时,蜗杆分度圆柱上的导程角和相对滑动速度各为多少?
z
1
v
s
解:、2、4时 , 、、;
z1
1
5.71
11.3121.80
v2.53、2.56、2.71m/s
s
(11) 试指出蜗轮圆周力公式中的错误。
F2Td2Ti/d2Td
t2221211
解:且
TiTidd
2121
(12) 一圆柱蜗杆减速器,蜗杆轴功率,传动总效率,三班制工作试按工业用电价
PkW100
0.8
1
格每千瓦小时1元计算五年中用于功率损耗的费用(每年按250天计)。
解:元
610
(13) 一单级蜗杆减速器输入功率,散热系,传动总效率,箱体散热面积约为1,
P3kW
1
0.8
m
数,室温20℃,要求达到热平衡时,箱体内的油温不超过,试验算该传动的
d
15W/(mC)
2
80C
5
2
油温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解:,满足使用要求。
t60C
(14) 如图11-11中均为蜗杆1主动。标出图中未注明的蜗杆或蜗轮的螺旋线方向及蜗杆或蜗轮或齿轮
的转动方向,并在节点处标出作用力的方向(各用三个分力表示)。
图11-11
解:(a) 蜗轮左旋;蜗杆转向向下;向左;向右;向下;向上;垂直纸面向里;
FFF
a1t1a2
F
t2
FF
r1r2
垂直纸面向外;
(b) 蜗杆1及蜗轮3右旋;蜗杆I转向向左;蜗轮2转向逆时针;向下;及向上;向左;
F
a1
FF
t2t3
F
r2
FFFF
r3a2a3t1
向右;垂直纸面向里;垂直纸面向外;蜗杆1与蜗轮2啮合时,向右;垂直纸面向外;
F
r1
蜗杆1与蜗轮3啮合时,向左;垂直纸面向里;
F
r1
F
t1
(c) 蜗杆1及蜗轮2均为左旋;轮2和轮3转向向下;及向上;及向下;及向左;
FF
r2r1
FFFF
a4r3t1a3
FF
a2a1
及向右;及垂直纸面向外;及垂直纸面向里;
F
r4
FF
t4t3
F
t2
(d) 蜗轮2及蜗轮4为左旋;蜗杆1转向顺时针;蜗轮2及蜗杆3转向向上; 及及向上;
FFF
r2r1r4
F
r3
向下;及向右;及向左;及垂直纸面向外;及垂直纸面向里。
FFFFF
t1a3a2a1a4
FF
t4t3
F
t2
(15) 试标出图11-12中两种传动形式的蜗杆、蜗轮和齿轮的转向,画出啮合点的受力方向图(各用三个
分力表示),并分析这两种传动形式的优缺点。
(a) (b)
图11-12
解:(a) 蜗轮2及齿轮3转向向上;齿轮4转向向下;及向右;及垂纸面向里;及
FFF
t1a3a1
F
t3
FF
r1r4
向下;及向左;及垂直纸面向外;及向上。
FFF
a2a4r3
FF
t2t4
F
r2
(b) 齿轮2及蜗轮3转向向上;蜗轮4转向顺时针;及向左;及垂直纸面向里;及
FFF
a1a3t1
F
t3
FF
r1r4
向下及向右;及垂直纸面向外;及向上。
FFF
a2a4r3
FF
t4t2
F
r2
优缺点:图(a)中蜗杆传动的大,齿面间易形成油膜,使齿面间摩擦系数减小,减少磨损,从而提高
v
s
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蜗杆在高速级使传动更平稳,齿轮噪声更小;但如果润滑散热条件不良,大会使
v
s
齿面产生磨损和胶合。
(16) 有一闭式蜗杆传动如图11-13所示,已知蜗杆输入功率,,蜗杆转速
Pr/min2.8kWn960
11
蜗杆头数,蜗轮齿数,模数,蜗杆分度圆直径,蜗杆和蜗轮间的当
z2z40d80mm
121
m8mm
量摩擦系数。试求:
f0.1
v
1) 该传动的啮合效率及传动总效率(取轴承效率与搅油效率之积)。
1
23
0.96
2) 作用于蜗杆轴上的转矩及蜗轮轴上的转矩。
T
1
T
2
3) 作用于蜗杆和蜗轮上的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图11-13
33
解:;;;;
1
0.65
0.62
T27.8610NmmT345.510Nmm
12
FF697NFF2159NF
t1a2t2a1a1
;;;向下;向上;向左;向右;
FF786NFF
r1r2r1r2
F
t2
FF
t1a2
垂直纸面向外;垂直纸面向里。
(17) 图11-14所示为起重量N的起重吊车,已知蜗杆3头数,模数,蜗
W310
z2
1
m8mm
杆分度圆直径,蜗轮4齿数,起重链轮5直径,蜗杆传动的当量摩擦系
d63mmz42D162mm
122
数,轴承和链传动中的摩擦损失等于5%,作用在手链轮2上的圆周力试计算:
f0.1
v
F400N
4
(a) (b)
图11-14
1) 蜗杆传动的啮合效率。
1
2) 蜗杆轴上所需的转动力矩和手链轮的直径。
TD
11
3) 蜗杆蜗轮在节点处啮合时所受各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
11
0.6993D436mm
FF2765NFF7232N
t3a4t4a3
T8.7110Nmm
1
4
FF2632NFFF
r3r4a3a4r3
;向左,向右;垂直纸面向外, 垂直纸面向里;向下;向上。
FF
t4t3
F
r4
(18) 比较蜗杆传动与斜齿圆拄齿轮传动接触应力计算的不同点?
答:主要不同点有四个方面:1)运用赫兹公式的接近程度不同,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比蜗杆传动更接近
于两圆柱体的接触应力模型:2)计算荷载影响因素的考虑和各系数的处理方式有相似处,但具体数据来源
是完全不同的;3)准则的基本出发点不同:斜齿轮是参照直齿轮按接触疲劳破坏而建立的、实验数据齐全、
理论可靠的计算方法,而蜗杆传动则是仿照直齿轮按接触疲劳破坏条件性地、另外确定计算数据的、替代
胶合破坏的实用近似方法;4)许用应力对斜齿轮是搬直齿圆柱齿轮研究成果,而蜗轮传动是另起炉灶、制
定出更为条件性的实验数据。
图11-15
(19) 螺旋方向、转向及受力方向分析,如图11-15所示。
1) 标出图11-15末注明的蜗杆或蜗轮的旋向及转向(均为蜗杆主动),画出蜗杆和蜗轮受力的作用点分力
的方向。
2) 图11-16所示为一斜齿圆柱齿轮—蜗杆传动。小斜齿轮由电动机驱动。已知蜗轮为右旋,转向如图
11-16所示,试在图上标出:(1) 蜗杆螺旋线方向及转向。(2) 大齿轮的螺旋方向,可使大斜齿轮所产生的轴
向力,能与蜗杆的轴向力抵消一部分。(3) 小齿轮的螺旋线方向及
轴的转向。(4)画出蜗杆轴(包括大斜齿轮)上诸作用力的方向的空间受力图。
图11-16
解题步骤一般为:1 根据已知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含按要求指定的旋向与转向)分析未知的旋向和
转动方向,如答图7所示;2 在啮合点相应位置按各力确定的规则判别各分力正确方向。参考答案见答图8
及答图9。
(a) (b) (c)
答图7
(d) (e)
答图8
答图9
(20) 如图11-17所示,电动机经蜗杆传动带动卷筒提升重物5吨,重物上升速度为,
500mm
0.15m/s
传动总效率,电动机的转速为。求:蜗杆头数,蜗轮齿数,电动机功率()。
0.45
730r/minkW
z
1
z
2
解:1) 卷筒扭矩
T6250Nm
DG50050000
222
2) 钢丝绳线速度应为重物上升速度的2倍(有动滑轮)。
300
v2v20.50.3m/sDn/601000
所以蜗轮转速
n11.46r/s
v601000
500
3) 卷筒功率
PTn/95507.5kN
4) 电动机需要功率
PP/16.67kW
e
5) 总传动比
in/n730/11.4663.7
12
6) 选头数
z1,z64
12
(21) 如图11-18所示为蜗杆-圆锥齿轮组合传动装置。已知蜗杆为右旋,转向如图1-8-4所示。① 中
n
1
间轴II上的轴向力是否能够抵消一部分?② 确定输出轴III的转向;③ 画出蜗杆、蜗轮及两个锥齿上各分力
FF
at
、、。
F
r
图11-17 图11-18
解:①能抵消一部分;②Ⅲ转向如 ③各力方向见答图10
n
Ⅲ
答图10
(22) 如图11-19所示的开式传动,已知,,,,蜗杆特性系数,模数
z20z40z1
122
z75
3
q10
m4
,蜗杆与蜗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f0.18
v
1) 试确定蜗轮、蜗杆的螺旋线旋向及小圆锥齿轮的转向(在图11-19中标出);
2) 该蜗杆是否自锁?
3) 蜗杆若是垂直布置时,支承a及b各选哪类轴承?为什么?
图11-19
解:1) 此题中仅给出蜗轮转向,蜗杆、蜗轮的旋向均为右旋或均为左旋。若蜗杆、蜗轮均为右旋时,
小圆锥齿转向箭头向上(即从手柄端看为逆时针方向);若蜗杆、蜗轮均为左旋时,小圆锥齿轮转向箭
zz
11
头向下(即从手柄端看为顺时针方向)。
2) ,所以该蜗杆能自锁。
tan0.10.18ftan
z
2
1
v
v
q10
3) 支承a,b轴承可选一对角接触球轴承(7类)或一对圆锥滚子轴承(3类),或一个推力球轴承(5类)加一
对深沟球轴承(6类)等。
(23) 改正图11-20中结构上的错误。
图11-20 答图11
解:如答图11所示
(24) 如图11-21所示,皮带运输机装置,原设计方案为(a),强度正好满足要求,装配时错装成方
案(b),这样能不能用?为什么?(不计效率)
(a) (b)
图11-21
答:不能用。因为a)中蜗轮在高速级,在传递相同功率时比低速级扭矩小,错装为b),则会因蜗轮强
度不足而导致过早失效。
(25) 某些高层建筑用的电梯传动系统中采用了蜗杆传动,整个装置如图11-22所示。设,
z1
1
z30n972r/min
21
,卷筒3的直径,采用双速电动机Ⅰ驱动,,;试
D600mm
n243r/min
Ⅱ
求:
1) 正常使用情况下电梯的速度 (快速);
v
1
2) 心脏病患者使用时,电梯的速度 (慢速);
v
2
3) 电锑定员14人,设每人体重按计算,传动系统总效率,求电动机所需的功率;
650N
总
=0.7
4) 若电动机,在快速、慢速时各能运多重的货?
P10kW
1-电动机 2-蜗杆传动 3-卷筒 4-定滑轮 5-电梯
图11-22
解:1) 快速:
nn/i972/3032.4r/min vDn/(601000)1.02m/s
卷工
I1
2)慢速:
nn/i243/308.1r/min vDn/(601000)0.255m/s
卷工
I2
3) 载重下应按求以下各项:
v
1
v
1
下卷筒需要功率
PnT95509.262kW
卷卷卷
32.4146500.3
9550
此时电动机需要功率
PP/9.262/0.713.23kW
m
卷
总
4) 若设快速,慢速时分别能提升货物重量为则
P10kW,0.7,
总
G,G
PP100.77kW
卷
总
快速时,因为
PnT/9550nGR/9550
卷卷卷卷卷
所以
G6877.6N
9550P
卷
nR32.40.3
卷卷
95507
慢速时,同理
G27510.3N
95507
8.10.3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0:0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0306621789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机械设计考研练习题-蜗杆传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机械设计考研练习题-蜗杆传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